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石家莊《高邑縣》
華夏神州大地是什麼意思 學海無涯樂作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燕趙大地的歷史與發展交融之地
高邑縣,地處華北平原西部邊緣,太行山東麓,位於河北省中南部、石家莊市最南端,地理座標處於北緯37°33′至37°42′、東經114°26′至114°43′之間 。縣域北鄰元氏縣,南接臨城縣,西連贊皇縣,東與柏鄉縣毗連,東北和趙縣交界。東西橫距23.75千米,南北縱距16.5千米,周邊界長63.76千米,轄區總面積僅222平方千米 ,在河北省眾多縣域中,面積相對較小,卻憑藉獨特的歷史文化和發展特色,在區域發展中佔據著不可忽視的地位。
高邑縣行政區劃簡潔明晰,截至2022年12月,下轄5個鎮,分別為高邑鎮、大營鎮、富村鎮、萬城鎮和中韓鎮,共107個行政村 。縣政府坐落於劉秀路151號,作為全縣的行政核心,引領著高邑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穩步前行。
高邑縣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極為深厚。境內鳳凰山出土的石斧有力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這片土地上就已有人類繁衍生息。高邑古稱“鄗”,在春秋時期,歸屬晉國版圖;到了戰國時期,先後被趙國、中山國統治 。公元25年,是高邑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年,東漢光武帝劉秀在高邑城南的“千秋臺”舉行登基大典,隨後詔令改“鄗”為“高邑”,自此縣名沿用至今,歷經兩千多年歲月洗禮,從未更改。悠久的歷史長河中,高邑湧現出諸多傑出人物,其中明朝“東林三君”之一、吏部尚書趙南星便是東關村人。他以剛正不阿的性格和敢於直諫的勇氣聞名於世,在明朝的政治舞臺和文化領域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痕跡。
高邑縣境內留存著眾多珍貴的歷史文化遺蹟,它們是高邑歷史的無聲見證者。中山國房子郡遺址位於縣城西南7.5公里處的西富村鄉古城村西北,儘管歲月的侵蝕使它僅殘留部分城垣,南北250米,東西274米,寬28米,高6.5米,但從這些殘垣斷壁中,仍能感受到春秋屬晉地、戰國初屬中山國而後歸趙的那段風雲變幻的歷史;劉秀登基臺,也就是千秋臺,位於縣城南2華里的花園村村南,劉秀在此開創東漢基業,曾經這裡還有觀星臺、點將臺、四將臺等建築,雖歷經滄桑,部分建築已不復存在,但站在千秋臺遺址上,彷彿還能看到當年劉秀登基時的莊重盛大場景;南星書院則承載著當地的教育傳承與文化發展脈絡,是高邑縣重視文化教育的歷史見證 。
從自然環境來看,高邑縣屬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氣候,四季特徵分明。年平均氣溫12.6c,既不會過於炎熱,也不會過於寒冷,為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產提供了舒適的溫度條件;年平均降水量513.1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能滿足農作物生長對水分的需求;平均風速2.5米/秒,年日照總時數2615.5小時,無霜期194天 ,充足的光照和較長的無霜期,有利於農作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長成熟,造就了高邑縣良好的農業發展基礎。
地形地貌上,高邑縣地處太行山東麓,冀中山前平原,位於姊河、槐河的衝洪積扇上 。受太行山餘脈和1963年特大洪水的影響,全縣地面呈現出三種型別:一是丘陵區,分佈在縣域西部,地勢相對較高,起伏較大;二是沙丘地,主要集中在部分割槽域,土壤質地特殊;三是平原地,佔據縣域大部分地區,地勢平坦開闊,為農業生產和城市建設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條件 。
在經濟發展方面,高邑縣成果顯著,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升級。2023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100.8億元,同比增長8.5% ,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從產業結構來看,三次產業協同發展,各有亮點。
農業領域,高邑縣是傳統農業大縣,更是蔬菜強縣。作為中國無公害蔬菜豐收計劃專案示範縣、河北省黃瓜之鄉以及石家莊兩個市級“菜籃子”基地之一 ,蔬菜種植規模龐大,面積達10萬畝,在石家莊市蔬菜12大縣、河北省蔬菜30強縣中佔據重要位置 。除了蔬菜,苗木產業也頗具規模,綠化大苗基地面積達1.5萬畝,成為北方重要的城市綠化大苗繁育基地之一,多次榮獲“全省綠化造林先進縣”“全市造林綠化先進縣”“全省農田林網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這些榮譽不僅是對高邑縣農業發展成果的肯定,也為其進一步拓展市場、提升品牌影響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工業方面,建築陶瓷、氧化鋅、紡織、煤焦化是高邑縣的傳統支柱產業 。高邑縣是中國第五大建築陶瓷生產基地,被列入河北省107個特色產業叢集 ,近年來建陶產業新增高檔生產線25條,產品種類日益豐富,質量不斷提升,不僅暢銷國內,還遠銷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高邑縣也是與葫蘆島、柳州齊名的中國三大鋅業生產基地之一,化工產業新上氧化鋅生產線60條 ,透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
第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高邑建材城累計完成投資3.2億元,已發展成為華北最大的產地型建材交易市場,入駐商戶多達132家 ,極大地促進了當地建材貿易的繁榮;永和豆漿、德克士等快餐連鎖企業的落戶,豐富了當地的餐飲消費業態,吸引了更多消費者,有力地推動了服務業的發展 ,為高邑縣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力。
政治層面,高邑縣始終堅持以黨的建設為引領,全面推進縣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基層治理中,積極完善村民自治制度,透過村務公開欄、村民代表大會等形式,推進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讓村民充分參與到鄉村事務的決策和監督中來,切實保障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同時,持續加強法治建設,深入開展普法宣傳活動,透過法律講座、法律諮詢等形式,提升群眾的法治意識,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政府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整合各類資源,積極引導產業發展,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的投入,改善農村道路交通、水電供應、醫療衛生等條件,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努力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 。
文化領域,高邑縣同樣精彩紛呈。方言屬於北方方言體系,其語音語調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在日常交流中,當地居民的方言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 。宗教文化在高邑也有一定的發展脈絡,雖然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傳播歷史悠久,但由於歷史變遷和社會發展,宗教活動場所和信眾規模相對有限,不過宗教文化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當地的文化氛圍 。民族構成上,高邑縣以漢族為主,除漢族外,還有滿族、回族、苗族、壯族、土家族、蒙古族、彝族、白族等17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99人,僅佔總人口的0.1% ,各民族在這片土地上和諧共處,共同創造和傳承著高邑的多元文化 。
高邑縣的民間藝術和傳統手工藝獨具魅力,豐富了當地的文化內涵。高邑後哨營貓頭靴是人工納縫繡制的具有實用性、欣賞性和祈福意義的布藝民間美術製品,作為虎鞋的一個支脈,它承載著中華民族傳統的虎文化。自古以來,虎以威風勇猛深受人們喜愛,製作、穿戴虎鞋、虎帽、虎枕等習俗盛行,後哨營貓頭靴便是這一文化傳統的生動體現,其精美的刺繡工藝和獨特的造型,展現了當地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高邑腰鼓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是陝北腰鼓在向全國輻射、流傳過程中產生的新藝術形式,經過50年的發展演化及加工改造,融入了高邑當地的文化元素,形成了地方特色鮮明的民間藝術,每逢節日慶典,腰鼓隊的精彩表演總能吸引眾多觀眾,成為高邑縣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線 。莊頭剪紙屬原生態傳統美術專案,2011年被列為石家莊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它與其他地方剪紙不同,直接用剪刀對物景或憑想象剪鉸各種圖案,無需刀具刻制,所剪作品花樣繁多,刀法細膩,造型誇張,體裁廣泛,古樸大方,意趣橫生,對稱連貫,妙剪生花,以紅裱為主要材料,剪制物件涵蓋花卉、果蔬、動物、人物和書法等,是高邑縣民間藝術的傑出代表 。
高邑縣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在傳統節日期間,各種民俗活動熱鬧非凡。春節時,家家戶戶張貼春聯、年畫,包餃子,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共享天倫之樂;大年初一,人們穿著新衣,走親訪友,互道新年祝福;元宵節,縣城和各鄉鎮都會舉辦盛大的燈會,五彩斑斕的花燈掛滿大街小巷,還有舞龍舞獅、踩高蹺、劃旱船等傳統表演,熱鬧非凡,人們在歡聲笑語中共度佳節 。此外,高邑縣還有一些獨特的民俗活動,如廟會。廟會上,不僅有琳琅滿目的特色商品,還有各種民間小吃、雜耍表演等,吸引著周邊地區的人們前來趕會,成為當地居民交流互動、傳承文化的重要平臺 。
美食文化是高邑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文化孕育出了眾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高邑燒餅是當地極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以其酥脆的外皮和豐富的餡料而聞名。製作時,選用優質麵粉,經過發酵、揉麵、包餡、烘烤等多道工序,烤出的燒餅色澤金黃,香氣四溢,咬上一口,酥脆可口,讓人回味無窮 。高邑拉麵也別具風味,不同於常見的牛肉拉麵,這裡的拉麵多為雞湯拉麵,純手工製作的麵條勁道十足,搭配鮮美的雞湯和各種配菜,口感醇厚,營養豐富 。此外,還有高邑扒糕、涼粉等特色小吃,它們以獨特的口感和製作工藝,深受當地居民和遊客的喜愛 。
高邑縣的旅遊資源豐富多樣,既有歷史文化遺蹟,又有自然景觀和現代休閒場所,為遊客提供了豐富的旅遊體驗。
- 劉秀公園:位於高邑縣城南2華里的花園村村南,為紀念傳說中的“劉秀登基”而設立 。據史料記載,公元25年,劉秀在此千秋臺登基稱帝,欲開創千秋霸業 。原有的觀星臺、點將臺、四將臺等建築雖歷經歲月侵蝕,但千秋臺遺址仍儲存至今 。站在千秋臺上,彷彿能感受到當年劉秀登基時的莊嚴與豪邁,領略到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風雲 。遊客來到這裡,可以參觀劉秀登基的歷史遺蹟,瞭解東漢王朝的建立過程,感受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 。
- 趙南星祠堂:坐落在城關鎮東關村趙家街,原名趙氏宗祠,後為紀念吏部尚書趙南星而改稱今名 。始建於明洪武末年,原系平頂建築,清嘉慶元年改建為硬山布瓦頂 。祠堂有正殿三間,正門過廳一間,門西側各有耳房一間,正殿和門樓兩側有磚砌高牆相連,中間形成長方形小院 。1982年石家莊地區文化局曾撥專款修繕 。遊客在這裡可以瞻仰趙南星的生平事蹟,欣賞古建築的精美構造,感受歷史名人的精神魅力 。
- 房子郡遺址:位於高邑縣城西南7.5公里處的西富村鄉古城村西北 。現殘留城垣,南北250米,東西274米,寬28米,高6.5米 。這裡春秋屬晉地,戰國初屬中山國,後歸趙 。漫步在遺址上,觸控著古老的城垣,彷彿能穿越時空,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群雄逐鹿的戰國時代,感受歷史的滄桑變遷 。
- 鳳凰不夜城:這是高邑縣近年來打造的現代休閒旅遊場所,每到夜晚,這裡燈火輝煌,熱鬧非凡 。街道兩旁有各種特色商店、餐廳、酒吧等,遊客可以在這裡品嚐美食、購物娛樂,感受高邑縣的現代生活氣息 。同時,鳳凰不夜城還經常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和演出,為遊客帶來豐富的文化體驗 。
除了以上知名景點,高邑縣各鄉鎮也有獨特的旅遊資源和遊玩攻略:
- 高邑鎮:作為縣城所在地,遊客可以參觀高邑縣博物館,深入瞭解高邑的歷史文化變遷;漫步在縣城老街,感受現代與傳統交融的市井氣息 。縣城內美食眾多,有各種餐館提供高邑特色菜餚,如高邑燒餅、拉麵等,方便遊客品嚐地道風味 。此外,高邑鎮還有一些現代化的休閒廣場和公園,如高邑公園等,是遊客休閒散步的好去處 。
- 大營鎮:這裡有大片的農田和蔬菜種植基地,遊客可以參觀蔬菜大棚,瞭解蔬菜的種植過程,還可以參與採摘活動,體驗農事樂趣 。當地的農家樂提供新鮮的農家菜,讓遊客品嚐到原汁原味的鄉村美食 。在大營鎮,還可以欣賞到美麗的田園風光,呼吸清新的空氣,感受鄉村的寧靜與祥和 。
- 富村鎮:富村鎮有鳳凰山玉帝廟遺址,位於北瀆村西北二百五十米的鳳凰山上,長四十米,寬三十八米 。雖然廟已拆除,但牆垣殘跡尚存,還有石像三尊(道、佛、儒),有身無頭,面南背北 。遊客可以前往遺址,探尋歷史遺蹟,感受宗教文化的神秘氛圍 。此外,富村鎮周邊的自然風光也十分優美,適合徒步旅行,欣賞大自然的美景 。
- 萬城鎮:萬城鎮歷史悠久,有一些古老的村落和傳統建築 。遊客可以走進這些村落,參觀古老的民居,瞭解當地的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 。同時,萬城鎮還有一些特色手工藝品店,出售當地的手工藝品,如剪紙、刺繡等,遊客可以購買作為紀念品 。
- 中韓鎮:中韓鎮有趙村古墓,位於趙村村南,高約10米,南北長48米,寬41米 。關於此墓,說法不一,有說是漢墓,有說是元代墓,墓中所葬何人、葬於何年至今無從查考 。遊客可以前往古墓,感受歷史的神秘,激發對歷史的探索興趣 。此外,中韓鎮還有一些鄉村旅遊景點,如採摘園、農家樂等,適合家庭出遊 。
高邑縣憑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豐富的自然資源、多彩的民俗風情和誘人的美食文化,成為了一個充滿魅力的旅遊目的地 。無論是追尋歷史的足跡,還是享受現代的休閒時光,無論是體驗鄉村的寧靜,還是品嚐地道的美食,高邑縣都能滿足遊客的需求,是一處值得深入探索和品味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