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如火如荼,還真是就算二十萬頭豬,也該讓燕軍把刀砍鈍了。

打起來,劉隼才發現燕軍的可怕,人人悍不畏死。

青州軍感受過的恐懼,降臨到了楚軍身上,士氣是越打越萎靡。

上趕著去送死,楚軍還沒為國捐軀的覺悟,都是兵油子,不往後躲就不錯了。這戰在死了一批人之後,簡直沒法打。

二十萬人,號稱三十萬大軍的楚軍,連座城都攻不下來,簡直讓人笑掉大牙。

於是接下來就出現了詭異的一幕,楚軍停下攻城,就這麼圍而不打,平白浪費著糧草。

連燕軍都被這操作弄的摸不著頭腦,打又不打,退又不退,圖什麼?反正燕軍不急,城內糧食充足,足夠燕軍吃的了。

可楚軍又能支撐多久,大楚就算再富庶,楚軍人吃馬嚼,早晚也得讓國庫虧空。

沒了戰事,溫嶺也下了城牆,胳膊被流矢擊中,傷勢不重。

從攻城到現在,已經過了一個月,進入了十二月份。

許願的病也好利索了,宛若就在昨天,溫嶺又去看望許願,她面容不再憔悴,反而有著光澤。

溫嶺知道許願的執念,讓人把學堂重建,送許願去學堂讀書,不就是科舉嗎?他讓許願如願以償。

沒人規定燕國就不能有科舉了,等燕國吞併了楚國,也是要人才來統治的。

許願覺得這有些兒戲,可也知道溫嶺是一片好心。

不管怎樣,再次重返學堂,許願的心也安定了下來。

其中少了許多身影,比如鄭如玉,在溫嶺得知其與許願有仇後,他就再也翻不了身了,在奴隸中也是最下等,幹最苦最累的活。

自己最大的仇人,在溫嶺面前顯得不堪一擊,讓許願心生感慨。

本以為得科舉入仕,才有機會報仇,可溫嶺卻提前把這個仇報了,大仇得報,許願反而有點索然無味。

當然,讀書往大了說,可以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

往小了說,也是可以眀理,許願還是要繼續讀下去的。

在燕軍看來,溫嶺有些胡鬧了,為楚人重建學堂不說,還養著一群無用的書生,浪費糧食。

不過溫嶺的身份在那擺著,也沒人敢多說什麼,反正是溫嶺自掏腰包,士卒們也沒虧了什麼。

學堂成了青州城內的唯一淨土,只有學堂內的學子,在學堂是自由的,雖然這自由有些邊界。

可也比鞭子下的奴隸好了太多太多,許多人很慶幸能陪許願讀書,因為什麼而釋罪,他們也是一清二楚。

費慕仙,李青山也在其中,兩人這段日子,也沒少吃苦,以往都是嬌生慣養,身邊不缺丫鬟伺候,哪幹過重活。

重獲自由,兩人對許願尤為感激,連連作揖。

這可算得上救命之恩了,身邊已死了太多的奴隸,他們可撐不了太久,能活到現在,都是運氣。

許願擺了擺手,讓兩人別客套,她不太習慣讓別人感激,而且這事都是溫嶺做的,她在其中起的作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