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君臣之間開始商議益州之事時。

滿寵收到了一份下屬遞來的書信。

他先是拆開了封蠟,粗粗地讀了一遍,便面色凝重地將書信交給了劉辯。

劉辯看罷說笑,臉上看不出喜怒,只是雙手微微有些顫抖。

劉辯看著眾人,指著這封信說道,“好啊,朱儁違反了朕與匈奴和鮮卑的互市協議,在互市處私自殺了許多匈奴人和鮮卑人。”

“而這皇甫嵩親自領兵加入了冀北的戰事。”

“呵呵,這大漢的天下還未平定呢!他們就急不可耐地跳了出來。”

荀彧接過了書信,開口道,“陛下,會否是訊息有誤?”

劉辯搖了搖頭,“不會,這份訊息能送到這裡來,肯定是經過各方資訊源互相驗證過的。”

劉辯說罷,他的話便在滿寵預設的點頭中得到了驗證。

“陛下,臣以為,此刻當以益州之事為先,幷州之事,或可先行放任之。”

“一來,在臣看來,我大漢與匈奴、鮮卑之間必有一戰,朱儁此刻的作為只是加快了這場大戰的程序罷了。”

“此事上只需敲打,無需苛責。”

“二來,陛下可將幷州所部的軍械與軍糧暫壓,分批送往幷州。”

“如此一來,即便是皇甫嵩坐鎮,幷州軍也無法坐大。”

程昱罕見地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劉辯看著程昱,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陛下,若益州事起,陛下可調令幷州半數之兵入京重新整合。”

“幷州兵力不下十萬,以半數入京,以京中的緹騎與親衛之兵,倒也能看得住。”

郭嘉點頭認可的說道。

“只要這些兵馬一到京城,立刻交付王越與童淵兩位老將,陛下再次之前也可書信關將軍,令其將前線困頓之兵分出一半與京中兵馬調換。”

“如此一來,便能徹底摧毀皇甫嵩在這群兵士中的根基。”

劉辯聞言點了點頭。

“此計可行,你們可立刻執行。”

“臣等領命。”

程昱與郭嘉聞言立刻退到了一旁,開始準備起了詔書。

“文若,益州之事,你如何看的?”

劉辯看向了荀彧開口道。

“陛下,臣以為,那張魯雖然借鑑了黃巾,用五斗米教吸引了許多教徒為兵,雖舉兵十餘萬。”

“但以臣之所聞,漢中與巴郡雖也產糧頗豐,卻其中大頭皆在當地世族手中。”

“而張魯想要獲得養育這些士兵的糧食,要麼只能選擇不斷答應當地世族的條件。”

“要麼只能向外求了。”

荀彧說到這裡頓了頓,繼續說道,“啟稟陛下,近年來,張魯皆有商隊往我司隸、荊州處倒賣蜀錦換取糧食。”

荀彧說著便把一摞賬本交了上來。

劉辯粗略一看,的確如荀彧所說,張魯購買糧食的數量極為誇張。

要知道,此刻最為暢銷的貨物,除去劉辯的美酒,革新後的洛陽錦,便是能直接當成貨幣換取物資的蜀錦。

這蜀錦不僅價值極大,還是當世權貴顯示自己身份的東西。

而張魯不僅沒有靠著漢中這出益州的口子,用蜀錦賺錢,反倒是將蜀錦全部換成了糧食。

“陛下,張魯以五斗米教所集結的兵力,無非是流民與匪寇。”

“他們集結在張魯的麾下,無非是混口飯吃,而當張魯沒有這口飯給他們吃時,也就會作鳥獸散了。”

“我大漢與其出兵,拼個魚死網破的局面。不如限制糧食,降低抬高洛陽錦的價格。”

荀彧說罷,前半段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但聽到提高洛陽錦的價格時,就連滿寵也不禁有些疑惑。

“文若,要與蜀錦搶利,價格不降反升是何道理?”

荀彧微微一笑,拱手看向了劉辯,“臣曾與自家夫人逛集市。”

“那集市上,洛陽錦與蜀錦的品質在臣看來,相差不大。”

“但由於洛陽錦是本地所產,而那蜀錦千里運來,以至於蜀錦是洛陽錦的價格的數倍不止。”

“臣本以為家妻會選擇更為實惠的洛陽錦,但家妻卻寧願少買三匹布,也要買下一匹蜀錦。”

“如此行為,臣甚是不解,不禁詢問。”

“家妻對臣言道,正是因為蜀錦的價格貴,普通人買不起,所謂身為朝中的大臣,理應用蜀錦做衣服。”

“而那洛陽錦,京城之中的商賈之家也能用得起,若是我身上的衣物是洛陽錦所做,豈不是叫人未聞名,先看低了麼?”

荀彧這話說得不緊不慢,但一番訴說下來,立刻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錦帛,這類權貴與富豪專享的物品,重要的不是它的品質,更不是它能否禦寒。

重要的是,能否用最快的速度,區分出自己與別人在階級上的區別。

所以價格才是它最為特殊的價值錨定點。

荀彧見無人反駁,繼續說道,“陛下可命織造局發出通告,皇室大批次採購了洛陽錦,導致可供售賣的部分減少。”

“以此為漲價的憑證,定能叫那些原本對蜀錦趨之若鶩的權貴、富豪,轉向追捧洛陽錦。”

“屆時,那蜀錦換的糧食少了,張魯的缺口便會越來越大。”

荀彧說罷,滿寵繼續問道,“若是張魯轉頭向當地世族求援,又該如何?”

“那邊好辦的多了,陳兵漢中邊境,切斷與漢中的貿易,令甘寧將軍率水兵駐紮在漢中出益州的水路,使其不可與外通。”

“長此以往,益州當地世族,定然會以為我大漢會對漢中動用大軍,此刻再遣一能言善辯者,勸動當地世家,只需勸動一家,便能使其土崩瓦解。”

“文若兄,在下受教了。”

滿寵聽罷,佩服地拱了拱手。

“好,既然已經有了定策,那此事便交給文若和伯寧了,朕還要去巡查醫官所與學宮,不便多留,諸君各自行事吧。”

劉辯滿意地站起了身,有著班底在,很多事情都可以十分省心地交給他們來處理。

不必自己事無鉅細,劉辯就能將注意力放在其他的事情上。

“臣等,恭送陛下。”

荀彧帶頭拱手道。

劉辯點了點頭,便在張讓的帶領下,上了馬車,趕往了醫官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