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龐統對上尊號稱帝的提議,劉標在返回彭城的途中也有考慮。

尊號肯定是得上的。

需要考慮的是,應該何時上尊號最為妥當。

對此。

諸葛亮和龐統,都表示越快越好。

遲則生變!

劉標從來都不是個優柔寡斷的。

既然連諸葛亮和龐統都認為上尊號應該越快越好,那就不能有遲疑。

劉標果斷定下稱帝事宜:“既如此,就定於六月己未日,我在彭城稱帝。以‘漢’為國號,摒棄曹操這個假皇帝的‘王攝’年號,改元章武。”

“尊神農,定炎漢,炎漢以農為立國根本,供奉天地農君,萬民農為根,君親師在後。”

章字五行屬火,意為延續漢的火德。

章又有彰顯之意,章武即彰顯武力。

六月己未日為舊日光武帝稱帝之日,寓意為將如光武帝一般掃蕩群賊,中興漢室。

而最後一句“尊神農,定炎漢,炎漢以農為立國根本,供奉天地農君,萬民農為根,君親師在後。”嚇了諸葛亮和龐統一跳。

天地君親師,是儒家祭祀的物件。

設天地君親師牌位或條幅供奉於中堂,寓意為天法祖、孝親順長、忠君愛國、尊師重教。

思想發端於《國語》,形成於《荀子》,在兩漢頗為流行。

《太平經》中亦有“天地君父師”的理論。

這個思想其實很適合封建君主專制,故而也得到了眾多君主的推崇。

畢竟。

有了這個思想,君主才是真正可以高呼那句“天大地大我最大,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人。

天地是死的,君主是活的。

不過。

劉標是個異類。

少數人得服從多數人。

多數人是誰?

在這個時代,多數人是農。

天大地大,農最大。

民以食為天,農為事之重。

農,是可以排在天地之後,君親師之前的。

劉標自知改變不了時代的侷限性,也懂人性。

即便在民間經歷過民生疾苦、開創孝宣中興的劉病已,在後期也養成了乞靈鬼神、重用宦官外戚、奢侈享樂、拒諫飾非等昏君習慣。

後世評價其:論其功則為中興之君,論其罪則為基禍之主。

劉標不知道未來的自己,是否會由屠龍者變成惡龍。

同樣不知道嫡子劉乾,會不會變成第二個劉奭。

故而。

劉標要開歷史之先河,趁著有徐州兩百餘萬忠實農民粉的支援時,趁著有名震天下的“稷子”之名,以及大量的“稷門學子”時。

用“祖宗法制”,立下“天地農君”的規矩。

這也相當於是:要從法理上,承認農家的地位!

王莽改製為什麼失敗?

因為王莽的“利民令”,傳不到農民耳中,最終變成了“禍民令”。

歷朝歷代的政策是會變的。

沒有永恆的皇朝,也不會有代代的明君賢君。

唯一不會變的,是“祖宗法制”!

只要有“祖宗法制”,就會有支援劉標思想的繼承者,以“祖宗法制”來辯經。

今後辯經的時候。

稷門學子就能以“祖宗法制”“想當年武皇帝就是以農事立業,就萬民於水火”“民以食為天,農為事之重,這是祖宗定下的規矩”“農都不尊,如何稱得上聖君明君賢君”等等。

大儒可以辯經。

稷門學子,亦可辯經!

這經,還是農家稷子、炎漢武皇帝留下的!

妥妥的正統!

儒生不能教君王怎麼當皇帝。

武皇帝可以教君王怎麼當皇帝。

劉標理解諸葛亮和龐統的擔憂,也理解“尊神農,定炎漢,炎漢以農為立國根本,供奉天地農君位,萬民農為根,君親師在後。”會招來多少的敵人。

然而。

如果劉標都辦不到。

今後的繼任者就更辦不到了。

“我曾聽過一句話,叫‘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倘若眾人皆言我有罪,那我就當一個有罪的皇帝,至少我的繼承者,能坐享功勞。”

“我尊農二十餘年,推廣農術十餘年,只在徐州就有兩百餘萬的農民支援我、理解我,又有過萬的稷門學子記錄和推廣我的稷門思想。”

“倘若我登上了帝位,依舊要用儒家那套忠君思想,那是對農民的背叛,也是對稷門學子的背叛。”

“更是對我這二十餘年與天鬥與地鬥與人斗的背叛!”

“後來人不知前人苦,若不能立下祖宗法制,我都怕我的子孫今後,會喊出“何不食肉糜”這等無知蠢言。”

“試想那姬叔旦,本是周朝人,千餘年了,其思想依舊能被漢朝人尊崇。”

“這世間沒有萬世皇朝,今後即便這君王不姓劉,改朝換代了,我也希望我的思想能被新朝代的人尊崇。”

“豈不快哉?”

“士元兄,孔明,我知道你們有擔憂,怕我這樣做,會讓新立的炎漢走不過二世。”

“甚至於讓曹操有了拉攏幽青徐揚荊士人的機會。”

“可有不服我計程車人叛亂又如何?”

“我的軍中將校大部分都是我一手提拔的,又大多懂得民生疾苦;我還能在徐州拉出五十萬的農民青壯,用理解我的少壯派去擊敗因循守舊的老頑固們。”

“支援我的眾兄弟,是我改革的底氣!”

“再者。”

“我今年才二十七,哪怕英年早逝,怎麼都能再活個二十年。”

“二十年的時間,足夠我擊敗或熬死任何反對‘農為君上’的守舊派。”

“即便二十年後我年老昏聵,有二十年的時間去推廣也足夠培養出敢言敢諫的忠臣直臣良臣。”

“如此堪比秦皇漢武的豐功偉績,既然想到了,又豈能因為怕有反對的聲音,就不去做?”

“我劉標,又豈能不如秦孝公?”

劉標的話,讓諸葛亮和龐統都陷入了沉思。

誠然。

劉標很狂妄。

竟然要動兩漢四百年間被獨尊的儒術!

以及在士人中根深蒂固的尊君思想,還要將農列在君前。

可仔細一想。

劉標能在徐州立足建基業,不正是萬千受苦的農民支援才立足的嗎?

倘若劉標當了皇帝,就將農民拋之腦後,那這十餘年在徐州宣傳的農術,豈不是成了笑話?

稷門學子自劉標處整理的言論思想,豈不是也成了笑話?

當一個人背叛了階級。

抬得有多高的時候,跌得就有多狠!

真正支援劉標的,不是士族,不是豪強,而是萬千農民。

這才是劉標的基本盤!

劉標能立業的根本!

一旦拋棄了根本,劉標也就沒了任何的優勢!

良久。

龐統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淡然一笑:“孟臨,你這是在考驗我的用兵能力,不僅要攘外,還得讓我安內啊。”

諸葛亮亦是笑道:“士元兄只是用兵,我還得理政。治天下可比打天下難多了,孟臨兄長還真是瞧得起我。”

劉標大笑:“你們可是龍鳳之才,若沒點挑戰性,如何能千古流芳,萬世留名啊。”

“好兄弟,當然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苦同吃,有罵名也同擔了。”

得了諸葛亮和龐統的支援,劉標再無顧忌。

龐統又提議讓稷門學子在徐州造勢,借天地鬼神之力,傳出“讖語”。

劉標認同了龐統的提議。

在這個普遍文盲的時代,“天地鬼神之力”,更容易流傳。

數日後。

疏通睢陽渠的民工,在淤泥中挖出一樽石人像。

有人認出,這石人像正是神農像。

神農像上,又刻了一行字“地澤萬物,神農不死,天地農君,稷門當興。”

眾民工心中駭然,忙往上報。

很快就有桃源軍親自來搬運神農像。

劉標又於南郊祭祀天地,尊神農法旨,向眾士民首次提出了“天地農君”的概念。

一時之間。

萬餘稷門學子,瘋狂的在徐州宣傳“神農讖語”和劉標對“天地農君”的註解。

力求讓這讖語和註解,傳到徐州每個角落。

按諸葛亮的想法,在稱帝前就要將這些讖語和註解儘可能的宣傳,避免徐州的農民被小人蠱惑。

與此同時。

劉標的稱帝準備,也在如火如荼的展開。

徐州的動靜。

沒有瞞過曹操部署的探子。

“又是神農石人像,又是讖語,又是祥瑞,劉標小兒,這是想要上尊號稱帝了!”

“漢逆之賊,竟敢如此!”

曹操心下惱火。

孤還沒擁立新帝,你就開始稱帝了?

雖然早知道劉標會稱帝,但真聽到劉標為稱帝做準備時,曹操的心中還是很不爽。

甚至有些嫉妒。

畢竟。

曹操只能讓儒生搜腸刮肚的辯經,最終也只得了個“攝政”,號稱“假皇帝”,也只是“暫行皇帝權”,名義上最終是要還政的。

哪像劉標。

就因為姓劉,直接就上尊號稱帝了。

郭嘉則是仔細的琢磨徐州傳來的讖語,眉頭緊蹙:“奇怪。劉標怎會用這等讖語?”

曹操見郭嘉在那蹙眉低語,問道:“奉孝,你在想什麼?”

郭嘉凝神道:“劉標擅長農術,又被稱為稷子,追隨劉標計程車子也自稱稷門學子。”

“讖語中,稷門當興,對應的意思,便是劉標當立,是神農認可的皇帝。”

“用讖語本就是為了給稱帝找一個法理依據,不管是神農還是天命,都是一個意思。”

“我奇怪的是,天地農君,四個字。”

“劉標竟然,讓農在君前?”

“而且劉標還祭祀南郊,註解了天地農君,大意則是‘民以食為先,故而農民的地位應該高於君王;君王見了農民,都得問禮’。”

“這是要稱帝的人,能想出來的讖語?”

曹操聽得也有些懵。

農民的地位高於君王?

君王見了農民,還得問禮?

這是要倒翻天罡?

曹操冷哼:“織蓆販履之子,孤看他是農夫當久了,把稱帝視為兒戲了。”

“不管他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敢用這樣的讖語,還敢在祭祀南郊的時候註解讖語,都是在自取死路。”

“正好。”

“原本荊州和揚州,還有些士族豪強在當牆頭草,現在他們可以做出選擇了。”

“劉標要在六月己未日稱帝,那就告訴他們,都在六月己未日那天,舉起反劉標!”

“孤會派兵接應!”

.....

江陵。

劉備看著手中的密信,不由苦笑。

“孟臨還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是在考驗我這個荊州牧,當得有沒有水平。”

諸葛亮走後。

法正就留在了劉備身邊參謀軍政。

見到密信內容,法正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如此註解讖語,荊州的那群儒士,這還不得鬧起來啊!”

“右將軍,荊州恐怕要生亂子,曹操不會錯過這個好機會的。”

“得速速傳密令給親信諸將,嚴防小人生亂。”

“若是疏忽了,曹操在兗州的舊事,就得在荊州上演了。”

劉備也意識到了荊州的危機。

稍不注意就會出現內亂,讓曹操尋得機會。

在此期間。

又有四封密信,分別送到了零陵太守韓當和長沙太守程普手中。

信的內容中提到了劉標在遼西殺了近十萬烏桓人。

韓當是遼西人,程普是右北平人。

兩人少時都曾受到烏桓人的禍害,也知道烏桓人是多麼難纏。

同樣知道歷任幽州刺史對烏桓人的態度。

令兩人沒想到的是。

一向以“仁義”得名的劉標,竟然會在討伐烏桓時,如此的“好殺!”

這要換個人,最多是殺了踏頓,然後將烏桓人編入騎兵征戰沙場。

劉標直接是一個降卒不留,還將柳城烏桓勢力殺了個空。

在得到密信後。

韓當就私見了程普。

劉標的用意很簡單:支援我,邊境無憂;沒有我,誰能殺胡?

去歲荊南的蠻人反叛,韓當和程普多多少少都知道些內情,只是韓當和程普因為是降將又有些擺爛的態度,只是擊潰了蠻人就沒追究。

而現在。

也是需要韓當和程普表態的時候了。

“殺胡之恩,不能不報;若能回到右北平,亦是我今生之願。”程普眼中閃過兇光。

韓當也道:“若非楚王,遼西郡六七萬民,都會淪為烏桓人的奴隸。世家貴子根本沒將他們當民看。”

“若零陵有人敢趁著楚王稱帝時生事,我韓當的槍,也不是殺不得人!”

程普又道:“我去通知徐琨,你去知會黃蓋。即便他們不協助,也不可阻止你我。”

......

壽春。

陸議忙得焦頭爛額。

相較於荊州,揚州的任務更難。

不僅有劉標回彭城前下達的“檢豭頃畝及戶口年紀,考實二幹石長吏阿枉不平者”,還有劉標最新的讖語註解。

這讓揚州無形中又多了許多的敵人。

劉標這是在讓揚州眾士表態。

是支援劉標的天地農君,還是堅決維護儒門獨尊起兵反叛,還是閉門不出不參與爭議。

簡而言之。

你可以不支援可以不認同,絕不可以生事端。

誰生事端就收拾誰。

忙碌間,陸議詢問顧雍:“顧別駕,你認為義兄的天地農君,是否有理?”

顧雍一臉正氣:“儒學亦有愛民尊農之說,伯言莫非以為,我是那些只知道皓首窮經尋章摘句的腐儒嗎?”

“自古百家學說,大抵都有尊君之意,只為能讓君王採納學說,讓學說得以推廣。”

“楚王本可推行‘天地君農’,讓農排在君後;偏偏楚王卻要推行‘天地農君’,這其實是在告訴天下士人:連君王都甘願排在農後,你們這些士人難道還想排在農前?”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楚王以身作則,我又豈會反對?”

“自古以來,皇朝衰落皆是因為民生疾苦,農民活不下去了;而導致這一切的,又大抵是君王加重賦稅以及地方士族兼併土地造成。”

“如今,楚王力推‘天地農君’,是在給君王上一道枷鎖,也是在給地方士族上一道枷鎖。”

“給了天下的農民,一個在法理上的‘帝訓’!”

“農民造反,首錯不在農,而在君!”

“有此枷鎖在,後世君王才能更重農事。”

“這是利千秋之舉!我料今後不會有任何一個皇帝有楚王這般氣魄,敢加枷鎖於己身。我輩義士,應當摒棄門戶之見,以力促成。”

陸議拜服:“顧別駕高風亮節,在下佩服。”

對劉標“天地農君”註解不滿的人有,如顧雍一般想法的同樣有。

學說之爭,本就不可能聲音相同。

更何況。

人的性格,也不會相同。

只有真正想利用“天地農君”註解的野心之輩,才會藉此來煽動民亂。

而劉標。

首先要對付的就是這群不安分的!

“天地農君”,既是劉標稱帝的第一個祖宗法制,也是劉標稱帝后丟擲的第一個“誘敵之計”。

任何帝王在上尊號後,都會立威。

而這立威的物件,可以是曹操,也可以是內部反對者。

顯然。

內部的反對者,更容易剿滅。

207年,六月己未日。

劉標在彭城祭祀天地,正式上尊號,登基稱帝。

又立呂玲綺為皇后,劉乾為太子,劉坤為燕王,劉蘭芝為樓桑公主。

以呂布為大將軍,劉備為車騎將軍,趙雲為衛將軍。

又論諸將功勞。

有功者賞。

改元章武,聲討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