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老臣心照不宣,朱儁帶子覲見。
漢末征途如何一統天下 惟願無憂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老臣叩謝陛下隆恩。”
“陛下,也請不要急於一時,老臣會與他們說明,令他們緩緩而退的。”
唐瑁再拜。
“唐國丈請起,請國丈通知蔡邕、王允、袁滂、幾位老臣,朕明日在太后宮中宴請之。”
“臣,遵旨。”
唐瑁聞言,立刻答應。
直到退出宮門時,才開始細細揣度起劉辯安排的名單。
劉辯的想法其實很簡單,與自己結親的老臣,已經足夠榮寵了,首當其衝,當為後來者表率。
而劉辯自然也會妥善處理他們家族中的後代的。
並且劉辯也不會一次性讓他們都退場,這樣無異於讓朝野震動,諸臣心緒不寧。
劉辯要的是他們明白自己的意思,有條不紊地按秩序離場,只有這樣,既能保全他們後代的仕途,也能保全皇家的顏面。
唐瑁想到此處,不禁回身對著宮牆再行了一禮,心中暗歎道,“陛下真是長大了。行大事如烹小鮮,臣不及也。”
次日太后寢宮之中。
劉辯並未讓后妃與她們的家人見面。
太后的宮中也只有四位老臣與劉辯和太后六人。
“諸位皆是朕的股肱之臣,這是御廚為各位特意烹製的美食,還請各位品評。”
劉辯一抬手,示意老臣們不必忌諱君臣之禮,可自行動筷。
四位老臣聞言,乖乖地品嚐起了菜品。
就此間隙,劉辯繼續說道。
“回想當年,朕初登大寶,若無四位愛卿扶持,何來如今大漢?”
“所以朕覺得,如此宴請老臣的規矩,當定下來,每年的年節之前,朕先與諸位有功之臣,說一說心裡話。”
“但只可惜,盧植老將軍身死,陳紀老尚書辭官,倒讓這場宴會有些冷清了。”
劉辯說到此處,有些黯然神傷。
唐瑁聞言,立刻拱手出列,“啟稟陛下,老臣明白陛下的心意。”
“但即便是長壽的烏龜,也有不起之時,陛下當年年少,我等已是老朽。”
“如今陛下少年,我等已經快要入土咯。”
唐瑁笑了笑,繼續說道,“別說是陳紀那老頭了,老臣也常感力有不逮,不敢重任。”
“如今大漢與那袁賊決戰在即,老臣不能因私廢公,只待陛下凱旋而歸,臣便告老學宮吧。”
劉辯聞言,點了點頭,“唐國丈要保重身體啊,諸位也一定要定期去醫官所檢查才是。”
“朕還是年輕,有許多不懂的東西,還需要諸位老臣的輔佐。”
“但,朕也知道,人老歸鄉,朕也不想奪了諸位含飴弄孫的天倫,好吧,唐國丈的請辭,朕準了。”
劉辯舉起酒爵,一飲而盡。
其餘眾人聞言,也是會心一笑,唐瑁早就和他們打好招呼,今日一宴也不過是走個過場罷了。
“王大人,令侄王凌頗擅軍務之事,不如去孟德軍中鍛鍊一番如何?”
劉辯舉起酒爵,看向王允問道。
“全憑陛下安排。”
“好。”
劉辯聞言再次一飲而盡。
他又舉杯向著蔡邕說道,“蔡大人,令孫蔡睦也到了入仕的年紀,朕聞其才學兼備,不如就在吏部當個議郎歷練歷練吧。”
“多謝陛下厚愛。”
蔡邕一拱手,與劉辯一同飲盡了杯中之酒。
至於唐翔和袁渙,這兩位唐瑁家與袁滂家的子孫,劉辯早就安排好了職位,此刻也不必多言了。
宴罷,劉辯命宮中的侍衛,送幾位老臣回家,並每人送了一塊他寫的有功社稷的四字牌匾。
一切都處理完畢,劉辯這才回宮安歇。
“陛下,父親說,妾弟德薄,當不得輪值郡守的大任,陛下還是為妾弟換個官職吧。”
唐姬依偎在劉辯的懷裡,柔聲說道。
“皇后,這是你唐家應得的,況且還有國丈在唐翔身後出謀劃策,區區輪值郡守,有何不可當的?”
劉辯撫摸著唐姬的秀髮,安慰道。
“其實父親早有歸老之心,如今陛下倒是隨了父親的心願了。”
唐姬微微一笑,將臉埋入了劉辯的胸膛中。
“放心吧,國丈還是可以入宮教習后妃讀書的,也唯有國丈的這一重身份,才能做此事了。”
劉辯一言便戳破了唐姬的心思。
比之尋常后妃,除了她這位皇后外,要見到自家的親人,那真是十分的麻煩。
唐姬聞言,嬌嗔道,“陛下怎得如此懂女子之心?怪不得能讓這班姐妹,思存難忘啊。”
劉辯聞言立刻捧起了唐姬的小臉,四目相對,柔聲道,“可是皇后讓朕雨露均霑的,此刻怎麼如此吃味?”
……
又是一夜辛勞耕耘,沒有播種,哪有收穫?
十日後,荊州劉琦的隊伍已經到了洛陽城外。
而劉辯也收到了公孫度同意開春後共同出兵的回信。
大殿之上,劉辯看向下方的諸臣,朗聲道,“荊州朝賀的隊伍已在城外,便由荀尚書安排人接劉琦公子入城吧。”
“臣,遵旨。”
荀彧一拱手,接下命令後,劉辯宣佈退朝。
朝堂之下,荀彧拉住了諸葛亮,“孔明,迎接劉琦公子的事情,就交給你與士元還有元直了。”
“三位可帶公子在城中逛一逛,再入宮。”
諸葛亮聽罷,立刻拱手,“荀尚書放心,我等定會處理好此事。”
言罷,諸葛亮立刻帶著龐統、徐庶出門相迎。
劉琦此次朝賀,一共帶了五千兵,押韻荊州送與朝廷的年節之禮,除此之外,劉琦的隊伍之中還有朱儁的一家老小隨行。
“公子一路遠來,辛苦了!”
諸葛亮對著劉琦一拱手說道。
“諸葛先生,這一路啊,我也是走走停停,故而慢了些,這是家父給陛下的信,請先生轉呈。”
劉琦擺了擺手,恭敬地從袖中遞出了書信交給諸葛亮。
朱儁見兩人熟識,自己又插不上話,這位老將只得有些尷尬地站在了一旁。
龐統直接走了上去,拱手說道,“朱老將軍,陛下有旨,請老將軍帶家小一同入宮,陛下已在宮中為將軍備下了飲食。”
朱儁聞言,立刻大喜,拱手說道,“多謝先生了。”
龐統與他客氣了一番,立刻帶著朱儁先一步入宮了。
大殿之中,朱儁帶著朱符、朱皓兩兄弟,走到劉辯面前,立刻跪拜,“罪臣,參見陛下。”
“老將軍快起,何必以罪臣自居?”
劉辯立刻下殿,扶起了朱儁。
“當日之事不必再提,饒是朕,也沒有全勝董賊的把握,遑論將軍只不過是擔心一家老小的安危罷了。”
劉辯輕聲說著,緩解了朱儁的尷尬。
“多蒙陛下不棄,複用老臣,老臣感激涕零!”
朱儁聞言,有些無地自容,扭過頭去,拱手說道。
“此事老將軍要多謝皇甫將軍才是,若非皇甫將軍的舉薦,朕還真想不到老將軍會在荊州避禍。”
劉辯這話出口,三人再次跪倒。
話裡話外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當年的事,我不怪你,可你不該讓皇甫嵩先朕一步找到你吧?
找到也就算了,朕當年不是沒去過荊州,那是為何不來投,而皇甫嵩一封書信就立刻跑來了呢?
劉辯這次沒有去攙扶,只是笑意盈盈地等待著朱儁的解釋。
“啟稟陛下,老臣那時已有歸老之心,隱遁荊州之後不問世事,陛下當日入荊州,老臣曾有拜見陛下之心。”
“奈何老友盧植故去,老臣心中悲痛,這才作罷。”
“如今皇甫嵩領軍上郡,欲要為陛下攻下幷州,老臣怎可再保老邁之軀?不為陛下效死命呼?”
朱儁以為自己準備的說辭完美無缺,但他不知道的是,劉辯對盧植有著特殊的感情,在劉辯的眼中,朱儁完全不配提起盧植。
一時間殿內鴉雀無聲,朱儁不敢抬頭看劉辯,劉辯也沉默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