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蠻夷還想上榜,做夢去吧!”

光幕的背後,慕容復嗤笑一聲,不屑的說道。

雖然他這一世穿越成了鮮卑血脈,但他骨子裡卻是漢人,從不認為自己是蠻夷。

誰能上榜,還不是他說了算麼。

至於說公平與否,哪個敢不服,就算有也得給我憋著!

“哼,這才哪到哪呢,後面還有你們好受的。”

慕容復冷笑一聲,盤點十大傑出帝皇僅僅只是第一步而已。

後面,他還有一個大計劃。

【後人常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放在一起作比較,可見宋太祖在華夏曆史上的影響。】

【可事實上,宋太祖趙匡胤的成就,遠遠比不上前三位,這也是他只能屈居第九位的原因。】

【究其根本,主要原因是他死的太早、也死得太蹊蹺了,才會影響到整個宋朝的未來命運,才會降低他的評分。】

“啊?”

聞言,宋太祖趙匡胤不由一個趔趄,差點摔倒在地。

“官家!”

大殿內的趙光義、趙普等人齊齊面面相覷,低下了腦袋,不敢多言。

現在是開寶八年,趙匡胤已經四十九歲,距離他駕崩只剩下最後一年。

當然,大殿內的君臣們自然不知道,趙匡胤明年就會駕崩。

但在他們看來,陛下才四十九歲,算得上是年富力盛,不說力能扛鼎,那也是武藝超群、身強體壯,為何光幕會說死的早呢?

難道...後面發生了什麼變故?也就是上蒼所說死的太蹊蹺?

想到這裡,趙匡胤眼神一凝,看了下方眾臣一眼,又抬頭盯著蒼穹之上的光幕,等待著後續的解說。

【趙匡胤,生於五代十國亂世,和楊堅一樣欺負孤兒寡母,依靠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得以登基稱帝,定鼎中原,建立大宋。】

【稱帝之後,他依據宰相趙普提出的‘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結束了自唐末以來,長達兩百多年的諸侯割據和軍閥戰亂的局面。】

【開寶九年十月十九日夜,宋太祖趙匡胤召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次日清晨,趙匡胤便離奇身死,享年五十歲,此謂‘斧聲燭影’事件。】

【他本可成就不世之偉業,與秦皇、漢武、唐宗比肩,可惜,他為了防止唐末軍閥割據的局面再次出現,也為了防止部下將領學他黃袍加身,極力限制武將,杯酒釋兵權之後,有宋一朝武將再無力發動叛亂,卻也大幅度降低了大宋軍隊的戰鬥力。】

【終宋一朝也未能收復號稱中原屏障的燕雲十六州,直到明太祖朱元璋橫空出世,明軍擊敗元朝主力,攻陷元大都,離開了中原懷抱整整四百三十年的燕雲十六州才得以收復。】

【因此,趙匡胤的功績比不上前面八位傑出帝皇,只能屈居十大傑出帝皇榜第九之位。】

“朕的大唐....”

唐太宗李世民瞪大了雙眼,痛心疾首的悲呼一聲。

“陛下!”

滿朝文武百官們紛紛跪拜在地。

“如今陛下得上蒼厚賜,我等應當竭盡全力做好當下,改變未來。”

魏徵站了出來,從容不迫的諫言道。

“愛卿所言甚是。”

唐太宗點了點頭,魏徵這傢伙確實很討厭,但說的話也很有道理。

【宋太祖趙匡胤推行了‘右文抑武、崇尚學問’的國策,完善科舉,創設殿試,強調知人善任與厚䘵養廉,這些舉措扭轉了唐末武人專權的局面,引領大宋文化走向空前繁榮。】

【他透過‘收起精兵、削奪其權、制其錢穀’的三大綱領,以及‘內外相維’、‘三年一易’、‘設定通判’、‘差遣制度’等手段,巧妙的將地方權力收歸中央,強化了中央朝廷的集權。】

【他還非常重視經濟發展,透過一系列政策鼓勵農業和商業,減輕百姓負擔,使大宋的經濟迅速繁榮昌盛。】

“右文抑武,這麼做,他就不怕有強敵來犯嗎?”

“哎,自廢武功,難怪他的排名這麼低。”

“但若非宋太祖的這一系列舉措,我華夏的文化又豈能如此璀璨輝煌?”

“這話沒毛病,大宋雖然打仗不行,但超級有錢啊!”

看到這一條盤點,歷朝歷代的人們議論紛紛。

“宋太祖確實乃有德之君,可惜死的太早了。”

明太祖朱元璋忍不住讚歎道。

“此人以武將出身,卻能文治武功雙全,開創宋朝基業,實乃一代英主也。”

唐太宗李世民也不由稱讚了起來。

“此人倒是有幾分手段,可惜抑武崇文,非強國之道也。”

秦始皇嬴政搖了搖頭,不屑的說道:“難怪他的排名如此低。”

【上榜理由:文治國,武安邦,滅後蜀,復江南,革軍政,創殿試,肅吏治,治水患;慎罰薄斂專稅賦,務農興學充三館,開文明政治,終五代之亂。】

【恭喜宋太祖趙匡胤位列華夏十大傑出帝皇第九,獎勵:‘仙氣’一道、‘諸天令’一枚、〈武經〉一部、‘九州堪輿圖’一份、〈華夏五千年史〉一部、高產良種‘紅薯’、‘土豆’各十萬斤。】

隨著獎勵的下發,趙匡胤第一時間使用了仙氣,讓自己返老還童,延壽百年。

他轉過頭來,喘著粗氣,雙目通紅,高聲吼道:“朕的好弟弟,你給朕解釋一下,什麼叫斧聲燭影?”

“陛下,臣弟不知道啊,不關臣弟的事啊!”

趙光義雙腳一軟,癱倒在地,大聲辯解道。

“傳朕旨意,廢除晉王之爵,貶為庶人,終身監禁,任何人不得探視,違者殺無赦!”

趙匡胤痛苦的閉上了雙眼,怒吼一聲道:“來人,將庶人趙光義拉下去,關起來。”

很快,趙光義被押了下去,群臣噤若寒蟬。

...

宋太祖世界發生的事,其他世界的人並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沒人在意。

所有皇帝,包括被盤點到了秦皇漢武等榜上有名者,全部抬頭望著蒼穹之上的光幕。

對於十大傑出帝皇榜的最後一名,所有人都開始期待了起來。

“嗡...”

卻見光幕悄然一變,萬千光芒逐漸匯聚成一道模糊的身影,就連太陽的光輝都被遮住。

這道身影出現在光幕之上,瞬間就成了世界的中心,整個世界都圍繞著身影旋轉不停。

【最後一個名額,朕遲疑良久,並未確認其歸屬。】

這道身影緩緩開口,聲音響徹一千個歷史平行世界之中的每一個角落。

【無論是打造‘昭宣中興’,使大漢國力達到巔峰的漢宣帝劉詢;還是治國有方的漢文帝劉桓、漢景帝劉啟;亦或是滅國無數,擁有大唐最大版圖的唐高宗李治;甚至創造史上最鼎盛開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又或者是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一生勤政愛民、廣施仁政的宋仁宗趙禎;治國能力最強的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擁有華夏最大疆域版圖的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還有更多的皇帝,都有資格角逐這個名額。】

光幕背後的慕容復確實為最後一個名額的歸屬而為難,不知該發放給誰。

因為這些皇帝的功績都相差不大,發給誰都不合適。

【朕決定,最後一個名額開啟爭奪制,所有帝皇皆可報名爭奪此名額。】

隨著慕容復話音一落,一千個歷史平行世界的光幕落下一道光芒,落入諸界皇帝的腦海之中。

十大傑出帝皇第十名的爭奪規則如下:

首先,除了九位已得到名額的皇帝之外,每一位皇帝都可自主報名,亦可棄權,無任何限制,報名時間為十二個時辰,截止到一天之後,報名結束。

其次,報名參賽之後,皇帝們有一個月的準備時間,可召集一萬名本朝最為精銳計程車卒,或親自率領,或任命將領,帶領這一萬名將士參賽。

第三,一個月後,光幕將開啟一個虛擬的擂臺戰場,由所有參賽的隊伍開啟大混戰,具體規則暫不透露。

第四,從大混戰之中決勝而出的最強者,將贏得最後一個傑出帝皇的名額歸屬且獲得相應的賞賜。

最後的備註:虛擬戰場之中不會真正死亡,戰死者將在決賽結束之後重新迴歸本世界。

“什麼?大混戰?決出最後的名額歸屬?”

“朕要報名,這可是與歷代皇帝決一勝負的機會,不容錯過。”

“換句話來說的話,朕豈不是能見到父皇和祖父?”

“算了,朕還是不報名了,朕有自知之明。”

看完光幕所說參賽規則,皇帝們沸騰了。

有的皇帝第一時間就報名參賽,有的皇帝遲疑不定,得和大臣們商議之後再做決定,也有的皇帝第一時間就棄賽。

“所有皇帝自主報名,再開啟大混戰,勝者為王?這倒也算是公平了。”

秦始皇嬴政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反正他已經拿到了獎勵,不用參賽,只需看熱鬧即可。

“哈哈,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想不到我大漢竟然還有三位如此傑出的皇帝,只差一點就能上榜。”

看到慕容復所說的劉桓、劉啟、劉詢幾個皇帝名字,漢高帝劉邦大笑了起來。

“祖父和父皇也差一點上榜,不過....這劉詢又是誰?”

漢武帝劉徹也很高興,看到劉詢的名字,他趕緊翻開《華夏五千年史》。

看完關於漢宣帝劉詢的記載,劉徹瞬間臉色一黑,整個人都自閉了。

原來,劉詢這小子竟然是他的曾孫,卻因巫蠱之禍而流落民間。

“光幕的出現,使朕延壽百載,朕絕不會允許巫蠱之禍出現!”

“如此算來,朕百年之後,劉詢這小子日後有機會繼承朕的皇位?”

“也罷,他做的也不錯,日後就讓他繼位吧。”

默默盤算一陣,這口黑鍋還得自己背,劉徹心裡已有決定。

“諸多皇帝大混戰,真是有意思!”

隋文帝楊堅抱著才剛剛兩歲的楊世民坐在龍椅上,淡淡的笑道。

下方的李淵看著這一幕,不由暗歎一聲。

用一個兒子換取全家人的性命,他也不知道這是贏了還是虧了。

“父皇,咱們一定要報名,我大唐已有一個名額,而漢朝有三個,明朝有兩個,兒臣認為我大唐應該再爭奪一個名額。”

武德年間,秦王李世民站了出來,向龍椅上的李淵建議道。

“呵呵,二弟啊,你是盯上了父皇的皇位吧?”

“孤還沒有和你清算,你殺兄弒弟囚父的賬呢!”

太子李建成站了出來,紅著雙眼,怒聲道。

“大哥,你錯了,殺你的是唐太宗李世民,跟我秦王李世民何干?”

李世民不慌不忙的說道:“你要算賬的話,找他去啊,找我幹嘛?”

“放屁!”

齊王李元吉怒聲喝道:“你聽聽,這是人話嗎?”

“這本就是事實,怎麼,你想以未來沒發生的事來治我的罪嗎?”

李世民淡然一笑,反問道:“還是說,四弟你也想坐那把龍椅呢?”

李建成一聽,不由轉頭看向李元吉。

“大哥,你要相信我,我對皇位沒興趣,老二他在挑撥咱們的兄弟感情。”

李元吉心裡一沉,連忙辯解道。

“呵呵,你有沒有想,你自己心裡有數。”

李世民接著說道。

“好了,別吵了。”

眼看三個兒子開始爭吵,龍椅上的李淵大感頭痛,揮手製止了他們。

“世民,我以一個父親的身份問你,你要老實回答我的問題。”

待三人安靜下來之後,李淵看向李世民,問道。

“父皇請問,兒臣定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李世民心裡一突,心裡有所猜測,當即恭敬的回道。

“爹問你,如果我讓你當太子,日後由你繼任皇位,你能否善待你的兄弟?”

李淵隱隱嘆息一聲後,朗聲問道。

“什麼?爹你...”

李建成瞬間如遭雷擊,滿臉不敢置信。

“建成你別說話,讓世民說,我想聽你的真心話,不要糊弄爹。”

李淵先是制止了李建成,而後又直盯著李世民的雙眼。

“兒臣對天發誓,如果父皇真的立兒臣為太子,日後繼承父皇的皇位,兒臣定然善待兄長和弟弟,若違此誓,讓我李世民萬箭穿心、不得好死。”

李世民心中一跳,果然如他猜測的那般,李淵已有改立太子的意思,他當即舉起右手,鄭重的說道。

“好,傳朕旨意,廢李建成太子之位,改為晉王,立秦王李世民為太子。”

“至於世民你所說參賽之事,朕交由你全權負責,務必為我大唐爭得第二個名額。”

李淵也是被逼得沒辦法,老二能成為十大傑出帝皇榜的第三名,可見老二幹得不錯。

如果他再不改立太子,那別說老二不答應,就連大唐公卿百官和天下百姓都不答應。

“謝父皇!兒臣遵旨。”

李世民當即俯身一拜。

“陛下英明!”

殿內的眾臣也齊齊躬身領旨。

這樣一來,可謂是皆大歡喜,李世民不用再發動玄武門之變,就能坐上皇位,帶領大唐走向興盛。

唯一受傷的也就是先太子李建成,但這樣也不錯了,起碼不用被李世民誅殺全族。

“兒臣遵旨。”

很顯然,李建成也想到了這一點,苦笑著躬身領旨。

將皇位拱手讓給弟弟,還得謝謝他的不殺之恩,這特麼還有天理嗎?

【叮!‘諸天令’已自動啟用,‘諸天帝皇群’開啟!】

與此同時,九位收到諸天令的皇帝們同一時間聽到一條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