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陛下,臣會在給朱儁的信中言明的。”

皇甫嵩是老將了,他自然知道不能得隴望蜀的道理。不僅如此,他此刻還對劉辯十分感激。

因為如今幷州的人事安排幾乎是他一人促成的,袁渙年後便能趕赴朔方,而等朱儁一來,他便能展開手腳,一面防範異族,一面撬開冀州的邊境。

至於西河的徐晃,完全是當做李樂與胡才的穩定劑,他在西河,兩人只要稍有異動,便能讓徐晃出兵。朱儁監軍。

高明的將領,或者說高明的封疆大吏,要知道他們的手腕強弱,從他們對麾下的人事調動便能看見端倪。

厲害的統率,通常會讓自己的手下有一支可靠的親信,這類親信通常不會站隊,剩下的便會安排兩位或有過節,或可互相牽制的派系。

雖然這樣的人事安排會產生一些內耗,但當戰事來臨之時,為了不讓對方抓到自己派系的把柄,他們往往會比親信更加賣力。

而皇甫嵩的安排就是這樣,徐晃雖然和李樂與胡才同為白波軍,但其行事風格卻與一般的賊軍不同。

他若是要在漢軍之中扭轉賊將降漢的風評,必然會與這兩位保持距離,而這樣的舉動落在了李樂與胡才這類草莽出生的將領眼中,就會變成單純的忘本與排斥。

“老將軍辛苦了。”

劉辯拍了拍皇甫嵩的肩甲,笑道。

他自然是知道皇甫嵩的用心的,不然也不會由著他安排幷州的人事。

說得腹黑一些,如今皇甫嵩聲威正盛,也堪其用,與其收繳權柄,不如讓他自由發揮,更能讓明年的大戰順利進行。

“臣多謝陛下的信任。”

“你我君臣不必說這些,老將軍,朕不日就要回京了,令公子皇甫堅壽,也到了入仕的年齡,不如就讓他先入學宮,做個侍讀吧。”

皇甫嵩聞言,並沒有立刻回話。

劉辯見狀,繼續說道,“嗯,若是皇甫堅壽不善文事,也可以在京中做個城門校尉,如今縣官的選任都在老臣和學宮的手中。”

“朕也不好肆意妄為啊。”

“臣,替犬子多謝陛下好意。還是先讓他去學宮中歷練一番吧。”

皇甫嵩一拱手,又與劉辯寒暄了幾句,便告辭了。

劉辯看著皇甫嵩的身影,在他的後背,劉辯始終看不到盧植那種一心為公的影子。

“罷了,人非聖賢,豈能無私心呢?”

劉辯自嘲一句,站在城頭眺望著遠處的雪地。

明面上劉辯給皇甫嵩的兒子入仕的機會,實則暗地裡是將他的親眷留在了京中。

而劉辯給出的兩個選項一個是入學宮走司馬徽與年輕一輩的能臣那一派,另一個則是同如今得到皇甫嵩一樣,用軍功晉升。

之所以皇甫嵩聽到讓他兒子入學宮有些猶豫,是因為他在新一輩的能臣中幾乎沒有根基,但劉辯是絕不可能讓他皇甫家一門出兩將的。

所以最後皇甫嵩還是選擇了讓兒子入學宮。

明眼人都看得出,如今的劉辯是想要依託學宮的學子,來打造未來大漢的朝堂的,如此入股,絕對不會虧了皇甫家。

“陛下,降軍已經打散,編入各軍之中了,其中幷州的騎兵,優先劃入了陛下的親軍,而韓遂手下的新募兵,則大多留給了上郡。”

郭嘉一拱手,從城樓側面走出,方才劉辯同皇甫嵩所言,盡數落在了他的耳中,但他卻優先稟報了降軍之事。

“奉孝,你處理的事情,還有朕不放心的嗎?”

劉辯白了他一眼,繼續說道,“奉孝難道不知朕想聽什麼?”

“陛下的安排甚好,臣沒什麼更好的建議。”

郭嘉拱了拱手,笑道。

“這次朕回京中,不太好直接接觸校事府的事情,陳郡袁氏和皇甫家的事情就交給你去提醒了,切莫讓他們聯絡過密。”

“臣明白,武將與文臣高官聯絡,本就是大忌,那皇甫堅壽可要派人監視?”

郭嘉應了一聲繼續問道。

“不必了,該給的信任,朕還是會給的,但是那朱儁,讓校事府好好調查一下他與袁紹的書信往來。”

“朕不想在大戰之時,後院再有失。”

劉辯此刻的目光有些冷峻,這並不是不信任朝臣,而是合理的預防,若是朱儁不可信,極有可能連累皇甫嵩做出錯誤的戰事部署。

“臣遵旨。”

“陛下到了京中,可別忘了答應臣的年酒啊。”

郭嘉聞言,立刻岔開了話題。

“放心吧,忘不了,你回了京中,先去醫官所讓華佗為你檢查一番,有病治病,無病預防,不然朕以後可不帶著你出征了。”

劉辯拍了拍郭嘉的後背,笑道。

“多謝陛下關心。”

郭嘉笑著答應了下來,便不再多言,只是靜靜地陪著劉辯看雪。

相較於別的臣子,劉辯對郭嘉、荀彧、諸葛亮等人會說的話已經超出了親信的範圍,他們也深知這一點。

世人皆說帝王心術,深沉如海,但對這幾人,劉辯始終保持著兒時的純真。

“回家吧。”

劉辯看了一刻時辰,見雪下得越來越大,立刻拉著郭嘉走下了城頭。

次日清晨,皇甫嵩派大軍在城外相送。

劉辯帶著親軍終於踏上了回京之路。

這一路,劉辯故意走得慢了些,甚至下令從河東繞道上洛,就為了看一眼軍屯和民屯的實際情況。

相較於五年之前,不論是河東郡還是上洛郡,幾乎看不到一塊荒地,原本的荒村也被新遷入的流民填滿。

官道之上也多了許多往來的客商,哪怕是臨近冬季,荊州來的客商依舊很多。

劉辯索性讓趙雲他們換了常服,去詢問這些客商貿易額情況。

“啟稟陛下,臣等已經問了十幾位來往的客商了。”

趙雲一拱手,回稟道。

“怎麼樣?可有什麼提議?”

劉辯坐在馬車上,合上了手中的書卷,問道。

“主要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京中雖然重修了許多客棧和商位,但還是有些捉襟見肘。”

“第二個問題是荊州與洛陽往來,一半靠水路,一半靠陸路,一旦離開了水路,就會增加客商的趕路成本。”

“雖然有官道,但年久失修,經常會折損車馬。”

趙雲如實彙報了問來的問題。

“西涼來的客商呢?他們也有類似的問題嗎?”

“陛下,西涼的客商並沒有此類問題,根據幾位商人所說,他們大都把貨物停在弘農郡便能完成貿易。”

“而弘農郡守早些年裡就針對西域客商會途經的道路,重新修葺了一遍。”

劉辯聞言,微微一笑,“好啊,看來朕回京之後有事可做了。”

“陛下可是要重修洛陽?”

同車的郭嘉也笑著問道。

“嗯,怎麼不修?還得讓弘農楊氏來修,不但要他擴建洛陽的商區,還要讓他們給朕修葺出洛的官道。”

“好了,子龍,下令全軍,速速回京。”

劉辯擺了擺手,心中已經有了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