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而,嘉靖三十七年三月初八日,在楊林的暗中授意下,刑科給事中吳時來疏,劾宣府、大同總督楊順、巡按御史路楷、兵部尚書許論。

疏上言:"楊順鎮守宣大以來,所請庫銀三十餘萬兩。而該鎮兵食則日見空虛,寇勢益猖,城堡盡破,楊順始終未能報效尺寸之功,失體損威,甘受敵侮。路楷,接受賄金七千兩,秘不以聞。去冬寇入應州,屠堡七十,男婦被殺三千人。及奉旨勘復,路楷則皆推諉於鎮、巡、府、道、州、縣,而將其所殺邊民冒充為楊順戰功。許論,雷同附和,漫無成畫。此三人黨屁一轍,何以為陛下分憂?請亟罷此三人,別選忠誠之臣為之,使邊患有救。"

楊順等人俱為嚴嵩黨徒,此疏送上,嘉靖帝問嚴嵩,嚴嵩無言,表示愛莫能救。

證據確鑿,群臣憤慨,嘉靖帝遂命錦衣衛官校將楊順、路楷逮捕至京師,許論削職為民。

但是隨後,嘉靖帝令兵部侍郎江東暫理宣大總督。而江東,正是投效朱六一方的官員之一。

嘉靖三十七年三月十六日,楊林再次出擊,福建巡撫阮鶚被捕至京。

阮鶚,字應薦,號函峰,南直隸桐城縣人。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歷官南京刑部主事、浙江提學副使。

倭寇圍杭州時,有司拒不許鄉民入城避難,阮鶚親手開啟城門,救活居民數以萬計。

後因依附嚴嵩親信趙文華、胡宗憲,被破格升為右僉都御史,巡撫浙江。嘉靖三十六年正月,改為特設福建巡撫。

起初,阮鶚主張抗倭。自浙江桐鄉被倭寇圍困以後,阮鶚為倭寇威勢所壓倒,轉而主和。

及倭寇犯福州時,阮鶚非但不戰,反而以銀數萬兩和各種布匹重賄倭寇,並用巨船六艘送倭出海。

於此同時,其奢侈腐化,貪婪無比,斂括民財千萬計。

於是,楊林使御史宋儀望等人紛紛上疏彈劾阮鶚。

隨後,阮鶚被捕入京,但是因他事先賄賂嚴嵩說情,嘉靖帝雖然不喜,但此關鍵時刻,也不想自損羽翼,因此未予重治,僅革職為民。

而阮鶚侵盜的餉銀,多給了胡宗憲,是時皆追還於官府。

楊林突然調轉槍頭,竟然從京城打擊到東南沿海。

他這一手,讓朱六和嘉靖帝等都措手不及,不僅折損了胡宗憲在東南的一名大將,也減輕了王滶等人的壓力。

如此一來,朱六等也不甘示弱,對楊林一方的官員也展開了打擊。

因此,便有了吳嘉會下獄。

吳嘉會,字惟禮,號南野,湖廣湘陰縣人。嘉靖十四年進士,授行人。歷右副都御史,巡撫薊州鎮。終兵部侍郎。

嘉靖三十七年三月十一日,奉命疏言戰守十二事,亟論如何調兵救援大同右衛以及今後經略大同事宜。疏呈上,得旨允行。

三月二十日,御史萬民英巡視薊鎮回京時,上疏彈劾吳嘉會巡撫薊鎮期間,侵冒公款,偷工減料,所築邊牆,隨築隨倒,致寇乘虛而入。

嘉靖帝遂詔令朱六手下錦衣衛先逮吳嘉會下獄,然後才遣官嚴核錢糧虛出之數,查明之後再作論處。

可是最終結論還未清晰的時候,同年七月初三日,吳嘉會就被削職為民。

就在楊林招架不住之時,邊境再次告急,卻為楊林換來一口喘息之機。

早在嘉靖三十六年九月,蒙古俺答部舉兵圍攻大同右衛,明軍守將王德戰死,右衛城中烽火斷絕,柴水不通。

當時的內閣首輔嚴嵩與兵部尚書許論,謀劃放棄右衛,嘉靖帝不許,命諸臣發兵餉,並令兵部侍郎江東代替楊順,出任宣大總督,力圖解救大同右衛。

其時參將尚表奉命轉餉入城,悉力抗禦。糧盡,便食牛馬,拆屋為柴。士卒堅韌,始終無異志。

尚表時出奇兵突戰,俘獲俺答孫及婿與其部將各一人。

於是總督江東、巡撫楊選、總兵張承勳等各嚴督將士先後出擊。

俺答兵偵知城中守備益為堅固,於嘉靖三十七年四月十五日解圍而去。

是役歷時六月,前後動用太倉銀以數十萬計,皆為守者侵尅,饋賂當權者。

嘉靖帝曾經為邊境告急而財用缺乏所困擾,問策內閣首輔嚴嵩。

嚴嵩說:"今庫藏空虛,主要是由於理財的人束手無策,不會措劃所致,只要裁革冗費,追徵地方積公錢糧,立即可得數百萬,國用當可充足。請陛下下詔令廷臣議理財之策。"

嘉靖帝以為然。

至嘉靖三十七年三月二十五日,吏部尚書吳鵬等人各應詔上言理財事宜。

戶部復行二十九事,皆瑣細之事,而非國體國本的大事。

而請追徵舊欠錢糧,並增加賦額,遂大為百姓之困。

當時惟有兵科給事中劉體乾上疏,反對追徵舊欠錢糧和增加賦額的做法。

他說:"蘇軾說過'豐財之道,惟在去其害財者。';今之害最大的是冗吏和冗費二項。

歷代官員,漢代七千五百員,唐代一萬八千員,宋代權冗至三萬四千員。

本朝自成化五年,武職已超八萬員,加上文職共達十萬餘。

今邊功升授、勳貴傳封請封,機構添設,大臣恩蔭,加以廠衛、監局、勇士、匠人等等,歲增月益,不可悉舉。

多一官則多一官之費。請嚴令各部,請革冗濫,將可減俸銀無數。

又聽說,光祿寺庫銀,自嘉靖改元年至十五年,積至八十萬兩。自嘉靖二十一年以後,供應日增,餘藏頓盡。其它各衙門,侵盜尤多。

宜明文規定:'歲終令科、道官稽查明白,以清冗費。二冗既革,國計自足。舍此而追徵舊欠和增加賦額,無非是所湯止沸而已。';"

於是戶部商議,請汰各監局人匠。

嘉靖表示同意,逐漸解燃眉之急。

但是,這時庫藏匱竭,戶、工二部所欠各項商價銀不只五六十萬兩。

坊間市民一但充商役,即使家有萬金之產,沒有不立即家破人亡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