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接過麥穗,而後就在許衍滿臉的心疼中隨手摺了一束稻穗下來。

甚至不用細看,只是將二者放到一起……高下立判!

頓時劉徹的臉上就浮現了些許笑意。

“不錯!”

“不錯!!”

在他身後,群臣還是懵比狀態。

直到現在他們都還不清楚劉徹帶他們前來這裡的原因。

不過就是一片田而已……

自然,有輕視者就必然會有重視者。

老丞相許昌就是眾人當中的那個異類……

從一開始,他就始終注意著劉徹,直到停下,許昌就把目光轉到了面前這一大片田裡。

劉徹說的很重要的事情……

就是這個?這幾片田?

他雖然老了,但是還不瞎,仔細打量之下,許昌眼中就浮現了一抹疑惑。

這田裡確實是麥子無疑……只是這麥子,看著為啥總有點怪呢?

下意識地,他就往前邁了幾步,湊近田地扯著一根麥穗看了起來。

半晌過去,依舊沒有任何收穫。

“許相,別光顧著看那個了……這個也拿去……”

劉徹試試將兩束麥穗遞了過來。

許昌一愣,伸手接過。

幾乎瞬間他就明白了先前他總感覺怪異的原因。

倆都是麥子……但跟這田地裡的一比,他手上的麥子……妥妥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

但許昌很清楚,眼下他手上的這麥子,才是大漢分佈最廣泛的麥子。

他家封地,種的就是這種。

而後許昌面色就肉眼可見地複雜了起來。

他能肯定,眼下這麼大片地裡的麥子,從來沒有出現過,否則他家中也就不會種那種劣質品了。

—大漢朝這些立於權力上層的人,肯定不會放過這麼一種高產作物。

不僅僅是他們,朝廷也一樣。

畢竟沒有人傻傻地放著更高產的糧食不種,反而去種那些低產的糧食。

這是最基礎的判斷能力,不會有人缺。

“陛下……這……”

劉徹擺手打斷了他繼續問下去的打算:“都先過來看看吧。”

群臣早就好奇了,他一發話,所有人立馬一擁而上,直接把許昌給圍了起來。

劉徹嘴角笑意浮現了那麼一瞬,而後迅速消散。

“朕早就答應過酩兒……”

“要是這一畝地,能產糧四石往上,給他封關內侯,若是能有五石,那就封列侯……”

“七石往上,加萬戶。”

當然,眼下七石是沒多大可能了。

雖然僅僅只是看了一束麥穗,但那麼明顯的對比,就算是不懂農事的人也看得出來。

這地裡的麥穗,遠沒到原本小麥的麥穗兩倍往上。

隨著劉徹說完,群臣那多少帶著點豔羨的目光就落到曹酩身上。

十五歲啊!

就算這地裡沒到五石,封不了列侯,以眼下所能看到的一切……曹酩一個關內侯是跑不了了。

哪家孩子十五歲能憑功封侯?

別說十五歲了,就是弱冠之年,能憑功封侯的,從高祖時期到現在,也沒有一個!

最起碼在大漢是屬於前無古人的了,至於是否後有來者……不得而知!

不過現場卻沒有一人提出任何異議。

沒有人是傻子。

自然誰都清楚這種高產的糧食有著怎樣的意義。

只是曹酩卻也不在乎這群人的目光。

上一次,以這群人為首的那幫子傢伙眼中是嫉恨,如今卻只剩下了羨慕……為何?

這些種子……確切來說是這片地上所有的漢麥一號,都掌握在曹酩手上。

至於說這群人會不會偷摸帶走幾粒種子?那重要嗎?

並不!

從一開始曹酩就沒想著鎖死了這種子。

農研所研發的種子,更多程度上肯定會向大漢整個社會面去推廣。

而且高產種子驅逐低產種子,這在未來肯定會上演。

與其將這些玩意兒留在手上徒惹人眼紅,還不如將之放出去吸引他人目光。

順帶再收割一波,當然,在種子徹底放出去前,有一個東西還是得先推動的……

專利法案!

單純的買賣拿捏不了某些人,畢竟除去第一次購買外,完全可以自己留種。

這無疑就是對於農業科研事業活力的扼殺。

開玩笑!

農業科研不花錢嗎?

眾所周知,但凡沾了‘科研’這兩個字的東西,都是燒錢的玩意兒。

而且燒的錢還不是一點兩點,而是一座小山一座小山那種!

眼下雖然燒錢的模式還沒到那麼恐怖,但也絕對不少了。

或許也有走了許多彎路的原因在內……

但!

已經燒掉的錢,可是妥妥的千萬!

這還只是最基礎的農業科研(雜交),還沒涉及到轉基因,一旦真有可能涉足轉基因的話……那就不是幾年花千萬錢了,一年燒掉幾萬萬錢都不算多的。

當然,按照眼下的情況,想要涉足基因領域的機率無限趨近於零。

普通光學顯微鏡都還弄不出來,更不用說更高階的電子顯微鏡。

不過雜交的路子倒是能一直走下去……

但這也要錢!

換一句話來說,只要把專利法搞出來,回頭誰偷了漢麥一號的種子都不是問題。

只要你們地裡種的是漢麥一號,那你就要交專利費。

當然,這個專利費得有所考究,不能隨意亂收。

“行了,酩兒,收糧吧!”

曹酩無奈一攤手:“人手,舅舅,軍士們那邊還是你來下令吧……”

雖然衛青麾下這群軍士基本上算職業兵了,但這年頭的兵,除去某些比較特殊的,其餘都穩穩地是農家子弟。

收糧食這種事情,於他們而言沒有任何難度。

收糧食的鐮刀曹酩也早就備好了,但收麥子的人……眼下還是讓劉徹來安排的好,畢竟這麼多百官在場呢。

劉徹則是似笑非笑地看了眼曹酩。

之前他就已經給了曹酩調動這些軍士的權力,當然,僅限於駐紮在農田這邊的那些軍士。

不過劉徹還是沒有拆穿這件事情。

畢竟他們舅舅外甥兩人知道,不代表其餘百官也知道。

很快一聲令下。

所有早就有所準備的軍士齊刷刷拎著鐮刀下地。

“酩兒,你覺得這一畝……能有多少石糧?”

曹酩搖頭:“舅舅,單看這一畝地沒意思。”

“這邊的田本就分出來了上中下三種田,完全跟朝廷的標準一樣的三種……”

“所以……”劉徹眉頭微跳:“你是打算……”

“算均產!”

曹酩給出了他的回答。

就算最後畝均產量夠不上四石……他也不在乎。

畢竟誰讓劉徹給出來的這個封侯標準一直有效呢?

再說過來了……大機率,畝均肯定是要過四石的,這一點倒也不用怎麼擔心,至於畝均能否上得了五石,那就完全憑運氣了。

不過也不重要。

封列侯的這種事情,基本上大家都是憑運氣的。

當然,衛青、霍去病這種基本上上完全憑實力封列侯的,也有,但確實很少就是了。

聞言,劉徹就是一陣愕然,而後他就笑了。

伸手在曹酩肩頭輕拍:“臭小子,你就這麼有自信?”

“不是自信……”曹酩開口辯解:“反正舅舅你說的這個標準又不會變,這次達不到下次再來嘛!”

說著,他就立馬話頭一轉:“舅舅,你打算如何推行這漢麥一號?”

“還能……”

話還沒出口,劉徹就立馬反應了過來:“臭小子,說說看,你什麼想法?”

“糧食嘛……本來就是讓人種的,如果把它弄出來不是讓人種的話,那它從一開始就沒有什麼存在的必要……”曹酩目光掃過一旁看樂子的群臣:“買賣的話就算了……”

“朝廷本來就沒有什麼對於新糧種的獎勵……”

漢承秦制,所以也繼承了秦對於工具改良的獎勵,對於普通人來說,也確實算得上獎勵頗豐,但還算不上一次獎勵吃一輩子的情況。

但糧種算工具嗎?不算!

所以對於工具改良的獎勵不能套。

“舅舅……你知道弄出來漢麥一號的糧種這幾年花出去了多少錢嗎?”

劉徹略微沉吟:“百萬錢?”

“不是……”曹酩搖頭:“是千萬錢!”

“而且,如果想要繼續更新出來更豐產的糧種,這個錢只會越來越多,而不會少。”

千萬錢什麼概念?

就算以列侯之家,一代人幾十年也未必能花得了千萬錢。

通常一家不大不小的普通人,也就是十幾的家庭,一年能花個十萬錢出去都已經算得上是豪奢了。

但就這麼個龐大的數目,區區幾年農研所就花出去了。

這是個吞金獸!

活著的吞金獸!

但……

看著面前這一大片金燦燦的麥子,劉徹沉默了。

吞金獸是吞金獸了……農研所吞下去的是金子,產出來的玩意兒明顯比金子更具誘惑力!

有很多時候,錢在其餘更具價值的東西面前……狗屁都不是!

而曹酩這麼說的原因也是已經明晃晃地擺在了面前。

農研所缺錢,很缺錢!

這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就能養得起的機構。

只是……讓朝廷來養的話……

農研所日後還能弄出來更高產的種子?不得而知。

這是一個未知數。

一旦弄不出來更高產的種子,那農研所於朝廷而言,完全就是一個累贅!而且是很沉重的累贅!

看著劉徹那一臉認真,曹酩倒顯得異常輕鬆。

“舅舅,你是不是在想,農研所的支出由朝廷承擔的可行性?”

而後他也不等劉徹回答,直接就晃動了腦袋:“沒必要。”

“辦法我也已經想好了,回頭就把奏疏寫好……”

說完,曹酩咧嘴一笑:“現在的話,舅舅你倒是沒什麼必要去擔心這個,過後你再從奏疏上看就是了,我現在說的話也說不清楚……”

畢竟‘專利’這個詞雖然按照漢語確實可以理解,但其真正來源卻是外語,這一點倒也毋庸置疑。

而這些來自於外語的詞彙,其中涵義如果不去詳細解釋的話,聽者大機率理解的會有所偏頗。

更何況,這是涉及到了律法的東西。

不過專利法如果真能透過並嚴格施行的話,那以後大漢科研水平迭代的速度肯定會快起來。

這一點倒是不會有任何意外。

雖然科研一開始需要投入很多,但如果有專利法加持,那麼接下來科研肯定會由吞金獸轉向吸金石。

這是一塊很大很大的膏腴美脂。

只要外人看到了,在探路石(農研所)已經有了的前提下,接下來入水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當然,能否有成績……那就要看他們自己的了。

世之不如意十之八九,下這種科研的水,也一樣。

十有八九都是鐵耗材,真正能活下來的,很少。

“好!”

聞言,劉徹便也不再多想了。

既然曹酩已經想出來辦法了,那他還想那麼多幹嘛?回頭直接看就是了,就算曹酩的奏疏有些不合理的地方,直接從上面改了就是。

到目前為止,他還沒見到過曹酩的辦法完全不可行的。

就是有時候太過跳脫了,這也是真的。

這幾畝地不小,但上場割麥子的軍士也不少。

一群大老爺們光著膀子,汗流浹背的,陽光之下,每個人身上都有著微光反射。

劉徹看了一陣,也有些意動。

不過最後他還是將這股子衝動給壓了下來。

如果孝期過了……他倒也能無所顧及地下場動手,眼下的話……還是算了。

收麥、脫粒。

兩個步驟很麻煩,但好在軍士夠多。

可即便如此,這兩個步驟結束,也已經到了下午。

日頭也明顯偏西了。

隨後衛青上來很有眼力見地請示劉徹:“陛下,收麥已經結束了,可要現在上秤?”

“上秤吧!”

劉徹也已經等不及了。

他迫切想知道漢麥一號畝均產糧多少。

至於說其他人想不想知道……這一點倒也不用多說。

只是……劉徹並不在意他們。

一群軍中的漢子立馬就在衛青的指示下動作了起來。

隨著一筐筐麥子上秤、下秤……

不多時,衛青就拿到了具體資料。

“陛下,一共……四十六石一鈞!”

說話的同時,他就忍不住看向了曹酩。

九畝地,分得很清楚,而且是上中下各三畝地。

可就是這樣,總產量也到了四十六石一鈞……這已經屬於神蹟的範疇了,而締造了神蹟的這個人,就是面前這個十五歲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