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劉辯再獲降軍,老將重掌幷州。
漢末征途如何一統天下 惟願無憂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趙雲恭敬地捧起了書信,隨之而來的是諸將疑惑的目光。
他們都想知道,為何劉辯不讓西涼守軍巡查敵軍的下落。
趙雲見同僚們都想知道信中內容,微微抬頭看向劉辯,劉辯並不在意地點了點頭。
趙雲這才翻開錦帛,大聲唸了出來。
“賈詡,三拜大漢天子陛下。”
“今,與陛下上郡一會,乃知天下當真有生而知之之人,天子鋒芒不可當,我軍雖有猛將入呂布,卻也無法勝過天子的親軍。”
“為將者,自知不可勝,退而求不敗,賈詡願送陛下兩萬人馬,以償在下冒犯之罪。”
“但張楊營中軍糧已無,還請陛下多施仁善之心,莫要牽連尋常之兵。”
“夫當今之天下,雖群雄並起,卻也不乏碌碌之輩,可稱之為英雄者,不過袁公紹與陛下耳。”
“然袁公外寬內忌,河北俊傑雖多,袁公卻也要顧及袁氏門生故吏,門庭之內涇渭分明,不乏有互相掣肘之嫌隙,此為文臣之患也。”
“袁公擁兵數十萬,兵將雖廣,卻多是將才,袁公自戰敗公孫瓚後,每逢大戰,皆惜身自保,比之陛下,差之遠矣。”
“河北名將雖多,卻無統率之才,內,不足取信文臣,外,不可撼動曹操,此為武將之患也。”
“有此兩患,在下料定,陛下可盡的河北之地,一戰而定鼎中原。”
“在下既有此見識,當避禍於益州,聯孫策於東南,劃天下之三分,或可有幸在與陛下對弈一番。”
“賈詡再拜天子,煌煌炎漢,竟每逢危難,皆有天降之才,大漢當真獨攬天命呼?在下願用餘生,一探其實。”
趙雲讀完,滿堂武將皆是一頭霧水,他們除了聽出賈詡要帶著韓遂與呂布逃去益州外,並未得到劉辯不肯追擊幾人的答案。
“陛下,您是怕後勤補給跟不上吧?”
細心的趙雲,一下子便點破了其中奧妙。
“的確如此,憑空多了兩萬張嘴要餵飯,只怕老將軍的存糧要被耗盡了啊。”
劉辯點了點頭,隨後繼續說道,“除此之外,他們並無禍亂涼州之心,不過是借隴西入益州罷了。”
“與其費時費力地去追,不如讓商道保持暢通,增加歲收啊。”
“朕,還是第一次被人用仁義捏住了軟肋,這賈文和當真有趣啊。”
張遼聞言,似有靈光一閃而過,拱手說道,“陛下是說,賈詡一開始就沒想著交戰,一路走來都是順勢而為,他早就決定用這兩萬人馬,來買自己和呂布入益州的生路?”
“文遠說得不錯,但我相信賈詡是同奉孝、文若一樣的人物,他並不一定一開始就這樣準備的。”
“但經過幾次對戰後,他發現不能速勝我軍,從來修改了原本的計劃,能夠因勢利導,隨機應變,的確是當世數一數二的謀士啊。”
劉辯不禁讚歎道。
“陛下,那賈詡就算了,這次那呂布竟然會如此聽話,倒也出乎意料啊。”
許褚站在劉辯身側開口道。
“仲康,世人皆以為呂布有勇無謀,實際上並不一定,要知道朕在袁紹的口中也是窮兵黷武,濫用宦官之後的昏君啊。”
“敵人的評價往往要反過來聽,雖然當年呂布差點為朕所殺,但那是因為西涼軍並不知道我軍的實力,從而導致的輕敵罷了。”
“但從呂布可以在丁原、董卓、袁紹手下得到信任和重用,便能知曉其人能力不差。”
劉辯轉頭看著許褚,解釋道。
“陛下說的是,呂布臨陣之時多有奇謀,雖自持武藝有些自大,但絕非無智之人。”
張遼點頭說道,對於呂布這位老領導,他是非常有發言權的。
“可惜啊,朕還真想見一見這賈文和,也罷,傳朕詔命,我軍依次後撤,河東軍復歸上洛軍屯,王越將軍回京中述職。”
“命李樂與胡才領膚施城中人馬立刻攻入朔方,先南匈奴一步,佔領於夫羅的地盤。”
“命皇甫嵩將軍為兩人後援,供給糧草、冬衣。”
劉辯說罷,諸將領命。
“陛下,西河郡和上黨郡,我們不要嗎?”
許褚輕聲問道。
“不急,眼看就要入冬了,朔方有人搶要先佔,西河與上黨可沒人有餘力來搶了。”
劉辯笑著解釋道。
“陛下,是否班師回朝?”
趙雲走出帳前,又轉過身來問道。
“先回高奴城,朕還有話要與皇甫嵩老將軍說。”
“臣遵旨。”
趙雲一拱手,退出了大帳。
劉辯處理完這些事後,也跟著走出了大帳,帳外已經下起了大雪,不過半日光景,大地已經變成了白色。
此戰損失雖然大,但得到了這兩萬降軍和白波軍的降軍,一出一入也算持平,加之朔方、西河、上黨等地轉眼便可收入囊中,總體來說還算得利。
“陛下,外面風大,您的披風送給了郭軍師,還是回帳中歇息吧。”
許褚趕忙跟了上來說道。
劉辯見他喜笑顏開,不禁升起了調笑的想法,“仲康可是想喬夫人了?”
“陛下,我沒有啊,只是眼看著再有兩月便是年節了,誰不想回家過節啊。”
許褚便戳中了心思,當即擺手說道。
“是啊,馬上就要年節了,朝中還有許多事情等著朕呢,你快去安排回軍之事吧。”
劉辯擺了擺手,獨自回到了帳中。
五日後,高奴城中。
大雪封路,延緩了行軍的速度,此刻皇甫嵩已經在城中備好了禦寒的湯藥,分發給不適應的軍中士卒。
劉辯與皇甫嵩登上城頭,將賈詡的信交給了他。
皇甫嵩讀罷,一拱手緩緩說道,“恭喜陛下,一戰得三郡之地。”
“有喜有憂吧,若真的讓賈詡與呂布入主益州這等易守難攻之地,只怕天下重新統一的日子,又要往後延一延了。”
“陛下無慮,年後便可讓劉備與張飛入益州,賈詡若與呂布投靠張魯,那麼劉備便幫助劉璋便好,若是反之,陛下可讓劉備暗中協助張魯牽制賈詡。”
皇甫嵩笑了笑說道。
“還得是老將軍啊,早就看出了敵軍的動向,早一步做出了安排,朕決定讓將軍兼領幷州刺史,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臣願領。”
君臣兩人沒有過多的廢話,倒像是一對忘年好友。
“朕會讓袁渙年後到將軍手下述職的,還需要何人老將軍之言便是。”
“陛下,臣以為西河可以交付徐晃,至於上黨,臣想將幷州的治所遷過去。”
皇甫嵩這話說得很明白,上黨靠近冀州,治所設定在這裡一來可以馳援冀州戰事,而來幷州北部三郡如今都在異族手中。
與其讓異族心生懷疑,倒不如直接明牌,告訴異族,咱們大漢最近的目標就是進攻益州。
“但,李樂、胡才兩人畢竟新降,臣想把上郡交由朱儁,不知陛下是否同意?”
皇甫嵩此話一出,讓劉辯有些側目。
這位朱儁同皇甫嵩、盧植並稱為漢末三傑,原本也是一位可用的老將,但這位老將卻沒有堅定地站在劉辯的身邊。
當他知道袁紹夜逃冀州,董卓要率兵入京後,他本能的一位大漢已危,率領本家逃去了荊州。
而這幾年劉辯也從未有過重新招他回來的想法,所以皇甫嵩提到此人時才會如此謹慎。
“也罷,用人之時,不計較小事小非,但朕聽聞袁紹也曾招攬朱儁,朕知道將軍與他有舊,他既然與將軍齊名,也不好官職過低。”
“朕便給他一個右將軍,兼領上郡太守吧,老將軍傳書與他,令他先入京中見了朕,再來將軍這裡。”
劉辯拍了拍皇甫嵩的肩頭,這次的通融可謂是給足了他的面子,當然皇甫嵩先前所獲得的表彰也會因為此事從而變成劉辯的口頭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