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聊到了這一步,張羨已經有了初步的決定。

對於張羨而言,他本就只是因為百姓之事才願意加入起事的,此刻諸葛亮已經給出瞭解決方案,他便可以回府衙與剩下的太守商議了。

長沙府衙內。

剩餘的三位太守聞言,表情各異。

“張大人,在下以為,我等還未起兵,便能讓劉表答應之前從未應允過的條件。”

“可見,若是我們與荊北相持一下,便可得到更多好處。”

長沙太守韓玄笑著說道。

“韓太守,一旦起兵,事情的性質就變了,若是荊北要與我們不死不休呢?”

“難道要讓本就不富裕的荊南百姓,為我們提供曠日持久的戰爭所需嗎?”

零陵太守劉度開口道。

話說到此處,四太守團隊的內部矛盾開始顯現,零陵和桂陽與荊北並不接壤,對於戰爭的渴望並不強烈,他們更想見好就收。

正當幾位太守吵得不可開交時,張羨一拍桌子,站了起來,“伯緒說得對,渤海王一無印信,二無詔命,於法理不合。”

“我等既已得利,明日可再見漢使一次,看看是否能讓朝廷在給些好處。”

四人聽到張羨都如此說了,也不好再爭執,隨即拱手同意。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往往在戰場上無法得到的結果,在外交上也難以獲取。

翌日午後,張羨差人去請來了諸葛亮幾人。

諸葛亮經過昨日與趙範的相見,基本上可以坐實他岳父黃承彥給的四太守內部需求不統一的情報了。

所以一入殿內,他領著兩人,先與趙範和劉度問好,隨後才和金璇與韓玄請禮。

“漢使,不知劉表願意降低多少荊南的賦稅?又願意遷多少人口入荊南?”

張羨開門見山的問道。

“三成外加五萬民夫。”

諸葛亮毫不猶豫地撒了謊,其實劉表願意做的讓步是降低一半賦稅一年,遷移人口三萬。

“呵呵,三成是否有些少了?遷不遷移我等倒是不太在意,畢竟剛遷過來的人口,都是嗷嗷待哺的嘴巴,還需要消耗荊南的存糧來養活。”

韓玄冷笑一聲說道。

“韓太守為何如此短視?難道不知我司隸境內已經推廣了水車和曲轅犁?有這兩物在手,可將水從低處往高處引,可節省一半的人力畜力。”

“再加上遷移的人口,你荊南各地可一年內可新開多少農田?新開的農田又能增加多少稅收?”

諸葛亮立刻反駁道。

他的說辭立刻引來了劉度和趙範的興趣,兩人皆對水車和曲轅犁極為在意,可剛想開口問,就被金璇搶去了話頭。

“漢使是否太過自信了?遷移的人口,第一年難道無須飽腹?降低三成賦稅,實則是要用來養這些移民。”

“我等可知日後之利,可落在百姓眼中卻變成了我等優待移民,卻忘了起事的初心。”

諸葛亮聞言哈哈大笑,“金太守,若是隻有這些見識,還是早早辭官為好。”

“爾等武陵、長沙之地,之所以起事,難道不是因為得到了袁紹的好處?”

“難道不是因為緊鄰荊北,心中不安?”

“不如實話實說,爾等兩郡之地,可在三日內集結三萬大軍嗎?”

諸葛亮鋒芒畢露,站在劉度和趙範的身前,直面金璇、韓玄兩人。

此話一出,兩人當即啞口無言,這兩郡之地,原本也就長沙還算不錯,但經過孫堅、劉表的徵兵後,也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此刻兩郡能合兵一萬,已經不傷及根本的極限了,所以金璇和韓玄兩人才會拉著有名望的張羨,以及身後的兩郡太守,一同起事。

誠然,大家都不是傻子,起事之處大家也都知道其中關節,但因為各自皆有所求,便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狀態。

但此刻被一個外人挑破,基本就相當於已經將這微妙的平衡關係撕破了。

“小小豎子,竟敢譏諷本太守,來人!”

韓玄一聲令下,殿外人影閃動,顯然是韓玄提前佈置了士兵。

諸葛亮卻絲毫不慌,“黃忠將軍的大軍此刻就在長沙邊境,韓太守想清楚了,是否要此刻開戰!”

張羨聞言,見此刻局勢劍拔弩張,立刻站了出來,“韓太守,漢使遠來,我等不可無禮!”

“漢使,今日還請先回去歇息,等我們商議一日。”

張羨做了個請的手勢,親自將三人送了出去。

直到回到了酒樓,桓階才嘆出了一口氣,“呼!孔明當真弄險,世上豈有如此勸言之理?”

“伯緒,若我不激怒金璇、韓玄兩人,他們當場與我們討價還價,我等是應還是不應,應了屬於越權干涉州牧之命。”

“不應,才是當真有性命之憂啊。”

諸葛亮拍了拍桓階的肩頭繼續說道,“如此一來,我還有一日便可完成士元的囑託了。”

桓階這才想起,諸葛亮無意間不僅分化了張羨他們的內部問題,還成功拖延了時間。

“孔明真乃奇才也!”

“伯緒兄謬讚了,明日才是關鍵,今日諸位還請好好休息吧。”

諸葛亮一拱手,剛想回房,龐統卻從外拿到了一封書信。

龐統將信拆開,擺到了眾人面前。

“朕已令張飛進攻武陵,武陵守備不足,一日可下,明日朕會率軍沿武陵直入長沙,為士元壯大聲勢。”

劉辯如此安排其實很簡單,第一,武陵太守金璇起事後帶走了半數兵馬趕往長沙,城中的守軍留給張飛的一萬兵馬足夠拿下了。

第二,劉辯害怕這幾個太守腦子一熱,對自家謀士下手,所以才日夜兼程,從武陵繞襲長沙。

如此一來,長沙北有黃忠,西有劉辯,只要一聲令下,五萬五千大軍會立刻攻打長沙城。

“這!天子竟會如此用兵?”桓階看了信,有些發愣。“二位真乃龍游入海,虎嘯山林啊,如此主上,怎叫人不用心力輔佐。”

桓階從未想過,為人主者,竟會主動配合下屬的計策,不僅如此,為了保障下屬的安全,竟會親自領軍助威,這是何等的恩遇,何等的厚待。

回想劉表,的確比眼前二人的陛下,差了不止一截。

諸葛亮和龐統相視一笑,“陛下用兵歷來如此,想當年戰紀靈之時,陛下親率禁衛,繞後駐軍,打得紀靈措手不及。”

“竟真有此事?當初聽得這訊息時,只覺得是諸將用命,將功勞記在了陛下身上,不曾想當真是陛下親為?”

桓階不敢置信地張大了嘴巴。

“其實,光我就隨著陛下親征了數次,如今的西涼、上郡、南陽、兗州、青州,皆是陛下率軍而動。”

“我等曾在京中論當今天下的名將,陛下必在前三之數。”

諸葛亮滿臉的自豪,繼續說道。

“莫非陛下是光武先帝再生不成?”桓階的世界觀彷彿受到了衝擊。

畢竟先前的大漢皇帝,自光武以後,在軍武方面都有些闇弱。

龐統見狀,笑而不語,諸葛亮卻來了興趣,將劉辯登基後的事蹟一一細說,讓桓階聽了個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