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元年,王肅被外派為廣平太守。他因為公事又被徵召回來,被任命為議郎。沒過多久,他又擔任侍中,升任太常。

當時大將軍曹爽專權,任用何晏、鄧颺等人。王肅與太尉蔣濟、司農桓範談論時政,神情嚴肅地說:“這類人就是弘恭、石顯之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呢!”

曹爽聽說後,告誡何晏等人說:“一定要慎重!公卿已經把諸位比作前代的惡人了。”

王肅由於受宗廟祭祀之事的牽連而被罷免。後來他又擔任光祿勳。當時有兩條一尺長的魚,出現在武器庫的屋頂,有些官員認為這是吉兆。

王肅說:“魚本來是生活在水潭裡的,現在卻高居屋頂之上,這是因為有甲有鱗的動物失去了他們賴以生存的處所。守護邊防的將領大概有丟盔棄甲的事情發生吧?”後來果然發生了東關戰敗的事情。王肅調任河南尹。

嘉平六年,他手持符節兼任太常,侍奉皇帝車駕,在元城迎接高貴鄉公。這一年,白氣從地上升起直上天空,大將軍司馬景王問王肅其中的緣故,王肅回答說:“這是蚩尤的旗幟,東南大概發生戰亂了吧?您如果修持自身的道德來安撫百姓,那麼天下喜歡安定的人肯定會歸順有德的人,首先起來作亂的人肯定會率先滅亡。”

第二年春季,鎮東將軍毌丘儉、揚州刺史文欽造反,司馬景王對王肅說:“霍光被夏侯勝的話感動了,才開始重視儒家士人,的確是有原因的。安定國家輔佐君主,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

王肅回答說:“當年關羽帶領荊州的部眾,在漢水邊降伏了于禁,從那時起他心裡就有了向北爭奪天下的志向。後來孫權偷襲他,俘虜了他的將士和家屬,他的軍隊一下就瓦解了。現在淮南將士的父母、妻子、兒女都在內地州郡,只要前去守衛,讓敵人不能前進,一定會出現關羽土崩瓦解的情況。”

司馬昭採納了他的建議,於是大敗毌丘儉、文欽。後來王肅升任中領軍,加散騎常侍頭銜,增加食邑三百戶,算上以前的一共二千二百戶。

叔然沒有赴任。王肅撰寫《聖證論》來譏諷鄭玄的不足之處,孫叔然反駁併為此作了解釋,又撰寫了《周易例》《春秋例》,為《毛詩》《禮記》《春秋三傳》《國語》《爾雅》作註解,還有註解類書籍十多篇。自從魏初征召嫩煌士人周生烈開始,到明帝時大司農弘農人董遇等人,都相繼為經傳作注,在社會上廣為流傳。

王肅在甘露元年去世,他的門生為他服喪的有幾百人。朝廷追贈他為衛將軍,諡號是景侯。兒子王惲繼承爵位。王惲去世後,沒有兒子,封國就撤銷了。景元四年,朝廷封王肅的兒子王恂為蘭陵侯。鹹熙年間,開始建立五等爵位,朝廷認為王肅對前朝有很大的功勞,改封王恂為丞縣子爵。

當初,王肅精通賈逵、馬融的學說,卻不喜歡鄭玄的學說,採集匯通各家的不同學說,為《尚書》《詩經》《論語》《三禮》《左氏傳》作註解,還完成了父親王朗所撰寫的《易傳》,都被列入學官。他所論述的朝廷典制、郊祀、宗廟、喪紀、輕重的文章,一共有一百多篇。當時樂安郡的孫叔然,在鄭玄門下學習,有人把他稱為東州大儒。朝廷徵召他做秘書監,孫叔然沒有赴任。

王朗文識淵博而富有才學,確實都是一代的俊秀偉岸之才。魏國剛剛建立,就位列三公,算是顯赫了!王肅忠誠正直,見多識廣,可以說是子承父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