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這話說得十分透徹了。

荀彧聽來,自是知道劉辯瞭解了他告假的真實原因。

但劉辯所言將人請到宮中,變也是告訴他,休假可以,就算休假也要時刻準備為朕理政。

而荀彧也知道此事沒有還價的餘地,便也立刻應了下來。

劉辯的同意,徹底讓滿寵為首的新政之臣有些發矇。

而戲志才與郭嘉卻獨自飲酒,彷彿事不關己一樣。

“奉孝,文若此刻告假,難道你與志才兄都不急嗎?”

滿寵坐到了兩人身側,不解的問道。

“有何可急的?”

“伯寧沒聽陛下所言?即便文若休沐了也要在宮中待著。”

“文若既在,伯寧你們送上的奏摺,又豈能不過他的眼?”

“文若身居高位,又是荀氏之首,此刻激流勇退,避人耳目定然是深思熟慮的,伯寧不必擔心。”

郭嘉說罷,滿寵心中有了計較,他回想起了今日來巡查京都的校事府密報,登門造訪荀彧宅邸的人的確要比往常多得多。

想到此處,滿寵不禁下定了主意,要將此刻登門的人都記錄下來,好有備無患。

酒足飯飽之後,臣子散了大半。

劉辯也是有些微醺,拉著荀彧與郭嘉、戲志才三人應是要來個深夜遊園。

夜色之下,劉辯的步子有些踉蹌,驚得荀彧不顧君臣之禮,主動扶住了劉辯。

“朕,初登大寶之時,此園之中,滿目瘡痍,皆是秋殺之氣。”

“此刻秋風又將至,卻見枝頭綠葉新。”

劉辯指著院中的樹木開口道。

“陛下文治武功,皆是當世魁首,這園中之樹定是感受到了我大漢國運昌隆,故此久新不敗。”

郭嘉拱手說道。

“哈哈,能聽到奉孝誇讚,實屬不易,朕便愧受了。”

劉辯臉上露出了笑容。

作為劉辯收納的第一批當世之才,荀彧三人同劉辯的情誼是不同的。

在劉辯皇位都不穩的時代,三人作為侍讀陪著他走過了一段艱難的歲月。

想到此處,劉辯有些怨懟地看向了荀彧,輕聲問道,“難道朕,在令君心中,當真會做那樣使令君兩難之事嗎?”

“臣,不敢。”

荀彧聞言,先是一驚,卻還是始終拋不開刻進骨子裡的君臣之禮。

“哎,你啊,朕讓一步,今年察舉,潁川之士由朕欽點,年節之前,你同朕同遊潁川一次,如此可好?”

劉辯扶起了荀彧,若是劉辯不開這個口子,荀彧為了彰顯新政,定然會將潁川所有世家得罪一遍,哪怕平民之中選不出有才之人。

荀彧為了避免落人口實,妨礙新政實施,也會將名額都定位平民的。

而劉辯若是巡查潁川,欽點了來年的名額,不僅能免了荀彧的為難,更加能讓潁川士族牢牢團結在荀彧的身側。

“陛下!不可!如此殊遇,古往今來還未曾有過。”

荀彧立刻躬身說道。

“放心,皇后也是潁川之人,朕雖皇后回鄉邀你與奉孝、志才陪伴,難道不合理嗎?”

劉辯再次將荀彧扶起,說道。

“文若,再做推辭,便是不敬了。”

郭嘉在一旁開口勸道。

“這……臣,多謝陛下。”

荀彧雖然口中不言,但心中已是被暖意充滿。

自古君臣之間皆有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若細數古時君臣不相負的典範,只怕唯有商湯與伊尹、周武王與姜子牙、秦孝公與商鞅了。

“臣……”

“好了,無需多言,隨朕遊園吧,這御園建成後,朕也是第一次前來遊玩。”

這御園是劉辯專門請了百匠所的工匠修建的,園中的一切擺設與佈局皆是由黃月英親自設計。

其中不乏暗含五行八卦之理,月色之下,幾人行過假山忽見月下泉湧,倒叫人不由自主地舒暢了起來。

次日罷朝之後,滿朝文武皆知道了荀令君休沐之事。

如此一來,原本想要去拜訪荀彧的人也只能徹底作罷。

而這新政與裁撤兵員的政令,也很快傳到了幷州皇甫嵩與朱儁的手中。

皇甫嵩見詔,也只能苦笑一聲。

“我早與你說了,此刻的天子不是先帝,沒有那麼好糊弄的,別說是你在互市中散財聚義,想搞好與外族私交之事。”

“只怕我想分冀北戰事一杯羹的事情也被天子查知了。”

朱儁聞言,也是哀嘆一聲,“哎,先帝在時,我等為封疆大吏,行事一向如此,此刻怎會有如此大變?”

“當今天子想要的是天下歸心,既然詔書已到,我等遵旨便是了。”

皇甫嵩微微一笑,彷彿已經預料到了如今的結果。

“皇甫兄難道不爭取一下?”

“怎麼爭取?當今天子在兵士心中猶如天神一般,你覺得我等手下之兵,在面對大漢之時,會聽我等之話,還是聽陛下之言?”

“我等早已沒了底牌,也不再是那個世道了,還是盧植聰明啊,留下了個好名聲,惠及子孫。”

“老夫今日起便要同盧植一般,專修身後之名了。”

皇甫嵩站起了身,決定按照詔書所言,開始執行裁撤兵士之命令。

朱儁聞聽此言,心中雖然有些不願,卻也知道此刻的朝廷不同以往,只得遵從。

“朱兄,莫要再做私自聚義之事,免得落了朝中臣子口實。”

“我等今次若是不削減兵員,只怕朝廷之中會立刻有一大批大臣來彈劾我們。”

“雖遠在幷州,可我等還是要如履薄冰的。”

皇甫嵩認真地提醒道。

“放心吧,你老了,我也老了,鬧不懂了。心中只有兒孫之念了。”

“好,我立刻安排裁撤兵員一事,爭取月內作完此事。”

皇甫嵩聞言,安心地離開了自己的幕府。

皇甫嵩與朱儁的妥協,倒是讓劉辯有些意外的,原先的設想中,他們二人怎麼樣都會倚老賣老一番,起碼會是在爭取到一些利益後再鬆口的。

此番主動退讓倒是讓劉辯不好再以他們做文章了。

“真是兩個老狐狸。”

劉辯有些無奈地將幷州送來的文書交給了在自己殿內處理公文的荀彧。

荀彧讀罷微微一笑,“陛下何必對兩位老將如此介懷,他們若是此次退讓,令其永鎮幷州,也方便陛下對異族用兵啊。”

“嗯,只是少了個明正典刑的例子,朕總是擔憂朝中還有人不服新政的。”

“如今看來,朕確實是多慮了。”

劉辯合上桌案上的奏章,反正有荀彧在側,他偷偷懶也不會耽誤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