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炮最大的好處就是,隨便說能不能落實回頭再說,反正也不是自己去幹,說說而已。

“說起來,是誰提出了將賣鹽之利歸於國庫的?”李楓見氣氛有些不對,換了個話題說道。

“中書令房相。”

“房相?這事兒不歸他管吧?要提也該是身為尚書右僕射的封相提吧?”李楓有些好奇了。

“嗯?”李世民也回過味了,難怪昨天覺得怪怪的。

房玄齡向來推崇節儉,反對驕奢淫逸,進諫也應該是勸他不能有錢了就鋪張浪費,而不是想動他的小金庫啊。

“也對,封相這個人兩面三刀慣了,這事兒他肯定不願意觸陛下的黴頭,怕是他挑唆的房相進諫的。”李楓說道。

“李縣男為何說封相兩面三刀?”李世民問道。

“當年陛下未登基時,封相表面上對陛下忠心耿耿,暗中與隱太子暗通款曲,兩面下注,這樣不論是誰最後登上帝位,他都能立於不敗之地。”

李世民聞言心中大驚,沒想到貌似忠良的封德彝居然是個二五仔,得虧玄武門之變時沒找他參謀,要不那天不一定死的是誰呢。

“李縣男如何得知當年之事?”長孫無忌問道。

“某也是偶然得知罷了,只是聽說並無實據,但想來不會是空穴來風。”李楓喝了口茶後說道,他就是故意捅封德彝的腰子,讓李世民有個殺雞儆猴的機會。

李世民心中也是暗下決心,回去就找人翻封德彝的舊賬,一旦查實先把封德彝給擼去嶺南屬猴子,到時候看誰還敢嘰歪鹽利入民部之事!

“回去某就稟明陛下,勸陛下調查此事。”長孫無忌很積極的跳出來說道。

這年頭當官一個蘿蔔一個坑,尚書左僕射蕭禹閉門在家,只要把封德彝搞下去,就有機會成為尚書右僕射,成為尚書省的實際老大。長孫無忌現在是吏部尚書,還是很有機會上去。

“李縣男,某來莊上數次,每次都是匆忙而過,不如我們去莊子上看一看?”李世民將話題調了個頭,準備體察一下民情民風。

“好啊。”

三個人帶著幾個護衛,出了李宅。

開春了,地裡的活計也多了起來,莊子裡並沒有多少人,只有些婦人在院子裡料理些家中事務。

“李縣男,莊子上似乎沒有多少稚童啊。”李二對走在自己身側的李楓說道。

“莊子上有學堂,四歲以上十五以下的孩童大多都送去讀書了。”

“莊子裡還有學堂?”李二有些驚訝了。李家並非大族,家中也只有兄妹二人,建個學堂作甚?

“有啊。莊戶子弟也得讀書不是?”

“不知束脩幾何?莊戶可負擔得起?”長孫無忌又開始準備找麻煩了。

“負擔得起,學堂不收錢,另有午食提供。”

長孫無忌有些驚了,這特麼是做好人好事啊。突然他看到了兩個七八歲的小屁孩兒從前面走過,立馬問道:“咦?那些孩童怎麼沒有去學堂讀書?”

“哦,他們家大人認為讀書無用,反正也考不上科舉,讀書不如幫家裡做些活,所以他們沒有入學。”

“讀書可以明禮啊,你為何不勸他家大人?”長孫無忌覺得自己找到了噴點。

“某為何要勸?”李楓好奇的看著長孫無忌。

“你……”長孫無忌被噎住了。

“機會給了他們了,他們自己都不願意把握,某難不成還要求著他們?再說了,某這學堂也不是想讀就能讀。”

“這學堂入學還有門檻?”

“當然有啊。輕易得到的東西,人往往都是不會珍惜的。”李楓一臉深沉的說道。

“去學堂看看吧。”

李家莊的學堂和別處不同,按年紀分為三個班,分開教學。

三人在初級班門口站著,聽著裡面的孩子讀書:

“魏蜀吳,爭漢鼎。

號三國,迄兩晉。

宋齊繼,梁陳承。

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東西。

宇文周,與高齊。

迨至隋,一土宇。

不再傳,失統緒。

唐李氏,起義師。

除隋亂,創國基。”

李世民在門外聽了一陣之後問道:“這學的是什麼?”

“這是三字經,開蒙用的。”

“這三字經朗朗上口,乃何人所著?為何從未聽說過?”長孫無忌問道。

“不才,正是在下。”李楓“不好意思”的說道,心裡又加了仨字:“兌換的”。

“李縣男果然是大才啊。”李世民讚了一句。

三人又走到中級班的門外,中班此時正在上數學課。

“這是學的九章算術?”長孫無忌讀的書比較多,聽了幾句就知道教的是啥了。

“孫員外好耳力。”

“為何不學五經?”李世民問道。

“學五經幹嘛?”

“五經乃是儒家經典,其中蘊涵至理,怎麼會沒用!”

“那玩意兒也就騙騙自己,你問問你自己,你信嗎?”李楓不屑地說道。

“某當然信!”

“君子六德:智、信、誠、仁、義、忠,你做得到幾點?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你做到了幾點?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你會幾樣?”李楓斜著眼問道。

“某……”長孫無忌很想拍著胸脯說,自己都做到了,然而理智告訴他,他一半都做不到。

“再說了,數也是儒家六藝嘛,他們又不考科舉,你糾結那麼多幹嘛?”

“那邊是學什麼?”李世民指著高階班問道。

“那邊不一定,有學五經的,也有學齊民要術和天工開物的,主要看學生的天賦和喜好,因材施教嘛。”

“天工開物?”

“對啊。”

“這又是什麼書?不會又是李縣男所著吧?”

“不才,也是在下。”李楓版本的天工開物包括:乃粒(穀物)、乃服(紡織)、彰施(染色)、粹精(穀物加工)、膏液(食油)、陶埏(陶瓷)、冶鑄、錘煅、殺青(造紙)、五金、丹青(礦物顏料)和珠玉。但是內容和原版的天工開物不太一樣,很多技術被刪減,也加入了不少新的東西。

“這天工開物是什麼書?”李世民來了興趣。

“一些農業百工之術罷了,沒什麼稀奇的。”

“哦?不知可否借書一觀啊?”李世民的興趣更濃了。

“自無不可,王潮去拿一套教科書來。”李楓對一邊的王潮吩咐了一句。

王潮很快就拿了一套刪減版教科書過來,李楓轉交給了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