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宋缺奇兵突襲京城得手後,迄今已經治理了大半年,但始終沒有穩定局勢。

這是因為關中貴族對宋閥歷來排斥,他們暗中與李閥眉來眼去,全在期待李閥統兵攻入關中,將宋閥趕回嶺南。

李閥也知道兵貴神速的道理,他們正是趁著黃四喜遠征高句麗,無暇顧忌中土局勢之際,向關中發起了強攻,妄圖等黃四喜返回之前,消除黃四喜在中土的勢力影響。

一旦這次李閥拿下京城,俘虜宋閥的核心將領,佔據關中之地,就能趁勢橫掃中土大半疆域,手握源源不斷的兵馬糧草。

即使黃四喜從高句麗回來,也將很難挽回局面,除非黃四喜統領塞外的異族騎兵入關。

但異族騎兵全是兇殘之輩,途經之處往往赤地千里,若黃四喜真的率領塞外異族攻打中土領地,那麼‘真龍天子’的名號在中土就會喪失威信。

這也是李閥的全盤考量,無論黃四喜個人武力再強,也爭霸不了天下,他們唯一的憂慮是黃四喜以真龍名義煽動中土百姓。

所以他們絕對不能等黃四喜徹底攻滅高句麗後再發兵關中,因為等黃四喜攜大勝回援京城後,他們將再沒有一統天下的機會。

他們現在出兵是恰到時機,只要佔據京城,就可以把黃四喜攔截在北疆,到時他們以傳國至寶‘和氏璧’對抗‘小魔龍’的影響力。

再向百姓宣揚黃四喜是‘異族可汗’,統領的‘降龍軍’是異族兵馬,黃四喜統兵南下是入侵中土,李閥就能把不利局勢扭轉過來。

當然在攻破京城之前,李閥暫時沒有對黃四喜進行身份上的不利詆譭,因為截至目前為止,黃四喜並沒有顯露爭奪中土的野心,始終是在支援宋閥榮登帝位。

若李閥不先將宋閥消滅,他們汙衊黃四喜沒有一點用。

黃四喜聽翟嬌講完李閥與宋閥對壘的情況,自顧坐在馬上,凝眉沉思起來。

周圍人群全部斂聲,他們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見到傳奇人物真龍天子可汗的真容,不禁好奇打量。

塞漠幫主荊抗見眾人都不出聲,就大膽提議道:“陛下統領的全是騎兵,可以沿著長城前往朔方,由朔方南下關中,應該可以趕上京城的戰事!”

他知道黃四喜早在去年已經佔據了朔方與馬邑等郡的北疆領地,馬邑往南毗鄰李閥的起家之地晉陽,不易穿越。

但朔方地盤已經被徐世績領兵打了下來,與關中連成一片,黃四喜統兵南下不是問題。

黃四喜卻沒有同意:“我不願讓中土境內的戰火越演越烈,自隋帝楊廣登基以來,虐民時久,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應該設法讓他們休養生息,而不是再讓他們捲入戰亂!我會單騎南下,找李閥談一談,說服他們止住兵鋒!”

他瞧了荊抗一眼,又道:“我沒有登基稱帝,你不要再叫陛下!”

荊抗一聽,覺得自己剛才是多嘴了,趕緊道:“屬下遵命!”

旋即站在一邊,不敢再發一言。

師妃暄聽了黃四喜的表態,卻是大感意外,黃四喜開口就把百姓擺在第一位,她是萬萬沒有想到。

其實早在黃四喜刺殺始畢可汗與武尊畢玄之前,中土各地都在謠傳黃四喜是一位萬人屠,曾經單槍匹馬屠滅了四大寇的匪盜,殺人盈野,師妃暄就想當然認為黃四喜是行霸道之人,遇事都會訴諸於武力。

但現在師妃暄已經改了看法。

她出言稱讚了一句:“降龍郎君體惜百姓,這是天下人的福分,妃暄敬佩的很!但現在李閥已經稱帝,恐怕任何言語都無法瓦解他們攻佔京城的決心!”

黃四喜聽她自報家門,問道:“你是梵齋主的弟子嗎?”

去年黃四喜幫助宋缺攻佔京城後,梵清惠出於大局考慮,決定召集武林正道高手,齊赴邊關,阻擋有可能到來的突厥入侵。

在黃四喜攻滅突厥王庭後,梵清惠也領著數百同道趕至大利城,可惜突厥諸部被黃四喜的刺殺行動給嚇破膽,撤離都來不及,哪裡有膽量再南下。

梵清惠與數百正道高手就沒了用武之地,這只是梵清惠動員的第一批高手,她本想向整個中土武林內那些隱居的老前輩全都發放英雄帖,後來一見局勢穩定,就沒有繼續動員。

那時她徒弟師妃暄正奉命在洛陽看守和氏璧,並沒有隨行在旁。

師妃暄道:“不錯,家師正是梵齋主!我給降龍郎君帶來了一個不好的訊息,和氏璧已經被李閥奪去,他們現在已經佔據了天下大義!”

她知道黃四喜豢養有一頭真龍,大義名分比和氏璧更厲害,但她環望黃四喜身側,並未發現任何龍影。

她又解釋:“當初和氏璧是經我手保管,這次寶壁遺失,我其實難辭其咎……”

黃四喜忽然打斷她:“此事稍後再談!”

黃四喜早在去年時就獲悉和氏璧藏放在洛陽,應該是李閥在攻破洛陽時查到了和氏璧下落,繼而據為己有。

其中過程想必兇險複雜,否則梵清惠不會派遣師妃暄親自來給黃四喜解釋。

黃四喜覺得師妃暄要把來龍去脈講完,需要很長時間,就沒有讓她繼續說下去,況且黃四喜對和氏璧的重要性也不是太在乎,不管和氏璧還是小魔龍,都非爭奪天下的決定性因素。

黃四喜對和氏璧唯一感興趣的地方僅僅是壁內暗藏的異力,即使將來搶奪和氏璧,也是用於練功,而不會用於弄權。

師妃暄見狀,點頭不語。黃四喜目光從她身上移開,望向人群裡的陌生面孔,忽然跳下馬,走去屠叔方搭建的高臺左方,那裡站著四個面相粗野的將領,翟嬌尾隨在側,給黃四喜介紹起四人身份。

黃四喜一聽單雄信、秦瓊、羅士信、裴行儼之名,一個也不陌生。

這四人全是歷史上威名赫赫的豪傑,但黃四喜卻沒有禮賢下士的姿態,僅僅是輕描淡寫問了一聲:“你們手下的兵馬在什麼地方?”

從瓦崗寨領地北上,需要途經竇建德與高開道的地盤,大批兵馬很難過境。

單雄信抱拳回道:“先前俺們在童山與宇文化及打了一仗,本來可以打勝,結果被唐軍不要臉偷襲,這才導致慘敗,俺們跟隨裴大帥一路收攏敗兵,向北翻越漳水進入了武安郡,再往北就是竇龍頭的地盤,大軍不便行走,就由裴大帥領著,暫時替竇龍頭抵禦唐軍侵犯!”

他們統領的瓦崗兵馬目前駐紮在竇建德的領地南端,裴大帥是指原隋將裴仁基,也是裴行儼的老爹,當年同屬隋廷大帥張須陀麾下將領,在張須陀被殺後一起投降了李密。

他們四個是輕裝簡從前來拜會黃四喜,如果黃四喜沒有收留他們的意思,他們會南下與裴仁基匯合,到時再另謀出路。

四人見黃四喜聽了他們名聲,沒有半點表示,心裡都覺不受重視,不過黃四喜的下一番話,卻是讓他們受寵若驚,均覺得黃四喜交給他們的重任,讓他們難當承受。

只聽黃四喜回手後指,對他們介紹道:“我已經把遼東與遼西故土上,高句麗的勢力給清除一空,目前諸縣城池都沒有官府,我想請你們去駐防,等將來從關內招募了難民,再接引民眾北上,前往遼東與遼西安家!”

四人聽罷,全都深吸一口氣,當年楊廣號令百萬之眾,都沒有收復遼東,黃四喜僅僅用了數月時間,就把高句麗給打垮了嗎?

秦瓊一臉穩重之相,謹慎問道:“請問降龍郎君,江湖上都在傳聞,你攻破了高句麗王城,這到底是真是假?高句麗境內目前的局勢到底變成了什麼樣子?”

黃四喜回道:“他們王城確實被我血洗了一遍,高氏王族已經不復存在,目前高句麗全境都處在混亂當中,我讓靺鞨諸部陳兵在半島的邊界江畔,阻止高句麗亂兵北上,你們駐防以後,遭遇的戰事不會多,主要任務是保護北遷的百姓!”

若非李閥突襲攻破潼關,兵鋒直指京城,黃四喜絕對不會這麼快收兵回來。

高句麗南邊另有新羅與百濟小國,已經派人拜會黃四喜,願意與黃四喜南北夾攻。

黃四喜的最初打算,是讓高句麗全境徹底解除武裝,讓他們喪失今後侵犯遼東的能力。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收到京城告危的訊息後,黃四喜不能放任李閥無限制擴張,就讓靺鞨兵馬收縮回了半島的邊界河邊。

這樣一來,高句麗會得到喘息之機,等他們當中的貴族將領取代高氏王族,穩住了半島局勢,有可能再度興兵。

這次無法徹底根除高句麗之患,也是無奈之舉。

但已經打下的地盤肯定要固守起來,絕對不能讓高句麗輕而易舉的重新攻佔,否則不出數年又會成為高句麗侵邊的橋頭堡。

本來黃四喜打算派遣翟嬌麾下屠叔方這批有治理經驗的瓦崗舊將進駐遼東,結果遇上單雄信、秦瓊、羅士信、裴行儼四人,讓他們鎮守遼東更為合適。

這四人全是征戰時久的悍將,可以壓制遼東的混亂局面。

單雄信是綠林豪傑,不想被黃四喜小瞧,就把胸脯拍的邦邦響,扯著大嗓門道:“降龍郎君可以單槍匹馬血洗高句麗王城,俺老單沒有這樣的本領,但防衛幾位城池卻綽綽有餘,只要降龍郎君信得過,俺老單第一個入遼!”

他這麼一吆喝,羅士信與裴行儼也被激發了豪氣,紛紛表態願意北上。

兩人投軍之初就以勇猛著稱,絲毫不懼與高句麗人作戰,唯獨對名震域外的高句麗大宗師傅採林比較在意,這種級數的高手有能力把他們刺死在營帳裡,他們在入遼之前,必須先把傅採林的情報打聽清楚,以備籌謀安排。

兩人就向黃四喜打聽了一句:“郎君在攻破高句麗王城時,有否殺掉傅採林?”

黃四喜搖頭:“我入高句麗王宮時,優先擊殺其王高建武,傅採林在高建武身死後,直接撤離了王宮,他座下弟子捨命替他殿後,助他逃離了半島,渡海不知去向!但他被我劍氣所傷,沒有半年時間無法復原!”

說完朝天空指了指:“若你們願意前往遼東,我會把豢養的鷹群贈送給你們幾隻,若你們在遼東期間,遭遇高手行刺,這些鷹兒會給你們示警,幫助你們提前防備,也可以千里傳信,如果傅採林重新在遼東顯蹤,我會親自回來對付他!”

羅士信與裴行儼朝高空望了一眼,再無異議,他們若留在中土,危險一樣大,如果將來必須要死,那不如死在塞外征討異族的大戰裡。

秦瓊也不抗拒鎮守遼東,卻是問:“郎君須知,裴大帥統領的瓦崗兵馬遠在漳水,北上穿越竇龍頭的領地,應該沒有問題,但再往北是高開道的地盤,恐怕會遇上麻煩!”

翟嬌粗眉一皺,當即對黃四喜說:“這幾個月間,高開道經常阻攔難民到山海關來,又勒索各地商人通行!好漢哥,高開道就是一顆毒瘤,嚴重影響咱們收復遼東的大計……”

她本想繼續說,應該趁著瓦崗兵馬北上期間,與降龍軍南北夾擊,直接滅掉高開道,但一想這麼做不妥當,可能會爆發與竇建德間的矛盾,她曾經受過竇建德恩惠,就沒有把話說的太直白。

黃四喜原本也不同意,他南下是為了解決李閥之事,暫時不會對付高開道,這個義軍首領在河北經營的時間並不長,佔領的地盤也不大,但是牽一髮動全身。

高開道西邊是隋將羅藝的地盤,南邊是竇建德,若黃四喜對高開道動武,羅藝與竇建德可能也會同時興兵,這樣打上數月都不會結束。

黃四喜只交待翟嬌:“上次你從竇龍頭領地裡帶人前往馬邑,路線應該還記得,你派人跟著單將軍他們,去給裴大帥做嚮導,從馬邑進草原,繞道來遼東!”

上次翟嬌領著數千瓦崗老卒,全是翻山趕路,這次路途更遠,兵馬更多,恐怕要耽擱半月才能趕到。

黃四喜卻不願等候下去,他今天就會南下關中,先讓翟嬌去接引裴大帥,兵馬到來後全部暫住山海關,到時黃四喜再回來,親自領著他們前往遼東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