第173章 道法自然
唐朝小金佛真品圖價格 南希北慶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之前還只是幾個年輕人在相互叫囂,在場的長輩,介於身份,忍著沒有出聲,如今這崔日平一開口,這性質可就完全變了,樓內也是立刻就安靜下來。
毫不誇張的說,此時此刻,武崇文都在為王熙感到擔憂,這可真是左右不是人啊!雖然這門第婚姻,受到朝廷的極大限制,但也只是出現一些裂痕,到底這冰凍三尺,可非一日之寒。
門第婚姻在民間還是一種普遍的共識,尤其是大多數高門大姓,還是在努力維護著自己的門第。
你在這種場合,直接點明門第是陋習,甚至還揚言終究會被拋棄。
身為高門大姓,自然是不能忍。
你這是要挖我們的根啊!
況且,你家先生又算哪根蔥,敢在這裡對高門大姓品頭論足。
真是豈有此理。
尤其是這裡在坐的幾乎都是那些高門大姓,包括王熙自己也是屬太原王氏。
你這是要造自己的反嗎?
王熙依舊是一臉稚氣道:“崔伯伯滿腹經綸,可是得講道理,晚輩以為先生並未有大放厥詞,而是在循天理而論,可是沒錯。”
崔日平瞅著這小子虎頭虎腦,若與之爭論,反而會讓人笑話,可他說得話,又是很氣人,不能任由其胡說八道,只道:“好好好,那你倒是好好說說你家先生循的是什麼天理,崔伯伯在此洗耳恭聽。”
“晚輩遵命。”
王熙立刻拱手一禮。
你遵什麼命。崔日平是直搖頭,甚至都有些後悔說那一句。
若是傳出去,他與王小雀辯論,那不得讓人笑掉大牙。
其餘人也紛紛帶著看好戲的態度,看向王熙,瞧他如何說服門第觀念最重的崔日平。
王熙不緊不慢道:“我家先生說了,這門當戶對乃是自然之道,是必將會延續下去,且經久不衰,永不可變。”
此話一出,眾人皆是一愣,你這軟服的忒也快了吧,關鍵這轉折也是十分生硬,毫無道理可言。
崔日平都愣住了,感覺中間是不是錯過了什麼。
楊湛都樂了:“那你還在說甚麼?”
“你嚷嚷什麼,不服你來說啊!”王熙見是楊湛,直接開懟。
楊湛一怔,冷笑道:“如你們這種前言不搭後語的歪理,恩師可未教過。”
王熙怒罵道:“不懂就給我閉嘴,好好給我聽著。”
楊湛聞言,不禁是怒目睜圓,“你小子找打是麼?”
在打架方面,他們可是不虛王熙他們的,畢竟他們是多次佔得上風。
王熙道:“打便打,怕你不成。”
武崇文趕忙拉住楊湛,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忍一忍。
這時候千萬別讓這小子打岔,他已經現在已經是進退維谷,你上去跟他打一架,反而是幫了他大忙。
楊湛也反應過來,咬著牙道:“行行行,我不懂,你請說。”
“不懂就好好聽著”
王熙輕視他一眼,又繼續道:“就拿這愛情來說,愛是發自內心,是自然而生,父母也只能讓女兒嫁給誰,可無法讓女兒真心愛上誰。”
許多小娘子是頻頻點頭,情竇尚未開的她們,可從未想過這個問題。
而長輩們瞅著王熙這半大小子,在這裡大談情愛,不禁是好氣又好笑,甚至有些人,都捂住耳朵。
你個屁孩,懂什麼。
又聽王熙言道:“而愛又是來源於共同的興趣,亦或者樣貌、學識,甚至於家世,等等。簡單來說,這書香門第的閨女,是很難愛上那屠夫的兒子,因為學識、興趣,甚至於樣貌都無法匹配,他們若待在一起,幾乎是無話可談。
故此,門當戶對不是一種規定,而是一種人性,始於自然而然,往後也必將不會改變的。”
崔日平點點頭道:“倒是有幾分道理。”
王熙忙道:“崔伯伯先別誇我,先生還說了,這門第婚姻與門當戶對可不是一回事。”
崔日平納悶道:“怎麼就不是一回事?”
“非但不是一回事,而且還恰恰相反,一個是在遵循天理,而另一個則是有悖於天理。”
“此話怎講?”
崔日平都懵了。
大家提到門第婚姻時,都會提一句門當戶對。這第一回聽到,有人認為這二者竟是南轅北轍。
這不是胡扯嗎?
武崇文只翻白眼,還是那個熟悉的狗頭鷲。
以前的王熙就是這樣,毫無道理,想到哪說到哪,無它,就是嘴硬。
王熙問道:“崔伯伯贊不贊成晚輩對於門當戶對的解釋?”
崔日平仔細琢磨一番,不覺這話裡有陷阱,才點點頭道:“你方才所言是有些道理。”
王熙立刻道:“我方才說了,門當戶對是在於雙方的樣貌、學識、興趣,甚至於家世,而門第婚姻又是看什麼?”
“是看.!”
崔日平剛剛張嘴,可話到嘴邊,他突然意識到不對勁,於是趕緊又閉上嘴,好小子,差點著了你的道。
一年輕人突然言道:“是看姓氏。”
“對了!”
王熙笑著點點頭道:“門第婚姻乃是看姓氏,與樣貌、學識、興趣,甚至家世,都是毫不沾邊,假設那屠夫是高門大姓,若依門第婚姻,屠夫就能娶到書香世家的女兒。”
“混賬!”
又有一個老者呵斥道:“你這簡直就是在強詞奪理,高門大姓又怎可能是屠夫。”越來越離譜,你個小娃到底懂不懂什麼是高門大姓。
崔日平也道:“不錯,高門大姓本就具備樣貌、學識、家世,你這言論純屬就是在偷樑換柱,蠱惑人心,不值一辯。”
“晚輩絕對不敢在各位長輩面前強詞奪理。”
王熙忙解釋道:“這個例子雖然極端了一點,但是當下可是有不少落魄高門,他們就是憑藉這姓氏,得到一樁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因而也發生過不少悲劇。”
崔日平這回沒有作聲。
這也是事實,他們這些大家族從東晉一直到現在,存在數百年之久,這麼多分支,總有不少落魄的,甚至於文盲。
武崇文突然笑道:“你這不是在自我矛盾嗎?何謂門當戶對,不就是高門之門,大戶之戶。”
“非也!非也!”
王熙搖搖頭道:“我家先生尊崇的是道家思想,這門當戶對,是在於學識、家世、樣貌,這些可以相互吸引的因素,而不是姓氏。
而門第婚姻卻是以姓氏為主,摒棄其它所有自然因素,這就有違自然之道。”
不少人是稍稍點頭,頗覺有幾分道理。
一直以來,大家都是將門第婚姻和門當戶對直接劃上等號,但經王熙這麼一說,好像真的不是一回事。
這引得不少人深思起來。
王熙又繼續言道:“既然是有違自然之道,那自是不可延續下去。正所謂成葉門第婚姻,敗葉門第婚姻。”
說罷,他環目四顧,“大家不妨想想,這門第婚姻是因何而生?”
因何而生?
這.!
饒是崔日平此時也有些迷茫,世家大族相互聯姻,自古有之,哪有什麼因何而生?
其餘人也是面面相覷。
過得一會兒,一人突然答道:“是因為門當戶對。”
說話者不是別人,正是張九齡。
“曲江先生所言甚是。”
王熙拱手一禮,又朗聲道:“門第婚姻其實就是始於門當戶對,正是因為當初崔盧鄭王幾大家族中,是人才輩出,使得家世顯赫,故而才相互聯姻,因而形成門第婚姻。
而這些高門大姓的後人,卻是愚蠢的將這結果當成自己成功的原因,同時又摒棄成功的唯一原因,可謂是本末倒置。
這話說回來,這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寒門亦能出宰相,高門大姓亦有人才凋零之際。
若遵循自然之道,亦或者說是成功之道,那麼這些高門大姓,就應該維持門當戶對的聯姻方式。
但很可惜,只有少數家族看到了這一點,而多數家族還是在維持舊門第,結果自然是日落西山,想想那些落魄的高門大姓,是不是因此而衰敗的。”
此話一出,在場的人彷彿如夢初醒一般,紛紛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包括一些高門大姓,也是頻頻點頭。
可見,事實還真就是如此啊!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許多人將門第婚姻視為陋習,因為就是其中發生過很多悲劇。
當年李世民為什麼如此憎恨這門第,就是因為如清河崔氏、博陵崔氏,他們甚至都看不上李世民所在的皇室。
認為他們李家的門第,不如自己的門第,嚴禁他們的女兒,與皇室通婚,但其實從各方面來說,二者是相匹配的。
更要命的是,就連房玄齡、杜如晦他們也是這麼認為的,所以在編寫《氏族志》時,第一名就是崔氏。
李世民對此恨得是牙癢癢。
可真是太欺負人。
武崇文眼看真被王熙給糊弄過去了,突然問道:“那你倒是說說,這梁山伯與祝英臺算是門當戶對嗎?”
此話一出,眾人又驚醒過來。
對呀!
就是以門當戶對來論,梁山伯與祝英臺也不是門當戶對。
王熙道:“首先,無論是學識,還是樣貌,梁山伯都與祝英臺相匹配,唯一不匹配的就是家世。
這話又說回來,祝英臺乃是祝家培養出來的女兒,她所看中的人,自不會與祝家的家教相差甚遠,祝家若對其家教有信心的,就理應相信自己女兒的眼光,至少也應該先考察一番。
而在結局之前,梁山伯就已經是縣令,誰又能保證他不會成為馬相公那樣的國之棟樑,倘若是的話,那對於祝家而言,無疑是一件幸事。”
“說的真好。”
一個小娘子激動地說道。
其餘小娘子雖未直接開口,但也是激動地直點頭。
這就是她們所向往的愛情。
她們現在非常認同王熙的愛情觀,父母只能決定她們嫁給誰,但無法決定她們愛上誰。
“多謝各位姐姐誇讚。”
王熙拱拱手,又繼續道:“正所謂順天者昌,逆天者亡,若繼續想要維持舊門第,必將走向衰敗,若是順應天道,以門當戶對來聯姻,自會家族興旺。
我家先生也用了一首詩,來斷定門第婚姻的結局——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張九齡聞言,不禁撫掌,剛想稱妙,可見不少人是怒容滿面,只能忍了下來。
不少高門大姓雖是滿臉怒氣,卻也不知如何反駁。
這王謝指得可不是王熙所在的太原王氏,而不是琅琊王氏,可那琅琊王氏早已與寒門通婚。
正當這時,一個清脆的聲音問道:“那女子上學院求學呢?此是不是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