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楠如實向王文天他們交代一袋水泥的實際價格是給財政局最大的優惠了,基本上就是成本價格。

也就是一元每袋,而經過財政局入賬時卻寫的每袋水泥四元,一共用了一千多袋水泥。

王文天和紀委的幾名同事經過細緻周密的詢問,常亮採購水泥的時候在價格上存在造假行為。

他們每袋水泥多寫了三元,只水泥這一項,常亮有可能就自已揣進腰包至少一萬塊錢。

王文天帶領紀委工作人員對常亮的事情越挖越深,王文天感到很震驚和惋惜,常亮不應該這麼貪婪啊!

經過王文天他們長達半年的調查取證,常亮的涉案金額高達五萬元。

後來王文天他們把相關證據移交給了檢察院反貪局。

王文天在紀委的工作完成的周密細緻,得到了縣委領導們的一致肯定。

一九六六年開始,王文天的工作越來越忙,每天還要背毛主席語錄,張羅貼大字報,組織紀委幹部唱紅歌。

三個兒子也都越長越大了。

老大老二已經能熟練地操持家務,做飯洗衣服。

老三王勝勇也過了五週歲,開始懂事了。

張小榮的肺結核基本痊癒了。

王文天每天上班,認真努力地幹好自已的本職工作。

張小榮一看孩子也大了,自已也輕鬆了很多。

但是張小榮還是一如既往地喜歡到處溜達,看戲、看電影,那人多熱鬧就喜歡到哪去。

老大老二陸續上了離家不遠的沿河小學。

老大王勝利一如既往的“愣”,在上下學去教室的時候,他經常走錯教室。

上課時也經常忘帶自已的文具和書本。

老二王勝偉一上學就感覺到厭煩,上課不喜歡聽老師講課,只要老師一張口講課他就犯困,喜歡趴在桌子上睡大覺。

老大老二一放學,屬於他們的世界就開始了。

他們經常到隔壁老侯大娘的院子裡的雞窩去偷雞蛋。

結伴去附近的雅魯河裡抓魚摸蝦,玩得不亦樂乎。

老三也慢慢能跟上了他們的腳步。到處亂跑。

王文天除了每天忙完正常的業務之外,必須熟練背誦毛主席語錄,他還帶領大家一起每天練習革命歌曲大合唱。

他每天上班下班忙得腳打後腦勺。

張小榮也喜歡單位組織的各類文藝活動,她能帶領大家練習唱歌,會唱很多經典的革命歌曲。

張小榮整天並不喜歡照看孩子,哥仨也會自娛自樂,人多也有伴一起玩。

王文天管教孩子的辦法主要就是依靠打罵,因為他天天忙著上班努力工作,覺得最有效的管孩子方法就是除了罵就是打。

他自已雖然下得了手,但是絕不允許自已家孩子在外面吃虧,還是一個非常“護犢子”的爹。

十二歲的王勝利從小就駝個背,眼珠子長得大,瞪起眼睛很嚇人。

“大愣”這個外號也不是白起的。

一天晚上他鬧肚子到外面上廁所,肚子疼太厲害,一時間急匆匆地就進了廁所。

只是一時分不清了哪個才是男廁所。

他只是跑進去,找個坑,解開褲子就開始拉屎。

這時,他聽到一個女人“嗷”一嗓子把王勝利嚇的屎都憋回去了。

緊接著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就開始從廁所裡面提上褲子就跑了出來。

然後緊接著站在門口就開始嗷嗷大罵:“耍流氓了,耍流氓了,一個臭不要臉的小色鬼跑進女廁所耍流氓啦!快來抓小色鬼啊!”

這下給“大愣”嚇得屎都拉不下來了,趕緊跑了出來。

這女人的嗓門很大,把左鄰右舍的鄰居都喊出來了。

大家一看這是於慶的老婆,外號“大咋呼”,平時說話嘮嗑就喜歡咋咋呼呼,大家都不喜歡和她說話,因為她總是滿嘴跑火車,胡說八道。

王勝利緊接著提個褲子就從女廁所跑出來了。

鄰居們一看,這不是王文天家的老大王勝利嗎。

“大咋呼”還是沒有停下來的意思,看見王勝利,指著鼻子還在破口大罵。

“你這個不要臉的小流氓,跑廁所來看我脫褲子,你真是太不要臉了,誰家的,叫你父母過來 看看怎麼教育出你這麼個小流氓!”

王文天一聽,有人在罵,也和張小榮都出來了。

王文天看她這麼罵王勝利,也立刻發怒了:“一個十來歲小孩知道啥,不就是走錯廁所了嗎?你在這沒完沒了吵吵什麼玩意!”

“跟你有什麼關係,一邊去!”“大咋呼”又說道。

那女人不知道這是王文天的二兒子,還是不依不饒在那指著王勝利的鼻子罵!

這下王文天是徹底急眼了,上去也指著那女人的臉罵到:“你他媽的沒完沒了了是吧?”

“我就是沒完了,這小崽子必須受到嚴懲。”

“我是這孩子他爹,你就衝我來吧,十來歲的孩子懂什麼?”

“大咋呼”聽到這是孩子爹,上來就衝著王文天喊,說怎麼教育出這麼個“小流氓”。

“你他媽這是給臉不要臉,這十來歲的孩子能幹什麼?”王文天徹底急眼了。

這時候,上來幾個鄰居就把他們全都推開了。

回去以後,王文天上去就給了王勝利的臉上一個大嘴巴子。

打得王勝利的眼睛直冒金星。

王勝利的一個耳朵聾可能就是和這個嘴巴子有關。

這打的張小榮直心疼,罵王文天說:“你這個虎玩意,哪有這麼打孩子的,你還叫個人了!”

王文天的工作還是一如既往的任勞任怨 他能吃苦,單位的各種任務他總是能勇於承擔。

縣委領導對他很滿意,這時財政局長的位子自從常亮落馬後,一直空缺,縣委常委班子開會,大家就一致決定讓王文天去擔任財政局長的工作。

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王文天還是不太適應,因為他對財政方面的工作業務還是比較生疏。

為了能夠迅速融入工作環境,更好地承擔職責,他幾乎每天都加班加點的幹工作,並且學習財政知識,很晚才回家。

張小榮和三個孩子也都習慣了,覺得他一心撲在事業上是好事,證明他是一個追求上進的人。

財政局工作任務艱鉅,承擔著全縣的財政預算和開支工作。

如果處理不好,會影響到全域性的發展和穩定。

他初來乍到,一個叫李長江的局長根本不服他。

李長江已經五十多歲了,是財政局的資深業務骨幹。

他業務能力雖然很強,但是性格不好,很難與其相處,說話從來不留情面。同事們都對他敬而遠之。

但是王文天想要抓好工作離不開李長江的支援。

一天開會,王文天在會上,問李長江:“李局在財政局工作多年,一直是業務能手,你對接下來的工作能不能提一些寶貴的建議嗎?”

“我沒啥好提的確,讓我幹啥我就幹啥,我能有什麼建議。”李長江不耐煩的說。

王文天一看他一副桀驁不馴的樣子,也沒有再說什麼。

但是人心都是肉長得,在王文天耐心的溝通協調下,李長江也慢慢的轉變了態度。

雖然李長江態度橫,說話臭,但是人還是不壞。王文田深知他這一點。

所以,王文天堅持每天學習瞭解業務知識的同時,只要是遇到自已不理解的業務知識,他總是親自跑到李長江的辦公室去虛心的請教問題。

李長江開始的時候,只是王文天問啥他就了了的回答幾句。

王文天一連堅持了三個月之久,一直把李長江當成業務老師。

透過王文天詢問的問題,李長江覺得王文天並非一無所知,而且每天都在學習和進步。

對此,李長江感到很震驚和感動。

慢慢地隨著時間的推移,她他對王文天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李長江開始細緻入微的給王文天講解財政相關的知識。

王文天態度很認真,每次去請教問題,都拿著個筆記本好做筆記。

而且對於問完的東西他還會舉一反三。

慢慢地對財政局的日常工作有了更加細緻的理解。

王文天在每次問問題的時候,還會請李長江對工作的具體細節提出自已的想法和建議。

慢慢地兩個人的交流更加順暢,個人關係也越來越好了。

王文天在財政局工作的幾年裡,沒有李長江的支援,他的工作是很難開展的。

正是王文天耐心的溝通,才讓整個財政局的工作日漸起色。

王文天的學習能力很強,也很有領導能力。但是骨子裡的倔脾氣還是沒有變。

財政局的工作就是整天和錢打交道,看看這錢能否可以用在刀刃上。

縣委書記的小舅子杜偉承包了縣裡的綠化工程。

每次來財政局都跟財政局的幾個副局長關係都很鐵的樣子。

有一次,他甚至要求財政局要預支工程款滿足他的開工需求。

那幾位副局長不敢做主。

就把杜偉請到了局長辦公室來問問。

“哎呦,王局長,縣裡的一段綠化帶早就該維修了,財政局能不能預支一部分工程款,讓我們早點開工啊!”

“那肯定不行,以前沒有這個先例,必須你們先幹完了,我們再支付你們的各項費用。”

“那您就給我們開個特例吧,我們實在是沒錢了。”

“不行,堅決不行,絕對不能開個這個先例。”

杜偉見王文天態度堅決,只好敗興而歸。

後來這事傳到了縣委書記滿都拉的耳朵裡。

有一天縣委書記滿都拉打電話給王文天:“文天啊,杜偉他們施工隊,實在沒錢了,你能不能通融一下,先潔給他們一部分工程款,以後就直接付尾款就行了。你看看能不能賣給我個面子,先給他們點吧”

“書記啊,這種事全國都沒有先例啊!哪有沒施工就來借錢來了,我實在是不敢做這個主。”

“那好吧,就當我沒說吧!”“啪”的一聲縣委書記就把電話給結束通話了。

不管書記樂不樂意,王文天做的都很正確的。

日子一天天飛逝。王文天一晃兒在財政局工作了好幾年了。

無論是親戚朋友想找王文天辦事 也是很難的事兒。

因為王文天都得回絕,誰都不慣著。

就連自已的大舅哥也一樣。

張小龍一直在成吉鎮工作 ,一次他準備報考職稱考試需要找個單位的實習蓋章。

張小龍就來到財政局找王文天,希望他幫忙蓋個單位的章,以免耽誤了考試。

本來見面還挺高興,但是一看見還得蓋單位章,王文天的臉瞬間就沉了下來。

他問自已的大舅哥:“大哥啊,你沒來工作過就蓋我們單位的章,這不屬於造假嗎?”

“我就參加一個考試,沒有實習單位的章,我怕參加不了中級職稱的考試。”張小龍焦急的說。

“那恐怕不行啊,畢竟蓋章這種事必須有真憑實據才行啊,你一天沒來實習過,我怎麼給你蓋章啊!”

“你就算幫幫大哥了,這次考試很重要,考完了我就能漲工資了,家裡你嫂子也不上班,全靠我一個人的工資,好不容易,這次終於有個漲工資的機會,如果我不能去考試,我啥時候能漲工資啊!”張小龍急的聲音都顫抖著說了這些話。

可是王文天還是認為,這種事絕對不能造假,單位的章無論是多麼小的事,都必須以事實為依據,絕對不能弄虛作假。

自已要是開個頭,那局裡的弄虛作假的事太多了,我以後怎麼才能做出表率,管理好整個財政局的工作,自已必須要以身作則,無論多麼小的事情,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絕對不能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張小龍一看自已妹夫的驢脾氣上來了,只好悻悻而歸,絲毫沒有什麼辦法改變他的主意。

王文天的三個二兒子逐漸長大,最小的老三都快十歲了,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不喜歡學習,王文天每天只顧著忙於工作 對他們的閆雪情緒,只是置若罔聞。

他覺得如果都學不好還不如早點學一門手藝,也能混口飯吃,不至於連飯都吃不上,自已也不會太勸兒子們都能好好學習,對待他們的教育只是聽之任之,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