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已經出來了,諸位也都看到了。不能說是差強人意,僅你們整整一百四十二個人,只有一兩個過關這一項就已經是讓我目瞪口呆了。

“得到這個難以置信的結果,我連避諱都顧不上了,親自檢視了你們的試卷。你們知道我看到結果,是如何羞愧難當的站在那裡嗎?你的答案這簡直就是一塌糊塗。”

南柯眼神充滿殺意環視了一圈,接著說:“至於過的那兩個,你們很高興嗎?我今日臉面已經所剩無幾,也就乾脆與你們明說若不是溫閣老與我關係非常,禮部官員給我留了幾絲顏面,你們所有人全部得全軍覆滅。

“這個結果說是不堪入目,‘不堪入目’都覺得難以接受。

“豎子不足與爾,簡直一群庸才!你看看你們都答的什麼東西?

“以前,我懷才不遇,一直埋怨覺得朝廷科舉是沒辦法選擇出真正的人才。何期今日雲開霧明,我方知曉若非不是這關在此,朝廷百官又會變成什麼樣子。”

南柯語氣越來越激烈,甚至直接把桌子上的杯子一把打到地上。

“我真的,忍無可忍了,一群廢物!

“我覺得就算是牽條狗來也能夠取得和你們一樣的成績,怎麼你們不服氣?那你們還不是和狗一樣,沒有考出成績!

“你們都是男人,都出生在普通人家。本來你們應該是家裡的頂樑柱,承擔起整個家庭。但是因為你們都是讀書人,下地幹活你們輪不到你們。

“你要做的只有讀書。

“供養你們讀書的是家裡的妻子父母。

“夜裡,當你坐在燈前讀書的時候看到旁邊接著微弱風光縫補的妻、母。你們不會都把這當做理所當然吧?若是這樣恐怕你們連一個男人都算不上。你們難道心裡不會愧疚嗎?

“你們是不是也想著一定會努力考上進士,然後擔任大官讓家裡人享福呢?

“可是最後的結果呢?你們不僅連考三次不中,而且連這最後一次機會你們都沒有把握住。”

南柯一邊說著,一邊站了起來。

用手指著眾人:“一群飯桶!丟人,讀了這麼多年書,連個官都做不上。連養活自已都勉強,又何談養家餬口!你們將來回到家鄉,面對街坊鄰居的詢問你又有何臉面,面對他們?”

所有的學子都默默地低下了頭,神情沮喪。

南大人的話無一不是句句戳心,所有人都只能低下頭。

甚至有幾個人眼角已經溼潤了。

就在大家保持沉默的時候,門外來人了。

聽到聲音有人抬頭看到來人穿過人群后來到南客面前。

離得近的幾人聽到了他們的對話。

“南大人,曹督主來了。”

曹督主,曹化淳。東廠廠公也被稱為督主。

“什麼?曹督主怎麼來了?快,隨我出去迎接。”

遠處的人雖然不能聽清他們說話,但是卻能夠從來人驚慌的表情看出來不是什麼好事。

南客還沒有走到門口,門就已經被外面的人推開了。

一個太監在簇擁下走了進來。

“見過曹督主,小人有失遠迎,還請曹督主見諒。”

南客加快幾步來到曹化淳面前躬身行禮。

“見過曹督主。”

其餘學子也立刻反應過來跟著行禮。

曹化淳,這個太監也是皇上身邊的潛邸太監。此人十三歲入宮,雖然是太監,但是詩文書畫無一不通,更是深得陛下寵信。

“南侍讀,別來無恙?事情皇爺已經知道了,派我來看看。你不必自責,皇爺說了明年二月朝廷會再次舉辦會試。到那時自會著重挑選一批寒門士子。”

曹化淳語言溫和的安慰南客。

但是所有人都聽出了他言語中已經放棄了眾人的暗示。

“曹督主,您眼前這些也是寒門士子啊。”

南客沒有起身,低聲提醒道。

“是的,對了那兩個士子出來吧。皇爺……”

“曹督主,這裡一共有一百四十三人。”

南客插口道。

聞言,曹督主微笑的神情一頓,隨後接著說:“南侍讀,咱家知道你和他們同病相憐,但是這些人不值得你這樣。你初入朝廷,不知道規矩。皇上已經給他們特別殊遇了。你不必多言。”

曹化淳的聲音不大,但是所有人都能夠聽清。

“曹督主,十年寒窗不易啊,還請督主幫忙……”

“南侍讀!這麼多十年寒窗,他們憑什麼有特權。再者他們也不是良馬,你想當這個伯樂也不行!”

曹化淳面色一沉,居然是直接不容南客把話講完。

“曹督主,皇上不是在準備籌備新軍嗎?這些人都是正值壯年,雖然不能入朝為官,但是給他們安排進新軍做個一官半職也是可以啊。”

或許南客已經明白設想已經不可能了,於是又提了新的設想。

“南客!你知道新軍對皇上的重要性,你安排一群書生進去幹什麼!”

曹化淳言語間已經沒有絲毫耐心了。

這個侍讀太不懂事了,他的目光逐漸變得凜冽。

卻不曾想,對方居然直接跪下來了。

“曹督主,古人尚有儒將。小人不敢奢求他們能夠成為儒將,但是他們腦袋靈光,又能識字。任職後勤軍需肯定也是可以勝任,一定能夠有所補益。”

看到這一幕,所有人都怔住了。

曹化淳也懵了,皇爺你不按套路出牌啊。

“南侍讀,你這樣不是要咱家的性命嗎?”他急忙把他扶起來,“你是皇爺的侍讀,怎麼能夠給咱家跪啊。”

“曹督主,您不答應,我沒有顏面起來啊,是我給了他們希望,要是我再讓他們失望,我良心難安啊。”

南客死死跪著,曹化淳又不敢使勁。

讓皇爺給自已下跪,每多一瞬間他都多十倍難熬啊。

“好,咱家答應你。我去和皇爺諫言,只是結果就真的不是你我能夠決定的。你快起來吧。”

南客這才起身。

而在他身後,剛才被他罵得狗血淋頭的祝學子此刻內心對他再也沒有半分怨言,只剩下了無盡的感激。

“你們也都看到了,南侍讀為你們求情到這個份上。咱家也只能答應下來,我會盡量幫助你們。只是這新軍可不是普通的軍隊,雖然餉銀比一般多了些,但是軍旅生活辛苦,不知道你們能不能堅持住。”

南客沒有等學子們給出答案,而是先開口:“沒關係曹督主,讓他們自已選擇吧,願意的都留下,不願意的就給他們一點銀子讓他們離開吧。”

……

天啟七年臘月三日,一百三十三名舉人士子選擇投筆從戎。

至於這其中原因,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後人猜測不斷,眾說紛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