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不知事,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老國度,唯有置身時間長河,深刻把握其歷史邏輯,傳承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續至今、從未中斷的悠久文明,唯有堅定不移走自已的路。。什麼才是自已的路呢?我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們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決定的。文化需要傳承,同樣需要發展。從文化的角度的來看,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就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以自強不息的決心和意志,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走過了不同於世界其他文明體的發展歷程。山林上雜草叢生,難以透過,我們的祖先身穿破爛的衣服,駕著柴車去開闢山林,創業辛苦,最後打下一片基業。白手起家的辛苦,讓中華民族明白沒有輕而易舉的事情,更不要想著坐享其成。美好的未來要自已去開創,櫛風沐雨,篳路藍縷。正因為有了成功的經驗,才能續寫中華文明壯美華章,更需要堅定地走自已的路。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有什麼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麼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問什麼為什麼是今天的我,那就要看我的過去,我的現在,我的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一個人成為現在的模樣,做出現在的選擇,同樣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一個成功過的人,更懂得贏的意義,一個創造過驕人業績的人,更渴望再次做出優秀的成績。一個悠久的文明,更懂得復興的意義,一個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更渴望復興的榮光。為了實現夢想,每一個人都要經過艱辛探索,走出自已的道路。具有自已的特色之路,實踐證明,這是一條強國之路、富民之路,更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

浸潤著古老民族的理念和智慧,每一個人都能自由發展,對未來社會的嚮往,與數千年前來自東方的暢想不謀而合。“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理念的相同讓社會主義的神髓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程序中得到滋養、生長。一個理論、一個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並最終紮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一個人的選擇不是偶然的,是道路的選擇,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也是文化的選擇。我們的道路,是在對中華民族園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也為中華文明注入了時代新鮮血液、蓬勃活力。古人講:六合同風,九州同貫。只有紮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養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滾滾黃河,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血脈,觀黃河而知中國。本土的現代化是給後代子孫留下一個山青、水秀、空氣清新的美麗家園。天人合一的智慧,如今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意。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自古至今的民本思想,與“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宏偉展望相得益彰。還有“治國之道,富民為始”的施政理念,與“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的奮鬥目標連貫一致。再說一條,傳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致力於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的文化外交基因,十分清楚地展現在歷史上。中國的精神不僅煥發出新的時代光芒,傳承也是具有了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人民正在進行的奮鬥相結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與歷史文化相契合,與正在進行的奮鬥向結合,同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與時俱進,勇於創新。賡續五千多年的中華文脈匯入新時代澎湃洪流,當北斗閃耀,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的古老傳說因為現代科技創新成為現實。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麵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

堅持與時俱進,守正創新,中華文明必將延綿不絕。新徵程上,繼續走好自已的路,要做到居安思危,堅持底線思維。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歷經磨難依舊成長壯大,飽受挑戰依舊生生不息,始終保有憂患意識,是中華文明綿延數千載而不斷絕的重要原因。

憂患意識,對於小楊來說,也是不可缺少的認識,抓緊時間,不以山海為遠,不以日月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