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大家都有些醉意。不過既然是郡王楊行密請客,楊行密發話不醉不歸,又有幾個人敢不盡興呢?

況且清口大捷,的確打得痛快淋漓,幾乎全殲了朱溫八萬軍隊,這樣的勝利,莫說一場酒宴,即使喝上幾天幾夜,也不足以表達各位參與作戰的將領的狂喜之情!

徐溫知道楊行密平時並不怎麼喝酒,酒量並不是很好,可是今天晚上,楊行密興致很高,並不讓他為自已擋酒,反而為他倒上一杯,舉到了他的面前,勸他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敦美,今天又沒有外人,你又何必那麼擰巴呢?我們說好的不醉不歸,怎麼能說話不算數呢!”

徐溫也笑了:“好,酒逢知已千杯少!我們今日便放開懷抱,及時享樂!”

一時間,歡笑聲,勸酒聲,歌舞聲,彈奏聲,響徹滿堂春。

徐溫有些醉意,再看其他人的臉,已經有些模糊。郡王走路的時候搖搖晃晃,嚴可求滿臉通紅,朱延壽趴在桌子上,一動不動,朱瑾和李承嗣說話也開始大舌頭。楊渥雖然年齡小,也被灌了幾盅酒,看上去醉的不輕。

只有朱夫人,因為是郡王妃,並沒有人敢向她勸酒,她坐在郡王旁邊,一邊的吃著菜,一邊冷眼的席間男子們,如羊脂玉般的臉上帶著一絲不屑。

停了一會兒,楊行密開始放聲高歌,大家紛紛鼓掌,朱瑾哈哈大笑,說道:“今日高興,那我為大家跳一支舞。”說完,跳起胡旋舞,想不到他身材魁梧,跳起舞來卻極其靈活,將身子扭的好像陀螺一般。

大家又是一陣喝彩聲。朱夫人早就有些不耐煩,見時間已經不早了,起身勸道:“大家已經喝得差不多了,今日宴席就到此結束吧!”

郡王妃朱氏比郡王小十歲,平常楊行密對朱氏言聽計從,十分寵愛,再加上朱氏的弟弟朱延壽英勇善戰,屢立戰功,幫助楊行密打下壽州,此次又在壽州與打退了葛從周,保證了清口之戰的勝利,所以朱氏夫人更加驕縱,有些飛揚跋扈。今天晚上的宴會,是朱夫人主動要求參加的,她聽說郡王在滿堂春裡排宴席,而滿堂春的歌姬個個明豔動人,風姿綽約。她害怕這些歌姬們對楊行密不安好心,投懷送抱。

朱夫人一直等到歌姬們的舞蹈表演結束,看著男人們的宴會還沒有結束,她有些不耐煩,衝囗而出,要求結束宴會。

楊行密早已喝醉,看到朱夫人發了脾氣,早已沒有平時的柔情蜜意,他指著朱夫人罵道:“男人們的事情,你閉上嘴巴!”

朱夫人本身是好心,卻被丈夫當著這麼多人的面斥責,滿肚子委屈:“你不可理喻!我是怕你喝死在這裡!你看看你醉成什麼樣子了,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這個比喻說的有些粗俗,更是有些犯上,楊行密更加生氣了,他仗著酒氣,指著朱夫人道:“你這個不會下蛋的母雞,本就符合七出出休的條款,不想你卻如此飛揚跋扈,你給我跪下,回頭我便將你休了。”

朱夫人也知道自已說錯了話,不過當著這麼多臣子的面,楊行密竟然說要休了他。她的臉刷的一下子紅了,她哀怨而又憤怒地看著楊行密:“郡王,你不能這樣對我,我不服!”

席上的其他人聽到他們兩人的對話,大家都說道:“時間已經不早了,我們早點結束吧。”

郡王將寶劍放在了桌子上,“不行,今天誰也不能走。”

朱延壽為妹妹求情:“我妹妹年齡小,不懂事,請君王原諒他。”

楊行密之所以能坐上這個位置,和他身邊的一干名將都是分不開的。為了穩固自已的統治,他娶了朱延壽的親妹妹,也就是當時掌握兵權的皇帝。他本想著,自已的妹夫朱延壽,能在這場政治婚姻中,忠心耿耿地守住江山。不過,楊行密沒有想到朱延壽的野心如此之大,不但掌握了大量的軍隊,而且還逐步控制朝政,將楊行密架空。

楊行密見朱延壽狼子野心,便以身體不適為由,假稱眼睛瞎了,不上朝。裝聾作啞比裝瘋賣傻要困難得多,特別是朱延壽的嫡親夫人朱氏。楊行密只好裝出一副受傷的樣子,弄得鼻青臉腫。朱氏相信這一點,擔心楊行密早晚會丟了皇位,所以他決定支援朱延壽。

朱延壽是個謹慎的人,楊行密的眼睛瞎了,他本來是不信的。他讓人去試探楊行密,但都沒看出什麼端倪。之後,他有意讓妹妹朱氏當著楊行密的面和別的男子親密接觸,楊行密卻是一臉平靜,沒有絲毫異樣。朱延壽這才確信楊行密確實是瞎了,楊行密在他面前扮演了整整三年的樣子,讓朱延壽對他完全放鬆了警惕。

有一日,楊行密忽然大病一場,躺在床上數日。他有氣無力地對朱氏說,自已命不久矣,小兒子還不能撐起整個家族,所以要把孩子交給朱延壽。楊行密所言,朱氏信以為真,立即派人將朱延壽召入宮中。朱延壽得知楊行密病危,臨終前留下遺言,心中大喜,只覺自已做皇帝的美夢終於成真。

朱延壽一進屋,就見楊行密奄奄一息,虛弱地叫著自已,便快步來到楊行密的床邊,彎下腰,想要聽聽楊行密的遺言。可就在這時,楊行密忽然舉起一柄巨大的錘子,對著他的腦袋狠狠地敲了下去。朱延壽死在了地上,朱氏驚恐地大叫,朱延壽身邊的幾個親信都被嚴陣以待的護衛給制住了。楊行密扮豬吃老虎三年,等的就是這一天,現在,他把所有的怨氣都發洩出來!

朱氏這才知道自已的丈夫是裝的,嚇了一跳,跪倒在地,哀求道:“都是朱延壽逼我的。”楊行密念及舊情,饒了她一命,只把她趕出了皇宮。朱延壽的幾個哥哥,還有他的家人,都被殺了。

楊行密三年的裝傻充愣,就像勾踐的隱忍一樣,沒有幾個人能忍得住。楊行密果然是個心思細膩,演技精湛的人物。如果這三年來,他一直在裝傻充愣,那他就死定了,哪裡還會有這麼好的結果?

為了測試朝中的忠誠,楊行密假裝自已得了重病,眼睛失明。這個極端手段既可以試探忠誠,也可以觀察人心。朱延壽派人秘密監視楊行密,發現他確實像個盲人。為了進一步驗證,他讓自已的親姐姐朱氏加入試探。朱氏幫助朱延壽,試圖激怒楊行密,讓他露出假盲的破綻,但楊行密從頭到尾都面帶微笑,沒有露出憤怒。

朱延壽終於完全相信楊行密是真的眼盲了。當楊行密派人傳話,稱自已將不久於人世,要朱延壽進宮商討傳位之事時,朱延壽大喜。然而,他剛進入宮門就被楊行密斬殺。原來,楊行密眼睛一直好好的,這三年來他只是觀察人心,辨別忠奸。忠貞不二的心腹終於顯露出來,而反叛者也受到了懲罰。

楊行密對妻子朱氏的背叛感到憤怒,但出於對他們曾經的親情,加上朱氏的軟弱和對弟弟的寵愛,他最終沒有殺她,只是讓她離開宮外。這件事引起了軒然大波,但也讓人們看到了楊行密的忍耐力、決斷力和度量。他不僅能忍辱負重,也能寬恕曾經的家人的背叛。

楊行密在廬州建立起自已的勢力後,不滿足於這樣的地位。他立志要為國家建立功績,為自已的地位鍍上更加光芒的輝煌。為此,他開始鎮壓地方的豪強,削弱他們的勢力,以鞏固自已在淮南地區的統治。

隨著楊行密力量的逐漸壯大,他開始對外擴張,目標是統一江南。他先是攻取蘇杭地區,隨後又擴張到宣州、南徐州等地。他以強大的武力和智慧,征服了這些地方,統一了整個江南地區。

楊行密並不滿足於僅僅統一江南,他看準了北方的淮河一線,開始對北方的勢力進行攻擊。他率軍北上,一路戰勝敵人,最終進軍黃河流域。他大敗黃巢的叛軍,為朝廷保衛了關中地區,為國家建立了赫赫戰功。

楊行密憑藉這些戰功,不僅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被封為相國,還使吳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軍事強國。楊行密的統治也開始得到人民的認可,他在各地實行農田水利和減稅措施,推行改革和提倡教育,為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福祉做出了巨大貢獻。

楊行密在統治吳國時,採取了一系列明智的治國策略。首先,他重視土地和農業的發展,提倡農田水利,加強農業生產力。他發展了灌溉系統,修築了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

其次,楊行密注重改革和教育。他在各地設立學校,普及教育,培養人才。他還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規章制度,加強了政府的管理和監督。

此外,他還採取了一系列的軍事措施,加強了國家的軍事力量。他對軍隊進行了重組和訓練,強化了武器裝備和戰鬥力,使吳國的軍隊成為強大的作戰力量。

總之,楊行密憑藉自已的智慧和勇氣,透過一系列的政治、軍事和經濟措施,成功地建立了自已的政權,統一了江南地區,併為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福祉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奮鬥歷程不僅是一個農民強盜成為領袖的故事,更是一個普通人如何透過自已的努力和才能改變自已命運和社會的好例子。

天覆二年(902年),唐昭宗以李儼為江淮宣諭使,拜楊行密為東面諸道行營都統,封吳王,希望藉助他的力量對抗宣武節度使朱溫。楊行密由此建立吳國,並於當年四月北征朱溫。當時,吳軍以鉅艦由水路運送軍糧。徐溫認為漕運河道已因久未通行而導致水草河泥淤積,大船難行,建議改以小艇運糧。果然軍至宿州,恰逢連日陰雨,鉅艦過載不能前行,小艇反而快捷先至,解決了前線士卒的部分軍糧供應。楊行密這才重視徐溫,讓他一同參預軍議。不久,吳軍因久攻宿州不下,乃撤回淮南。

天覆三年(903年),吳國寧國節度使田頵、潤州團練使安仁義皆舉兵叛亂。楊行密遣軍平叛。其中王茂章攻潤州(治今江蘇鎮江),但因安仁義善戰,始終無法破城。楊行密又命徐溫領兵增援。徐溫將所屬軍隊的衣服、旗幟改換得和王茂章的軍隊一樣。安仁義不知吳軍增兵,再次出城交戰,結果被徐溫打得大敗,被迫退守孤城。當時,楊行密的妻弟朱延壽正鎮守壽州(治今安徽壽縣),也暗中勾結田、安叛軍。楊行密採用徐溫及謀士嚴可求的計策,詐稱因眼疾嚴重而失明,表示有意要將淮南託付給朱延壽,將朱延壽誘騙到廣陵,然後將其擒殺。朱延壽的隨從部下皆驚擾,但在徐溫的彈壓下,並未引起騷亂。天祐元年(904年),楊行密命長子楊渥出鎮宣州。徐溫對楊渥道:“大王如今正臥病在床,卻命嫡嗣出藩,這必是奸臣的陰謀。他日若召您回廣陵,除非是我派遣的使者,且持有大王令書,不然您千萬不要聽命。”楊渥非常感激徐溫,哭著道謝後方才去宣州上任。後來,楊行密病重。判官周隱以楊氏諸子幼弱,建議由大將劉威暫攝軍府。但徐溫與左牙指揮使張顥都支援楊渥嗣位,他們道:“大王平生出萬死,冒矢石,為子孫立基業,怎可傳於外姓!”楊行密於是讓周隱發牒文召回楊渥。

但楊渥過了很久都沒有回來。楊行密只能強撐病體,“忍死待之”。徐溫有一次去拜訪周隱,等待周隱時卻在桌案上看到了寫好的牒文,方知周隱並未將牒文發出。他急忙取走牒文,派人送往宣州。楊渥這才在楊行密臨終前及時回到了廣陵事後,楊行密升徐溫為右牙指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