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土豆大豐收
在下姑蘇藍氏藍思追子晴 青衫煙雨後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天龍世界,大燕京師,太子東宮。
“嗡....”
一道微弱的光芒出現在太子寢宮,慕容復的身影從光芒之中走出。
萬籟俱寂的冬日,屋外的世界一片寂靜與冷清,寒風呼嘯,樹木沙沙作響,瑟瑟發抖。
寒夜的空氣猶如冰冷的潮水,悄無聲息的瀰漫每一個角落,帶著絲絲縷縷透骨心扉的寒意。
回憶時間,慕容復這才想起,天龍世界這邊是除夕之夜,明天就是大年初一。
過去的三個月卻仿若一場夢境般,令他生出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凌晨過後就是大年初一,又到了一個月一次與黃蓉和朱媺娖見面的時候。
但沒想到的是,朱媺娖遇到急事沒來,黃蓉來了。
突破先天境界的黃蓉與他切磋一番後,竟然開口主動向他表白。
猝不及防被表白的慕容復先是一驚,而後大喜。
被女孩子表白的感覺,無法用語言去描述,很美好、很甜蜜。
慕容復尚屬第一次遇到,他哪裡把持得住,當場就將黃蓉拿下。
然後,兩人坦誠相見,他也將諸天寶珠的部分功能透露給了黃蓉。
兩情相悅的兩人終於走到了一起,先是去了碧血劍的世界,給朱媺娖解圍。
然後,黃蓉帶著他去了射鵰世界,慕容復正式向黃老邪提親。
得到黃老邪的同意之後,兩人順利舉辦了婚禮,拜堂成親。
拜堂之後,慕容復帶著小嬌妻離開大理,遊歷天下的同時度蜜月。
路途中,食髓之味的兩人天天膩歪在一起,很快就有了愛情的結晶。
又恰逢蒙古入侵西夏,慕容復將小嬌妻送回大理之後,返回西夏,並一舉斬殺蒙古大汗及高層,使蒙古大軍瞬間崩潰。
直到慕容復之前積攢的全部本源之力耗盡,被強行送回了天龍世界。
好在西夏一方牢牢抓住機會,對殘餘的蒙古大軍發起了衝鋒,痛打落水狗。
想必他下一次前去射鵰世界之後,就能聽到蒙古國被滅的訊息了吧!
“這三個月真是恍然若夢,有如另一段人生。”
“不知不覺,我就拜堂成親、即將要做父親了。”
在射鵰世界停留三個月一晃而過,而天龍世界卻依然是他離開的那一刻。
兩界時間流速的不對稱,慕容復不禁生出黃粱一夢的荒唐之感。
“嗯....天龍世界馬上就是大年初一,我得好好想想,明天要幹啥來著?”
“哦對,明天是正旦大朝會,一大早還要祭祖。”
“開完大朝會之後,還得組織百官前去城外觀看土豆收穫。”
“除了這三件事,就沒其他事了。”
慕容復凝神仔細回憶了一遍,才想起接下來要做的事。
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他暗暗鬆了一口氣。
天亮之後,就是大燕太祖太初二年的正月初一。
這天將要舉行太廟祭祖和正旦大朝會,他這個太子可不能缺席。
“呼....”
理清思緒之後,慕容覆盤膝坐在床榻上,開始修煉《混元無極經》。
時間一晃而過,很快就過去了兩個時辰,到了寅時平旦,也就是後世的清晨5點鐘。
晨曦微露,東方天際泛起魚肚白,微光透過雕花的窗戶,灑入寢宮之中。
慕容復準時睜開雙眼,吐出一口濁氣。
“進來吧!”
他起身下床,對寢宮門外喊了一聲。
“殿下!”
門外的梅蘭竹菊四姝、朱碧雙姝早已等候多時,聽到召喚,輕輕推開寢宮的門,如輕盈的蝴蝶般魚貫而入。
她們六人各具特色、各擅勝場,身著淡粉色的宮裝,裙襬隨著步伐輕輕搖曳。
阿朱雙手端著一個金盆,盛著溫熱的清水,上前屈膝一禮,輕柔的說道:
“殿下早安,請洗漱!”
阿碧端來一杯清水,慕容復含了一口,咕嚕兩聲後,吐到一旁的痰盂裡。
再接過梅劍手裡的一根象牙柄牙刷,沾取少許青鹽,將牙齒裡裡外外刷上一遍。
接著,蘭劍雙手捧起清水,用一塊潔白的毛巾輕輕給他擦臉。
竹劍和菊劍兩人則迅速給他更衣,為他換上一身嶄新的太子袞冕,上面用金線繡著一頭四爪金龍。
眾人小心翼翼的脫下他身上的衣裳,再為他將冕服穿上,動作極其細緻,生怕有一絲疏忽。
慕容復伸直雙手,任由她們施為,配合著她們的動作。
待梅劍為他戴好冕旒,阿朱及時拿來一塊銅鏡放到他的面前。
慕容復看著鏡中的自己,儀表堂堂、英姿颯爽,滿意的點了點頭。
“你們都退下吧。”
聞言,眾人行了一禮後悄然退了下去,整個過程安靜有序。
...
時至卯時日出。
晨鐘敲響,打破寂靜。
慕容復身著太子袞冕、頭戴冕旒,跟在慕容博的身後,帶領文武百官,在宮人的簇擁之下,步伐沉穩的走向太廟。
大燕太廟莊嚴肅穆,香菸繚繞,硃紅色的大門緩緩開啟,彷彿開啟了歷史的塵封之門。
眾人步入其中,只見供奉的慕容家歷代先祖牌位在燭光映照下,散發著神秘而莊重的氣息。
一旁則是早就備好了的祭祀所用太牢等祭品,太牢即牛、羊、豕三牲。
所謂國之大事,唯祀與戎。
由此可見,祭祖與戰爭乃唯二重大之事。
緊接著,宮廷樂師奏起了莊嚴肅穆的祭祀之樂,鐘鼓齊鳴。
慕容博神色肅穆,親自將三牲六畜、五穀六黍、酒醴等祭品呈獻於太廟,這是皇帝首獻。
接著,他拈香跪拜、奠酒,口中唸唸有詞,行三跪九叩之禮,表達對祖先的緬懷、感恩與祈求庇佑。
皇帝首獻叩拜完畢,接下來輪到慕容復進行亞獻,他深吸一口氣,緩步上前。
接過宮人遞來的香燭,將其點燃後,恭敬地將香燭插入香爐,然後三拜九叩。
跪地叩首後起身,他清了清嗓子,開始誦讀祝文:
“維大燕太初二年正月初一,歲在乙丑,良辰吉日,嗣孫太子復,謹以香燭庶品,致祭於列祖列宗之靈前:”
“赫赫吾祖,創基立業,文治武功,輝煌燦爛,開創大燕...”
“今復有幸,承蒙天恩,位列東宮,當此正旦佳節,萬民同慶之時,懷赤誠之心,前來祭祖,願祖宗在天之靈,庇佑我大燕江山永固,社稷安康,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姓樂業,四海昇平....”
“復當以祖宗為楷模,勤勉努力....”
“伏惟尚饗!”
祭文誦讀完畢,慕容復再次叩首以拜。
文武百官好似木頭人一般,跟在太子的身後一起叩首祭拜。
自此,正旦祭祖便算是完成了。
“走吧。”
慕容博招呼一聲,父子倆退出太廟,文武百官也跟著離開,硃紅色的大門轟然關閉。
“爹,待會兒開完正旦大朝會,咱們就叫上文武百官,一起去城外的田裡收穫土豆。”
父子倆緩步走在前面,文武百官遠遠跟在後面,慕容復開口對老登說道。
“復兒,你說的那個土豆,真有那麼高的產量?”
慕容博腳步一頓,沉聲問道。
“有沒有,到時候就知道了。”
慕容復笑了笑,向前而去。
“呵,你小子。”
慕容博啞然失笑,跟了上去。
...
太初二年正月初一,辰時。
晨曦微露,升龍城的大燕皇宮籠罩在一片莊嚴肅穆之中。
剛剛參加完皇家祭祖的官員們回家祭祀了自己的祖先,又連忙趕回皇宮,參加正旦大朝會。
硃紅色的皇宮大門緩緩開啟,匆匆趕來的官員們換上了華麗的朝服,手持笏板,魚貫而入。
皇極殿。
香菸嫋嫋,鐘鼓齊鳴,大殿之上,金碧輝煌,雕樑畫棟。
慕容博已就位,他身著五爪龍袍,頭戴冕旒,端坐在高高的龍椅上,盡顯皇帝威嚴。
身穿四爪太子朝服的慕容復站在御階之下,面對著下方的眾臣。
朝臣們按照品階高低,依次排列,文臣在左,以內閣首輔蘇星河為首;武將在右,以軍機大臣喬峰為首。
他們一個個神色莊重,儀態端莊,等待著正旦大朝會的正式開始。
“咚~!”
隨著一道悠揚的鐘聲響起,大朝會正式拉開了帷幕。
“陛下御極,天下歸仁,歲序更新,龍興轉盛,今值正旦,永珍煥明....”
“伏惟陛下,聖德配天,睿智臨民,躬勤政事,宵旰憂勞,敦崇禮教,風化被於四方;廣施仁恩,德澤流於萬姓。是以歲豐人和,國富民安....”
“憶昔去歲,風雨以時,田疇豐稔,倉廩充實,商賈通衢,貨財輻輳,百工敬業,器用精良....”
“於時正月初一,朝堂之上,臣等誠惶誠恐,頓首再拜,敬賀新禧!”
“望陛下垂聽,伏惟聖鑑!”
首先,便是禮官高聲宣讀新春賀詞,向皇帝和大燕百姓致以新春和祝福。
這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宣讀聲,聽得慕容復直打瞌睡。
但當著文武百官的面,他總不能殿前失禮,只能強忍著。
好在宣讀速度較快,大概讀了十分鐘,詞藻華麗、莊重典雅的新春賀詞終於唸完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賀詞聲落,群臣齊齊跪地,高呼萬歲,聲震雲霄。
“眾卿平身。”
慕容博微微抬手,示意眾臣起身。
“啟奏陛下....”
接著,內閣首輔蘇星河上前一步,開始彙報過去一年的朝政大事和新一年的工作計劃。
慕容復認真傾聽,別的可以不重視,但朝廷一年的變化他不得不重視。
“愛卿辛苦了....”
待蘇星河說完,慕容博勉強了一番。
“啟奏陛下....”
接著,便是喬峰出列,代表軍機處彙報過去一年的軍國大事,和新一年的軍事計劃。
本來應該是軍機首輔彙報工作,但慕容復是太子,只能由軍機大臣喬峰代替。
好在很快就彙報完工作,隨後便是各地知府所派的代表們上前,向皇帝獻上當地的特產,以表達對朝廷的忠誠和新春祝福。
各種特產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
“諸位愛卿,今值正旦佳節,永珍更新,朕與卿等共臨此盛會,實乃社稷之幸,蒼生之福....”
“回首往昔,我大燕在朕與卿等共同努力之下,雖歷經風雨,然亦穩步前行....”
“然,朕深知,國家之繁榮昌盛,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新的一年,朕望眾卿以公正廉明為本,恪盡職守....”
“朕亦當自省吾身,勤勉於政,傾聽民聲,體恤民情,與卿等攜手共進,共創大燕輝煌盛世...”
“望我大燕江山永固,千秋萬代!”
待百官們獻完新春祝福之後,慕容博發表了新春致辭。
鼓勵群臣在新的一年裡勤勉工作,為大燕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
“臣遵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群臣再次高呼萬歲,表達對皇帝的忠誠。
正旦大朝會進行到這裡,輪到慕容復發表賀詞了。
他當即轉身朝龍椅上的慕容博躬身一禮,又朝下方的百官一禮,朗聲道:
“父皇、各位臣工,新春伊始,永珍更新,值此正旦佳節,兒臣恭祝父皇龍體安康,聖壽無疆,願父皇如日之升,如月之恆,光輝永照我大燕江山。”
“父皇以聖德御極宇內,以睿智理國政,恩澤四海,威加八方....”
“新的一年,兒臣將勤勉努力,為父皇分憂,為大燕之繁榮、百姓之祝福祉貢獻...”
“同時,孤亦向諸位臣工緻以新春祝福,感謝諸位一直對大燕的忠誠奉獻、兢兢業業,願新的一年裡,我們攜手共進,共同為大燕的輝煌未來而努力拼搏...”
“願我大燕江山永固,千秋萬代!”
賀詞都有固定格式,只需改動幾個字眼,照本宣科就行。
“我兒有心了。”
待他念完,慕容博嘴角含笑道。
“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隨後,百官跪地行禮,向太子殿下表示感謝。
“眾卿平身。”
慕容復雙手虛扶,待百官起身後,開口說道:“父皇,諸位愛卿,今日還有一要事相告,此事關乎我大燕之未來,百姓之福祉。”
“我兒有何事如此重要,但說無妨!”
慕容博笑了笑,故作好奇的問道。
實際上,他早就知道了內情,只是故意這麼說罷了。
“父皇,自兒臣知曉我大燕百姓時常受糧食欠收之苦,便苦思冥想,該如何讓百姓溫飽無憂。”
慕容復面帶微笑,自信的說道:“經多方探尋,兒臣偶然獲得數種神奇的農作物,名為土豆、紅薯和玉米。”
聽到此處,堂下百官們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對這陌生的作物充滿了好奇。
倒是無崖子、蘇星河、函谷八友等人都面帶笑容,顯然都是知情者。
“過去一段時間,兒臣命禮部尚書石清露大人在京師城外的農田裡試種了這些作物,如今已到收穫之時。”
慕容復繼續說道:“兒臣懇請父皇和諸位愛卿移駕城外農田,親眼目睹此作物的收穫之景。”
“敢問殿下,此等作物臣等聞所未聞,真有如此神奇,不知其產量如何?”
一名官員站了出來,恭敬的問道。
“其產量遠超我大燕現有的水稻與小麥,若是能在大燕推廣種植,必能大大緩解糧食短缺之困境,大燕百姓將不再受飢餓之苦。”
慕容復回道:“當然,孤口說無憑,其產量究竟如何,諸位愛卿一起去看了便知。”
“好,既然我兒有此信心,朕便與眾卿一同前往,看看這作物究竟有何神奇之處。”
聞言,慕容博一拍龍椅,決定道。
“吾皇聖明!”
百官齊齊山呼。
...
皇帝帶領文武百官,在太子的引領之下,浩浩蕩蕩的出了京師城,來到了城外的農田之中。
距離石清露將土豆種到試驗田裡已經過去三個多月,土豆也到了收穫的季節。
慕容復便特意選了正月初一的正旦大朝會之日,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收穫土豆。
這也算是太初二年開年之後,他這位太子獻給大燕的第一件大喜事吧!
“父皇,諸位愛卿請看,這便是石卿種下的土豆和紅薯。”
“土豆已然成熟,紅薯需得下個月才能成熟。”
順著慕容復的目光,眾人看到一片只有十畝地大小的土地,周邊還有京師護衛軍守護巡邏。
一眼望去,一排排紅薯聳立在地裡,但紅薯還未成熟,葉子還是綠色的。
唯獨土豆已然成熟,綠色的葉子逐漸褪去,變成黃色或淺黃色,乾枯捲曲。
不過,土豆和紅薯的果實都是長在地裡,表面上只能看到藤苗,看不到果實。
也因此,文武百官們看著這一幕都有些發愣。
“難道殿下所說的作物,便是這些枯黃的藤苗?這能吃嗎?”
“不知道,或許是和野菜一般,煮熟了才能吃吧。”
站在田埂上,百官們竊竊私語,小聲的議論了起來。
話裡話外都對太子殿下所說的高產作物表示懷疑。
“我兒,這玩意兒....也能吃?”
不僅是文武百官,就連慕容博也開始懷疑了。
“父皇明鑑,它們的果實埋在地裡,待將果實挖出,便知真假。”
“事實勝於雄辯!”
“石卿,開始挖吧!”
慕容復說罷,對石清露點了點頭。
“臣遵旨!”
石清露躬身一禮後,帶著十來位經驗豐富的老農,拿著鋤頭、簸箕、竹簍等工具走進土豆地裡。
先是用鋤頭將地裡的土豆都挖起來,再除掉藤蔓,清理掉土豆表面的泥巴,用竹簍運到一旁堆放好。
一千斤土豆大約種了四畝地,十來個人挖起來,挖了大半天才挖完。
待得全部挖完,立即有戶部的小吏拿著秤稱量土豆的重量。
各行其事,有條不紊。
站在田埂上的文武百官們,都默默的看著這一切。
隨著時間推移,眾人的神情逐漸激動了起來。
那碩果累累的土豆,大的有拳頭大小,小的也有雞蛋大。
哪怕沒有親自秤量,他們大概也能估算得出產量。
很快,時間又過去了一炷香時間。
四畝地裡的土豆全部收穫完畢,總產量也終於統計出來了。
“啟稟陛下、太子殿下,各位大人,四畝地共計收穫土豆6718斤,平均畝產1679.5斤。”
這時,負責登記的小吏飛快的跑到眾人身前,躬身一禮後,大聲稟報道。
他的聲音微微顫抖,帶著一股濃濃的不敢相信。
聲音不大,現場鴉雀無聲,眾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嘶~!
所有人齊齊倒吸了一口涼氣,瞪大著雙眼,滿臉不敢置信。
天老爺嘞!畝產一千六百餘斤?
這個時期,北方的小麥畝產約110斤,南方的水稻畝產約220斤。
而這個所謂的土豆,看著不起眼,畝產竟高達一千六百餘斤,水稻的五倍?
“太好了,我大燕百姓有福了!”
“我的天啦,畝產居然高達一千六百多斤!”
“老夫親眼見證了歷史,以後也有資本跟兒孫吹噓了!”
瞬間,現場所有人都轟動了!
一些年紀大的官員們甚至熱淚滿眶,激動得大喊道。
“殿下英明神武,引入此等神奇作物,必將改變我大燕糧食之格局。”
“殿下心繫百姓,此等功績,必將載入史冊,為後世傳頌。”
“此乃大燕之福、陛下之福、百姓之福,請受臣一拜!”
蘇星河恭恭敬敬的朝著慕容復跪倒,鄭重的拜了下去。
“陛下萬歲,殿下千歲,天佑大燕!”
百官們紛紛跪倒,神情火熱的山呼。
殿下說的沒錯,事實勝於雄辯!
在所有人的見證之下,一個個土豆被挖出,畝產真實無誤!
“哈哈!我兒果然英明,此乃大功一件,為我大燕尋得此作物,實乃百姓之福,大燕之幸,讓朕深感驕傲。”
慕容博爽朗的大笑,捋著鬍鬚,不吝誇獎道。
“多謝父皇和諸卿誇獎,兒臣愧不敢當。”
聽到一千六百多斤的畝產量,慕容復心裡總算鬆了一口氣。
他原本以為此時的土豆種子沒有最佳化,畝產可能只有幾百斤。
沒想到石清露果然有本事,竟然將土豆的畝產量提高到一千六百多斤。
“既然石卿有此本事和功勞,朕決定開設農部,由石卿擔任農部尚書,專職推廣土豆等農作物事宜。”
慕容博也順勢宣佈道:“至於禮部尚書的接替者,蘇卿,由內閣商量擬定人選,再上呈朕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