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於夫羅分批放人,劉辯軍分段截擊
漢末征途如何一統天下 惟願無憂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啟稟單于,不敢衝鋒的全部射殺,殺了半數後,還有半數逃到了漢軍陣中。”
那將領嘿嘿一笑,而於夫羅只覺得頭重腳輕,差點栽了下去。
“不錯……不錯……來人吶,割了此人頭顱,送與漢軍!”
於夫羅一聲令下,那將領立刻被人押了下去。
當夜,月隱星疏。
劉辯在帳中收到了兩封信和一顆人頭。
劉辯看著那人頭,先看了趙雲的來信,看罷,他雙手微顫,眼中殺意如決堤的洪水一般,迸發而出。
他又開啟了於夫羅的信,信中於夫羅言辭懇切地解釋道,驅趕漢民衝陣都是此頭顱的擁有者乾的事情,與他毫無干係。
劉辯冷笑一聲,將信件傳下,待到諸將都看完之後,那送信的校尉只覺得,幾位大將散發的肅殺之氣,竟連大帳的溫度都降低了,讓他不自覺地打了個擺子。
“傳令,將這兩封信送給皇甫嵩老將軍,令他急行軍,明日清晨,朕要看見他的大軍。”
“傳令,趙雲部後軍留守甘泉,前軍迫近雕陰城北。”
“傳令,王越部領前軍一萬,駐守雕陰城東八十里處定陽縣。”
劉辯一口氣下了三道命令,那校尉立刻安排了前往三個不同方向的傳令騎兵。
“陛下,我軍是否迫近雕陰城西?四面合圍?”
張遼拱手問道。
劉辯擺了擺手,開始寫信,“敬告南匈奴大單于,於夫羅,限汝一日內將城中漢民盡數放出,朕可留你性命,如若不然,漢軍四面合圍,屆時雞犬不留,朕負屠城之惡名,必掘汝三族之棺,報此戮民之恨!”
“有勞文遠,明日一早,親送此信。”
“末將遵命。”
張遼拱手行了一禮說道。
“許褚、典韋,將匈奴人驅使我漢民衝陣之事,告知全軍,朕稍候親至。”
“得令。”
許褚、典韋兩人應了一聲後,立刻衝出帳外。
劉辯披甲出帳,望著天空,感受著吹過的夏風,他幾乎可以確定,這雷雨就在明後兩日之間了。
他抬步,緩緩走到了群情激奮的兵士們面前,這群士兵作為劉辯的親衛,常年和劉辯一同訓練、吃飯、聊天,所以他們對劉辯除了君臣之外,還是很有感情的。
“陛下……”
眾人見劉辯到來,紛紛給他讓路。
“朕來就是想問一句,若拿於夫羅放了漢民,我軍是否放他離開?”
“若他於夫羅不放漢民出城,你們攻城之時,是否會有掛礙?”
劉辯一撩披風,隨意地坐在了營前的篝火旁問道。
此話一出,軍士盡皆沉默,此刻唯有篝火的噼啪聲與握緊指節發出的咔嗒聲。
“朕明白了,諸君可放手搏殺,若有惡名,朕一肩可擔,城中漢民已如匈奴之豬狗!我大漢是有脊樑的!若是於夫羅以漢民守城,諸位錯殺了漢民,請不要哀悼,不要難過。”
“請繼續揮舞你們手中的刀劍!多殺幾個匈奴為他們祭奠!你們放心,若是如此,此戰之後,朕自下罪己詔,屠民之事與諸君、諸將無關!”
劉辯說罷,一眾軍士皆是抬頭矚目,雖然他們沒讀過書,但他們也知道,高高在上的大人們只會想著自己,不會在乎他們的感受,這是他們沉默的原因之一。
但此刻劉辯並沒有像以往那些大人們一樣,兩面三刀,推卸責任,而是提前將責任劃分好了。這幾句話像無數尖針一般,刺激著他們本就憤怒的神經。
劉辯說罷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大營,回到了自己的帳中,今夜他罕見地沒有處理軍務,只著著甲,倚在榻上閉目暫歇。
三女皆是知兵之人,自然不會在這時候打擾劉辯,她們靜靜地守在他身邊,陪著他一夜無話,直至清晨。
“啟稟陛下,皇甫嵩將軍所部已到達雕陰城下。”
劉辯聞言擺了擺手,經過簡單的洗漱後,立刻走出大帳。
青灰色的天空似乎矮了許多,在雲層的深處,不時有著電光閃過。
“全軍!直抵雕陰西城之下!”
劉辯一聲令下,所有軍士立刻躍上戰馬。
大軍揚塵百里,雕陰城頭,於夫羅望向了南、西、北三個方向,這三處皆有行軍而來的跡象。
“去定陽的探馬還沒回來嗎?”
於夫羅焦急地問道。
手下之人沉默不語,不敢抬頭望向天空。
三軍圍成,於夫羅很快便從旗幟認出了劉辯的所在,他立刻親自帶著三千騎兵,押送著城中半數漢民,朝著城西的劉辯所部而去。
劉辯見有部隊前來,立刻讓張遼停下進軍。
“大漢的皇帝陛下,請原諒我手下的魯莽,希望您能履行心中所言,我願交出城中百姓。”於夫羅嚥了口唾沫,下馬恭敬地說道,“為表誠意,我願先釋放一半百姓。”
於夫羅說罷,立刻命令手下將百姓押了過來。
劉辯點頭同意,兩軍相距不過數里之遙,但這群皮包骨頭的漢民,卻走得跌跌撞撞,十分緩慢。
於夫羅倒是很有耐心,依舊恭敬地站著,等待著漢民進入漢軍陣中。
“午時之前,放出全部百姓,朕允你出城北歸!”
劉辯高舉手中八寶陀龍槍,厲聲喊道。
“陛下可信?”
於夫羅眯起眼睛緩緩問道。
“朕,一諾千金!”
得到了劉辯肯定的回答,於夫羅眼睛一亮,立刻撤軍回城。
城中雖有三萬匈奴騎兵,但雨季將至,不論從信仰角度,還是放牧角度,此刻的匈奴人歸心似箭,戰鬥力大打折扣,於夫羅可不想在這裡拼光了家底。
不然等他回到朔方,豈不是鮮卑人和鄂托克旗南匈奴的板上魚肉嗎?
但於夫羅也不蠢,他知道先前驅民為先鋒的做法太過了,所以他打算分批放掉城中的居民。
他最終決定手下匈奴每出城突圍一萬,便放一千人。
此刻,天空之中烏雲層層疊疊,正所謂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於夫羅立刻下令開啟了城門。
他率領第一批部隊出城而去,劉辯料定他會往北門而出,所以已經行軍抵達北門城下。
劉辯手下部隊,每接受一批漢民,便會將他們送去皇甫嵩的大軍之中,他面無表情的看著於夫羅揮手遠離,立刻發現了於夫羅部隊數量的不對勁。
劉辯當即下令,傳令趙雲的軍隊堵在於夫羅部的必經之路上,以檢查是否私挾漢民為由,暫緩他們的行軍。
這樣一來,於夫羅自認為能逃出生天的妙計,卻是讓劉辯將計就計將他的部隊分為了三段。
眼見城中最後一批難民逃入自己軍中,他立刻傳令皇甫嵩佔領雕陰城。
“將士們,朕答應放於夫羅北歸,卻沒說放過其餘匈奴!大漢的男兒們!有誰不想青史留名的儘管躲入城中。”
“想要建功立業的,便隨朕衝鋒!”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劉辯喊罷,縱馬提槍,剛出幾里地的匈奴還未來得及反應,便見身後馬蹄滾滾,風沙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