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

朱標這會只覺得自己的頭皮都在顫抖。

“沒冒出人命來吧。”

聽著朱標的話音都在發顫。

常升更是滿臉羞愧,半晌才擠出下文來。

“沒有。”

“非但沒有,那大儒之女事後還一臉意猶未盡說,這幾位將她伺候的挺舒服,要不是她父親實在不許,藉著被玷汙的由頭,她還想把幾個大儒之子都入贅為婿。”

……

……

……

朱標:“…哈?!!”

朱標差點沒閃了腰。

似乎是一時無法接受這個突如其來的轉折。

半晌才勉強開口問道:“之後呢?”

“後來,那幾個大儒之子都想將這個拜堂成親就能免於罪罰的機會讓出去,說什麼都要認罪伏法。”

“差點沒在牢裡再打起來。”

……

……

空氣中瀰漫著尷尬的氣息。

朱標與常升相顧無言。

老半晌才回神,似乎終於回過味來,幽幽發問:“那女子長的不盡如人意?”

常升默默的點頭。

像是挖空心思,組織半晌詞彙,老半天才開口形容道:“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當眾人發現時,此女還在床上呼嚕作響。”

“而這幾個大儒之子全部身無寸縷的癱軟在地,口吐白沫,再起不能。”

“僅有一人還有意識。”

“就是他掙扎著爬出房門,向外求救的。”

朱標也抬袖擦去了額角生出的一滴冷汗。

回想著與宋師傅來信。

小朱也如何不能把這些形容一個女子的詞彙,往宋師來信中形容的體態端莊,風姿卓越的大儒身上聯絡。

這麼說來。

這位奇女子的相貌應當是隨了她娘,

如果猜的不錯,這位大儒當年也是被他娘子擄去做的壓寨當家吧。

“這是道衍的算計?”

常升沒有回答,只是感嘆。

“誰也沒想到會這麼巧。”

“但雙方“你情我願”,同時替那位大儒解決一樁“心腹大患”。”

“事後,把持經典校訂的江南三省儒學也因此事翻了臉,聯盟也不攻自破,校訂大任自然重回宋師手中。”

“這也算是……錯有錯著吧。”

“道衍大師此為算破戒吧。”

經此一例,道衍的形象在朱標這算是坍塌殆盡了。

“不算。”

面對朱標的疑惑,常升搖搖頭,一副你太年輕了的表情反問。

“姐夫以為,他為什麼還的俗?”

……

……

朱標“(ー_ー)!!”

看著對道衍這通騷操作一臉習以為常的常升,小朱不由得在心底懷疑。

到底是他大驚小怪。

還是道衍和常升兩個人的道德底線過於靈活。

“這裡面沒有你的手筆吧。”

當陳述完了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聽見朱標的第一反應居然不是譴責道衍,而是質問自己有沒有插手其中的常升頓時叫屈。

“姐夫你是知道我的。”

“我是能玩這個,但我不是隻會玩這個,要不然我把道衍找來幹嘛?”

“在這方面,他絕對稱得上是無師自通,自成一派了。

“哪裡需要我教。”

你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朱標憤憤的瞪了常升一眼,終究沒跟他在這事上再爭辯下去。

“儒學經典的校訂如今進展如何?”

“出了這事,大家也就沒有那麼多齷齪了,雖然爭的激烈,但在宋師和道衍提出求同存異,先將官學教本初步定下,爭議釋意全數錄上。”

“此後三年再聚一場,再行辯論,積少成多,再行校訂。”

“如今已快校訂完四書。”

“初版的五經,也有望於秋闈前校訂完成。”

“算上朝廷印刷,出版和訂立官學傳播各地的時間,後年春闈有望能用上。”

古代的車馬很慢。

一封家書由南到北,都可能要跑上半年,更何況是四書五經的迭代。

兩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儒學經典的迭代。

速度已經很快了。

朱標點點頭,不由感嘆。

“早日迭代,便早日了卻一樁心事。”

“只是朝廷也得出些助力,官學免得南北傳播不均,誘發黨爭。”

“你打算如何籌銀?”

面對錢的問題,常升當即搖頭道:“籌銀的事等我上值了再說,那是當值的活。”

“休沐就得有個休沐的樣。”

“姐夫你也悠著點。”

“馮太醫好不容易給你調回來。”

“你要再勞心傷神的,姐姐怪上我怎麼辦。”

看著常升一臉的憊懶模樣,朱標指了他半晌,終究是沒找到教訓他的由頭,氣的拂袖而去。

目送小朱離去。

常升這才慵懶的躺回了別院的逍遙椅中。

感受到別院廂房窗臺傳來的幾道窺探目光,常升偏過頭去,對著她們招了招手。

然後就見幾個漂亮的美人羞答答的從廂房中出來。

作為常升從船坊中一併帶回來的美人。

她們自然知道怎麼伺候人。

當初常升有意放過,如今一同來的姐妹們先懷了身孕,伺候常升的任務自然就由她們接班。

捏腿的捏腿。

捶肩的捶肩。

最主要的是用那沉重的良心替他遮陽,免得把他一張俊俏的臉蛋曬黑了。

說來都怪道衍。

寄的什麼破信。

差點沒給他造成精神汙染。

要不然他堂堂的一個五好青年,怎麼會在這大好時光中貪戀溫柔鄉。

還不是為了洗眼睛。

現在不比春冬,幾個美人圍在身側,就算是在庭院樹蔭裡也是有些燥熱的。

索性就制個手搖空調好了。

正巧天氣炎熱,海產市坊預處理的海味放久了容易變質,食客也不願意來冒著三伏天到好漢樓來。

就算在樓裡放了不少冰鑑(古代冰箱)也不行,好漢樓的生意都為此受了影響,掌櫃的已經幾次反應整個問題,問詢是否要減少水產的預處理。

或者調整營業時間。

如今正好一併解決。

“差人去府上,叫廚子和木匠帶些硝石過來製冰。”

古人以硝製冰由來已久。

唐朝末期,人們在生產火藥時開採出大量硝石,發現硝石溶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可使水降溫到結冰,從此人們可以在夏天製冰了。

以後逐漸出現了做買賣的人,他們把糖加到冰裡吸引顧客。

到了宋代,市場上冷食的花樣就多起來了,商人們還在裡面加上水果或果汁,元代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漿和牛奶,這和現代的冰淇淋已十分相似。

常升自然不會再瞧上製冰這三瓜倆棗。

但如果是手搖風扇外加冰鑑做成手搖空調,那效果又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