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華夷
民警巡邏途中遇“攔路”東北虎 揚州刺史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一幅偌大的戰爭畫面在高紹全面前展開,一萬五千多朝廷精銳固守待援,夏州更有數萬大軍隨時可以北上,拓拔燕數千騎兵襲擾腹背,最關鍵的就是,在這支孤軍深入的契丹人身後,突然又冒出了十餘萬敵人,高紹全不禁打了個寒戰,這樣的戰爭根本沒有一絲獲勝的把握,能脫出重圍就已是奇蹟。
  黃河南岸的朱邪高川已經陷入了苦戰,在第一批契丹人登岸之時,朱邪高川果斷把握住機會,率領千餘人衝上河岸,與契丹人戰在一起,一步步把兩千契丹人逼向河水,只是,朱邪高川沒料到契丹統帥竟然如此冷血,派出的第一批登岸的契丹軍皆是附屬,根本不是耶律部本部人馬,這支兩千人的軍隊其實只是一個誘餌,在成功的把兩千契丹軍逼向河邊之時,契丹人的弓箭手萬箭齊發,一時間契丹附屬軍損失慘重,沙陀軍也難免死傷無數。
  迅速反應過來的朱邪高川立刻撤軍,卻也是遲了一些,就在短短兩刻時間,損失已過五百,剩餘能戰的沙陀軍已不足千人,當契丹本部人馬順利渡河之時,已損失慘重的沙陀軍根本無力阻止契丹軍登岸。
  朱邪高川也絕了把契丹軍阻在河岸的想法,阻在河岸是沙陀人唯一能夠活下去的機會,既然無法阻止,那他們這千餘沙陀人唯一的目的就是阻止這支契丹軍迅速南下,給主營贏得佈置防禦的機會了,咬了咬牙,朱邪高川決然道:“眾位弟兄,朝廷一向對我不薄,今日即是為國效忠之時!”
  沙陀人在沙陀党項之變後,全耐高元一心相佑,才能部族不滅,更何況本朝開明,一向視華夷一體,屢屢有所賞賜,從未低於天子親軍,為國效忠一語自然也得到了一眾沙陀勇士的響應,千餘沙陀軍皆摩拳擦掌,彎刀出鞘,藉著軍營前的防禦,靜靜的等待契丹人的全力攻擊。
  耶律明也上了岸,他靜靜的看著那一具具縱死依然身向前方的南朝兵士,微微嘆息,沙陀軍與漢人軍隊有著很大的區別,戰甲上多有毛氈,身軀雄壯,且所用的刀多非周朝打造的橫刀,很多都是草原民族常見的彎刀,他自然一眼就認出了這些人與他們契丹人一樣,都是馬背上的漢子,這一刻,耶律明又想起了在遼東等地與之搏殺的將士,很多都不是漢人,有女真,有沙陀,有党項,更甚者就有他們契丹人。
  三年前,耶律明也曾經費盡心思活捉了一員南朝契丹將軍,那位契丹將軍同樣也是姓耶律,甚至就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直系子孫—耶律慶,在活捉這員猛將之時,不僅他興高采烈,耶律德更是極為重視,耶律慶論起輩分來還是耶律德的族叔,當時他們百般曉以民族大義,耶律慶依然全無所動,只說:“陛下遇我甚厚,臣生是周臣,死為周鬼。”後來絕食而亡,他的親筆數十人皆俯首就戮,無一想過投降本族,那一刻,真的是深深的震撼了耶律明,就連耶律德也是連聲嘆息:“何南朝多忠義也?”
  三年後的今天,在這個不知名的地方,耶律明再次感受到了南朝的忠勇,這些戰死沙場,到死依然酣戰不休之人,全都是異族人啊!甚至有些沙陀人,腦袋都被砍去,雙手依然勒著對手的脖頸,拖著契丹人一起下了陰曹地府,為何?耶律明很有些茫然,他自幼數讀史書,自然也讀到過前朝太宗皇帝的名言:“自古皆貴中華,輕夷狄,朕獨愛之如一”,以前他一直難以理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一直深深扎人他們這些契丹人的心中,直到這一刻,他才明白這一句話的真正偉大。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就是南朝那種包容天下的雄心,就是南朝皇帝那種視天下各族如子民,才會有這些異族將士死力報效,前朝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執失思力為大唐開疆拓土,高仙芝哥舒翰百戰忠唐,雖死無憾,李光弼、李嗣業、僕固懷恩中興李唐,即使是到了唐末,李克用依然終生以唐臣自居,而今日,就在黃河這個不知名的渡口邊,不足兩千的沙陀人,以一己之力抗衡上萬契丹精銳,這一刻,耶律明突然有了一絲恐懼。
  耶律明是真正的恐懼了,他並非沒有見過大世面之人,契丹大燕草創之時,他南征北戰,成為耶律部四虎將之一,吞滅遼東,拓土萬里,他何嘗不是功成名就?只是…與南朝為敵,甚至吞滅南朝,他們契丹人真的可以做到嗎?耶律明自幼聰穎,自然也知道契丹崛起得益於天時地利人和,南朝內亂,流寇四起,他們契丹人才有機會復國,即使這樣內亂不斷的南朝,他們契丹人依然無力敲開中原的大門,阻著他們的,不僅僅只是漢人,還有本與他們同樣出生草原的馬背上的民族,甚至還有與他們同族之人,若是有一天,南朝平定內亂…耶律明不敢想象,也難以想象,無數南朝忠勇將士北伐大燕。
  大燕什麼都好,最大不足之處就是重本族而輕各族,就在剛才,耶律明絲毫不猶豫的用附庸各族誘引沙陀人,用千餘人的代價換來沙陀軍損失慘重,放箭之時,沒有一個契丹勇士想過那些附屬同樣也是燕人,再說國內,他們同樣有漢人將領,只是…漢人在燕天生低人一等,即使是百戰勇將也難以升遷,與南朝一比,自然是高下立分。
  “將軍,將軍。”親兵的呼喚喚回了耶律明的神思,耶律明定了定神,看著前方壁壘分明的防禦,突然覺得有些無力,輕輕一嘆道:“進攻吧,一個時辰內,解決這些沙陀人。”
  “嗚嗚嗚…”蒼涼的號角響起,契丹騎士翻身上馬,一臉森然,他們要踏破一切敢於阻擋他們的對手,同樣的號角之聲也在飄揚著大周旗幟的軍營中響起,朱邪高川冷然的看著漸漸逼近的契丹人,斷然道:“弓箭手三射之後,棄弓,全軍化整為零,奮力抵抗,無論如何,給我扛住至少三個時辰!”契丹人與他們軍營不過百丈,百丈之內,契丹騎兵全力攻擊,三射就能到陣前,到時候弓箭手也沒了什麼作用了,不如痛痛快快的拔出彎刀,決一死戰。
  剛剛從大營出發的三千精騎旌旗飄揚,拓拔燕一馬當先,救兵如救火,晚一刻朱邪高川就危險三分,拓拔燕冷著一張臉道:“眾將士聽令,急行赴援,至河岸分為兩翼,切割契丹韃子,救出朱邪統領。”他沉默了片刻,咬了咬唇,一絲甜腥滿布口腔,忍著心痛又道:“能救則救,不能救就立刻脫出與韃子糾纏,以騎射襲擾韃子。”拓拔燕一向不怎麼喜歡韃子這兩字,因為他自己也是胡人,史書上多以韃子明指胡人,不過這一刻,對於契丹人的恨,讓他恨不得生食其肉,韃子二字無疑是他最為憤怒的發洩。
  三千大軍一言不發,在晨曦漸漸驅散暗夜之時,這三千人如同天神下凡般,從晨曦的霧色中衝了出來,憤怒讓這支軍隊戰力陡然又上升了幾分。
  沙陀人已經陷入了苦戰,契丹人一上來就毫無保留,沙陀人精於騎射,弓箭手三射之後,就讓數百契丹勇士摔下馬來,瞬間被身後的馬蹄踏為肉泥,不過契丹人卻毫無遲疑,連減速都沒有減,朱邪高川從身前拔出一根長不過三尺的鋼矛,遠遠擲了出去,一眾沙陀將士有樣學樣,上千根鋼矛如箭雨般刺向不過還剩十丈的契丹騎兵,一時間又是一陣血霧,契丹騎兵速度頓時為止一減,朱邪高川趁機大喝一聲,拔出一根丈二長矛,對付騎兵,彎刀用途並不大,只有朝廷軍器監精心打造的長矛,才是真正殺傷騎兵的利器,本朝軍隊,皆配有長矛,彌補了騎兵不足的缺陷,此番高紹全出徵,攜帶了大量長矛、步槊,在拓拔燕調兵回援主營之時,更把所有的長矛步槊留給了朱邪高川,因此面對高速衝來的契丹騎兵,這些沙陀勇士並不是很是畏懼。
  沙陀人不善佈置防禦,不過長期駐紮在西京長安的沙陀軍卻不同,鹿角拒馬布置的井井有條,這一刻,這些防禦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高約半人的拒馬鹿角上皆布有尖刺,戰馬撞上去立刻就是皮撕肉裂,吃不住劇痛的戰馬高聲長嘶,人立而起,不少契丹勇士就這樣稀裡糊塗的被摔到了鹿角拒馬之上,立刻就被刺了個透心涼,朱邪高川大吼一聲,與沙陀勇士們紛紛衝到防禦鹿角之後,藉著極為修長的步槊、長矛,刺向馬背上的契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