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逸的改籍要求,對於經常與達官顯貴打交道的梅東家來說,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
蕭逸覺得奇怪,梅東家並沒有詢問他的姓名身份情況,也就是說,梅東家已經知曉了他的名字以及賤籍身份。
“三日之後,等你拿到新戶籍,再交出驅虜面的製作技藝。”梅東家捋了一下鬍鬚。
“好!”蕭逸笑呵呵的點頭,算是達成了約定。
等到梅東家走後,于大寶等人這才敢上前來幫忙,見逸哥兒眉開眼笑,便知今晚收穫頗豐。
蕭逸把收攤的工作交給四人,而他則去了估衣鋪,花費些銀子,買了一堆成衣。
估衣鋪是古代售賣二手舊衣的鋪面,根據質量不同,價格也有很大差距。
于大寶等人身上的衣物實在是太破了,男人和小娃娃們還好說,若婦人們也是衣不蔽體,那就不美妙了。
也不用考慮什麼合身不合身,大點的可以裁剪一下,如果太小的就讓小娃娃們穿。當然了,這只是過渡期,等有錢之後,再根據他們的身型量體裁衣。
因為蕭逸買的不少,估衣鋪特意派人送貨上門。
除了衣服外,蕭逸還買了些肉食。于大寶等人常年處於飢餓狀態,全都面黃肌瘦,身體虧空嚴重,說句誇張的話,幾隻蚊子的叮咬都能讓他們貧血,是該好好補一補了。
……
破舊的關聖廟內,鍋中煮著的大肉香氣四溢,小娃娃們圍在火灶旁口水直流,婦人們則是在一堆舊衣中翻找著自已合身的衣物,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神情。
“明日之後,大家就不必再躲著人群走了。”蕭逸笑呵呵表示。
于大寶等人連連點頭,看著自已的家人開心快樂,他們的眼角也都不由溼潤起來,這一切都是拜蕭逸所賜。
蕭逸來到這裡的時間只有兩天,就讓他們徹底脫胎換骨,也從行屍走肉變成了人,如果再過段時間,生活又會變成什麼樣子?不敢想,但那絕對是神仙一般的生活。
這一刻,他們徹底歸心,殘羹會魁首蕭逸,值得他們用生命來捍衛。
……
一連三日過去,許多人慕名而來,驅虜面的生意越來越火爆,換了體面衣服的于大寶等人也能到攤位上幫忙了,蕭逸便只管收錢,當起了甩手掌櫃。
得益於梅東家的教授,蕭逸收錢時再也沒出過錯了。
“蕭老闆,生意挺紅火啊。”
蕭逸正在招呼客人時,梅東家的聲音響起。
“小子見過梅東家。”
蕭逸立即笑臉相迎,今日便是三日之約約定好的時間,也不知改籍之事辦的如何了。
“今日街市上已出現幾家售賣驅虜面的攤販,你不著急?”梅東家笑眯眯問道。
蕭逸微微一笑,“不急,會有人出手的。”
梅東家自然知道他話中何意,不就是那些收稅的官差嗎?
“此處人多嘴雜,咱二人不妨去河邊說話吧!”梅東家招呼蕭逸。
蕭逸點了點頭,然後和于大寶他們知會一聲後,便跟上梅東家去到了河堤旁。
梅東家從袖兜中取出一個包裹,開啟之後是一張紙。
“這是給你辦的新戶帖,方才得知,改籍之事頗為不易。如今雖為亂世,然縣衙也無權過問此事。好在錢塘縣衙朱縣令與我有深交,於是託他給你辦了一張新戶帖,從此以後,你便是良籍了。”
蕭逸接過梅東家手中戶帖,此帖為長方形,上面開頭是戶帖所在縣衙名稱,然後就是個人資訊了。
蕭逸孤身一人,是這張戶帖上唯一的人口。
紙上寫著的戶籍地名是錢塘縣秦望山下梅莊村,村東有水田五畝,村西二進的院子一座。
梅東家姓梅,想來這個梅莊村就是梅東家的家鄉了。
果然,梅東家進行了詳細說明,“梅莊村距離錢塘縣治一十二里,是我的老家,你的戶籍便落在了那裡。”
語氣停頓一下後,接著說道:“這張戶帖上所記載的田畝房產,皆歸你所有,並非虛構。”
蕭逸聞言一愣,何意?
“梅東家,這是……”
“新戶剛立,不能沒有立足之地。”梅東家笑了笑。
“梅東家,這可不妥,無功不受祿……”
蕭逸有些惶恐,幫忙入了戶籍就已經是萬分感激,沒料到人家還額外送上田畝房產。
梅東家釋放出的善意很讓人意外,難道就只是為了泡麵的技藝配方?怕不會是那麼簡單。
“蕭老闆可還記得前幾日遇到的姐妹二人?就在這條街市上,當時你哼唱了一首《大宋軍魂》。”梅東家提醒道
“我記得。”蕭逸點了點頭,他沒有忘記,自已的創業資金還是靠那位姑娘所贈。
梅東家撫摸著自已的山羊鬍須,笑道:“那是我家小女。”
“哦!原來如此,可是……”可是蕭逸還是想不通,只憑一首大宋軍魂也不至於吧?難道是他女兒看上自已了,想招上門女婿?
咳咳!這個可以有,不介意,一點兒也不介意。
“一首大宋軍魂蕩氣迴腸,聽之使人精神亢奮,我梅為峰也曾有過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的希冀,可惜家中之事多有牽累,脫身不得。”
“後又聽聞你那一句‘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的吶喊,更覺熱血沸騰,最後得出一結語,觀汝有大才,可器之。”
這便是梅東家如此大力相助的理由,蕭逸有前途,他有心提攜一二。
對於梅東家對自已的投資,蕭逸覺得對方很有眼光,沒辦法,自已就是這麼優秀。
“嘿嘿!過獎了,梅東家的大恩,我蕭逸定然永生銘記。”蕭逸大禮一拜,啥也不說了,老丈人!
“很好!”
梅東家對蕭逸的態度很滿意,他閱人無數,唯有眼前少年使得他心生寄語,期望他能成為人中楷模,當然了,也希望他得意之後不忘護梅家周全。
讓梅東家沒想到的是,他希望蕭逸變得強大可依,但蕭逸想的卻是娶他女兒,真是各有各的算盤,噼裡啪啦就看誰扒拉的響了。
得到好處的蕭逸也兌現了承諾,把泡麵的製作技藝毫無保留寫下,交給了梅東家。
蕭逸不擔心觀湖樓搶自已生意,人家一道菜就能頂得上自已幾日勞作,兩家所面對的消費群體也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