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的評價印證了林如海對寶玉的風聞。

先天含著美玉出生,抓周只取脂粉釵環,偏偏形容身段、言談舉動都生得極像他爺爺年輕時的模樣,故此極得祖母溺愛,每因孫辱師責子。

幸而那寶玉天性倒是不壞,也自得一番靈秀之氣。奈何縱有俊秀聰明,只是不肯立足孔孟之道、委身經濟之間,每日裡憐香惜玉、柔情似水,只做富貴閒人。

這等子弟,既不從師長之規諫,又無心科考之騰達,必不能守祖先之根基。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

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

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

簡稱:金玉其外鳳凰蛋,混吃等死小兒郎。

.

寶玉雖然是個沒甚出息的敗家子兒,但林如海卻明白,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或者說,寶玉這樣的“完美小廢物”,恰恰還是賈家的福氣。

賈府乃是開國功臣,根基頗深。

然孟子云: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也就是說,一個品行高尚,能力出眾的君子,辛苦一生所成就的事業、家業,能夠留給後代子孫的品行家風、恩惠福祿、財富家產,經過幾代後人的折騰之後,就必然會消耗殆盡,不復存在。

賈家的先人為了避免這樣的頹敗命運,所以自賈家第二代開始,就已然決定著手佈局,努力要從靠武功的純“功臣派”轉型。

希望家族能夠有更多的後輩透過科舉考試,要靠文臣仕途,讓賈家後輩走上長遠發展的良性迴圈。

所以榮國府第二代榮國公賈代善便將最小的女兒賈敏,許配給了姑蘇林如海。之所以沒有將愛女與“四大家族”進行政治聯姻,乃是看中了林家“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的未來。

賈家第三代中的賈政,起初天性也是個詩酒放誕之人,後來也是生生被賈代善“規以正路”。於是埋頭苦讀,躊躇滿志,意氣風發,志在凌雲,一心要光宗耀祖,考個“科甲出身”來光耀門楣。

甚至連賈政的長子賈珠,所娶之妻都是國子監祭酒之女李紈。希望得到這樣的清貴世家千金助力,對賈珠未來要走的科舉之路大有裨益。

這幾步棋走得都對,但可惜,偏偏完全不對皇帝的路數。

皇家並不需要世世代代位高權重的功臣派。

於是,在賈代善死後,太上皇一個恩典下來,明面上是平白賞賜給了賈政一個工部主事的官職,實際上,卻是用一個六品小官,直接徹底斷送了賈政的科舉之路。

另外兩步棋,則一個是因賈珠早亡而作廢,另一個,是賈敏已死,林如海考中探花的時候,正逢新皇剛剛登基,急於拉攏人才,組建自己的班底,於是林如海便被當今皇帝收入囊中。

如此一來,賈代善當年的苦心全數付諸東流,榮國府的榮光就還是隻能依靠“祖先恩蔭”和“太上皇的恩典”,一輩不如一輩。

而寧國公那邊,唯一一個在乙卯科考中了進士的賈敬,卻因為考中的當年,正逢父親賈代化去世,只能在家守孝三年,而一直無法得官。

等了三年之後,情形卻又陡然大變。

賈敬這位賈家第三代族長、寧國府爵位的繼承人、科舉出身的進士,不知何故忽然間就大改了性情。

拋家舍業,獨自跑去都外玄真觀修煉,一心痴迷求道,整日燒丹鍊汞,再不問世事。從始至終,他這個唯一考上科舉的賈家子孫,竟是一天官也沒有做過。

寧國府的未來,也一樣付諸了東流,比榮國府更加的一輩不如一輩。

賈家人不明白,那是因為當局者迷,“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而在林如海旁觀看來,這當中很有些皇帝密不可說的想法。

因為忌憚這一群抱團兒的功臣派,所以太上皇和皇帝尤其忌憚著四王八公之首的賈家,樹大根深,錯節盤根,所以只能外似恩賞,實則打壓。

太上皇和皇帝都從心裡希望這些功臣派的子孫能夠只安享爵位帶來的榮華,就不要再野心妄想透過科舉上位,掌握更多朝中權柄。

這個道理,能看破,卻絕不能說破。

雖然林如海一向很欣賞賈政“謙恭厚道,大有祖父遺風,非膏粱輕薄仕宦之流”,但在二人經常的書信來往之中,林如海也只能隱晦地勸賈政:不必一味逼著子侄們唸書苦讀。

賈政有時候能開點兒竅,便在信中感慨“祖宗們各各亦皆如此,雖有深精舉業的,也不曾發跡過一個,看來此亦賈門之數”。

但大多時候,賈政還是嘆息子孫不肖,學業無能。

.

“或許這也是他賈家的氣數罷,未必能靠科舉中興家業,壺中日月未為錯,寶玉這等行徑,也說不準反倒更安穩。”

林如海一聲長嘆,似是而非地說了這麼一句。

他絕不能把猜測皇家的話說出來,哪怕是背地裡也不成,否則會害了自己的孩子。

黛玉聽得不甚明白,思索一陣,還是不懂,便蹙眉問道:

“他的安穩日子,難道不是要靠有人在外面替他遮風擋雨?

如今外祖母家中,外事大多要靠璉二哥,內裡主事是外祖母,尋常事情則是璉二嫂子,寶二哥是什麼也做不來的。”

林如海想來想去,覺得還是要問問女兒的心思——可惜賈敏已然不在人世,否則這些話,還是應該由母親來問才好。

“那——你想不想也過這樣的安穩日子呢?”

“我?”

黛玉一怔,忽然似乎明白了幾分,登時羞得低下頭。

林如海見她如此,只當她也有心於寶玉,便笑道: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丈夫生而願為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人皆如此。

雖然應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為父也願見所選之人合你心意。

既然你外祖母有心撮合,為父看那寶玉也……”

“爹爹。”黛玉猛然抬頭,眼裡已然噙了淚,“寶二哥……不合適。”

林如海見愛女如此,趕忙勸道:

“莫哭,莫哭,咱們不說這個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