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節

夜歸人

千山夜已深,

落鳥思故人。

寒林觀遠道,

去影悠悠痕。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典型的古詩,具有深沉的意境和內涵。

首句:“千山夜已深”,描繪了深夜的山野景象。作者透過“千山”這一詞,強調了山巒連綿不斷的壯闊景象,形成一種廣袤而靜謐的氛圍。夜已深,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孤寂的感覺。這一句給人一種靜謐而幽深的感覺,預示著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與思索。

第二句:“落鳥思故人”,這裡透過“落鳥”來寓意離群失意的意象,象徵著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惆悵。同時,“思故人”表達了詩人對遠離自已的親友的思念之情,暗示了一種鄉愁的情感。這句表達了詩人對過去親密關係的眷戀和想念。

第三句:“寒林觀遠道”,這句描述了孤寂寒冷的樹林旁邊眺望遠方的道路。林木的“寒”與前文“千山夜已深”中的“夜”相呼應,突出了夜間環境的蕭瑟和寒冷。眺望“遠道”,則表現了詩人對未知未來的期待與嚮往。林木與道路相映成趣,增添了詩意的意象,使整體畫面更加豐富。

最後一句:“去影悠悠痕”,這裡透過“去影”表達了行人離去後留下的身影消逝的感覺。這一意象引發了對生命流逝和歲月消逝的思考。而“悠悠痕”則強調了離別帶來的印記和感傷,暗示了時光的無情流逝。整句透過抽象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事更迭的感慨。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透過描繪孤寂寒冷的山林夜色,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離愁和時光流逝的感慨。每一句都構建了詩人內心世界的一個微妙片段,使整首詞具有深遠的意境和引人思考的內涵。

第七百一十五節

暮還

秋風不解緣,

花落故人前。

殘雲幾回卷,

江清月近寒。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充滿意境的古體詩,透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於人生、情感和自然的感悟。

秋風不解緣, 這句以“秋風”為開頭,秋風常常被用來象徵離別和淒涼。而“不解緣”則暗示著人生中的種種離別和別離,以及其中莫測的因果關係。這裡的“緣”指的是人世間的種種緣分,包括情緣、義緣等等。整句抒發了詩人對於緣分不可捉摸、難以理解的感慨。

花落故人前。 這句透過“花落”來表達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而“故人”則暗示了過去的人或事物。花開花落,自然規律中的事物變化,與人生中人際關係的變遷相互映襯。詩人似乎在思念著過去的人或事,感嘆歲月無情,人生匆匆。

殘雲幾回卷, 這句以“殘雲”為意象,描繪了殘餘的雲朵在天空中飄動的場景。雲朵被風吹散,又被聚攏,幾經回捲,顯得無常而難以捉摸。這或許是詩人對於命運變化無常的感嘆,也可能是在暗示人生中的起起伏伏、無常不定。

江清月近寒。 這句以“江清”和“月近寒”來表現自然景觀,江水清澈,月光蒼白。江水的清澈和月光的寒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也暗示了詩人內心的冷清和孤寂。江水和月光是代表了時間和空間的存在,而它們的寒冷則對映了人生的冷漠和無情。

綜合來看,這首詩透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於人生、情感和命運的感悟。詩中所抒發的情感深邃而含蓄,充滿了哲理和禪意,讓人不由自主地沉思和感悟。

第七百一十六節

無題

天清痴暖色,

碧水挽餘波。

昨夜風雨至,

依稀花欲折。

賞析:這首詩以清新、柔和的意象描繪了春天的景色,透過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一幅靜謐而又富有生機的畫面。

首句“天清痴暖色”,透過天空的晴朗和溫暖的色彩,表現出春日的明朗和溫暖。詩人用“痴暖”來形容這種溫度,暗示著春天的美好讓人心神迷醉,彷彿有些不真實的感覺。這裡的“痴”可能是指超越常態、讓人陶醉的意境。

接著,“碧水挽餘波”,透過這一句,詩人描繪了湖水清澈如翡翠般的顏色,泛起微波。這裡的“餘波”可以引申為春日的餘韻或者是湖水微微盪漾的波紋,傳遞出一種靜謐而生動的氛圍。

第三句“昨夜風雨至”,突然改變了詩的語氣,從之前的寧靜轉向了風雨交加的情景。這裡詩人描繪了春日多變的天氣,可能暗示了大自然的無常和變化。

最後一句“依稀花欲折”,透過這一句,詩人表達了春雨中花朵搖曳欲墜的情景。這裡的“依稀”暗示了雨中模糊的景象,花兒因風雨搖擺,似乎隨時都會凋零。這一句帶有一種悽美的意境,表達了生命的脆弱和瞬息萬變的自然景觀。

總體而言,這首詩透過簡練而精準的語言,刻畫了春日天空明朗溫暖、湖水清澈盪漾以及春雨細膩娓娓的情景,展現了春天的美麗和多變,同時也傳達了生命的脆弱和變幻無常的主題。

第七百一十七節

夜遊

悲秋獨欲歌,

風雨訴蹉跎。

攬懷相思至,

更與誰人說。

賞析:這首詩似乎描繪了一種深沉的孤獨和思念之情。

悲秋獨欲歌, 這句描述了一個人在秋季的季節感受到悲傷並渴望歌唱的心情。秋季往往象徵著蕭瑟和凋零,悲秋可以理解為在秋季感受到悲傷。而“獨欲歌”則表達了一種渴望透過歌唱來宣洩內心情感的願望。這句話營造了一種孤獨而渴望發洩的氛圍。

風雨訴蹉跎。 這句話描繪了風雨的聲音傳達著一種蹉跎的感覺。風雨往往被用來象徵艱難和挫折,而“訴蹉跎”則意味著風雨在述說著生命中的挫折和無奈。整句表達了一種對生活挫折和無奈的感受。

攬懷相思至, 這句話暗示了一個人懷抱著相思之情。攬懷可以理解為擁抱、懷抱,這裡用來形容懷抱著相思之情。而“相思至”則表達了這種相思之情的濃烈和深遠。這句話傳達了一種對於思念的強烈感受。

更與誰人說。 最後一句提出了一個問題,表達了一個人在孤獨中思考,想要傾訴自已的情感卻找不到傾訴物件的心情。這句話可能是詩人對於孤獨的深刻體驗,以及對於溝通障礙的感受。

整首詩透過逐句的賞析,勾勒出了一種孤獨、悲傷、思念和無奈的情感世界。 這首詩的意境深遠,透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和內心情感的表達,表達了詩人對於生活中孤獨、挫折和思念的感受。

第七百一十八節

痴君

花開人不知。

花落緣已遲。

唯有殘香寄,

清秋逐夢思。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充滿離愁別緒的詩篇,作者借用悲秋的景象,表達了內心深處的孤寂和無奈。

首句“悲秋獨欲歌”,以“悲秋”開篇,直接營造出一種憂鬱淒涼的氛圍。秋天往往被人們視為離別與凋零的象徵,因此“悲秋”一詞也暗示著詩人內心的憂傷與落寞。而“獨欲歌”則表達了詩人的孤獨和渴望發聲的心情。在這個季節裡,似乎只有詩歌能夠成為詩人心中情感的寄託,他渴望透過歌唱來宣洩內心的情感。

接著是第二句“風雨訴蹉跎”,這句話透過“風雨”來表現外界的荒涼和冷漠,進一步強化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苦悶。風雨常常被用來代表世間的冷酷和變幻莫測,它們的“訴蹉跎”則暗示了歲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掙扎。詩人彷彿在這裡與風雨對話,訴說自已的心事和沉重的歷程,但無論如何,歲月依然不留情面,悄然流逝。 “攬懷相思至”,

第三句表達了詩人對思念的深切之情。透過“攬懷”這一詞,詩人展現了自已對思念的執著和緊迫,彷彿要將思念擁入懷中,與之相伴。而“相思至”則表明思念之情已經達到了極點,無法自拔。這裡的“至”字,表達了一種極端和深沉的情感,詩人似乎已經被思念徹底地籠罩。

最後一句“更與誰人說”,則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無奈。詩人意識到自已的孤獨,但又無人可訴。他或許曾經期待能夠有人傾聽自已的心聲,與自已共同分擔內心的苦楚,但終究發現,他所面對的是一片空曠和寂寞。這句話中的“更與誰人”表達了詩人對周圍環境的失望和無奈,他似乎已經感受到了自已與世界的疏離,無法找到真正能夠理解自已的人。

綜合來看,這首詩透過描繪秋天的淒涼景象,在風雨交加之際,詩人獨自一人,懷攬著對遠方的思念,但卻無人可訴。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透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緒。

第七百一十九節

野遊

遠野幾炊煙,

落日飛鳥還。

一片相思至,

春心共水前。

賞析:這首詩的意境充滿著濃郁的禪意和深沉的哲理,每一句都蘊含著豐富的意象和情感。

花開人不知。 這句話表達了花開的無聲無息,即便是綻放在枝頭的美麗,也可能被人忽略,被世人所不知。這裡的“人不知”不僅是對外在世界的感知,更多地是指內心的感悟。花雖然開放,但它的存在與美麗卻不取決於人的認知與讚美,而是自然的本性與秩序。

花落緣已遲。 第二句表達了花的凋謝與時光流逝的關係。花朵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凋零,這是一種必然的過程,無法阻擋也無法改變。同時,這句話中的“緣已遲”也暗示了遺憾和無奈,或許是錯過了欣賞花開花落的最佳時機,也可能是錯過了與花的緣分。

唯有殘香寄, 第三句表達了對殘留在空氣中的花香的思念和寄託。即使花已經凋謝,但是它留下的香氣卻依然存在於空氣中,它是花的餘韻,是花的化身,唯一能夠留在人們心中的氣息。在時間流逝、物是人非的變遷中,唯有這殘香才是最真實、最持久的存在。

清秋逐夢思。 最後一句將目光轉向了清秋,清秋是一個象徵著變革和淨化的季節。這裡的“清秋”既是一種自然景象,也可以理解為內心的淨化與思考。在這個時節,作者開始反思、梳理自已的夢想與思緒,清秋的涼爽和空曠給了他思考和回憶的空間。同時,這句話也表達了對過往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憧憬,是對生命的感悟和對未來的期許。

綜合起來,這首詩透過對花開花落的描繪,表達了人生的無常與變化,以及對時間流逝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期待。它不僅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感與感悟,也反映了人類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對存在的思考。

第七百二十節

夜雨

傾山夜雨痕,

一排柳色新。

幾逐飛鳥盡,

來月映殘雲。

賞析:這首詩描繪了夜晚山間雨後的景色,透過對大自然細膩的觀察,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感悟與情感。

首句“傾山夜雨痕”,這句描繪了夜雨過後山間的痕跡。\"傾山\"指雨勢傾瀉,形容雨勢的巨大和山間的廣闊。\"夜雨痕\"則暗示了雨水在夜間落在山間所留下的痕跡,可能是溪流、水漬或者是土地的溼潤痕跡。這句話中蘊含著對自然景觀的細膩觀察,展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細微之處的敏感。

第二句“一排柳色新”,透過“一排柳色新”這樣的描述,表現了雨後柳樹的新綠。這裡的“一排”可能指的是雨後柳樹排列成行的景象,而“柳色新”則強調了柳樹葉子的嫩綠和生機勃勃的狀態。整句給人以清新、活潑的感覺,也暗示了雨水滋潤大地後的生機勃勃。

第三句“幾逐飛鳥盡”,這句描述了雨後飛鳥的飛行情景。\"幾逐\"表達了雨後飛鳥飛行的頻繁和連續,似乎是在逐漸地飛遠。而“飛鳥盡”則暗示了飛鳥逐漸飛離,或者是飛入遠方的景象。這裡不僅展現了雨後的生機勃勃,也有一種孤寂和靜謐的意味。

最後一句“來月映殘雲”,這句表現了月亮在殘雲中的景象。\"來月\"指的是雲層中隱約出現的月亮,而“映殘雲”則形象地描述了月亮的光芒灑在殘存的雲層上,照耀出別樣的美麗景象。整句給人以悠然、恬靜的感覺,也暗示了雨後天空的明亮和清澈。

整首詩透過對雨後山間景色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感與感悟。從雨水的痕跡到柳樹的新綠,再到飛鳥的飛行和月亮的映照,每一句都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深刻感受,使讀者不僅能夠感受到詩人的情感,也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機與美麗。

第七百二十一節

羞花

幾攬清風過,

相思又蹉跎。

秉燭羞花色,

一夢攬星河。

賞析:這首詩情意綿綿,意境深遠,透露著詩人內心的情感與思緒。

幾攬清風過, 這句描述了詩人在清風中幾次拂過的情景。清風往往被視為清新、清爽的象徵,它帶著自然的氣息,可能讓人感到舒暢,也可能讓人思緒萬千。在這裡,清風或許代表著詩人生活中的一些短暫而美好的時刻,可能是一段快樂的經歷或者一段美好的回憶。

相思又蹉跎。 這句話傳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相思之情。相思是一種深沉的思念之情,而蹉跎則暗示著時間的流逝與無法挽回的遺憾。詩人或許在等待著某個人,或者在回憶著已經失去的愛情,這種相思之情可能帶來心靈上的苦悶與無奈。

秉燭羞花色, 這句描述了詩人在燭光下,羞怯地凝望著花的顏色。燭光通常代表著溫暖與亮光,而花的色彩則可能代表著美麗與生命的絢麗。詩人可能在某個夜晚,獨自一人,用燭光照亮了一朵美麗的花,而花的色彩讓他感到羞怯,也許是因為花的美麗超越了他的想象,或者是因為他心中的某種情感在此刻被喚起。

一夢攬星河。 最後一句描述了詩人在夢中擁抱星河的情景。星河是廣袤宇宙中的一種浩瀚景觀,而夢境則是詩人內心幻想的表現。詩人可能在夢中感受到了一種超越現實的美好與寧靜,他試圖用手攬住星河,或許是表達了他對美好事物的渴望與追求,也可能是表達了他對幻想與理想的嚮往

第七百二十二節

傷亭花

相思亂年華,

飛鳥盡人家。

幾回風雨後,

處處傷亭花。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典型的古典詩歌,採用了七言古詩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對於相思之情的感慨和思考。

相思亂年華 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相思之情。\"相思\"是一種對於遠方親人、愛人的思念之情,它常常在時間的流逝中愈發濃烈。\"亂年華\"則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消逝,表達了詩人對於時間流逝的無奈和焦慮。

飛鳥盡人家 這句話描繪了飛鳥歸巢的景象,暗喻了離別的痛苦。\"飛鳥盡\"表達了飛鳥紛紛歸巢的情景,而\"人家\"則暗示了人間溫暖與安寧,與詩中的相思之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飛鳥的歸巢也可以理解為自然界中的一種週期性變化,與人生中的離別、相聚相輔相成。

幾回風雨後 這句話透過\"幾回風雨後\"來暗喻時間的流逝和生活的坎坷。\"幾回\"表達了時間的變遷和生活的起伏,而\"風雨後\"則象徵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風雨過後,可能是美好的晴天,也可能是狂風暴雨,這與人生中的風風雨雨、起起伏伏形成了對應。

處處傷亭花 這句話描繪了傷心之情和淒涼的景象。\"處處\"表示了無處不在,\"傷亭花\"則描繪了凋零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淒涼。亭花在詩中常常象徵著愛情和美好,而它們的凋零則暗示了愛情的消逝和時光的流逝。

整首詩透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象徵,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相思之情以及對於時間流逝和生活坎坷的感慨。這種抒發內心情感的方式,是古典詩歌的特點之一,也是這首詩吸引人的地方。

第七百二十三節

夜還

相思寐難安,

清風遊故園。

恨別花間淚,

孤燈照影還。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描寫離愁別緒的詩篇,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對離別的思念和痛苦的情感。

相思寐難安, 在這句中,詩人表達了思念之情。\"相思\"指的是相互思念,\"寐\"即睡眠,\"難安\"表示難以安睡。整句表達了詩人因思念之情而難以入眠的心境,睡眠被思念所困擾,心緒不寧。

清風遊故園。 這句描繪了清風拂過故園的情景。\"清風\"象徵著清新、清爽,可能也代表了詩人內心的清淨和寧靜。\"遊\"這裡指的是飄蕩、流動,意味著清風在故園中自由自在地流動。\"故園\"則是指詩人熟悉的故鄉或故地,與詩人的思鄉之情相呼應。整句透過描繪風景,凸顯了詩人內心對家鄉的眷戀之情。

恨別花間淚, 這句表達了詩人在離別時流下的眼淚和內心的悲傷。\"恨別\"表示對離別的不捨和痛苦之情,\"花間\"則是指離別之地,可能是花園或者花叢之間。在這裡,花作為詩人離別時的背景,與淚水相呼應,襯托出詩人內心的悲傷和眷戀。

孤燈照影還。 這句表達了詩人獨自一人,孤寂地照亮了自已的影子。\"孤燈\"暗示了詩人的孤獨和寂寞,\"照影\"則是指燈光投射下的影子,可能代表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思念。\"還\"則可能表示了詩人對往事的回憶,對過去的追憶和回望。

總的來說,這首詩透過描繪詩人內心的離愁別緒,表達了對離別時的思念之情和內心的痛苦。透過對自然景物和內心情感的交融,展現了詩人深沉的感情世界和對故鄉的眷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