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出了點小紕漏,民部尚書裴矩在貞觀元年就去世了。現把民部尚書改成戴胄,戴胄在歷史上是貞觀三年升任民部尚書的,這裡提前一年讓他上位。)

午休過後,李楓便帶著張環、李朗兩個親衛去了涇陽縣衙。

陸春明得到衙役的通報後,下意識的就像走後門跑路。他現在完全不想見李楓,可又不能真的一走了之,只能硬著頭皮出來迎接:

“李侯,是什麼風把您吹來啦?”

“陸明府太客氣了,某就是來問問,某那五十頃地和一百戶食邑什麼時候能到位啊。”

陸春明也不羅嗦,讓人拿來地圖在案几上展開:“李侯,您自己看吧。”

李楓看都沒看地圖,笑著說:“地圖就不看了,某事來給你出注意的。”

“什麼主意?”陸春明狐疑的看著李楓。

“縣裡應該沒多少土地了吧?某那五千畝地,怕是不太好著落吧?更何況還有一百戶食邑。”

陸春明聞言沉默了,李二封賞李楓只要動動嘴,中書門下的大小官員們只動動手要簽押就行,可是這地和人都要從涇陽縣出啊。

一百戶人家倒是不困難,但是這五千畝地就很棘手了,涇陽除了山林之外已經沒有多少荒地了,真要劃拉就要動官田了。

“不知李侯有何見教?”

“你去找戶部啊,就說:某不要荒地,縣中官田不夠,希望戶部可以從咸陽劃地。不就行了?”

李楓之所以給陸春明出這主意,就是不想再找人換地了,上次那一萬畝地,廢了不少功夫才搞得連城一片。這回地要是全是從涇陽劃撥,那地塊能碎的跟豆腐渣差不多,還不如從咸陽那邊想辦法。

陸春明眼睛一亮,說道:“多謝李侯指點迷津啊!”

“陸明府客氣了,沒其他事的話,某就先告辭了。”李楓拱拱手說道。

“李侯慢走,下官還有一事相求。”

“何事?”

“眼下寒冬將至,縣中養濟院缺少醫匠和各種藥物,不知李侯能否請太子稍微過問一下此事?”

“某會盡快促成此事。”

涇陽縣養濟院出現醫匠短缺的問題,別的縣肯定也會有缺口,醫匠問題不解決的話,養濟院的實際功能至少要被削弱三分之一。

必須要擴大醫生的數量,李楓決定繼續給孫道長加加擔子。

。。。。。。

李楓前往涇陽的時候,李泰正帶著李恪在莊子裡溜達呢。

一路上,李恪顯得很沉默,只是靜靜的看,很少會向李泰提出問題。

“三哥,你啊,就是想的太多了。”李泰看著李恪那彆扭的樣子,忍不住說道。

“什麼意思?”李恪有些摸不著頭腦。

“你這次來,也是想拜叔父為師的吧?”

“嗯。”

“你是不是擔心自己身份特殊,怕被拒絕?”

“.......”

“用叔父的話來說就是你的心理負擔太大了,不好。”李泰跟個小大人似的說道。

李恪看著小胖子那搖頭晃腦的樣子,沒由來的想踹這小子一腳。不過小胖子說的的確有道理,他心裡的負擔的確重。

他老孃是前朝公主,他雖然是庶出,但出身卻是皇室中最為尊貴的。他明白他是永遠不可能繼承皇位的,他這個隋煬帝的外孫繼承皇位,那些跟著李淵起兵或是當年各路諸侯麾下的文武們該如何自處?

但是有不少前隋的大臣,對於他這個繼承了隋煬帝血脈的皇子抱有一些不太實際的期望,而更多的大臣則因為他的身上的血脈,對他保持相當大的戒心。

他想改變這個現狀,卻不知道該從何開始改變。

“說起來,你想好學啥沒有?”李泰看著出神的李恪說道。

“什麼?”李恪被問的一愣。

“我說,你想學習哪一方面?農事、水利、採礦、冶金、化學、術數還是其他的什麼?你不會來之前都不知道這裡能學什麼吧?”

“我.....我當然知道。”李恪梗著脖子說道。

其實,他知道個屁。李家莊本就是個半封閉的地方,外人很難進入,莊戶們也不會滿世界嚷嚷自己孩子學了什麼(就算嚷嚷他們也弄不清學的是什麼),知道些內情的房玄齡等人更不會給李楓搞宣傳。

這年頭幾乎所有的學堂學習的都是五經,頂了天再加個術數,很少會涉獵其餘的學科。這就導致學生如果無法透過科舉成為官員,就業選擇會很窄,腦子靈光還能當個小吏或是混個幕僚乾乾,腦子不靈光的教書先生就算是職業天花板了。

而李楓的學堂裡除了五經之外,學的都是正兒八經的技術和手藝,只要認真學習,學成後就可以找到一份在這個時代很體面的工作。更重要的是,這年頭朝廷的官員並不都是科舉產生的,他們可以很容易的進入六部九寺成為技術型官吏。

一旦把李楓的學堂的教學內容傳出去,那些寒門子弟怕是能把整個李家莊塞滿。當知識就是財富成為現實的時候,人們對學習熱情將會空前的高漲。

“那你說說你要學什麼?”李泰狐疑的看著李恪,他覺得李老三實在裝。

“我要學的是經世濟民之術!”李恪憋了半天說了個很高大上的名詞。

“哈哈哈!”李泰抱著肚子笑的直不起腰。

“你...你笑什麼?”

“沒...沒笑什麼。哈哈哈,走走走,我帶你去學堂看看這裡學的是什麼。”李泰一邊笑一邊拉著李恪往學堂走去。

參觀完了學堂之後,李恪的世界觀就已經被重新整理了。他從來沒想過,這世界上有這麼多的學問。

他的老師只會告訴他,糧食是農民種的,各種器具是匠人打製的,從來沒人告訴他,農民是如何種出糧食,匠人是如何打製器具的。

還沒等他從衝擊中回過神來,李泰又把他拉到了工坊。

“看到沒?哪裡就是我的工坊。”李泰得意洋洋的指著一個小院子說道。

“你的工坊?做什麼的?”

“本王今天就帶你好好開開眼!”說著就往院子裡走去,李恪趕緊跟上,想看看小胖子嘚瑟的本錢。

進了院子,李泰和工匠們打了個招呼就帶著李恪走到了一間庫房門口,李泰示意守衛開啟門。

然後李恪就看都了令他難忘了一幕,滿滿一倉庫的玻璃製品。紅的綠的頭透明的,放的圓的畸形的,很是震撼。

“這是玻璃,怎麼樣沒見過吧?”

李恪小心翼翼的拿起一個奇形怪狀的透明被子,問道:“你做了這麼多為什麼沒見你拿回去過啊?”

“唉!”李泰就像是洩了氣的皮球,無奈的說道:“這裡的全都是實驗品。”

“什麼意思?”

“就是用來練手的,這些東西出現在市面上太跌份了。”

“就這還跌份?”李恪覺得人都有些不好了。

“我們已經完成善的玻璃的製造技術,正在完善玻璃製品的製造工藝。等我製造出一人高的鏡子,我要讓世人明白,科技才是未來!科技才能改變這個世界!”李泰有些狂熱的說道。

看著狂熱的李泰,李恪也產生了一種想要改變世界的衝動。

“青雀,你跟我詳細說說叔父這裡都可以學什麼?”李恪認真的對小胖子說道。

“你不是知道麼?”李泰戲謔的說道。

李恪不懷好意的看著李泰道:“你說還是不說?”

“那你跟我來吧。”李泰衡量了一下兩人之間的戰鬥力差距後,果斷選擇的從心。

。。。。。。

越王別院、書房內

(李泰把那時租的院子買下來並改造了一番,掛了個越王別院的牌子)

“這就是教學內容,你看看吧。”李泰將十幾本書放在了李恪面前。

“基礎化學,基礎物理,九章算術,基礎數學,天工開物六冊,五經……”李恪一本一本的翻看著面前的書。

和當時的李泰一樣,李恪越看越看不明白,卻又越想弄清楚裡面的道理。

“青雀啊!”

“怎麼了?”

“這是個什麼意思?”

“我看看……”

兩個小傢伙,你問我答的就研究了起來,一直到李楓回來才停止。

“拜見叔父!”李恪規規矩矩的行禮道。

“想明白了?”

“想明白了。”

“行,那你先和青雀住一起,不懂的多問問他。等我這段時間忙完再親自教導你們。”

“是!”

“等等!為什麼要住我那裡啊?我哪裡本就不大,住不了更多人了!”李泰瞬間就不幹了。

“你哥不和你住一起,住哪裡?”

“我……”

“我什麼我?你要是再囉嗦,就來幫我抄書。”

“我這就帶我三哥去安頓!”李泰拉著李恪就往外跑,嘴裡還不忘記說:“我們晚飯再來!”

兩個小傢伙走後,李楓去了書房。

他準備把赤腳醫生手冊中的中醫部分、修訂版的《湯頭歌訣》和孫道長編寫的《唐新本草》拿出來,作為把孫道長留在長安教書的籌碼。

不過,這幾本書交給孫道長之前要做舊一番,到時候就說是從故紙堆中翻出來的,也不是知道是哪朝哪代哪位先賢寫的。

做舊就是不困難,但是很麻煩,為了最短時間內達成效果,他兌換了個噴霧器,灌上隔夜的茶水,給幾本書從內到外的洗了個澡。

三天後,李楓帶著做完舊的書,出發前往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