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留王名奐,字景明,是魏武帝之孫,燕王曹宇之子。甘露三年,他被封為安次縣常道鄉公。高貴鄉公死後,大臣們商議立常道鄉公為帝。

六月甲寅日,常道鄉公進入洛陽,拜見皇太后,當天在太極殿的前殿登上皇位,大赦天下,更改年號,賞賜民眾爵位和穀物、布帛各有差別。

景元元年夏季六月丙辰日,晉升大將軍司馬文王的官位為相國,封晉公,增加兩個郡的封地,算上此前的封地正好滿十個郡,又加授九錫的禮遇,一切如同以前的詔令;司馬家族的各位子弟,沒有封侯的都封為亭侯,賜錢一千萬,布帛一萬匹,司馬文王堅持拒絕才作罷。

已未日,原漢獻帝的夫人曹節去世,陳留王親臨華林園,派使者手持符節追諡夫人為獻穆皇后。到下葬時,車馬、服飾、禮儀制度都遵照漢朝舊事。

癸亥日,朝廷任命尚書右僕射王觀為司空,冬季十月,王觀去世。

十一月,燕王上表慶賀冬至到來,自稱臣子。陳留王下詔說:“古代被封為王的人,有些不自稱臣子,大王應該依照這一說法。上表不要自稱臣子了吧!朝廷也應該回報。繼承大宗的人,要淡化與私親的關係,何況是所繼承的更加重要呢!如果就這樣與普通臣子婢女一樣看待,情理上也不能安心。現在完全依照禮儀典章處置,應該務必追求合理。”

有關部門奏報,認為“禮儀沒有比尊崇祖先更重要的,制度沒有比國家典章更宏大的。陛下的德行與國家運數相合,安撫治理天下萬國,繼承大宗的重任,興隆三祖的基業。想到燕王在親屬中身份尊貴,在諸侯中地位中正,親自秉承忠誠與莊肅,帶頭履行恭順的仁德來引領萬國;這在國家典章制度裡,對於開創治國之道一項,並沒有成文的規定。神聖的朝廷確實應該用非同一般的制度來尊崇他,用不自稱臣子的禮節對待他。我們商議後認為燕王的奏章疏表,可以聽任他遵從舊有模式。宮中頒佈的詔書,有些是表達慰問之意的,以此類推,就是“閒居和相見時的敬意”,可以稍微順應陛下對長輩表示敬意的想法,加上符合禮儀的稱呼,表示不敢直呼姓名,應該說“皇帝恭敬地問候大王的待從’。至於皇帝制書,和國家典章,用來辨明和彰顯朝廷的制度,在天下宣揚和公佈法則和禮儀,應該遵循法令,所以要說“制詔燕王’。凡是詔命、制書、奏事、上書等需要稱呼燕王的情況,可以全都另起一行,與上一行平齊。不是宗廟協助祭祀的事情,都不可以直呼燕王大名,奏事、上書、文書和官民都不可以觸犯燕王的名諱,以此彰顯特殊的禮遇,這一點在諸王國之上。對上遵從先王典章和尊崇祖先的制度,對下順應陛下恭敬而淳厚的孝心,二者並行不悖,禮儀上確實合理,可以昭告天下推廣施行。”

十二月甲申日,有一條黃龍出現在華陰縣的井中。甲午日,朝廷任命司隸校尉王祥為司空。

景元二年夏季五月初一,發生了日食。秋季七月,樂浪郡的外夷韓、讖弱各自率領部屬前來朝見進貢。八月戊寅日,趙王曹幹去世。甲寅,朝廷再次命令大將軍進爵晉公,提高官位為相國,禮儀齊備,加授九錫,一切遵從此前的詔令;司馬文王又一次堅持拒絕,於是作罷。

景元三年春季二月,有一條青龍出現在軟縣的井中。夏季四月,遼東郡上報說肅慎國派使者透過多重翻譯入朝進貢,進獻該國出產的弓三十張,每張長三尺五寸,楷矢每枝長一尺八寸,另有石弩三百枚,皮骨鐵製鎧甲二十件,貂皮四百張。

冬季十月,蜀國大將姜維進犯洮陽,鎮西將軍鄧艾率兵抵禦,在侯和將他打敗,姜維逃走。這一年,朝廷詔令在太祖的廟廷祭祀已經去世的軍祭酒郭嘉。

景元四年春季二月,朝廷再次詔命大將軍加官進爵,一切遵從此前的詔令,又因為大將軍的堅持拒絕而作罷。

夏季五月,朝廷下詔說:“蜀國,彈丸小國,地狹人少,然而姜維暴虐地驅使他的部眾,竟然從沒放棄過這個想法;去年他被打敗之後,仍然在沓中屯田耕種,苛刻地剝削羌人,勞役無休無止,民眾苦不堪言。兼併弱小攻伐昏聵,是兵家的極佳決策,誘使敵人按照自已的想法行動而不被敵人牽著鼻子走,也是兵家的上乘謀略。蜀國所仰仗的,只是姜維罷了,趁著他遠離賊寇的巢穴,用兵比較容易。現在派徵西將軍鄧艾統帥各路軍隊,向甘松、杳中進軍來包抄姜維,雍州刺史諸葛緒率領各路軍隊向武都、高樓進軍,前後夾擊。如果擒獲姜維,就可以東西兩路齊發,一舉平定巴蜀地區。”

朝廷又命令鎮西將軍鍾會從駱谷出發攻打蜀國。秋季九月,太尉高柔去世。冬季十月甲寅日,朝廷再次詔命大將軍加官進爵,一切遵從此前的詔令。癸卯,陳留王立卞氏為皇后。

十一月,大赦天下。自從鄧艾、鍾會率領部眾攻打蜀國以來,所經之地攻無不克。這個月,蜀主劉禪當面向鄧艾投降,巴蜀地區全部平定。

十二月庚戌日,朝廷任命司徒鄭衝為太保。玉子日,朝廷從益州劃出土地設為梁州。癸丑日,朝廷特赦益州軍民,免除一半田租賦稅。乙卯日,朝廷任命徵西將軍鄧艾為太尉,鎮西將軍鍾會為司徒。皇太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