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東西方最強帝國的碰撞
開局穿越李煜,我來收復燕雲 吳地書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當第一艘蓋倫大帆船下水之時,就意味著海洋難以再阻止大唐擴張的步伐了。
這幾年大唐憑藉著強大的國力全力打造了一支“無敵艦隊”。
從最南面的廣州、泉州、到金陵的龍江造船廠以及北方登州、天津、旅順,所有的大型船廠都在日夜趕工生產大型的蓋倫戰船。
憑藉著強大的艦隊,流求島(臺灣)以及馬六甲這些戰略要地已經成為了大唐的領土。
而澳洲,關島,夏威夷這些太平洋上新的地標也已經被發現了。
只等前往美洲探險的船隊返回大唐,帶回奎寧製成金雞納霜,大唐的殖民先驅便可以征服熱帶雨林,徹底將南洋地區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儘管目前主要的貿易還是大唐同阿拉伯帝國之間進行的。
但是兩國的關係已經十分緊張,甚至到了隨時開戰的地步。
金陵的大殿之上,頭帶著鑲嵌寶石頭巾,身穿達爾瑪提卡寬鬆袍的但丁說道:“敬愛的大唐皇帝陛下,請允許我帶來羅馬帝國皇帝尼夫魯斯二世最真摯的問候。”
然後但丁令人抬上了來自拜占庭帝國的禮物,許多精美的金銀製品以及寶石同地毯、香料。
當然還有李煜最喜歡的十名拜占庭美女。
李煜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親愛的但丁,聽說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穆提對你的家族進行了清洗,朕很是擔心,能再次見到你真是太好了。”
但丁趕緊說道:“多謝陛下的關心,如今小人的已經居家搬遷至君士坦丁堡。”
“不知陛下是否願意出兵攻打對付阿拉伯人?”
李煜放下了手中的國書,說道:“朕願意同拜占庭帝國結盟,打擊我們共同的敵人阿拉伯帝國。”
雖然大唐的探險船隊已經抵達了非洲大陸最南端的“好望角”,但中世紀的西歐相當的落後,實在是沒有必要繞這麼遠的路進行直航貿易。
大唐同歐洲的貿易皆是透過波斯灣的巴格達進行中轉的。
阿拉伯帝國這個中間商在拜佔廷帝國(東羅馬)與大唐之間進行搗手,可謂是賺了一個盆滿缽滿。
但是隨著大唐的不斷擴張,使得雙方已經劍拔弩張了。
即便是沒有拜占庭的同盟,李煜也是要同阿拉伯帝國翻臉的。
兩百多年前“坦羅斯之戰”的恥辱,大唐是一定要血洗的。
不過阿拉伯帝國畢竟也是一個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實力不容小覷。
即便有拜佔廷幫忙牽制,大唐也必須全力以赴。
送走了但丁後,內閣便開始著手這場大戰的準備工作。
三年前大理皇帝段思聰被權臣高昌泰架空,被迫到天龍寺出家。
大唐雲貴大都督李恢請求發兵大理。
李煜派二皇子李仲宣隨軍征伐。
大唐打著替段氏復國的旗號,從貴州、巴蜀、廣西、交趾四路攻伐大理。
高氏本就不得人心,加上大理國是由各路軍閥掌控,一盤散沙。
結果不到3個月的時間唐軍就佔領了大理國都羊苴咩城。
段思聰表示自己一心修佛,無心帝位,大理願意臣服大唐。
最後李煜改大理為雲南,並將雲貴大都督府的治所放在了昆明。
高昌泰則是逃到了緬甸境內,得到了蒲甘王朝收留。
二皇子李仲宣以此為藉口趁機征伐緬甸。
雖然唐軍的陸師受阻於緬北的山區,進軍緩慢。
但唐軍的水師從交趾出發,直接佔領後了緬甸南部最重要的港口勃固。
唐軍水陸並進歷時半年,最終征服了緬甸。
之後李仲宣又轉戰西域,跟隨王彥升征服了天山南路的西域諸國,將於闐、莎車等地納入西都護府的版圖。
更是利用佛子唃廝囉的影響力,召集吐蕃殘部,形成了一個擁護唃廝囉的軍隊。
最終唃廝囉在唐軍的護送下進入到了吐蕃的邏些(今拉薩)。
大唐趁機在吐蕃駐紮軍隊,委派官員。
李煜宣佈冊封唃廝囉為“活佛”,成為雪域高原的宗教領袖。
唃廝囉本人則是擁護大唐的統治,洪武15年,雪域高原終於第一次被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
不過同大唐的內陸腹地極力限制佛教不同。
在雲南、緬甸、青藏以及西域河西甚至是漠北、新羅、倭國佛教都是被大力推崇的。
大唐朝廷透過傳播佛教,維護自己在這些地區的統治,加強這些百姓對大唐的認同感。
尤其是西域一帶,佛教更是成為了阻止星月教滲透的核心力量。
而在大唐的中原腹地,道教在李煜的刻意扶持下有所發展。
尤其是道門的煉丹、星象、長生之術,被納入了大唐的學校的化學、養生、天文專科。
總體來說,大唐內地還是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但是寺廟、道觀都被有效的監管,防止他們利用宗教影響力大肆囤積土地,隱匿人口。
不過李煜還是很警惕星月教進入大唐,直接將其列為邪教。
李仲宣說道:“啟稟父皇,喀喇汗國位於我大唐同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國)之間,要想同拜占庭夾擊黑衣大食,首先要攻滅這個喀喇汗國。”
“兒臣願意率軍西征,先消滅喀喇汗國,再奪取‘河中之地’同波斯故土,最終攻取巴格達!”
喀喇汗國是由漠北迴鶻西遷到蔥嶺以西的一支,再聯合當時在這一帶地區活動的其他民族和部落聯盟,如樣磨、葛邏祿等建立的一個地方政權。
經過了近百年的發展,如今的喀喇汗國已經成為了一個佔據西域西部,包括巴爾喀什湖以及中亞阿姆河同錫爾河流域的一個強大汗國。
當信仰星月教的喀喇汗國,準備向東進攻西域信仰佛教的于闐國時幾乎是得到了整個西方星月教國度的支援。
尤其是阿拉伯帝國,一直在慫恿喀喇汗國東征。
喀喇汗國的力量並不弱,即便是其東部邊境距離金陵也有將近15000裡的距離。
為了確保這次西征,大唐自然是要全力征伐的。
不過考慮到補給因素,這次大唐所動用的兵力只能壓縮在十萬以內。
李煜冊封二皇子李仲宣為徵西大元帥,率領3萬禁軍騎兵主力奔赴西域。
除此之外再徵集契丹騎兵2萬,漠北室韋騎兵1萬,西域都護府境內的回鶻騎兵1萬,大唐騎兵2萬,同河湟吐蕃騎兵1萬。
共計十萬騎兵,征討喀喇汗國。
糧草的補給自然是交給了那些鹽商們。
不過今時不同往日,為了更快的換取鹽引。
鹽商們已經在邊疆地區發展了出大量的商屯。
無論是位於河西走廊的甘涼一帶還是沙州地區都是一望無際的囤田。
即便是西域都護府下屬的高昌、龜茲周邊也有不少的商屯。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大軍出發所需的糧草,甚至比李仲宣手下的大軍更快完成徵集。
這正是“開中法”厲害的地方,可以利用商人解決邊疆糧食補給的問題。
不過如今大唐的騎兵可不是一支單純的冷兵器部隊。
配備了火銃的龍騎兵,以及輕型的6磅速射炮是必不可缺的。
大批的彈藥補給,成為了他們的必備。
金陵城外的石頭津碼頭,太子李仲寓率領文武百官向西徵大元帥李仲宣送行。
李仲寓握著李仲宣的手說道:“此去西垂一萬五千裡,兇險萬分,二弟多保重啊!”
“為兄著實羨慕二弟可以統領大軍替大唐開疆拓土。”
李仲宣則是笑著說道:“如今父皇已經將政務盡數託付給了皇兄,太子殿下肩上的責任更重。”
“父皇對我等兄弟幾人早有安排,臣弟就是這征戰勞碌的命,還請太子殿下在京坐等捷報!”
“只是臣弟本次西征恐怕一兩年都回不來了,母后的祭奠又只能由皇兄代勞了。”
李仲寓則是拍了拍二弟的肩膀,說道:“你我兄弟乃是一母同胞,何必說這些見外的話。”
“都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杯就權當是為兄弟送行了!”
李仲宣接過酒杯一飲而盡。
之後大軍便揚帆起航!
三皇子李仲安在一旁看著他們兄弟二人情真意切,眼神之中露出了一絲恨意!
隨著太子逐漸長大開始接手政務,李煜便開始了加倍的耕耘。
如今李仲安已經有十來個兄弟了。
自己的大哥二哥是嫡子,備受父皇器重倒也算了。
可四弟也是備受疼愛。
如今新羅已經直接被大唐吞併了,他這個新羅王非但沒有被冷落,父皇還將倭國之地也一併交給四弟管轄。
就連比自己小好幾歲的五弟,也被父皇冊封為了滇王,不日即將到昆明開府。
其他弟弟也都有先生們悉心的指導。
而自己除了有一個“大唐棋聖”的名頭,甚至連一個爵位都沒有。
在父皇眼中自己既不能征伐也不能從政,只能做一個陪人下棋的吉祥物。
在百官眼中自己這個三皇子更是如同一個透明人,若非是母妃錢貴妃頗受父皇的寵愛,恐怕都沒有一個大臣願意同自己打招呼。
“三弟為何愁眉不展啊!”
一聽是太子的聲音,李仲安趕緊說道:“看到兩位兄長如此忙碌,臣弟著實有些慚愧!”
李仲寓笑著說道:“諸位兄弟之中,就屬三弟最清閒,父皇實在是偏心,本宮可是羨慕的緊!”
此時李仲安只能露出一個尷尬的笑容,說道:“但凡太子殿下有任何差遣,臣弟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好,好,好!”
連說了這三個“好”之後,太子李仲寓便回內閣去了。
李仲安知道無論自己表現的多麼優秀,太子也不會重用自己的。
因為他不敢違逆父皇的意思。
而從小到大,父皇基本就沒有用正眼瞧過自己。
雖然父皇經常來到母妃的寢宮,但從來就不會關心自己。
即便是母妃在父皇面前提起,他也無非是裝模作樣的詢問下,然後說兩句不痛不癢的話,就將自己打發走了。
都說是愛屋及烏,為何父皇明明很寵愛母妃,但卻特別討厭自己?
不要說是父皇,甚至連宮裡的內侍同宮女見到自己都是退避三舍。
李仲安同往常一樣,獨自回到母后錢貴妃的宮中請安。
突然他明顯感覺到了不同,一路上那些宮女和內侍居然主動同自己打招呼。
“奴婢參見三皇子!”
雖然平日裡他們也這麼喊,但是語氣上明顯有所不同。
宮中的這些奴婢,最過勢利眼,他們對你的態度便是父皇態度的晴雨表。
難道說自己有好事。
回到了宮中之後,李仲安趕緊向錢貴妃請安!
“孩兒參見母妃,祝母妃福壽安康!”
錢貴妃笑盈盈的說道:“安兒,快過來讓母妃瞧瞧。”
“你今年也已經十五了,男大當婚,你心中可有意中人?”
李仲安說道:“孩兒年紀尚小,沒想過這婚嫁之事,還想多陪伴母妃幾年。”
錢貴妃笑著說道:“魏王符彥卿的孫女,與你同歲,你父皇已經答應了,你可願意?”
李仲安簡直不管相信自己的耳朵,魏王符彥卿位高權重,他的孫女原本是想嫁給太子做太子妃的。
可惜父皇早早欽定了上書左僕射徐鉉的孫女做太子妃。
但即便當不上太子妃,也應該嫁給二皇子吧,怎麼輪也輪不到自己這個不受待見的廢物皇子?
難道說在父皇心中連符家也不受待見了嗎?
索性讓他們同自己這個廢物聯姻?
又或許他們看中的並不是自己的皇子的身份,只是想同錢家進行聯姻,畢竟自己唯一的舅舅錢惟昱至今還沒有一兒半女。
就在此時裴厚德前來宣旨。
錢貴妃也有些詫異的問道:“裴總管,是陛下讓你前來傳旨賜婚的嗎?”
裴厚德沒有回答錢貴妃,而是直接拿出了聖旨宣讀起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廣陵郡王錢惟昱才德兼備,忠貞不渝,實為朕之股肱,國家之棟樑。其自入仕以來,勤勉盡職,恪守臣道。於國事政務,每每深思熟慮,獻計獻策,皆能洞察秋毫,切中時弊。”
“然其膝下無子,朕心甚痛,特令皇三子李仲安過繼至廣陵郡王名下。”
“天雄軍節度使符昭信之孫女,天資聰穎,秀外慧中同仲安乃是良配,特下旨賜婚......”
李仲安跪在地上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錢惟昱雖然爵位不低,可卻不是皇室,父皇此舉相當於是革掉了自己皇子的身份。
感謝各位書友的月票、推薦票、收藏、評論、打賞、追讀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