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螳螂捕蟬
桂林往事:1937至1945 夏正記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左春聖見桌上的所有人都端著酒杯盯著他,他也給自已滿上了一杯酒,舉杯向眾人說道:
“郭局長太抬舉我了。教書育人本來就是我的本職工作,何況在座的各位都是桂林教育界的翹楚,我哪裡敢在各位面前班門弄斧?鄙人不才,初來桂林寶地,對這裡還不熟悉,還希望郭局長和各位同仁平時能多多關照下我才是。”
說完左春聖當著眾人的面將這手裡的酒一飲而盡。
他其實也是嘴上說得冠冕堂皇,心裡卻無比清楚:給他接風無非就是個名頭,坐在這席上的也就是桂林城中部分學校的校長罷了;真要把城裡所有的校長給叫來,一個包間哪裡坐得下?能上這個桌的人想必都是郭平邦這個教育局副局長的心腹才是。
郭平邦聽了哈哈大笑,說道:“左校長你太客氣了。既然來了廣西,大家都是為了廣西教育一起努力的同道中人了,我們之間要互相進步才是。”
席上眾人聽完連連點頭說是。
左春聖知道這頓飯是為了探自已口風而來的,他方才那番話無非就是個沒什麼實際意義的投名狀。
如今這形勢,是個明白人都知道,桂系和國民黨中央在不少地方都在相互較勁,互相掣肘。他左春聖是從重慶那邊派來的,這一點就足以讓對方給他個下馬威了。
畢竟是天高皇帝遠,何況廣西這裡的封疆大吏和重慶那位皇帝還不對付。他之所以來到廣西也並非簡單的人員調動。除了自已兒子兒媳以外,他在這裡就是孤家寡人一個。
但郭平邦的回答也是滴水不漏,說的全都是些不痛不癢的場面話。他一時間也不知道是該順著對方的話繼續往下說廢話,還是藉機試探下對方擺這頓晚宴是否還有其他的目的。畢竟人為財死才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左校長不愧是重慶那邊調過來的。”不知道是誰說了這麼一句。
郭平邦聽後心裡不由得大喜,這不就正好成了拿捏左春聖的絕佳理由了嗎?
左春聖此時心裡也是翻江倒海的。說這話的人簡直就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哈哈,各位就別拿左校長打趣了。”
左春聖聽到這話心裡頓時鬆了口氣。哪曉得這邊才放下心,那邊又來了新的問題。
只聽郭平邦接著說道:“前幾天省裡剛開了個會。”
郭平邦話剛說完,整個房間裡頓時鴉雀無聲。
見眾人都不說話,郭平邦盛了一碗油茶,隨後遞給了左春聖,說道:“左校長第一次來桂林,難免有些不明白的地方。左校長不如先試試我們這裡的油茶。這可是好東西,出了桂林可就再也喝不到了。”
“恭敬不如從命。”左春聖一邊說著一邊接過了這碗黃中略帶著點兒綠的油茶,只覺得一股刺鼻的氣味迎面撲來,難聞說不上,但確實沒啥食物的香氣,反而更像是中藥的味道。
左春聖喝了一口,只覺得這油茶辛辣無比,姜味裡夾帶著些淡淡的茶葉味道,除此以外還有些魚腥味在裡面。
他不太能接受這味道,可他嘴上說的卻是:“這油茶果然不一般!我還是第一次喝到這種滋味的東西。”說完他端起碗來把這一碗都喝了個精光,隨後又起身給自已盛了一碗。
郭平邦心裡想的是,這油茶味道能一般了才怪!廣西這地方產的茶葉本來就是入不了流的,這裡面還加了那麼多生薑,邪性點兒的還往裡加魚或雞搗放在一起熬出來的,這玩意兒能好喝才怪!他就沒見過喝這個的外地人還會主動要第二碗的。
“左校長果然是個明白人,不嫌棄我們這裡是窮鄉僻壤。既然左校長能喝得來這油茶,就說明左校長以後一定和我們在座的各位廣西土老帽們也合得來。”
話說到這兒,郭平邦端起了左春聖面前的碗,說道:“不過這油茶的吃法還有些講究,我們本地人吃這個可不像左校長剛才那麼豪爽。”
說完他又往這碗里加了些鹽和蔥花,還添了些米果,攪拌均勻後才把碗遞給了左春聖:“來,您試試現在這油茶喝起來有什麼不一樣的。”
左春聖笑道:“原來這小小一碗油茶吃起來還有這麼多學問呢!看來我左某人剛才鬧笑話了呢。多謝郭局長賜教!”
說完他又大喝了一口細細品嚐了一番,這味道嘛,比起剛才頂多是蔥花的味道沖淡了油茶原本的腥氣,加了些米果口感是好了不少,至少有嚼頭了,至於鹽,不加也罷。
不過他知道自已剛才那番表演也是賭對了。對方給自已盛第一碗油茶的時候是在看自已是否願意融入他們,這個算得上是一個下馬威。至於第二碗油茶就表示對方也明白了他剛才那番行為背後的意思,這就是對方在向他示好。
等到這口油茶下肚後,左春聖說道:“油茶還是那個油茶,不過經郭局長手裡稍微這麼一調味,味道確實又多了好幾個層次。喝起來又是另外一個味道了。”
郭平邦聽完笑道:“左校長太會說話了。有左校長這樣的人才來到我們桂林,那我郭某人以後辦起事來也就更放心了!”
其他人聽完這話,好幾個都舉起了酒杯想要向左春聖敬酒。
郭平邦此時卻說道:“誒,你們幾個,喝酒的事兒慢慢來。我還有話要說。”
語畢剛才還在互相寒暄的眾人瞬間又都安靜了下來。
只聽郭平邦緩緩說道:“省裡打算採取陶先生的意見,在桂林再辦一所新式中學。這所學校目前還在修建中,校長具體定誰上面還沒發話。不過嘛......”
說到這裡他故意停了下來,眼見席上有幾個人表情有了變化,郭平邦心裡清楚過不了多久又得有人給他上供了。
“省裡決定給這所學校的學生免除一切費用,錢都由財政局那邊和民眾捐款提供。省裡還決定給其他中學也撥一部分錢,用作招納新老師和師生餐費補貼。畢竟小日本一直這麼打著,來桂林的難民數量是一天比一天多。”
郭平邦給自已倒了杯茶,接著說道:“上面發了話,市裡幾所師範學校是這次補貼的大頭。”
說到這兒,他轉頭問道坐在自已左側的一個戴眼鏡的中年人:“陳校長,你們學校食堂鬧事兒的那幫子人解決了沒啊?”
“這,這......這次和以前不一樣,是學生嫌食堂裡飯菜太難吃才帶頭鬧的事。”姓陳的這個中年人支支吾吾地答道。
“學生鬧事又怎麼樣?把參與進來的人開除了不就得了。你們是師範學校,是為廣西本地培養教育人才的地方。就因為嫌飯菜不好吃,就煽動同學和食堂員工罷課停工,這種人還能讓他去學校當老師?”郭平邦厲聲問道。
“郭局長說得對。只是這次參與進來的人有點兒多,要全開除了我怕不好辦,萬一他們跑去鬧事,這......”
“陳校長,這可就是你的不對了。鬧事,他們能上哪兒去鬧,我還在這局長位置上坐著呢!”郭平邦特意略去了這個副字。
“再說了,參與人多。我剛才說的話陳校長你是當耳邊風了嗎?如今逃難來桂林的人這麼多,你還怕你那師範學校會因為這幾十上百號人被開除就辦不下去了?學生是不用愁的,教書畢竟是鐵飯碗!至於老師嘛。”郭平邦此時已經不想再理這個陳校長,而是對眾人說道:“各位校長可以相互之間互相引薦嘛。這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對,郭局長說得對。”不少人跟著應聲附和道。
“你們在座的各位校長回去清理清理你們學校內部食堂裡工作的人,採購的人一定要選做事負責自已又信得過的。”
郭平邦說完後,轉頭對著左春聖問道:“左校長初來乍到,對學校和桂林都還不熟悉。你那邊的事我來安排,你就先抓緊時間熟悉學校,你看這樣安排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