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我得去找她呀
娘子在上:王爺,悠著點 婉出清揚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道話。
建元新政,延長大梁國祚,挽狂瀾於既倒。
當然,這本書要到數十年蕭成渝是在建元一十七年春節將近的時候被押送回京的,之所以留著他,是因為蕭成坤要面子,總想再見見他。
在以前的太子府的老府邸,蕭成渝就被囚禁在這裡。
雖然之後冒出了一張退位詔書,也不知道是不是他寫的,反正顧之章有傳國玉璽,蓋個章的事情。
建元一十八年初春,蕭成坤在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登基大典後,第一件事就是忙著殺人。
前朝的重臣,只要是效忠過的,大抵都被清洗了一遍。
戶部尚書韓悅滿門抄斬,他十分的後悔,但那時候,說什麼也晚了。
內務府剩下來的幾個皇商,自然也逃脫不了死亡的命運,全部被抄斬抄家。
歷時一十七年的建元新政,在很多人眼裡,徹底的失敗,但只有周子峰在書中寫了一句公後周子峰死後,才被人挖掘出來。
鎮國公李家,因為礙於順王這層關係,所以得以儲存,但也全部被削去爵位,貶為庶民。
蕭成坤焚燬了所有的內務府賬目,但卻將那積存的無數金銀珠寶搬倒了宮廷,大肆賞賜。
跟著入京城的四位王爺,莫名其妙的在各自的府上暴斃,死的蹊蹺,誰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蕭遠因為手上還有軍隊,所以蕭成坤暫時不想動他。
對於周若彤和蕭成渝的一切改革,蕭成坤全部推翻,順王仗義執言,說有些東西還是好的,卻因此觸怒了蕭成坤,被罷免了官職,和他兒子一道逐出了皇宮。
董立本抓住了機會,徹底的反身,牢牢地把控住了六部,杜明更是被莫須有的罪名,也落得一個和韓悅一樣的下場。
一時間,菜市口天天砍人,看的百姓都麻木了。
蕭成坤嗜殺成性,董立本抓住了這個機會,諂媚進言,讓他順道除去蕭成渝父子,蕭成坤也有這麼個打算,但某一天,他和張明一塊喝酒的時候,張明對他說了一句話。
“聖上在幽州吃了那麼多苦,何不將那父子二人丟到幽州去,派重兵看守,讓他們也嚐嚐塞外的風雪。”
蕭成坤大喜,當場拔擢了張明為禮部尚書,然後不顧朝臣們的反對,將蕭成渝父子丟去了幽州,並派出親信在周圍看管。
顧之章重新被啟用,在朝中取代了順王的位置,成為了御史大夫兼任內閣大學士。
對於周若彤和蕭成渝做的吏治改革,蕭成坤還是保留了下來。
最大的問題便是江南道依舊處於叛亂狀態。
建元一十九年,蕭成坤迎娶相王妃,成功的解決了這個政治問題,但也引來朝野內外議論紛紛,凡是敢議論的,蕭成坤將他們全殺了。
在清洗過程中,不管是前朝的遺老,還是今朝的功臣,無一利外死了大半。
石敢當在蕭成坤剛稱帝的時候,就被丟回了老家河南郡,不給一分錢,不給一個人,讓他當郡守去了。
這才僥倖逃過一劫。
隨著蕭成坤和楚香玉的結合,江南道重新歸附大梁,楚香玉的氣勢如日中天,儼然成了第二個周若彤。
也為日後皇后之爭埋下了禍患。
隨著江南道的歸附,藩王到了如今,只剩下了蕭克定一家。
在江南和朝廷的兩邊大軍的圍攻下,蕭克定父子在泰山跳崖身亡,至此,大梁重新歸於完整。
連年戰亂,百姓們希冀聖上能夠減免賦稅,但蕭成坤將賦稅加收了兩倍,並且因為反對而反對,所以推翻了周若彤當年開闢的商道,沒了商稅的來源,大梁的收入自然只能從平民百姓手裡收取。
建元二十一年,宮廷內部爆發了兩黨之爭,楚香玉和周若琳為了爭奪皇后的位置排兵布將,周子峰和張明聯手,趁著這個機會,擊垮了刑部尚書典章,又藉著董立本之手,逼迫兵部尚書胡世海辭官回鄉。
支援楚香玉的兩位重臣全部罷免,楚香玉自感大勢已去,想要脫離宮廷鬥爭,最後卻死於非命。
據說臨死前是瘋的,因為嘴裡一直高喊,周若彤,早知道我就跟你一塊回二十一世紀了。
誰也不知道二十一世紀在哪裡,這成了一樁懸案。
建元二十三年的幽州王府內,蕭成渝偶然間從西域胡商手裡得到了一張畫像,極為酷似周若彤。
蕭成渝舉著畫像看了三天,二十三歲的蕭君正有些心疼他。
“父王,別看了,母妃回不來了。”
蕭成渝舉著畫像,固執的說道:“你母妃的樣子沒人比我更清楚,這一定是你母妃。”
蕭成渝收起了畫像,起身說道:“我要跟著這支胡商去找他。”
蕭君正叫道:“要是找不到怎麼辦?”
蕭成渝冷冷的看了兒子一眼,然後說道:“我知道你心裡唸叨著本該屬於你的皇位,但人世間,各有追求,哪怕是父子也不例外,你不肯去,我自己去。”
“父王!”
蕭君正果然沒有勸住他的父王,蕭成渝在第二天喬裝打扮成了胡商,往周國而去,但不幸的是在塞北的關卡上被人發現,他一連斬殺二十三人,朝西南奔逃,最終掉在了界河,至此沒了音訊。
建元二十五年,高齡的顧之章重病在床。
因為兩黨相爭之時,張明和周子峰,一個把持了六部,一個把持了內閣,成為了朝堂之上最大的一股勢力。
從建元十八年正是登基,到建元二十五年,蕭成坤一直持續不斷的一件事就是不停的在殺人。
民間早已怨聲載道。
就在顧之章臨終之際,突然暴出了蕭成坤手持的先皇遺詔是假的,真正的先皇遺詔被人帶去了河北,蟄伏在河北郡的石敢當第一個揭竿而起。
河北郡造反,讓整個朝廷震怒。
石敢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到了京城門口,他動作能夠那麼快,自然在京城中有內應。
就在蕭成坤準備大肆清查的時候,張明和周子峰發動內閣和六部,率先發難。
如今太學已經三萬學子,兩人都是太學大祭酒出身,極有威望,當年圍宮的一幕,再次發生。
蕭成坤下令屠殺學子,轟動了整個京城。
張明私底下控制住了皇城大軍,周子峰則從外接引了守城兵馬,兩股軍隊不足三千人,便將皇宮包圍。
這場政變持續的時間不足七日,蕭成坤最終在宮中自盡身亡。
張明和周子峰把持著整個朝廷,重新恭請幽州王回京城主政,結果卻發現蕭成渝早跑了,只剩下蕭君正。
二人無奈之下,將蕭君正請上了皇位。
終於在建元二十五年,蕭君正登基,該國號為彤元。
誰都不知道新國號是什麼意思,就連欽天監也不知道。
蕭君正上臺的第一件事,就是撤銷賦稅,天下大喜三年,三年後,蕭君正的根基徹底的穩固,在張明和周子峰的幫助下,一點一點的修復建元新政。
之後,蕭君正重開商道,因為藩王之亂徹底解決,地方上再無掣肘,大梁在蕭君正的執政下,不足五年便富裕了起來。
民間百姓都說蕭君正為大梁的救世主,其威望甚至超越了太祖皇帝。
蕭君正自己卻知道,這些都是父皇和母妃的功勞。
蕭君正多次派遣使節前往周國,甚至到了西域諸國,去尋訪自己的母妃,父皇還有姊姊,其中歷時七年,始終未果。
最終,蕭君正放棄了搜尋,開啟了自己的生活。
周子峰五十六歲的時候辭官,蕭君正多次挽留,他始終沒有答應,當時,中年的蕭君正拉著周子峰的手,說道:“舅父,你這一走,君正可就真沒親人了。”
周子峰搖了搖頭,笑道:“聖上,如今國家海晏河清,百姓安居樂業,他們就是你的親人。”
蕭君正見他去意已決,知道挽留無用,不無悲哀的問道:“舅父想要去哪裡?”
“我啊。”
年邁的周子峰望向江南的方向,說道:“我先去江南看看,去走走娘娘以前走過的老路,畢竟,咱們大梁,這麼了不起的娘娘,可就只出現了一位。”
蕭君正心中一喜,說道:“既如此,我便與你同行。”
周子峰驚了,“這怎行?”
蕭君正笑道:“如何不行。”
就這樣,蕭君正隨著周子峰下江南遊歷,也就是這次遊歷,周子峰完成了他的書,蕭君正邂逅了一生的摯愛。
當蕭君正成婚的那天,看著紅蓋之下的新娘,突然淚流滿面,他開始理解當年父皇為什麼執意要憑藉著一張畫像就去尋找母妃。
………
界河邊上,周國的牧民穿著古怪的服飾,看著躺在地上的人,小娃拍了怕他的臉,蕭成渝緩緩地醒來。
留宿了兩三日後,蕭成渝一人獨行,朝西南方向而去。
這一路很不好走,有好幾次,他都險些死於險境。
但他終於走到了。
在周國皇都的圓拱形建築下,夕陽低垂,一個老嫗坐在躺椅上,周圍圍了一圈孩子,她在給他們講故事。
突然,老嫗望到了人群外頭的那個老頭,一時間以為自己看錯了。
兩人就那樣站著,迎著夕陽,四目相對,還如年輕時那會兒。
“你躲得真夠遠的。”
“我以為你找不到。”
“你這輩子都沒逃出過我的手掌心。”
“你不當皇帝了?”
“有你在,我哪天不是皇帝?”
“老不害臊的。”
“二十年的風雪,臉皮早就有城牆那麼厚了……把你的手給我。”
“幹嘛?”
“我得抓緊了,不然你又跑了怎麼辦?”
夕陽西下,兩個老人坐在臺階上,看著浩瀚的星空,一如少年少女。
(全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