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酒和清酒的發酵方法與白酒類似,或許可行!”

李惲想到這裡,隨即走出了書房。

“來人!”

“明府有何吩咐!”

“去街面上各買五十斤…不一百斤清酒來!”

“另外再去城中各家酒坊問問,可有懂蒸餾的,若是有給某請來,某重重有賞!”

吩咐完之後,李惲突然感覺肚子飢餓感襲來。

他這才想起來,自己今日還沒有用過飯食。

“呵呵!”

李惲自嘲的笑了笑,隨即準備自己去廚房找些吃的。

“郎君你怎麼到廚房來了!”

李惲剛到廚房門口,就聽到了楊盈驚訝的聲音。

“君子遠庖廚,郎君不應該來此的!”

楊盈說著話,臉上卻是露出歡喜之色。

李惲看過去,只見灶上燉著一鍋雞湯。

“小娘子,這雞可是給我做的吧!”李惲打趣道。

楊盈面上一紅,“嗯”了一聲,“郎君先去喝點茶,一會兒就好了!”

說著就把李惲往門外推。

李惲也配合的退到了門外。

楊盈正準備轉身回廚房,李惲突然上前一步握著楊盈的人道:“以後這些事交給廚娘就好了!”

楊盈嘟了嘟嘴,“那不一樣的!”

李惲摸了摸她的頭,“你說不一樣就是不一樣……那我可就等著美食上桌了!”

楊盈推了李惲一把,“郎君還是快去吧!”

李惲“哈哈”一笑,轉身離去。

楊盈臉上卻是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不一會兒楊盈端著燉好的雞湯,還有一些小食給李惲送了過來。

“果然美味!”

……

吃完飯,楊盈識趣的離開了,李惲則又開始琢磨起青黴素的事了。

青黴素的製取方法,在初中生物課中其實就會學到。

李惲自然也是學過的,甚至還在課堂上配合老師一起用土法制作過。

但比較時間有些久遠,許多細節也已經記得不太清楚了。

經過一番回憶,李惲終於想起了,大體的步驟。

首先自然就是收集青黴,這一步其實並不難,一般發黴的食物,如饅頭、包子、水果等就有。

若黴變物質呈現綠色,說明青黴成熟,適合使用。收集好青黴後,就需要準備培養液,進行培養。

“這培養液是怎麼弄的呢!”

李惲陷入了回憶之中,許久他才想起來,是用大米磨成的汁水與紅薯或者玉米煮成的汁水混合。

“紅薯、玉米!”

李惲忍不住拍了一下自己的額頭,這兩樣東西可都是大航海之後,明朝末年才傳入華夏的。

“這個時候去哪去弄紅薯或者玉米啊,總不能游泳到美洲去找瑪雅人要吧!”

“沒有紅薯玉米,能不能用其它東西代替呢?”

“應該是可以的吧!”

李惲在心中自問自答。

若是有培養液那就簡單了,只要將青黴放入培養液中,靜置等待七天。

培養完成後,將青黴培養液倒入充滿菜籽油的大盆中並充分攪拌。

液體會分為三層:上層為溶於油的脂溶性物質,中間為不溶於水也不溶於油的物質,下層為水溶性物質。青黴素是水溶性物質,因此只需取出下層的水溶液。

將提取出的青黴素溶液注入已經煮沸消毒過的炭粉中攪拌,炭粉會吸附青黴素。

然後用蒸餾水洗滌炭粉,去除不純物質。

接下來,倒入用醋製成的酸性水,青黴素是弱酸性物質,不會溶解於酸性水,透過這一步驟進一步去除鹼性不純物質。

最後,倒入鹼性的蘇打水,青黴素會從炭粉中溶解出來,流出的就是高純度的青黴素溶液。

李惲回憶起青黴素的製作方法後,不禁感嘆一聲,這青黴素的製作方法,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可就太難了。

沒有紅薯玉米,還可以找別的東西替代。

但用來提純青黴素的物品用具,以現在的技術根本製作不出來。

沒有經過提純的青黴素,使用起來危險性可是很大的呢。

“做還是不做呢?”

李惲陷入糾結之中。

正在這時出去買酒的人回來了,他們身後還跟著一名年約五旬的老人。

“郎君,酒買回來了!”

“這位是城西酒坊的掌櫃,他們家就有蒸餾器!”

李惲聞言臉上露出驚喜之色。

“敢問老丈如何稱呼?”李惲親熱的問道。

那老者躬身道:“小老兒張楚拜見明府!”

“不知老丈可做過蒸餾酒!”

李惲問道。

“這個做過,不過這蒸餾酒都是做來賣給蠻夷的,咱們大唐之人可沒人喝……”

說到一半那老人一下子住了口,臉色也是大變。

李惲卻是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得到肯定的回答後,他心下大喜,當下就拉著老者,欲前往一觀。

李惲的動作卻是嚇了那張楚一跳。

“噗通”他竟然直接跪下了。

“明府饒命,小人知錯了!”

李惲一愣,隨即才反應過來。

“這個時候與吐蕃交易可是重罪……若是走私鐵器更是夷三族的大罪!”

他上前扶著張楚的肩膀,“老丈快快起來,你無罪,不但無罪還有大功!”

李惲的話,讓張楚的心暫時放了下來,不過還是有些將信將疑。

但他也不敢違背李惲的意思,起身後又給李惲告了聲罪,最後才在李惲的催促下帶著李惲前往酒坊。

為了避免擾民,李惲一行並沒有騎馬,而是選擇了步行,好在酒坊就在城內距離倒也不遠。

不過三刻鐘的時間已然到了酒坊,出乎李惲意料,這酒坊的面積卻是不小。

“明府,這邊請!”

在張楚的帶領下,眾人進了酒坊。

穿過一條廊道,這才到了蒸餾器所在地。

“明府,這就是了……”

張楚向李惲簡單介紹了一番情況。

李惲這才知道,原來早在漢時就已經有了蒸餾器和蒸餾酒,只是因為五胡亂華的原因導致技術一度失傳。

據張楚所言,這蒸餾器和蒸餾酒的做法,也是其祖父偶然從一本古書上所見,經過數年的嘗試方才成功。

“令祖有大功啊!”

“如此大功不可不賞!”

“軍賞不逾月,民賞不逾時”的道理李惲自然是懂的。

李惲當即就賞賜了張楚錢十貫,並當眾承諾,若是做出合格的蒸餾酒,就舉其為吏。

“多謝明府……多謝明府……小人敢不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