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人,因為勇猛威武在幷州供職,幷州刺史丁原擔任騎都尉,駐紮在河內郡,任命呂布為主簿,呂布深受寵信。

靈帝去世後,丁原帶兵到達洛陽,與何進謀劃誅殺眾宦官,被任命為執金吾。

何進敗亡,董卓進入京都,將要作亂,想殺掉絆腳石丁原,吞併他的部眾。

董卓因為呂布深受丁原信任,誘使呂布殺掉丁原,呂布砍下丁原的頭顱去見董卓,董卓任命他為騎都尉,非常寵愛和信任他,兩人立誓結為父子。

呂布善於騎射,力氣過人,號稱飛將軍,他逐漸升任中郎將,封都亭侯。

董卓知道自已待人不講禮節,怕別人謀害自已,出行休息經常讓呂布保護自已,然而董卓性情剛烈而心胸狹窄,生氣的時候不考慮後果,曾經因為小小的不如意,董卓就拔出手戟投向呂布,呂布敏捷地躲開了,回過頭來向董卓謝罪,董卓的怒氣也就消除了。

呂布由此心中怨恨董卓,董卓經常讓呂布守衛內室,呂布和董卓身邊的婢女私通,擔心事情被發現,所以內心不安。

在此之前,司徒王允因為呂布是幷州老鄉中的雄壯英健之人,待他非常優厚,後來呂布到王允那裡去,陳說自已幾乎被董卓殺死的情況。

當時王允與僕射士孫瑞秘密謀劃誅殺董卓,因此要求呂布做內應。

呂布說:“我們情同父子,這可怎麼辦呢!”

王允說:“您自已姓呂,本來就不是骨肉之親,現在擔心自已的性命還來不及,還說什麼父子之情呢?”呂布最終答應了,親手殺死了董卓,相關記載細看前面的董卓傳。

王允任命呂布為奮武將軍,授卷予符節,禮儀與三公相同,進封溫侯,共同把持朝政。

呂布自從殺死董卓後,對涼州人既害怕又厭惡,涼州人都有怨言,於是李傕等人就相互勾結率軍攻打長安城,呂布打不過,李傕等人進駐了長安。

董卓死後六十天,呂布也失敗了,他率領幾百名騎兵逃出武關,想要投靠袁術,呂布自以為殺死董卓替袁術報了仇,想要袁術感激他,袁術厭惡呂布反覆無常,不願意接納他。

呂布看投奔袁術不行就向北投靠袁紹,袁紹接納並與呂布在常山襲擊張燕,張燕有精兵一萬多人,騎兵幾千名,呂布有一匹好馬名為赤兔,他經常和親信成廉、魏越一起衝鋒陷陣,終於打敗了張燕的軍隊。

他進而要求擴充兵力,可是他的將士燒殺搶掠,袁紹非常擔心,呂布發覺了袁紹的心思,就去他那裡請求離開,袁紹怕他以後會危害自已,就派壯士在夜裡刺殺呂布,但是沒有成功。

事情敗露後,呂布逃到河內郡,和張楊聯合起來,袁紹派兵追殺他,士兵都害怕呂布,沒有人敢靠近他。

提到呂布就不得不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張邈,字孟卓,東平郡壽張縣人,他年輕時以俠義聞名,接濟貧窮救助危難,即使傾家蕩產也不吝惜,多有士人歸附於他。

曹操、袁紹都與他有交情。他曾經被三公召到官府,憑藉較高的考核政績被任命為騎都尉,又升任陳留太守。

董卓作亂期間,太祖和張邈首興起義軍,在汴水之戰中,張邈派遣衛茲率兵追隨曹操,袁紹做了盟主之後,流露出驕傲的神情,張邈義正詞嚴地責備他。

袁紹覺得面子上過不去便讓曹操殺掉張邈,曹操並沒有聽從,責怪袁紹說:“孟卓是親密的朋友,這個過錯應該寬容他,現在天下還沒有平定,不應該自相殘殺。”張邈知道後,更加感激曹操。

曹操曾征討陶謙,告訴家裡人說:“我如果不能活著回來,你們就去投靠孟卓。”後來回來,見到張邈,兩人相對哭泣,他們的關係密切到託付家人這樣的程度。

呂布離開袁紹去投奔張楊,臨別時去拜訪張邈,兩個人握手發誓。

袁紹聽說後,非常痛恨張邈,張邈害怕曹操到最後會幫助袁紹攻打自已,心中非常不安。

興平元年,曹操再次討伐陶謙,張邈的弟弟張超,和曹操的部將陳宮、從事中郎許匯、王楷一起謀劃背叛曹操。

陳宮勸張邈說:“現在英雄豪傑紛紛起兵,天下四分五裂,您擁有方圓千里的土地,居於四方必爭之地,手握寶劍,洋洋得意,也足以成為人中豪傑,您卻反而受別人控制,難道不是太沒出息了嗎!現在兗州軍隊向東征討,城內空虛,呂布是雄壯之士,能征善戰,一往無前,如果暫且迎接他,共同統治兗州,觀望天下形勢,等待時事發生變化,這也是馳騁天下的好機會。”張邈同意了。

曹操當初讓陳宮帶兵留守東郡,陳宮就率領部眾迎接呂布擔任充州牧,據守濮陽。

兗州郡縣都來響應,只有鄄城、東阿、範縣仍然為曹操堅守,曹操帶兵回來,同呂布在濮陽展開激戰,曹操的軍隊作戰不利,雙方相持一百多天。

這一年,發生了旱災,蝗蟲肆虐,糧食歉收,百姓人吃人,呂布向東駐守山陽。在兩年間,曹操把各城邑都收回來,在鉅野打敗了呂布,呂布向東投奔劉備,張邈追隨呂布,留下張超帶領家屬駐紮在雍丘。

曹操圍攻雍丘幾個月後,破城屠殺軍民,將張超和他的家人斬首,正所謂被最親近的人背叛帶來的仇恨更無法化解。

張邈到袁術那裡求援,還沒有走到那裡,就被自已的部將殺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