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地之數,每一萬兩千九百六十歲為一劫。將一劫分為十二元,乃如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之說也。
每元應一千又八十歲。蓋聞大數,若到一劫之終,自戌元之始,則天地昏蒙而萬物否矣。
再去一千又八十歲,交亥元之初,則當黑暗,而兩間人物俱無矣,重又混沌。
又一千八十歲,亥元將終,貞下劫,近子之元,而復逐漸開明。可單是春華秋實,竟無動物,望天地曠野間,只見得林木蔥蔥,而寂靜之狀猶如混沌,總覺毫無生機,故不可謂顯生之世也。
正所謂: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顯生。
感天地有數,已不知過去多少劫元,更無論年歲。且說這一劫的亥元之初,宇宙內清濁不分,天地之氣混雜為一,仍猶一副往常之像。
而於這遼闊無盡混沌海上,有一金蛋於重重混沌之氣中起起伏伏,金蛋不知多大亦不知多小,只因在這茫茫混沌中何物為大,又何物位小呢?
金蛋四圍彩霞飄漫,一股股仙家氤氳之氣繞著它迴圈往復,這可是往常不曾見的情形。此物成於八十一劫前,起初不過朦朧,直到近來方現端倪,此時已是成型了,似是一場大變孕育其中。
到了這一劫的亥元之末,臨了最後一個年頭,這金蛋情境又是一變,全然不似往常劫元之交。但說它四周仙氣漸消,如重又歸入混沌之世,只在這劫終了,下劫伊始之一瞬,金蛋隆隆迸裂。
有九股氣息流露,俱成九彩。而於原金蛋處,其左青光飄浮,且最先定住。而後其右白光閃現,後有玄黑墨色,前出赤焰硃紅,至此混沌初定,後人以之為四維。
又陋其不足,復有黃光聚凝於金蛋下,湛藍飄忽於下,至此九彩去其六,謂之六合也。
且看原金蛋處猶存的三股光華,有一凝紫,有一暗灰,共爭一股透明模糊之光,在這一片混沌中衝撞、分離,轉瞬間雷聲隆隆、又一瞬金光萬丈、又時而驟雨飄風,好不熱鬧。
兩股光團就這般你爭我奪,弄得混沌動盪,若不是六合之氣將其護於其中,尚不知這片宇宙能否存全。
縱是如此,也免不了一番浩劫,原是劫元之始,天地方有根基,日月星辰四象輪轉,以育生物。
然而這凝紫暗灰二氣卻將這本該的造化消於無形,二氣足爭奪了九個劫元,直到凝紫之光將那團透明模糊緊緊包裹,那落敗的暗灰氣息便消散於漫漫混沌中。
至此整整九個劫元,宇宙不見造化之力,而凝紫包裹透明模糊之後,又過去了七十二個劫元。
期間但凡生物初生,總被那六合凝紫氣攪滅,納入了原本金蛋處,通通被那股模糊氣吸納,由此透明模糊之光業已成型,化作一棵蓮花於凝紫氣內。
試想這蓮花吸引了整整九九八十一個劫元造化之力,如今方成形,想是大道不就即生了。
再看這六合彩霞,亦隨著那蓮花成形,左方青光延長,右側白光凝聚。其餘四方各有變化,皆生出眼鼻五官,又各有形態,四維彩光又各有七星。
蓋後人因謂左處青色成活物為青龍,記之以東,謂其後七星各為角、亢、氐、房、心、尾、箕;右側白光成活物為白虎,記之以西,謂其後七星各為奎、婁、胃、昴、畢、觜、參;後面玄色成活物為玄武,記之以北,謂其後七星各為鬥、牛、女、虛、危、室、壁;前方紅光成活物為朱雀,記之以南,謂其後七星各為井、鬼、柳、星、張、翼、軫;上方藍光成活物為螣蛇,謂之上;下方黃光成活物為麒麟,謂之下。至此六合鞏固,混沌初開,六合神光射散,凡六合神光之內,二十八星亮耀,統指向那微微化形的透明蓮花。
如此這般又過去了一劫,蓮花花心竟生出一物來。而原本的凝紫氣被二十八光照耀,亦成了一活物,生出五官四肢,後稱勾狼,代表中位,時時坐臥在蓮花之下。
由此,混沌中初生方位,分別是前、後、左、右、上、下、中,統稱七位。
且說那蓮花花心處生出的一物,於二十八光照耀下始出便無,不知去了何方,而那蓮花也隨著此物的消散而化為青、白、玄、赤、藍、紫、黃,共七彩之色漸為伸展,直直鋪到大片宇宙,在一片混沌宇宙裡開出一片天地。
七位神光亦是隨著蓮花之光亦步亦趨,原蓮花下處勾狼神物則立於六合中央,一雙神目向著六合環顧。
再一千八十歲,正當子元,輕清上騰,復有日,有月,有星,有辰,凡日月星辰或圍於二十八星或圍二十八星。
又經一千八十歲,子元將終,近醜之元,有濁重之氣,而逐漸堅實,至此,地始凝結。正當醜元之時,重濁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
又經一千八十歲,醜元終而寅元之初,發生萬物。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萬籟初有。
話說上溯八十一劫前,混沌屢開,天地雖有造化之功,卻不見動物生靈,獨有青樹翠蔓總是百無聊賴。
此次七彩蓮花造化天地,使得天清地凝,彩蓮下賜神光,乃生人,七位神光聖靈皆以己身之一部,乃生獸,生禽。
凝紫勾狼感天地空曠,以其涎四灑,乃生蟲豸,正謂天地人,三才定位,動靜之物是謂萬靈,正是顯生造化,功德無量,故稱顯生七道。
且說那六合神光與凝紫之氣造化了萬物,便消失得杳無蹤跡,這混沌之內全賴得彩蓮所化天地供養萬物,且因宇宙大變,原來的劫元滅世也不曾再見,彩色光華消散無蹤,只為萬物平添了不少色彩。
而其雖視而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卻又暗中生長萬物,如生而不宰為而不持,故強名之曰天道。
至於萬物皆化,而人為動物,唯物之靈,是以習得因地制宜,耕種圍獵的本領,漸漸主宰了這片天地,更因天地間靈氣充沛,總有天賦異稟之人經世代相傳,漸漸學會引得靈氣入體的法門,世人稱之為修士。
至此修士凡修煉不輟者,輕則延年益壽,達者有開山裂土、移山填海之力,更有甚者以一己修為打破了那萬丈虛空,步踏彼岸,世人稱此岸為人間、彼岸則為仙界,而踏入仙界諸人自然就叫仙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