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真做完日常功課,誦經行氣,緩緩起身。

輕叩牙齒,行走闃然,衣袂連絕。

其面色紅潤,如春日桃花映雪,鬚髮皆白,恰似冬日霜雪覆松,好一副有道真仙的模樣。

然而此刻,他卻微微皺眉,神色間既有沉悶,又透著坦然,彷彿在感嘆著什麼。

他站在止止庵的庭院中,抬頭望著那株蒼勁的古樹,心中思緒萬千。想他江一真,一生求真,卻因資質只是中人之姿,加上修道時間過晚,如今也要大限將至了。

江一真,武夷山人士,自幼父母雙亡,顛沛流離。他吃的是百家飯,睡的是自然床,輾轉在犄角旮旯裡,日子過得艱苦,卻總能苦中作樂。

因為他還有一位與他同甘共苦的兄弟,名叫王宋端。

兩人並非親兄弟,卻勝似手足。

他們一起幫人做工,一起和人打架,一起被人追趕,也一起被師父收入門下。

江一真還記得,那年自己十六歲,王宋端十五歲。

他們一起認字,一起砍柴挑水;一起學道,一起給人超度做法事。

師父走得早,門下也就他們兩人,所以主持之位自然傳給了江一真。此後,兩人攜手並肩,歷經多年艱辛,在景泰年間,將觀宇修復了一遍。

如今回首,那竟已是差不多五十年前的事了。

“唉……”

幽幽一嘆。

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令人唏噓不已。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王宋端在一次做法事的時候,遭遇一起江湖拼殺,不幸被波及到,客死異鄉。

他悲痛欲絕,心中燃起熊熊怒火,發誓要為兄弟報仇。

然而,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從未修行武藝,手無縛雞之力。就算此刻開始習武,已然年近不惑,錯過了最佳時機。

滿腔的悲憤無處宣洩,傷心憋悶之下,江一真做出了一個決定:不再外出做法事,而是潛心鑽研道功。他明白,自己沒有其他途徑獲取高深武功,唯有在祖師留下的典籍中尋找出路。

沒想到,這一潛心研究,竟柳暗花明。在祖師的《大道歌》裡,江一真琢磨出了一些道家的養生之術。

隨著日復一日的修煉,奇蹟悄然發生。

他的身軀漸漸煥發出活力,原本遲緩的腳步變得輕盈敏捷,以前外出沾染的關節風溼、痠麻隱痛等頑疾,也逐漸離他而去。

當他覺得自己可以手刃那夥賊人時,卻得知他們早就死於江湖仇殺了。一時間,江一真頗有一種“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感覺。

既然賊人已死,那麼江一真決定把傳承祖師道統作為第一要事,

那乞兒身形瘦小,在人群中左躲右閃,狼狽不堪。

眼前的場景,如同一面鏡子,照出了江一真的往昔。

江一真救了小乞兒,小乞兒說自己叫做方猴兒,因為大家都這麼叫他的,說他平常滑不溜秋的像只猴兒一樣。

江一真看著眼前的孩子,心中泛起一絲憐惜,說:“以後你就是我的徒弟了,你師祖希望為師一生求真,故取“一真”。為師修道時候晚了,此生也就如此了,唯願你至性至善,大道通明,從今以後,你就叫方道明吧!”

如今,當年的方猴兒,現在的方道明,也已經長成少年了,再過幾年也要成年了。

因為從小在就他的教導下修行道功,現在和他相比,差的不過是歲月積澱下的經驗和一些火候了。

現在自己應該還能再殘存人世間二三年的光景,趁這段時間把壓箱底的一些東西都傳給他,那麼自己走了之後,這道統才不會斷在手上啊。

…………

江一真正沉浸在對往昔的回憶中,這時,一位面容清秀的少年道士匆匆走來,腳步急切。

江一真抬眸,看著少年道士,輕聲問道:“是道明啊,這般匆忙,所為何事?可不太像你平時穩重的樣子。”

這位少年道士正是方道明,他微微喘著粗氣,努力平復情緒,說道:“師父,紫陽一脈的傳人前來拜訪。”

江一真聞言,眉頭一挑,語氣中帶著幾分疑惑:“朱洵?他來做什麼?”

他與朱洵雖比鄰而居,但兩人並無多少交情。

畢竟一位是朱子後人,身份清貴,而自己師徒二人皆是乞兒出身,根本不是一條道上的人。

方道明說道:“師父,並不是紫陽先生的傳人,而是紫陽一脈的傳人。”

這次,方道明說的時候特地加重了“紫陽一脈”四個字。

江一真疑惑的看著自己徒弟,“紫陽一脈,不就是……”

忽然,江一真想到了什麼,眼神精光爆閃,神色藏不住的激動,盯著自己的徒弟。

“道明,你說的難不成是……南宗張紫陽的道統傳人前來拜山?”

方道明重重點頭:“正是。”

江一真聞言,連聲道:“好,好!快去請人進來。不,不,既然是貴客來臨,貧道要親自去迎接。”

他說完,轉身就要往外走,卻又突然停下。

回頭對方道明吩咐道:“道明,快命人準備好茶點,你跟我一起去。”

方道明恭敬地應道:“是,師父。”

…………

江一真推開止止庵的大門,迎面便看到了一位青衣道士。事實上,門外站著兩個人,但其中一人的存在感實在過於強烈。

就像是白晝之中的紅日,奪目而耀眼。

與之相比,身旁的林平之,即便也生得氣宇軒昂,但在太淵的襯托下,存在感瞬間被削弱。

江一真心中一震,腳下不自覺地踉蹌了一步,險些站立不穩。他瞪大了眼睛,瞳孔驟然收縮,彷彿看到了什麼不可思議的事物。

他的喉嚨像是被什麼堵住了一般,聲音顫抖而沙啞:“內……內景!!!”

他修道多年,雖未踏入內景之境,但對這一境界的卻非一無所知。

眼前這位青衣道人,周身散發出的氣息浩瀚如海,廣博如天,彷彿與天地融為一體。

這種境界,正是他夢寐以求卻始終未能觸及的內景之境。

“內景?他是內景高人?”方道明心中亦是震驚不已。

他雖聽師父提起過內景之境,但從未親眼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