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玄德獻詔表忠心,劉辯匿蹤回洛陽。
漢末征途如何一統天下 惟願無憂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臣多謝陛下厚愛。”
劉表趕忙起身,再敬了劉辯一爵。
“景升客氣了,待荊州事定,景升可與皇叔一同出兵汝南,以報袁術奪南陽之仇。”
劉辯此言說罷,劉表並未接話,畢竟如今的荊北之兵,大半都在黃家和蒯家手中。
但既然劉辯席間說出了此話,定然會一同記入表彰劉表的告文之中,也好讓袁術老實一陣。
襄陽席罷,劉辯並未做過多的停留。
反倒是一反常態,經由南陽,打算回京。
期間劉辯並未與劉備做過多交流,劉備只是遞上了他收到的一封密詔,君臣兩人心照不宣,經由盧植一事後,劉備對於劉辯,可以說是死心塌地了。
“陛下,這是臣截獲的,從京中發往汝南的詔書。”
劉辯指著密詔解釋道。
“玄德,此事朕自會親自回京中處理,倒是你這裡,張飛將軍前去援助張羨了,你還是要多徵募郡兵。”
“此刻南陽的軍費會由劉表負責,不必為他節省。練兵三萬,東擊袁術,當以玄德公為首。”
劉備聞言,立刻來了興致,要知道此刻大漢有兩場潑天大功,第一場便是抗擊袁紹,但這場已經分給了曹孟德和他的二弟關羽。
這第二場便是東擊袁術,然後大漢的東線戰場為首人選一直未定,這讓兗州的鮑信和南陽的劉備都以為這一場會是陛下親自出戰。
此刻既然劉辯提到了這個問題,劉備無異於撿了一場攻擊,畢竟袁術相比袁紹實力更弱不說,袁紹的南面還有孫策在進行牽制。
“玄德,京中百匠所研製的弩機已經有了眉目,雖然騎兵手持弩的研發還未完成,但是孔明之妻已經研製出一種步戰連射弩。”
“朕欲將其裝配在玄德士兵中,稱之為元戎弩兵,玄德定要多練弓兵與弩兵配合,再練精銳步兵護住元戎弩兵的兩翼,如此一來,南陽的精兵可成,汝南袁術可下。”
劉備聞言,當即大喜,要知道劉備的軍事能力實際上並不弱,尤其是練兵之事,歷史中劉備雖然總被曹操追著打。
但他總能從各地拉起一支隊伍,從新抵抗曹操的兵鋒。
“多謝陛下厚愛!臣定當竭盡全力!”
“嗯,玄德,若是訓練弓弩兵有疑問,可詢問黃忠將軍,朕走前已經為你打點完畢,荊州所有練兵之地,玄德可隨意使用。”
“另外,江夏蔡瑁手下還有兩萬荊州水軍,此刻已經歸了大公子劉琦所有,玄德當與大公子交好,屆時便可水陸併發,東擊袁術,南控揚州。”
劉辯對於劉琦的扶持,但凡荊州之人皆是心知肚明,加之劉琦與蔡家的聯姻,這才讓劉琦掌控了蔡家在荊州水軍中的部曲。
但區區兩萬水軍,還不足以威懾黃、蒯兩家,所以劉辯有心讓劉琦也加入東線的戰爭,積累聲望,好順利地接任荊州牧。
劉辯說完這些,劉備當即跪地,“臣雖是中山靖王之後,但若無陛下垂青,臣不過是織蓆販履之輩,一生無望成功立業。”
“臣感念陛下大恩,願為陛下死戰!”
劉備說著說著便開始哭泣,情真意切之下,竟讓劉備帶領迎接劉備的郡兵也開始抹淚。
“玄德公不必如此,你我本就一家之親,況且卿之才,朕亦知曉,此番截獲密詔之事,朕記下了,玄德好生練兵,待來日立功封侯,朕親自為卿表功。”
劉辯說罷,扶起了劉備,拍了拍他的肩頭,隨後在劉備的矚目下翻身上馬,揚長而去。
回京的路上,劉辯將詔書遞給了諸葛亮和龐統。
兩人在馬上看起了這封詔書。
“啟稟陛下,此詔乃是渤海王所發,信中邀請了朝中諸位大臣共同起事。”
“其…其中…其中……”
諸葛亮說到此處,有些不敢繼續說。
“其中還包括玄德公對嗎?”
劉辯作為現代人自然知道衣帶詔之事,只是相比歷史,此刻這詔命卻是早了數年。
“陛下所料不差,名單中有玄德公。”
諸葛亮點頭答道。
“好狠辣的謀劃啊,玄德公駐守南陽,若不得朕的信任,如此要地,朕必要換人駐守,一旦換防,寒了玄德公的心不說,還會讓南陽兵不識將,將不認兵。”
“如此南陽,若袁術遣大將來襲,必能一戰而克。”
“玄德公身為漢室宗親,豈會不識大漢正統?朕不疑有他,這不過是賈詡的離間之計罷了,除了玄德公,還有何人?”
劉辯冷笑一聲,繼續問道。
“董承、種輯、吳碩、王服、吳子蘭,其中董承、王服、吳子蘭均在軍中有職,而種輯與吳碩乃是董承心腹,任議郎。”
龐統接過話頭答道。
“嗯,這幾人才像話嘛,董承乃是董卓舊部降臣,又是董太后的侄兒,這些人同董承一般,皆是出生冀州,這才符合賈詡的一貫作風。”
“除了人員外,上面可說了如何行事?”
劉辯繼續問道。
“啟稟陛下,董承在洛陽城外藏匿有三千死士,幾人約定將在陛下征討荊南時,讓董承以車騎將軍的身份,帶死士直入皇宮,脅迫太后,討要玉璽。”
龐統繼續答道。
“然後呢?”
“以…以陛下後宮眾人為挾制,北逃冀州……”
龐統嚥了一口唾沫,回答道。
“異想天開,城中朱雀軍和緹騎有一萬五千之眾,光有三千死士,有何可懼?”
“啟稟陛下,他們買通了城門令和武庫守衛。”
“怎麼可能?武庫的部曲校尉與那城門令皆是朕親自挑選的。”
劉辯有些疑惑地看向了兩人。
“陛下,他們可能並未買通校尉,而是買通了兵士……”
諸葛亮說出了派出所有可能性後的最後可能。
的確,京中的武庫與城防軍,皆是從青州移民中抽調的,而原本司隸的皇莊子弟與本土兵員全部被安排在了親軍營中。
若是青州的移民,確實會讓董承等人有了可乘之機。
“呵呵,倒是朕疏忽了,若是買通了這兩處,的確可以讓董承的死士入城,只要奪了武庫,還真有機會攻入皇城。”
“傳令!全軍不歇,三日內趕回洛陽!”
劉辯一揮馬鞭,滿臉的殺氣。
三日後,太陽剛照射出第一縷陽光。
劉辯便下令讓手下親軍分批次,隱蔽入城,而他自己也換了行頭,藏匿蹤跡,直入校事府。
校事府內,荀彧和滿寵接過了劉辯帶回來的詔書,正在與他們蒐集的情報作比對。
兩刻之後,滿寵先行拱手說道,“回稟陛下,臣比對了字跡,以及校事府的記錄,這幾人的確行蹤有疑。”
“尤其是董承,這幾日頻繁藉故出城,一去便是大半日,臣早已派人跟蹤董承,今日午後便有回報。”
滿寵說罷,荀彧也一臉愁容地走了過來。
“陛下,此事是臣的疏忽,不怪滿寵大人,他剛入校事府不久,許多事情……”
劉辯擺了擺手,打斷了荀彧的話,“文若,朕豈會怪你?三處動亂,你處理得很好,人都有其精力,有疏忽也是常事。”
“此事不能怪你,要怪只怪這群昏庸之輩,不知國家大事,不過話說回來,賈詡此計,也可算得上內外合一了吧?”
劉辯笑著看向了荀彧,緩緩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