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五十文買馬骨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標常升 擺爛候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眼見兩個後進的同僚們,不出意外的搞出了意外,站在後面壓軸,正兒八經的七八品春闈官員終於是在兩個六神無主的“學弟”的眼神求援中下場。
一下場,他就扯開了那豪邁的嗓子朗聲道:“各位父老鄉親,你們聽岔了,朝廷是要給大家減稅嘞!”
這聲音在原本七嘴八舌,憤憤不平鄉親們的非議中並不起眼。
但好在一旁的小吏非常會打配合,聽清之後立馬傳給那些豎著水火棍,阻礙周圍憤怒相鄰的衙役們,讓他們大聲複誦。
有了他們前排複誦,那些憤怒的鄉親們聲音便一層層消減下來。
直到春闈官員的聲音蓋過了所有雜聲。
他才慢慢停了下來。
看著周圍一雙雙齊刷刷盯著自已的眼睛,春闈官員並不覺得慌亂,而是笑問到:“諸位鄉親,可曾聽清我說的話了?”
“你說朝廷要給咱減稅,是不是真的!”
有人站在人群中,大聲發出質問。
被質疑的春闈官員毫不避諱的點頭道:“是真的,準確的來說,是太子殿下想給鄉親們減稅。”
“諸位想想。”
“當今陛下是鳳陽人,太子殿下也是鳳陽出身,怎麼可能不照顧著鄉里,還加稅?不怕咱背後戳他的脊樑骨啊。”
這話沒人敢接。
但一聽這話,四周的鄉親們都安靜下來,靜候此減稅的下文。
四周的衙役,小吏,還有差點把事情搞砸的兩名候選官員終於鬆了口氣。
看眾人的情緒都平復下來,春闈官員繼續解釋道:“此番太子殿下的想法,是考慮到朝廷稅制眾多,越容易讓朝野官員巧立名目,篡改國策,老百姓容易上當受騙,或是忍氣吞聲,所以就想著,將各項雜稅全部合併。”
“這樣下來,父老鄉親們容易核算。”
“各種火耗,折色也將大大削減。”
“父老鄉親們,咱們憑良心講,太子殿下此舉是不是仁政嘛。”
“太子殿下還說了,要是有人在此犯罪制改革中提出有用的建議,還有賞銀哩。”
聽聞此言,四周的民眾立時騷動起來。
取消雜稅,合併為一。
即便沒有實際意義上的施恩,只這減少的火耗折色,也能多攢出不少東西了。
或是一個孩童的口糧。
或是多一件新衣。
又或是多一把新農具。
對於實實在在地裡刨食的窮苦大眾而言,這可是摸得著看得見,板上釘釘的利好。
更別說,肉眼可見能期待實現的根治鄉野官吏,巧立名目,增收賦稅的油水。
這可都是從他們身上榨出的民脂民膏啊。
“太子殿下仁義呀!”
人群中的老農激動的聲音發顫。
其他的百姓同樣神色激動。
自老朱打天下,鼓勵農耕減免稅賦以來,這可是他們為數不多感受到的朝廷恩澤。
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因為時代的侷限性,小農出身的老朱縱然再明白農穩則國穩的道理,卻也不可能減免掉農戶的賦稅。
要是沒有賦稅。
他拿什麼平民亂,拿什麼治天災,拿什麼御外敵。
然而,就在這時候,有人卻冒出來一句煞風景的話。
“大人,草民有一事請教。”
“朝廷這賦稅,能一碗水端平嗎?”
春闈官員抬眼望,說話的是農戶中一個模樣,不算精壯的漢子,穿著一身沒有補丁的麻衣,面色還算紅潤。
一旁的小吏連忙上來介紹,此人乃是這附近少有的果農,種出來的梨甘甜多汁,專供養府內幾家富貴人家享用,小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看他面無異色,不像是來搗亂的模樣,春闈官員還算客氣的點點道:“當然,本官所言哪裡有疏漏嗎?”
來人站到了人前。
大大方方的問道:“既然如此,草民斗膽一問。”
“若是朝廷一碗水端平,草民的地裡只產甘梨,補種稻穀,每回交稅,草民卻得先將這甘梨換做了前銀再行購買稻穀交稅。”
“這甘梨的耗損,賦稅期稻穀漲價的虧輸,一來一回可都是草民的血汗錢,草民可否用地裡的產出直接抵稅呢?”
這個問題,顯然超出了在場春闈官員及兩名候選官員的知識範疇。
但。歷經過崗前培訓的村委官員很是熟練的從衣袖中翻出了隨身的小冊及細毫道:“此事確係本官疏漏,亦屬稅法漏洞。”
“本官會詳細記錄一併呈送朝廷。”
“但本官到任前,朝廷對此類情況亦有指點:“桑麻,生絲等其他田產,可按市場均價增一文,折銀抵稅。”
“同時,你找到了此番賦稅改制中的漏洞,按照朝廷規定,賞銀五十文。”
“按你家田畝應徵的賦稅,汝只需交糧三鬥或是折銀即可。”
聽見這話。
看著還在奮筆疾書記錄的春闈官員,果農簡直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半晌才勉強反應過來,連聲稱頌:“太子殿下仁義呀。”
周圍的百姓無不面面相覷。
大家原本都以為,官員向百姓諮詢意見,不過都是口頭一說,走個過場而已。
太子殿下,你來真的啊。
您要是這樣,咱這些鄉里鄉親可就不困了嗷。
見到出頭鳥得了好處。
周遭的百姓無不群情激動,暢所欲言的給這次的薪水法挑起毛病來。
不多時,春闈官員的小冊上就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問題。
那些待選官原本對朝廷對太子殿下奉若神明的濾鏡碎了一地。
不是。
他們看來可謂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善政,原來還有如此之多的空子可鑽。
太子殿下是怎麼敢直接在鳳陽施行這等稅制改革的?
然而他們的師兄,那名春闈出身的七品官員。對太子殿下的形象和膜拜無疑更上一層樓。
他還說如此善政,為何只侷限於鳳陽一地先行試點。
合該惠及天下,收攏天下百姓民心才對。
如今看來,太子殿下才是真有先見之明啊。
果真就如宮中傳出的小道訊息一般,太子殿下曾說過。
老百姓的智慧是無限的。
果然一語成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