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城前對話
漢末:我統御百萬黃巾軍 戒了酒的酒鬼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劉宏的這一番話,令劉辯久久不能回神。
他父皇說的沒錯,他並沒有考慮那麼多。
他覺得自已是天子,大漢國力日益強盛,兵強馬壯,朝廷人才濟濟。
這時候的大漢,即便是比之武帝時期,也不遑多讓。
可他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大漢之所以如此強盛,都是他叔父帶來的,都是因為他叔父定下的各種政策。
土地開墾如此多,大漢糧食如此充足,也都是因為他叔父從草原帶回來數以十萬計的耕牛。
所謂兵強馬壯,是因為有驍騎軍,大漢邊疆之所以太平,西域之所以安定,都是因為有他叔父鎮壓。
那麼多的忠臣義士,不下百次的良言勸誡,都被他劉辯拋之腦後。
反之,自已母后的話,他卻當成了金玉良言,即便是舉薦人才,他也沒有認真瞭解,就委以重任。
都是他一意孤行,不聽良言勸誡,不經過深思熟慮,才鑄成今日之錯。
劉辯自嘲的笑了笑,隨即緩緩站起身,對著劉宏一躬到底。
“父皇,孩兒的錯,孩兒會盡力彌補,待孩兒走後,希望父皇不要將孩兒的屍身,葬在皇陵之中,孩兒實在沒有臉面,去見列為先帝!只望丈許地,埋葬罪惡軀!”
說罷,劉辯直起身,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向宮殿大門。
推開門後,劉辯突然止住身體,頭也不回的說道。
“父皇,孩兒已經派人從農戶家中,將協兒帶回皇宮,孩兒走後,希望父皇能幫孩兒給皇弟傳句話,就說,孩兒對不起他!希望皇弟能以他的無能兄長為戒,不要重蹈覆轍!”
說罷,劉辯的身影,便消失在了宮殿大門處。
“砰!”
大門被關上,宮殿再次陷入了昏暗之中。
劉宏也終於停止了咳嗽,只見他的眼角,突然泛起了一抹晶瑩。
……
半個時辰後,洛陽北城門。
“轟隆隆……”
黑壓壓一片的驍騎軍,正向著城門處快速奔來。
只數十個呼吸的時間,洛陽城前,就圍滿了黑甲騎兵。
只見一個個被綁住雙手,堵住嘴巴,披頭散髮的官員,被推到城下。
劉焉、董宣、劉表、劉虞、劉繇、劉岱、蘇固、孔伷、楊毅、孔融等各地太守或者一地刺史,還有他們麾下的將領,皆在此列。
卻唯獨少了劉備、曹操,還有皇甫嵩、朱儁,以及劉焉父子。
劉備三兄弟,還有曹操,以及其麾下將領,都被關押在箕關之中。
皇甫嵩已經死在了大谷關,屍骨無存。
朱儁則是帶兵駐守谷城,相信此時的朱儁,已經收到訊息,得知洛陽被圍。
若是朱儁不顧一切前來洛陽支援,那等待他的,只有死亡一途。
至於劉焉父子,他們被張驍交給了趙風。
相信此時劉焉父子,一定被趙風折磨的死去活來,可謂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踏踏踏……”
張驍拍馬前行,來到劉表等人身側。
張驍沒有理會劉表等人,而是將目光看向洛陽城頭,彷彿在等著什麼人。
隨著張驍的出現,洛陽城前的氣氛,也一瞬間,變得緊張無比。
雖然氣溫剛有所回升,可從遠處吹來的風,依舊冰涼。
在冰涼的冷風中,城頭的守軍,卻絲毫沒有感覺到涼意。
只見一個個城頭守軍,他們的額頭都在止不住的冒汗,就連後背都被汗水打溼。
每個人的身體,都在輕輕顫抖著,看向張驍和他身後的驍騎軍騎兵,士兵們眼中滿是懼色。
就在這時,城頭的階梯處,突然傳來一陣騷動。
只見劉辯在數十名朝廷大臣的陪同下,一步一步的登上城頭。
徑直的走到城頭邊緣,劉辯將目光向下望去。
只見劉辯的表情,一瞬間變得複雜起來,他的眼中,也滿是自責和愧疚之色。
深吸了一口氣後,劉辯站直了身體。
隨後,劉辯在所有人不可置信的注視下,對著張驍行了一禮。
“小侄見過叔父大人!”
一眾大臣們,在震驚過後,也隨之釋然了。
劉宏和張驍自幼相識,他們之間的感情,也親如兄弟,也許在無外人之時,他們就以兄弟相稱。
如今,天子在這麼多人的面前,稱呼張驍為叔父,這使得一眾大臣們也都猜到了劉辯的內心所想。
也許,今日之後,劉辯就不是天子了。
看著城頭的劉辯,張驍並沒有開口回應,而是面無表情的盯著他。
劉辯也保持著拱手行禮的姿勢,雙眼同樣盯著張驍。
過了許久後,張驍這才嘆了一口氣,隨即伸手指著城門,說道。
“將城門開啟!”
張驍話音一落,劉辯身旁的何進,就臉色一變,連忙對著劉辯開口勸說道。
“陛下不可!一旦開啟城門,放驍騎軍入城,萬一他張驍……”
“閉嘴!休要多言!”
還不等何進說完,就被劉辯揮手打斷了。
何進見狀,只能嘆了一口氣,退到了劉辯的身後。
沒有理會身後的眾朝臣,劉辯轉過頭,對著一旁計程車兵吩咐道。
“沒聽到驃騎大將軍之言?還不將城門開啟?!”
“諾……”
城頭士兵得令,立即轉身跑下城頭。
片刻後,洛陽城北城門,就被士兵們從內開啟了。
望著城頭上淡然自若的劉辯,張驍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卻並沒有帶兵入城。
見自已叔父並沒有入城的打算,劉辯也不由得一愣,待反應過來後,劉辯不由得自嘲一笑。
此刻的劉辯,也終於想通了張驍此舉的目的。
自已叔父讓他開啟城門,也許是在試探他,看他是否真心悔過。
如今,他聽話的開啟城門,驍騎軍並沒有入城。
說明他叔父,根本就不在乎所謂的天子之位。
虧他機關算盡,費盡心機的想要滅掉驍騎軍,以保漢家江山。
雖然驍騎軍沒有入城,可如今大錯鑄成,天下因此動盪,數十萬軍民死在了這場毫無意義的大戰之中。
百姓們怨聲四起,民心也再次脫離朝廷。
驍騎軍即便退兵,也不會在插手大漢內部的事情。
若是他沒有一個交代,天下必定再次大亂。
強盛的大漢,也會回到十幾年前的模樣。
他父皇和叔父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才將大漢恢復強盛,他不允許大漢在他手中再次落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