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名丕,字子桓,是武帝曹操的太子。中平四年冬季,出生在譙。建安十六年,曹丕擔任五官中郎將、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他被立為魏國太子。
曹操去世後曹丕繼位為丞相、魏王。尊王后為王太后。又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
延康元年二月壬戌日,曹丕任命大中大夫賈詡為太尉,御史大夫華歆為相國,大理卿王朗為御史大夫。他設定了散騎常侍、侍郎各四人,規定宦官的官職不能超過各部門的長官,把詔令寫在金策上,藏在石室裡。
當初,漢朝熹平五年,有一條黃龍出現在譙縣,光祿大夫喬玄問太史令單颺說:“這是什麼徵兆?”單颺說:“這個封國以後會有王者興起,不到五十年,黃龍也會再次出現。天空出現可以預示吉凶的景象,這大概就是應驗。”內黃縣人殷登悄悄把這件事記載下來。到第四十五年的時候,殷登還健在。三月,黃龍又出現在譙縣,殷登聽說後,說:“單颺的話,大概應驗了吧!”
已卯日,魏王任命前將軍夏侯惇為大將軍。濊貊、扶餘、焉耆、于闐等部族首領各自派使者來進貢。
夏季四月丁已日,饒安縣上報稱當地出現了白雉。庚午日,大將軍夏侯惇去世。
五月戊寅日,皇帝命令魏王追尊祖父太尉為太王,夫人丁氏為太王后,封魏王之子曹叡為武德侯。
當月月,馮翊的山賊鄭甘、王照率領部眾歸降,都被封為列候。酒泉人黃華、張掖人張進等人分別擒獲當地太守發動叛亂。金城太守蘇則進兵討伐,將張進斬首。黃華投降。後來黃華做了兗州刺史。
六月辛亥日,魏王在東郊操練軍隊,庚午日,向南征討。
秋季七月庚辰日,魏王下令說:“黃帝築明臺商議政事,堯建衢室詢問對策,都是廣泛向天下人諮詢的例子。各級官署和有關部門,要把盡職盡責反映情況視為要務,將領陳述軍中法令,朝官闡述典章制度,地方官申明轄區政務,士大夫考核儒家經典,我將綜合考察。”
孫權派使者進貢。蜀將孟達率領部眾歸降。武都氐人首領楊僕率族人歸附朝廷,居住在漢陽郡。
甲午日,魏王率軍駐紮在譙縣,在城東盛情款待全軍將士和家鄉父老。
八月,石邑縣上報稱當地鳳凰齊集。
冬季十月癸卯日,魏王下令說:“眾將南征北戰,犧牲的戰士還有沒入殮的,我非常哀憐他們;通知各郡國提供棺材為他們入殮,送回到家鄉,官府為他們舉行祭祀。”丙午日,魏王來到曲蠡。
漢獻帝被逼禪讓無奈,於是召集朝中百官,祭告高祖廟。派兼任的御史大夫張音拿著符節捧著印璽禪讓,冊命說:“啊!魏王:當年帝堯禪讓給虞舜,舜也這樣命令禹,天命不是永恆的,只歸屬有德之君。漢朝氣數逐漸衰亡,世間失去正常的秩序,禍患降臨到我身上,大亂如此黑暗,成群的兇徒肆意忤逆,寰宇之內次序顛倒。幸虧武王英明神武,拯救四方的禍難,肅清華夏大地,來保全我的宗廟,難道只有我自已獲得安寧了嗎,實在是全天下都受到了他的恩賜。當今魏王尊稱先王遺志,光大高尚的道德,弘揚文治武功的偉大基業,彰顯你父親的豐功偉績。皇天降下祥瑞,人神同報吉兆,降下你來顯揚文采,教導我誠摯之言,眾人都說你的度量與虞舜相當,我應該採用唐堯的制度,恭敬地讓位給你。鳴呼!上天的命數已經在你身上了,真誠地持守中正之道,上天賜予的祿位就會永存。您要恭敬地順應大禮,享有天下萬國,以此莊嚴地承接上天的授命。”於是朝廷在繁陽修築高壇。庚午日,魏王登上高壇,即皇帝位,百官陪同在兩旁。儀式完畢,魏王走下高壇,觀看燃火祭天的禮儀之後,返回宮中。改年號延康為黃初,大赦天下。
黃初元年十一月癸西日,文帝把河內郡的山陽縣一萬戶賜給漢獻帝,封他為山陽公,在封地內使用漢朝曆法,用天子的禮儀在郊外祭祀,上書時不稱臣,在京都的太廟舉行祭祀,要送給他祭肉;封山陽公的四個兒子為列候。追尊祖父太王為太皇帝,父親武王為武皇帝,尊王太后為皇太后。全國男子每人提高一級爵位,繼承父親家業和孝悌友愛、努力耕田的人則提高兩級。封漢朝諸侯王為崇德侯,列侯為關中候。升穎陰的繁陽亭為繁昌縣。封賜爵位根據功勞多少各有差別。又改相國為司徒,御史大夫為司空,奉常為太常,郎中令為光祿勳,大理為廷尉,大農為大司農。郡國縣邑,也有很多改變了建制。改授匈奴南單于呼廚泉魏朝的印璽和絲帶,賞賜青蓋車、乘輿、寶劍、玉玦。十二月,開始營建洛陽宮。戊午日,文帝臨幸洛陽。這一年,長水校尉戴陵進諫說不應該頻繁出行遊獵,文帝非常生氣,判處戴陵比死罪輕一等的刑罰。
黃初二年春季正月,文帝在郊外祭祀天地、明堂。甲戌日,文帝到原陵圍獵,派使者用太牢祭祀漢世祖。乙亥日,文帝在東郊祭日。
他開始命令滿十萬人的郡國,每年舉孝廉一人,那些有特殊才華的,不要拘泥於戶籍所在地。辛已日,分出三公的采邑,封他們的子弟各一人為列候。壬午日,減免穎川郡一年的田租。改許縣為許昌縣。劃出魏郡東部為陽平郡,西部為廣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