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爹啊,我不裝了,其實真正想乘“羽葆蓋車”的是我
季漢中興英烈傳85回 神紋本神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襄陽。
蔡瑁引襄陽眾文武,開城投降。
原本蔡瑁還想仗著跟曹操的故交關係,與城外的賈詡和曹仁談條件的。
得知劉表將荊州讓給了劉備,蔡瑁當時就急了。
好傢伙!
我這還沒談妥條件,你那就直接投了?
倉惶間。
蔡瑁不敢再在賈詡和曹仁面前裝“荊州大族”“司空故友”,跟蒯越蒯良一商議,直接就開城投降。
賈詡倒也沒為難蔡瑁。
原本來破襄陽城就是跟劉標提前約定好的,賈詡也犯不著為難蔡瑁。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只要得了襄陽,賈詡就可以安心回許都養老了。
至於襄陽後續的防禦部署,有曹仁在就足夠了。
“將城中不願留下計程車民百姓,以及劉表的妻兒家眷,都送往江陵城。”
賈詡見到蔡瑁第一句,就交代了對襄陽城內士民的處置。
蔡瑁愣住:“執金吾,我不太明白。為何要將鎮南將軍的妻兒家眷送往江陵城?”
這個時候,不應該拿劉表的妻兒家眷要挾劉表讓出江陵城嗎?
賈詡暗暗鄙夷。
果然是個利益大於情義的傢伙。
這剛獻了襄陽城,就急不可耐的想要將劉表吃幹抹盡了。
好歹你還是劉表的妻弟,至於這麼急嗎?
曹仁看向蔡瑁的眼神,同樣有鄙夷。
雖然曹仁自認為也不是什麼好人,但比起蔡瑁這種反主還急不可耐的,曹仁覺得自己的德行已經很不錯了。
賈詡不想跟蔡瑁多解釋,淡淡下令:“這是司空的意思,你可以選擇拒絕。”
蔡瑁嚇了一跳。
拒絕?
我要拒絕了還不得找個由頭收拾我啊!
蔡瑁不敢多問,連忙去城中下令,讓願意去江陵計程車民百姓安然去江陵。
同時將劉表的幼子劉琮和家眷送往江陵城。
至於蔡夫人,則是留在了襄陽城。
劉表都失勢了,再讓蔡夫人跟著劉表對蔡氏而言有弊無利。
蔡夫人也不是劉表的原配,只是劉表入荊州跟蔡氏聯姻後續娶的。
劉表的兩個兒子也跟蔡夫人無關。
蔡瑁心中已經打定了主意,看有沒有機會再跟曹操的故交舊情“更進一步”。
畢竟。
曹操是什麼人,蔡瑁這心底也是很清楚的。
在辦完諸事後,蔡瑁又找到了賈詡,詢問曹操何時會返回許都。
賈詡彷彿能看穿蔡瑁的心思一般,只說曹操的事不方便打聽,讓蔡瑁安心在襄陽協助曹仁安民。
在交代了曹仁後,賈詡帶著張繡就回了許都,瀟灑而愜意。
至於荊州事,那已經跟賈詡無關了。
有這閒工夫,賈詡寧願回許都看看書、釣釣魚、聽聽曲兒享受知天命年的人生。
另一邊。
劉備在連日的趕路行軍,也來到了江夏郡。
看著荊州牧的印綬,劉備不由感慨萬千。
“我這從下邳急急趕來,什麼事都沒做,一晃眼就成了荊州牧了?”
“孟臨,你這樣威脅劉鎮南,未免有些,有些,嗯.....”
劉備一時之間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詞來形容。
諸葛亮在一旁補充道:“權變之時,不能墨守成規因循守舊,徒讓漢賊搶得先機。”
“吞併弱小,攻擊闇昧,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也是古人所重視的。”
“義兄此舉,雖然有違小義,但不負大義。”
“這都是為了大漢!”
劉備看向諸葛亮的眼神,多了幾分驚詫。
諸葛亮忙行禮道:“琅琊諸葛亮,見過右將軍。”
劉備見諸葛亮容貌甚偉,這心中就有了幾分欣賞,又聽得諸葛亮自報身份,瞬間明白了眼前是何人。
“孟臨常向我提及,說他有個義弟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第一人。”
“元直也曾對我說,襄陽有奇士諸葛亮,號為臥龍,若能得之,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
“我亦問其才能,元直自嘆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
“今日一見,足見傳聞不虛啊。”
劉備熱情的跟諸葛亮攀談。
諸葛亮謙遜道:“右將軍過譽了,都是義兄和元直抬愛,我之才能,不及義兄和士元兄半分。”
龐統聞言大笑:“孔明,自謙太過就是自傲。你這樣貶低自己,很難讓右將軍感受到你的真誠啊。”
諸葛亮嘴角抽了抽。
有這樣拆臺的嗎?
論義,我倆是義兄弟。
論親,我倆是表親家。
劉標揮了揮手:“行了老爹,都是自家兄弟,搞得這麼客氣也太見外了。”
“有件大事得跟你彙報彙報。”
劉備痛快一縮:“你確定是彙報,不是商量?”
直覺告訴劉備,劉標專程要彙報的事不是好事。
劉標點頭:“我跟孔明和士元兄已經仔細商議過了,就不用再跟老爹你商量了。”
“為了表示對老爹你的尊重,我才選擇了彙報,否則我完全可以不提。”
劉備臉一黑:“你可以不提,我不會認為你不尊重。”
劉標笑了笑:“老爹你不要對我有偏見,我一向都是最重孝道的。”
若不是諸葛亮和龐統在場,劉備真的想將劉標吊起來問問:最重孝道的人會有事沒事將家中倆爹給氣得想搓麻繩嗎?
“什麼事,直說吧。”劉備屏退了左右,只留下在場四人。
劉標掃了一眼左右,確定閒雜人等都走了後,這才壓低了聲音:“爹啊,我不裝了,其實真正想乘‘羽葆蓋車’的人是我。”
劉備臉抽了抽:“就這事?”
想到劉標在下邳時那句“私藏傳國玉璽,就是為了讓爹你今後能實現少時豪言,‘乘那羽葆蓋車’啊””,劉備就感到心中一陣熱氣沸騰,有搓麻繩的衝動。
劉標見劉備反應不如預期,又加了一句:“我決定了,要讓天子封我為楚王!”
劉備訝異的看向劉標,仔細打量了半晌:“你認真的?”
劉標點頭:“認真的!”
劉備又道:“可我怎麼聽說,上回天子有意封你為楚王,你高呼:你得辭讓!”
“拿封王考驗漢室後裔?”
“哪個漢室後裔經不起這樣的考驗?”
“你可是有傳國玉璽的漢室後裔,區區楚王,何足道哉!”
“嗯,現在你經受不起考驗了?”
劉標理直氣壯:“此一時,彼一時。”
“天子上回封我為楚王,只是曹賊挑事的險惡用心。”
“更何況那時稱王,只會引起眾怒。”
“如今劉表已經卸任荊州牧,江東的孫策也死了,剩下的孫權不足為慮。”
“江淮楚地,大半都被我掌控,此時不稱王,更待何時?”
劉備盯著劉標看了許久,幽幽地道:“你稱王了,我和奉先兄豈不是得呼你為王?”
若不是諸葛亮和龐統在,劉備真的好想高呼一聲:我也想封王啊!
我想當個真正的中山王啊!
不用每每自稱中山靖王之後啊!
只是這話,劉備只能藏在心底,不能說出來。
劉備還沒劉標這般孟浪。
知父莫如子。
劉備這幽幽的語氣一出來,劉標就猜到了劉備心中在想什麼。
“老爹啊,其實我原本是想讓你來當楚王的。”
“可溫侯的脾性老爹你也知道,老爹你有的溫侯也想有。”
“然而漢有祖宗法,非劉氏不得稱王。”
“即便是我,也沒辦法讓溫侯稱王啊。”
“若老爹你當了楚王,溫侯心中肯定會想:憑什麼本侯比玄德矮一頭?孟臨的胳膊肘又往外拐了。”
劉備語氣一緊:“我才是你爹!你向著我,這胳膊肘怎麼就是往外拐?”
劉標理由讓劉備難以反駁:“這很簡單。老爹你不用哄,溫侯需要哄。”
“更何況,有哪個大人會跟小孩計較。”
劉備瞪著眼:“你是說你是小孩,還是說奉先兄是小孩?”
劉標攤手:“很明顯,我雖然看著小,但我不是小孩。”
呵呵。
你說奉先兄是小孩是吧?
劉備頓感無語。
諸葛亮和龐統直接退了幾步。
這些話,能裝沒聽到還是裝沒聽到的好。
原本諸葛亮和龐統是不用待在這裡的,劉標認為都是義兄弟了,劉備也相當於是義父了。
自家父子兄弟,沒什麼需要避諱的。
龐統的感觸又最深。
畢竟在彭城待的時間不少,呂布在劉標面前看似有岳父的威風,實則上大部分時間都是劉標在“哄”呂布。
若不是劉標是小輩呂布是長輩,龐統真有一種“大人不跟小孩計較”的錯覺。
“孔明,你要習慣。這只是孟臨的家中日常。”龐統表情有些怪異,似乎在憋著笑。
諸葛亮嘴角再次瞅了瞅,抬頭望著房梁:“啊,士元兄你方才在說什麼?”
龐統掃了一眼故意裝耳聾的諸葛亮,淡淡而笑:“這房梁的材質不錯,回頭我也找人裝一根。”
劉備不想跟劉標掰扯封王的事:“這事你既然商議好了,就不用多說了。”
“傳國玉璽,你是準備繼續藏著,還是送去許都?”
“如今你對外自稱有傳國玉璽,又揚言要送給天子,還想要當楚王,這傳國玉璽你恐怕留不住了。”
“即便天子不想要,曹操也不會同意你留著。”
劉標笑道:“這我早就想好了。”
“傳國玉璽也就一塊石頭而已,留在身邊對我也沒什麼好處。”
“我依舊打算將傳國玉璽送去許都,藉此機會讓天子論功行賞封我為楚王。”
“如此一來,天子得了傳國玉璽就會感激我,曹操尋回了傳國玉璽就會更驕矜。”
“皆大歡喜。”
劉備狐疑:“你真的是這麼想的?我總感覺你沒有說真話。”
劉標故作高呼:“老爹,你懷疑誰也不能懷疑我啊!”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我跟著你飄零二十年,除了苦勞還是苦勞,可曾見我有半句怨言?”
劉備不假思索:“有沒有怨言,跟你會不會撒謊沒任何關係。”
“翼德就常說,孟臨的嘴騙人的鬼,誰信誰傻子。”
劉標臉一黑:“三叔真的這麼說?”
劉備點頭:“不信你可以直接去問。”
劉標打了個哈哈:“三叔這次怎麼沒跟著來荊州?”
劉備道:“我也沒想到你會忽然讓我當荊州牧,這下邳總得留人。”
“你若想翼德了,我這就派人調翼德來荊州。”
劉標搖頭:“既然三叔沒來,那就留在下邳吧。這要管的郡縣多了,各個地方都得有大將鎮守。”
“我雖然讓鎮南將軍表奏溫侯為徐州牧,但溫侯也不能輕易離開彭城。”
聊了一陣。
劉標又將表奏黃忠為江夏太守、趙雲為南郡太守、關羽為九江太守、張遼為廬江太守諸事細細的給劉備陳述。
聽到黃忠的名字時,劉備明顯瞳孔一縮。
昔日在跟呂布爭搶太史慈時,劉標就給劉備說過“劉磐麾下有個叫黃忠的,精通騎射,有百步穿楊之能,箭術尚在太史慈之上。”
劉備語氣微微一促:“黃忠不會跟著你回彭城了吧?”
劉標故作委屈:“在老爹的心中,我就是個言而無信的人嗎?”
“為了讓黃忠當江夏太守,我將荊南四郡都送給了孫權,才換得黃忠安然撤出長沙。”
“老爹啊,你怎麼能懷疑我?”
劉備呵呵:“你覺得我會信?”
劉標攤手:“好吧,方才的確是胡謅的。黃忠我肯定是不會帶回彭城的。”
“不僅如此,孔明招募的劉闢、魏延、傅肜、劉邕、鄧芝、宗預,還有新投的文聘、霍峻、甘寧、蘇飛,都會留在荊州。”
“能不能讓眾將吏歸心,就得看老爹你的本事了。”
劉備的呼吸變得急促了。
本以為只有個黃忠,沒想到劉標竟然還留了十個大將!
劉備在徐州最缺的就是大將了!
要鎮守徐州各方,身邊的大將不夠用,這才有劉備跟呂布搶太史慈的事。
若是身邊大將夠多,又何必去搶?
三軍易得,一將難求,這可不是妄言。
孟臨果然還是向著我的!
劉備的笑容已經快掩飾不住了!
劉表剛讓荊州,就有十個大將。
這荊州肯定不止這十個大將!
果然,荊州跟我有緣!
看著劉備嘴角強忍的笑容,劉標又道:“孔明在荊州雖然只當了個書佐郎以及行軍軍師,但以孔明的才能遠不止如此。”
“我會帶士元兄回彭城,孔明會留在荊州協助。”
“在治理州郡上,我是不如老爹的,這事老爹你就多費心了。”
聽著劉標的話,劉備的笑容更明顯了。
這話才對。
沒有我,孟臨你得了荊州也治理不了荊州。
看著劉備那歡笑的模樣,諸葛亮和龐統對視一眼,默契共生。
什麼“老爹不用哄,溫侯需要哄”,這是都要哄啊!
原本諸葛亮和龐統也有些擔心,若讓劉標稱王會不會讓呂布和劉備心中有疙瘩。
如今一看。
劉標若不稱王,這個家得散!
也只有劉標才能將劉呂兩家和劉呂兩家外的諸姓串在一起!
龐統淡淡開口:“孔明,如今荊州換了主,你也可以盡展所學。有你在荊州,我在彭城也放心了。”
“只是荊州四面皆敵,北有曹操據襄陽,西有劉璋據巫夷,南面和東面又有孫權及張津等勢力。”
“你可要小心謹慎了。”
諸葛亮笑道:“倘若荊州不是四面皆敵,又何須我這個臥龍來勞心勞力。”
龐統也笑:“孔明你倒是一點不謙遜。”
諸葛亮道:“該謙遜的時候自然要謙遜,自家兄弟面前又何必藏著掖著。”
“士元兄在彭城,要面臨的壓力也不小。”
“袁紹在北面蟄伏,曹操在西面虎視,同樣不容小覷。”
“家業越大,面臨的敵人也越強大,稍有不慎就容易丟了根基。”
“袁紹官渡之敗前車之鑑,不可不察。”
龐統點頭:“鼎定中原絕非易事,可我相信最終能掃蕩諸雄的一定是我們。”
“孟臨今年才二十一歲,你我的年齡也不大,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穩紮穩打。”
“不用如袁紹一般,會因為年邁而焦急。”
“我想,這應該也是孟臨要當楚王而非讓右將軍當楚王的更深原因。”
諸葛亮道:“義兄年輕,也不會怕文武將吏功高蓋主,在用人上也會更有器量。”
“這也是義兄的優勢。”
“你我也不用擔心,會因為功勞太大而受到猜忌。”
“足以,放手施為!”
雖說最是無情帝王家,功高蓋主的常會被猜忌,但這其中也會有例外。
比如光武帝劉秀,就不用去猜忌功臣。
畢竟。
真論功績,還沒哪個功臣能比得上劉秀。
劉標亦是如此。
論功績,劉標是功勞最大的一個。
論民心,劉標是民心最高的一個。
只有功績不足民心不夠的帝王才會天天想著誰誰誰又在拉幫結派、誰誰誰又在結黨營私、誰誰誰又會威脅地位。
一天天的精力都花在內耗上,又哪有時間去外御戎夷、內安百姓。
數日後。
劉標跟劉備交接了荊州事宜,帶著龐統返回彭城。
劉備來當這個荊州牧,劉標是很放心的。
沒有荊州牧的身份都能讓荊州士人爭相去投,如今有了荊州牧的身份又豈會拉攏不了士人民心?
與此同時。
一騎快馬也奔向許都。
聞訊的荀彧面色大變,忙遣人去洛陽,將“劉標欲用傳國玉璽換楚王”的訊息報送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