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如此,袁先生也不必在入宮中了。”

“你的意思我會代為轉達給陛下的。”

郭嘉獨自飲了一爵酒,笑道。

“如此,便有勞郭令君了。”

“在下這便這番豫州,安排好家中事宜。”

“告辭了。”

袁胤自然是歸心似箭一般,他回到函館,同朝廷告了辭,領了恢復袁術的文書,便立刻登上了回到豫州的船隻。

次日,勤政殿內,郭嘉將自己與袁胤所說的話,全部告知了劉辯。

劉辯聞言,微微點頭道。

“奉孝,既然你見過了袁嗣與袁胤兩人。”

“你倒是說說,這兩人哪一位更適合出任豫州的官員。”

郭嘉聞言,幾乎毫不猶豫地說道,“袁胤更適合。”

“袁嗣雖然先至,但其心性上終究不如袁胤沉穩。”

“且以才試之,也是袁胤更為穩妥一些。”

劉辯聞聽此言,點了點頭,“此事朕會告知吏部和尚書檯,有一位在當地有名望的輔官,做起事情來總是要上許多的。”

“對了,那袁胤對於劉表近期的行為是如何說的?”

“啟稟陛下,依照袁胤所說,汝南袁氏與劉表歷來不合,倒也正巧是朝廷可以善加利用的。”

“並且劉表今日在豫州搜刮世家田財的行為,讓袁氏十分不安。”

“據袁胤自己所說,就如同在袁氏頭頂懸著一把利劍,讓他心中難安。”

郭嘉說罷,劉辯笑道,“如此甚好啊。”

“朕就是需要他們頭上懸著利劍,時刻不安,只有如此,才能為朝廷好好做事。”

“若他們安逸了,只怕百姓就要不安了。”

“奉孝,你待會去一趟文若出,讓他以尚書檯的名義,發一份文書,敲打一下劉表,朝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以,但也不能讓他們做的太過了。”

“若是豫州的世家都被敲骨吸髓了,即便朝廷接了手,很多新政也難以得到民間的響應。”

“臣知曉了。陛下近日憂心忡忡,可還是在為益州之事擔憂?”

郭嘉見劉辯桌上的案牘堆積得有些多了,便問道。

“倒也不完全是益州之事。”

“自朕親征以來,數年間掃平北方,此刻只有壽春與益州還不算歸順。”

“最為一國之君,自然是免不了要往後多想想的。”

“朕最近一直讓雲長偵查鮮卑的兵力情況。”

“雲長也是有回報。你也拿去看看吧。”

劉辯說罷,指了指面前的一打文書,遣張讓送到了郭嘉手裡。

郭嘉仔細閱讀了關羽今日來寄回的文書,也是驚歎不已。

“鮮卑兵馬竟有如此之多?”

“是啊,不光如此,在鮮卑的更北面,還有其他的異族,正在與鮮卑交戰。”

“雲長所能探查到的兵馬,也不過是鮮卑靠近我大漢一側的罷了。”

“加之鮮卑各部聯合後,嚐到了甜頭,近日來,鮮卑與烏桓還有南匈奴走得頗近,只怕是想要聯合在一起了。”

劉辯嘆了口氣說道。

“這鮮卑隱隱有開國之勢頭,若是讓他平穩發展幾十年,只怕其賊心會覬覦我大漢之領土的。”

郭嘉立刻拱手道。

劉辯聞言微微一怔。

按照他知道的歷史走向,曹魏作為中原屏障極大地消解了鮮卑擴張的速度。

然而現在,這個阻止鮮卑的任務,便落到了大漢的身上。

然後看人做事容易,自己做卻是極難。

這也讓劉辯理解了,為何曹魏手握絕大多數的領土,佔著兵力與人才的極大優勢,還需要耗費那麼多時日,才把吳、蜀吞併。

此刻同樣的難題又落到了劉辯的身上。

是先介入鮮卑,阻止其快速擴張,還是先拿下益州,穩固自己的內部。

劉辯這幾日思來想去,終究是沒有一個完全的答案。

這才藉此由頭,詢問郭嘉。

“奉孝以為,此刻朝廷重心,該放在何處?”

劉辯此問一出,饒是郭嘉這般謀士也陷入了沉默。

正所謂不在高位,便不能以高位的視角看待事物,這是誰也無法逃脫的通病。

“陛下,臣以為,此刻朝廷當全力執行新政,若陛下擔心鮮卑擴張過快,或可資助徐州糜氏,令其加速白疊之計。”

郭嘉此言算是中肯之策,一來等到新政穩定之後,大漢境內的徵兵、製造、後勤、財政,都能得到長足的發展。

以有備而攻無備,算是佔了極大的先機的。

而看來,白疊作為大漢為周邊異族買下的第一步暗棋,的確是需要同新政一起進步,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劉辯聽了郭嘉之言,點頭道,“近日來,朕一直在關心鮮卑擴張,益州兵禍之事,倒是少有關心西域貿易與徐州白疊的事情。”

“徐州白疊之事,朕倒是想專門遣一人前去詢問一番進度,告知糜氏其緊要性。”

“不知奉孝這裡可有人選?”

“陛下,此刻出使徐州,恐會讓劉表心生疑慮,是否等益州之事有了定論,再行定奪?”

劉辯聞言,點了點頭,“奉孝此言有理。”

“目前來說,劉表還是要拉攏的。”

“豫州的諸多事項還需要荊南的世家們出力,行了奉孝,你快去文若處吧。”

劉辯擺了擺手,又開始處理起了桌上堆積的文書。

朝廷的繁忙,卻也比不得諸葛亮等人的使團在盛夏時節穿越南蠻的領地。

悶熱的密林之中,不僅毒物繁多,甚至還有無緣無故便會讓人得病的瘴氣。

一路行來,使團中已經有一小半的民夫或因為受不得這苦逃走,或因為挨不住這林子的毒生了病的。

“諸葛侍郎,我看我們是否慢些行路,好叫民夫和兵士們能休息休息?”

劉備見此,於心不忍地看向諸葛亮說道。

“皇叔說的是啊,在入這林子之前,誰能想到會如此悶熱啊。”

“只可惜想到雖然識得附近南蠻的寨子,卻也不敢領我等前去休息。”

“我也問了嚮導,他說再熬一熬過了這片林子,路會好走許多。”

諸葛亮搖著扇子,有些氣短地說道。

“好吧,既然侍郎已經問了,那我便不多言,這便讓隊後的民夫們加把勁去。”

劉備聞言,當即策馬向後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