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延祚坊養濟院。

“孫道長,您可真是讓某好找啊!”李楓對剛結束講課的孫思邈說道。

“呵呵,貧道常年在山中採藥,跑慣了閒不住。”孫道長笑呵呵地說道:“不知李侯找貧道有什麼事?”

“是這樣,前兩天某在整理家中藏書之時,找到了幾本醫書。上面記載了不少方,還有一本本草圖鑑,但是不知道其真偽,還望孫道長能幫忙鑑定一二。”

說著,李楓就把裝著幾本“舊書”的木盒拿了出來。

孫道長也不疑有他,接過盒子就打了開來,裡面的書封面都已經是搖搖欲墜了,看起來很有年代感。

他小心的拿出一本,翻閱的起來,越看老人家臉色越是嚴肅,翻動速度也是越來越快。

李楓見孫道長越看越投入,忙聲問道:“孫道長,怎麼樣?這書保真嗎?”

“書中很多草藥貧道都沒見過,不少藥方也沒有見過,要驗證一番才知道真偽。”老人家頭都不抬的說道。

“醫藥之事,事關民生大計,再怎麼謹慎都是應該的。”李楓贊同的說道,隨後建議道:“要不這樣,某去找陛下,讓他給您先封個一官半職的,專心處理此事?”

“貧道乃山野閒人,無心仕途,官職與我並無意義。”

“道長,驗證這些藥方需要大量的病人和藥材,沒有朝廷支援是很難完成的,沒個官身怕是壓不住那些辦事的官吏啊。再者說了,這事兒辦完了您要是想雲遊四海,還是可以辭官的嘛。”

孫道長考慮了一下後說道:“那就有勞李侯了。”

“當不得當不得,這事主要還是得勞煩您。”

“若是書中的藥方及手段是真的,那真可謂是澤被蒼生啊。貧道先替天下人謝過李侯了!”

說著孫道長就要對李楓行禮,李楓趕緊跳到一旁扶住孫道長。

“道長慎言!慎言吶!這書乃是前人所做,某又不懂醫術,只是轉贈予道長,充其量也就是個送書的。書中真偽全賴道長驗證,萬萬算不得澤被蒼生!”

“李侯謙虛了。”

“沒有謙虛!絕對沒有!時辰不早了,某還要去找陛下,就先走一步了。”說完頭也不回的跑了。

李楓沿著朱雀大街直奔太極宮,然後在延明門等著李二詔見。

李二這會兒在兩儀殿和手下們開會,聽到內侍說李楓來了,便讓內侍直接把人帶進來。

“臣李楓,參見陛下。”

“免禮,賜座。”

“謝陛下!”

“伯安,內侍說你有要事稟報,不知是何事啊?”

“回陛下,臣前幾日在家中故紙堆中,翻出醫書數冊,不知真偽便拿來請教了一位名醫,他說書中藥方若是為真,當可造福萬民。不過書中的藥方尚須驗證,所以臣想著能不能單設一寺署理此事?這是臣的奏疏。”

房玄齡看的眼皮子直跳,好你個李伯安,現在都不裝了是吧?你這是當面ntr老夫啊!

按規定官員的奏疏都是要從中書省過的,要是誰都看見皇帝來一本,那中書令和尚書左右僕射能被背刺成刺蝟。

李二也沒多想,接過奏疏就翻閱了起來。過了一會兒後,李二將奏疏遞給了房玄齡:“大家都看看吧。”

李楓的奏疏裡建議朝廷設立醫療寺,由這個部門進行對現有醫療人員的規範化培訓,對目前的醫療手段進行規範化,收集各地藥方、偏方並加以驗證,編纂可以同行天下的醫書以及本草書籍,並在各地開班醫療學校培養各類醫療及相關人才。

一群大臣看了一圈奏疏後,李二問道:“諸卿有何看法啊?”

“臣以為醫工乃賤業,如此大動干戈,怕是有人會說閒話啊。”一個民部的侍郎說道。

“臣附議,如此行事,所耗財力物力怕是難以計數。況且百姓讀書識字者商且不多,學醫有些本末倒置了。”

“......”

不少人都對李楓的奏疏表達了反對意見,無外乎是認為“醫工”又不是什麼高大上的職業,根本沒必要如此打動干戈,有這錢還不如推行教育。

“諸位說的很有道理,此事的確是某想當然了。不過我想問諸位一句,你們和家人患病了都不請醫工嗎?諸位怕是不僅會請醫工,還會花大價錢請名醫乃至是請太醫診治吧?你們一邊看不起醫工,一邊有追捧名醫,某想問問這是哪家的道理?”

唐代對於醫生這個職業及其的矛盾,名醫國手可以說是備受追捧,但是絕大部分醫生是受鄙視的存在。韓愈就說過:“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由此可見醫生的社會地位如何。

“諸位都是高官厚祿,自然有錢請名醫,可百姓呢?太子在涇陽開辦養濟院,居然連醫工都湊不齊,近畿尚且如此,偏遠之地呢?哪裡的百姓就活該患病之後等死?”

剛才還喊得一頭使勁的官員們全都熄了火,低著頭不說話。他們心裡清楚,這時候和李楓辯論,怕是要被扣屎盆子扣到地老天荒。

“李侯,此事事關重大,若是按奏疏所言,民部的財力的確有些吃不消啊。”戴胄說道。

“這只是個計劃,我們可以分成幾步走嘛。先把醫書編纂出來,對現有的醫工進行培訓,再辦個學堂培養醫工。這樣財政的壓力不就小多了?”

“這樣民部倒是可以承受。”

出錢的沒意見,自己的利用也沒有受到損害,大家自然不會有什麼意見。

李二見眾人不再反對便道:“那誰可主持此事啊?”

“陛下,孫道長醫術高明,眼下正在長安,不如讓他主持此事!”

“孫道長?孫思邈道長?”一個官員驚呼問道。

“是的,宿國夫人病重,某特意去終南山將孫道長請來的。”李楓給了個肯定的答案。

“陛下,臣以為此事非孫道長莫屬!”

“對對對!”

一群剛才還在反對的官員紛紛表示了強烈支援。這年頭,孫思邈在附近就等於是住在了醫科大學或是醫學院附屬醫院隔壁,只要不是當場去世,就大機率能保住小命。

達成一致後,李二讓岑文字擬詔。設立醫療寺,以孫思邈為寺卿,下設兩署,編修署和醫教署,分別負責編纂醫術和醫療教育。

事情辦完,李楓就告退了,李二和大臣們繼續他來之前的話題。

李楓出了太極宮後,派張環去九江公主府送信。

信中說豆豆很是想她,所以他想邀請九江去李家莊做客。

這年頭的風氣可要比南慫以後的封建王朝開放的多,約心儀的姑娘出去玩是很正常的事情。

九江接到信後很是高興,她是落花有意,卻不知道李楓的態度。這封信看似是邀請,實則是李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她很快就寫好了封回信,讓張環帶回去交給李楓。

李楓拿到回信也沒在長安停留,便回了李家莊。

。。。。。。

兩天後,李楓一大早就把李恪和李泰倆兄弟拉到了玻璃工坊。

“今天教你們個新式技術。”

一聽李楓要自己新式技術,倆小傢伙瞬間就來了精神。

沒一會兒,孫安明就帶人在院子裡組裝好了以個一個長方形的鐵桌子,留下一根碗口粗的大鐵棍後走了。

“這是什麼東西?”李泰好奇的打量著桌子說道。

“一會兒你就知道了。”

李楓讓匠人將燒製好的的液態玻璃放在鐵桌上,然後讓兩個匠人用打鐵棍子像擀麵一樣把玻璃壓平。

經過幾次實驗後,工匠們成功掌握了技巧,生產出了相對合格的平板玻璃。

李泰看著匠人們忙活,錯愕的問道:“平板玻璃就是這麼生產的?”

“對啊,要不然呢?”

“那您為什麼不早說啊?”李泰帶著哭腔的問道。

“你又沒問,再說了,你知道剛燒製出來的玻璃可以吹製成各種形狀,你就沒想過用其他的方法塑形?”

“我.....這......”小胖子話都說不利索了。

“行了,這只是初級工藝,生產出來的玻璃不會太好,你要繼續改良,早點生產處合格的玻璃。”李楓摸了摸李泰的腦袋說道。

“是。”李泰甕聲甕氣的說道。

一旁的李恪早就看傻了,原來科學這麼神奇啊!

幾個匠人輪流上,很快就造出了十幾塊三尺長一尺寬的玻璃,李楓讓木工按照玻璃的尺村製作窗框。

“夠結實就行了,不用在意好看不好看。”

“是!君侯!”

“叔父,您這做窗子幹嘛?要把府上的窗戶都換掉嗎?”李泰覺得冬天把到把窗戶紙換成玻璃,肯定會更加溫暖。

“蓋暖房。”

“暖房?蓋那玩意也用不著玻璃啊。”

“這是溫室,一種新式暖房,一會兒你就知道了。”

窗戶製作好後,李楓就把這批玻璃窗拉到了地頭上,地頭上已經蓋起了幾座開了天窗和很多窗戶的屋子。

李楓讓匠人安裝窗戶,然後安排莊戶進去翻地,等所有的窗戶製作完成後,就開始種植黃瓜和青菜。

他本來是想用玻璃鋪滿屋頂的,但是考慮到安全問題還是決定採用天窗的,非鋼化玻璃做屋頂風險太大。

從漢代開始,我們的祖先就開始用暖房在冬季種植反季節蔬菜了。《漢書·循吏傳》記載:太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茹,覆以屋廡。

但是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冬季種植蔬菜成本極高產量很低,只有極少數權貴可以享受。再加上一些官員認為冬季種菜有違天時,種出來的才可能對人不好,更限制了溫室種植技術的發展。

“以現在的技術條件,冬季蔬菜的產量勢必會低於正常季節的蔬菜,但是隻要能保證足夠的光照和供暖,這個產量差距是可以被縮小的。”

“叔父,採用地坑供暖的話,成本會不會太高了?”

李楓的溫室下面挖有地窖,可以透過在裡面燒火來使得室內溫度上升(這是南北朝的技術,漢代技術是直接在房子裡晝夜燒柴火)。

“不會,我們可以用石炭,石炭的成本遠低於木柴。做好通風設施,安全性也會得到保證。溫室種植,除了要保證室內溫度意外,光照也是極為重要的,無法保證足夠的光照,產量就無法保證。”

正當李楓和兩個小傢伙講解溫室種植的重點時,馬漢跑來稟報道:“君侯,九江公主和長樂公主來了。”

“嗯,知道了。”李楓對倆小傢伙說道:“你倆是跟我走,還是留在這兒?”

“我跟.......唔.......”

“他跟我一起,我們倆一會兒去工坊研究玻璃。叔父您慢走!”李恪話沒說完就被李泰一把捂住了嘴。

“那我先走了。”

待李楓走後,李恪抱怨道:“我還有問題要問叔父呢,你捂我嘴幹什麼?”

“你是真傻還是假傻?”李泰看啥子似的看著自己這個三哥:“叔父去見九江姑姑,你跟著湊什麼熱鬧?”

“你的意思是?”

“就是這個意思。”

“好吧,那咱們現在去哪兒?”

“去工坊軋玻璃!”

。。。。。。

李府正堂

“八娘、長樂你們先喝茶,我去換身衣服就來。”李楓看著正在喝茶的兩個姑娘,笑著說道。

“無妨,兄長自去便是。”九江淺淺一笑說道。

不一會兒,李楓就換了身衣服出來,問道:“你們來之前怎麼都不派人只會我一聲?”

“姑姑說想看看你平時都在家幹什……唔!”正在和豆豆逗糰子的長樂搶先說道。

“長樂!”九江趕緊上去捂住小姑娘的嘴,轉移話題道:“兄長剛才在忙嗎?”

“蓋了幾間溫室,剛才讓匠人去安窗子,已經弄好了了。”李楓假裝沒聽到長樂說什麼,笑呵呵地說道。

“我能去看看嗎?”

“當然可以。長樂,豆豆你們要去嗎?”

“我們要和糰子還有花花玩,不去。”兩個小姑娘異口同聲地說道,說完還相視一笑。

“那行,你們在家玩吧。小蘭,小竹你們多注意一些。”

“是,君侯。”

李楓囑咐了兩句後,便帶著九江去看溫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