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六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上,黃渤與女星鄭裕玲一同登臺。
鄭裕玲當時開玩笑說,“今天晚上你穿的是睡衣吧?因為我五年沒有來金馬獎了,所以我穿的特別隆重。不過你嗎,你看看臺下樑朝偉、劉德華、成龍……他們都穿得很隆重的。”
黃渤的回答也很機智,他先認可了對方的說法:“對對對,因為他們是客人嘛,到別人家裡面去一定要穿得隆重一點。”
“因為你已經五年沒有參加金馬獎了,但是過去五年來我一直參加金馬獎。我已經將金馬獎變得像自已家一樣。回到家裡穿什麼,回到家裡一定要穿的舒服一點。”
黃渤說完,臺下立刻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黃渤的言辭之間,禮數週全,細緻入微。他巧妙地與鄭裕玲提及的每一位人士交流,不僅使彼此間的距離拉近,更使得與金馬獎主辦方的關係愈發緊密,彷彿一道無形的紐帶將他們緊密相連。
更為精妙的是,他在言談之間,悄然將壓力巧妙地轉移至對方,讓人在不覺中感受到微妙的張力。
黃渤如同一位高明的棋手,細心觀察對方的每一步棋局,從中捕捉對方的疏漏,挖掘自已的優勢。
然後,他以一種極其自然的方式,將這些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發起了一場精彩絕倫的反擊。這場反擊既有力又優雅,既讓對方感受到了壓力,又不至於使其陷入尷尬的境地。
這種能夠在施加壓力的同時,又保持對方的面子的能力,無疑是黃渤表達技巧的一種體現,更是他高情商的明證。
這就是黃渤,一位懂得借力打力的武林高手,能夠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來實現自已的目的,將人際關係處理得恰到好處的人。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有些人似乎天生就具有一種魔力,他們能夠輕鬆地與人交流,用話語化解矛盾,用言語搭建橋樑。
借力打力是一種利用對方的力量,來反擊對方的技巧。
在人際交往中,這種技巧同樣適用。
高情商的人懂得在交流中,敏銳地捕捉對方的資訊,包括對方的言語、情緒、態度等,然後利用這些資訊,來引導對話的方向,達到自已的溝通目的。
同樣地,高情商的人在交流時,非常注重傾聽。他們明白,只有真正瞭解對方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回應對方,進而引導對話。
在傾聽的過程中,他們會仔細觀察對方的非言語資訊,如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從而更準確地把握對方的需求。
在理解對方的基礎上,高情商的人會運用同理心來回應對方。
同理心是指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和感受對方的情緒和想法。
透過表達同理心,高情商的人能夠讓對方感受到被尊重,從而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係。
這種關係的建立,為後續的“借力打力”奠定了基礎。
接下來,便是巧妙地運用語言的藝術,將對話引導到有利於自已的方向。他們會使用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來引導對方深入談論某個話題,或者使用一些肯定性的語言,來增強對方的信心。
在對話中,他們還會適時地插入一些幽默的元素,以緩解緊張的氣氛,使對話更加輕鬆愉快。
同時,高情商的人,還懂得透過心理學中的“積極暗示”,來影響對方。
透過肯定對方的優點,他們能夠讓對方更加自信地表達自已的觀點,同時也能夠激發對方的積極性,使對方更加願意與自已合作。
這種積極暗示,不僅能夠增強對方的好感度,還能夠促進雙方關係的深入發展。
最後,高情商的人在“借力打力”的過程中,會不斷地調整自已的溝通策略。
他們會根據對方的反應和對話的進展,靈活地改變話題、語氣和方式,以確保對話能夠順利進行。
這種靈活的溝通策略,使得高情商的人,能夠和不同的人進行交流時,都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在與各種各樣的人進行交流。
如何讓自已在交流中更加得心應手,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呢?
或許,我們可以從學習“借力打力”開始,透過不斷地實踐,我們一定能夠掌握這一技巧,讓自已在人際交往中,更加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