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覺得自已花錢太猛了。

雖然是皇帝,但是國庫的錢也不是隨便讓自已花的。自已能夠隨便使用的就是內帑的錢。

內帑的錢來源稅收,但是歷代皇帝也陸續開透過一些其餘的渠道來充實他們自已的小金庫。

於是後來,內帑每年的收入都非常樂觀。不僅能夠支援皇帝自已的享受,而且時常抽調一部分彌補國庫的虧空。明末的遼東軍費很多時候都是由內帑撥款,其賺錢能力可見一般了。(當然,南柯登基時內庫多年在魏公公的手心中,皇帝又不愛管事,自然都被魏公公舍已為人幫助他消費了。)

本來在南柯繼位時,內帑已經空空如也了。

所幸的是在魏公公和一些“起義者”的不吝幫助下得到了有效補充。

再加上南柯密令錦衣衛抄家截留下來的錢。

南柯已經積累了一筆豐厚的資金。

本來南柯以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消費都足夠自給了。

可是南柯花的有些多了。

軍隊是需要錢的,不過為了避免朝廷指手畫腳,他是一意孤行下的這個決定。

甚至,南柯開口揚言自已養兵養著玩。哎,我是皇帝,我養兵養著玩兒,你拿我怎麼樣?不過嘛,代價就是——所有的花銷全部都是自已掏。

在這一點上面,就連孫承宗也沒有站在自已這邊。

儘管自已目前只有一百多個兵,但是已經花銷不少了。

意識到這一點後,南柯還專門找了徐光啟徐教授幫助自已粗略估計了一下建立一支規模兩萬的軍隊的花費和日常維護費用。

首先要想到的就是武器裝備,這其中包括有武器、鎧甲、頭盔、火器等等。

這其中最花錢的就是士兵的精良鎧甲。別看單價只有十二兩銀子一套,不過這累積起來數量眾多。花銷,自然不會便宜。

火器裡面的紅夷大炮,大口徑進口價——二千五百兩銀子一門。是的,南柯聽到這個瞬間頭暈目眩,連夜打消了準備幾千門炮直接火力覆蓋的不成熟想法。

還有騎兵使用的馬匹,購買優良的馬匹價格在二十兩銀子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經常在右,不在左。

不僅是馬匹購買價格昂貴,這個戰馬的飼養也是需要耗費巨大的。一年下來,花費也不少。

當然了,除了代步工具,還需要託運物資需要的騾馬。

以上的武器裝備問題暫時結束梳理。

下面的是:安家費,軍餉,軍功獎勵,軍隊撫卹。

這些都需要錢啊!

好吧,不給一打各種資料,直接最後結果吧。

徐教授給的參考資料是組建需要大概白銀三百萬兩,後續每年的維護費用大概是一百七十五萬。

(備註,以上所有資料,均採用自徐光啟著作集《徐光啟集》,在此僅供參考用。)

要知道,大明此時每年的白銀賦稅也才四百萬兩白銀。

除了這個以外,還有其它地方也需要花錢。

火器製造局也是非常費錢的。

這個由徐光啟提議,南柯批准特重改新機構每天的花銷不小。除了不想讓朝廷牽制自已做事外,還考慮到科研必須要足夠的錢財源源不斷支援。所以很多時候南柯都決定自已出錢。

原本將近荒廢的王恭廠不僅被他重新拾起,而且還規劃到了遠離人口聚集地重建。不僅如此,為了激勵工匠,秦文先漲了工匠的工資,接著又頒佈了飽受爭議匠紀制度。再加上向荷蘭、葡萄牙、西班牙購買先進火器技術的支出。還有購買木炭,硝石,硫磺、鐵等等原料的花費……

除了這些,還有一個黑暗支出。

再算上皇宮,還有將要給遼東的軍費以及一些其他的。內帑每年只能是入不敷出,而且嚴重“出超”。

必須要掙錢了啊!

南柯深知,只有足夠經濟命脈供養才能保障自已的政令施行,所以開拓財源迫在眉睫。

最開始讓南柯收穫頗豐的便是抄家,這真的是可以一夜暴富。因為比較悲哀的是朝廷之臣雖然大多工作態度很有問題,但是在斂財這件事情上面可謂是情不知所起卻一往而深。

雖然抄家確實賺錢,但是這畢竟不能屢試。一來是南柯有意放過沒有大罪行的閹黨官員,這讓抄家的機會減少了許多。二是如果次數多了,非常容易讓臣子們人人自危,激化皇帝和臣子之間的矛盾,屆時如果激起“臣變”那就得不償失。

所以只能另行他法。可是能用什麼辦法呢?從理論上來推測,到南柯這一朝,前面的皇帝已經將內帑的充實之路開拓的差不多了。

已經很難再開發一條新道路,特別非常賺錢的路。

不過南柯經過深思熟慮的後決定利用內內帑現有的資金去經商。

明末中國資本主義已經萌芽,商業也進一步發展,雖然到現在“法令賤商人久矣”,但是“商人早貴矣”。所以從商這便成了一條可行的路。

其實經商不只是為了賺取足夠的資金充實內庫,還有更深一層次的政治目的。

要解釋透徹還需要回顧一下歷史。其實本來在戰國以前有一段時間內國家因為商人能夠貢獻大量賦稅並沒有抑商,甚至有存在縱容保護商人。不過當商人經濟崛起的時候,他們影響到了的政治。為了維護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小農經濟,歷代國家都開始重農抑商。用重稅剝奪商人的經濟,用政治限制削弱商人勢力等等,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不過商業的發展是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任何一個人,一種政策都無法與客觀規律對抗,更不要說違背它。明太祖開國之初不僅頒定了嚴格限制商人的法令,而且還藉著各種機會打擊商人富戶,甚至創造了一個富戶最少的記錄。可是到了明中後期民間的私營手工業發展已經超過官營,許多限制商人的法令不是政府不實施,而是根本沒有辦法實施。這就是歷史規律,即便在某些時候你“成功”了,可是最後也勢必會損害自已的利益。

既然無法阻止,那就參與其中,並且主導它,這就是南柯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