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棄子
民警巡邏途中遇“攔路”東北虎 揚州刺史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厚葬沙陀將士。”戰事已經結束了,偷營的六千餘契丹人死傷大半,僅剩千餘人亡命,而周軍損失也有兩千餘人,千餘沙陀騎兵更是全軍戰死,高紹全第一次見識到戰陣的殘酷,一絲黯然從心中浮起,就在今夜,這些勇士們還與他談笑風生,豪氣的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只是短短的兩三個時辰,就都成了冰冷的屍體,就連李權也是身負重傷,至少幾天之內無法再上陣殺敵了。
  長孫雲相自然也知道高紹全心中所思,第一次上戰場的他何嘗不是這個樣子呢?他走近高紹全,輕拍著高紹全的肩,低聲道:“將軍難免陣前亡,求仁得仁,馬革裹屍是為將者最高的獎賞。”高紹全點點頭,也不再多言,此時不是悼念戰死的將士的時候,就在剛才,一千五百沙陀人帶來了一個很不好的訊息。
  至少一萬契丹耶律部已然逼近數十里之外的黃河北岸,剛經過一番血戰的將士們根本沒有休整的時間,現在他們必須考慮下一步該怎麼辦。
  軍帳中,剛經歷了一番血戰的將士們還帶著一身血腥味,染著血色的戰甲都沒有卸去,數十員將領皆立在沙盤前,沙盤很是粗糙,只是臨時用沙土壘成,黃河只以一些簡單的溝壑代替,不過此刻沒有人回去計較粗糙的沙盤,代表契丹軍的黑色石子遍佈黃河北岸,而沙陀軍的白色石子只是孤零零的放在南岸,一目瞭然,兵力極為懸殊。
  李權強撐著重傷的身子,躺在擔架上也來了,他只是掃了一眼沙盤,就閉上了雙目,許久才道:“蝮蛇蟄手,壯士解腕!”他的意思非常明白,沙陀軍已然成了孤軍,不如放棄,只是這話太為殘酷,一眾將士皆露出了不忍之色。
  拓拔燕長長一嘆,他知道李權的選擇是最為正確不過的,一千五百沙陀人根本不可能組織全力渡河的契丹人,現在最為正確的選擇莫過於*佔有利地形,居高臨下,利用沙陀孤軍拖住契丹人的時間,穩固防禦,只是…想起朱邪高川最後的決絕,他就不忍說出同樣的話語。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李權又是輕聲說了一句,此刻契丹人絕對不會坐失良機,很有可能已然突破一千五百沙陀勇士組成的防線,從黃河岸邊到這裡不過四五十里路,即使算上行軍拖延,解決戰鬥之後,最多一個多時辰就能出現在他們的面前,而今,拓跋燕來了已經快兩個時辰了…長孫雲相沉思了片刻,高紹全有些猶豫不決的看著他,略微思索了片刻,長孫雲相咬了咬牙,微不可查的頷首。
  高紹全瞬間心裡就安定了很多,從長孫雲相、李權和拓跋燕三人眼中,他已意識到什麼是正確的選擇了,拓跋燕目光中有掙扎,無關乎戰局,純粹是出於朋友義氣,他目光中的猶豫只說明拓跋燕同樣贊成放棄朱邪高川的一千五百沙陀勇士,只是…高紹全會這樣放棄這些忠勇的將士們?
  他抬頭看了看軍帳中的將士們,戰袍未解,血染銀甲,雖然是一夜未眠,眾人卻並不疲憊,一眾將士都看著他,此時此刻,他高紹全就是一萬五千大軍的主心骨,他的一舉一動將決定這支軍隊的命運,定了定神,高紹全用力咬了咬下唇,一絲血沁了出來,舔著那淡淡的血腥,他也漸漸鎮靜了下來,緩緩的說道:“左千牛衛中郎將長孫雲相何在?”
  長孫雲相一抱拳,昂聲道:“末將在!”高紹全盯著長孫雲相的目光,微微頷首,指著駱駝嶺道:“長孫郎將,李左率重傷,太子左衛暫由你統領,封鎖駱駝嶺,沿山隘壘巨石,阻斷此地所有流水,全面防禦。”“諾!”長孫雲相接令道,高紹全此番佈置雖然談不上好與不好,至少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佈置模糊也給了長孫雲相很大的發揮空間,他自然也很滿意。
  高紹全點點頭,轉身又看著一臉黯然的拓跋燕,思索了片刻,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道:“右衛率拓跋燕。”拓跋燕翻身拜倒,應到,高紹全嘆了聲:“拓跋統領,你且從軍中拔出三千精騎,火速趕往河水南岸,能救則救,不能救就沿途襲擾,斷其後援,敵進則退,敵退則擾。”
  這套戰法,高紹全是學自二叔高元,當年沙陀党項之亂之時,沙陀党項合兵有十萬之眾,加上裹挾的草寇流賊,更是號稱二十萬之眾,整個三邊都為之震動,而初至三邊之時的高元,三邊廢弛,軍隊不過五六萬而已,高元首先招募百姓,又以騎兵突入,多番襲擾,最終使得沙陀党項疲於奔波,直到大軍雲集,才一舉擊潰,不過三月而定。
  拓跋燕微微點頭,也沒再多說什麼,接過令箭,反身就出了軍帳,如今救兵如救火,可以肯定,朱邪高川已經陷入了死戰,早一刻趕到,便能多救出幾個浴血奮戰的弟兄,高紹全目送拓跋燕,離開,面沉似水道:“此戰,我與爾等戮力殺賊,死戰不退!”“諾!”眾將不管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皆躬身回應道,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他們必須團結一致。
  將士們相繼離開之後,唯有李權還是躺在擔架上,身邊的親兵想把他抬回自己的軍帳,李權微微擺手,他休息了很長一段時間,現在氣力有所恢復,作為一眾武將中唯一讀過些書的,他有些自己的想法。
  漸漸平靜下來的高紹全,也坐在了李權身邊,輕聲嘆息道:“李將軍,此番戰事凶多吉少啊!”李權笑了笑:“使君,你忘了一個最大的奧援了。”
  “哦?”高紹全疑惑的看著李權,李權手指北方,露出一絲神秘的笑容:“使君莫非忘了此番來三邊的最大目的了?”“招撫流民!”高紹全如醍醐灌頂。突然明白了過來。這些流民是怎麼來的?還不是契丹人大肆燒殺,若論起誰最恨契丹人,這些流民肯定是最為記恨的,家園被毀,流離失所,十不存一,父死子離,這些人的確是他們的最大援手。
  高紹全連連喝了兩杯涼茶,心緒才稍稍平靜下來,流民固然可用,只是十餘萬流民卻絕對不能大意,本已是一無所有,再加上夏州刺史此前的所作所為,很難保證這些人不會人心思變,一旦這十幾萬人不受控制,那就成了養虎遺患了,李權也看出了高紹全的擔心,輕聲道:“使君擔心什麼,我全都明白。”他長吁一口氣道:“我李權本來也只是一介書生,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不得已投身流寇,然哪怕有一點希望,我還是會投身朝廷,流民要求並不多,只要有口飯吃,有個穩定的生計,流民就是最忠心的順民。”
  高紹全沉默了,李權說的是肺腑之言,他聽得出來,自古造反之平民皆是活不下去,朝廷橫徵暴斂,官府不管百姓死活,這些百姓被活活的逼成了賊,而這些賊最後往往是被世家大族利用,成為爭權奪利,乃至改朝換代的工具,一將功成萬骨枯,枯骨多是平民,而名將又有幾個不是世家子弟呢?
  李權的忠心自可不必多言,他是他的家將,除非有一天高紹全能夠化家為國,不然李權的生死榮辱就全系在高紹全一人之身,高紹全信任李權,也相信李權的判斷,點點頭道:“李將軍,你有幾成把握?”用流民攻契丹非同小可,首先就是流民畢竟不是兵,與如狼似虎的契丹人相比,流民就是一群牛羊而已,有時候人多甚至都不一定是優勢,以流民為奧援,談何容易?
  “七成。”李權笑了笑:“其實本想說萬無一失的,不過畢竟還是有變數。”高紹全驀然雙眼圓睜,流民為兵,有三成把握他都要感謝滿天神佛了,七成?那可以說就是立於不敗之地了,況且以李權謹慎的性格,十成也只會說個五成,略一沉吟,高紹全還是不放心的問道:“不知李將軍緣何如此自信?”
  “自信源於我本就沒打算用流民去與契丹一戰。”李權露出了神秘的笑容:“使君想必也知道流民根本暫時還不堪大用,若是真的用臨時訓練不過幾天的流民去硬碰硬,恐怕都不需要戰,那些流民就會一鬨而散了,所以末將本就沒打算讓流民送死。”李權勉強撐起身子,說道:“你說萬餘契丹人面對嚴防固守的近兩萬朝廷精銳,這時候身後突然又有了與他們有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的十餘萬流民,後路又被拓拔統領截斷,契丹韃子會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