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才工作,必須敢於衝破藩籬,改革創新。沒有人才,我們的經濟就不會振興。沒有人才,我們的現代化目標就會化為泡影。對待人才問題上,就要有“五百金買馬骨”的態度,有求賢如渴,愛才如命的精神。選拔人才時,講文憑也要講水平,無論是什麼學歷,還是什麼年紀,都使用起來,讓“千里馬”跑起來,積極性調動起來,只有這樣,我們的事業才能人才濟濟,興旺發達。人才的招攬途徑可多樣化,內用,外招,上請,下挖,近補,遠育,引才用才原則。只要是人才,不管你是外來的和尚,還是臨近鄉鎮的有能人,全國知名的大學者,更有來自田間地頭的“土專家”,發揮好業務專長,就能星耀崗位。

清朝的詩人龔自珍寫下《已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我奉勸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於一定規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要求改革創新的呼聲,才能讓神州大地恢復生機勃勃的狀態。不拘一格、各盡其能地把人才用起來,為人才施展才華、實現抱負創造良好的環境,讓各類人才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湧動,使他們真正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想要做好人才工作,就要時刻裝著人民、裝著事業。在生自已養自已的人民身邊工作,和大家一起為理想、事業奮鬥,那就是小楊在生活中的位置。在人民之中尋找價值,保持初心。求才用才,更要真心實意愛才敬才。在家鄉之外的地方發展壯大,再次回到家鄉,不僅僅是捨不得生養自已的故鄉,也是當地對於人才的尊重,對企業家的尊重,飛雁歸巢。想要招攬人才,不能只靠情懷,全面深入實施人才計劃,建立涵蓋教育、醫療、住房、稅收獎勵等在內的選單式政策包。以一流人才集聚人才,更要以一流服務吸引人才。如果人才服務跟不上,企業很難發展這麼快。人才難以尋找,可能是因為供需不對接,建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是一個很好的嘗試,產業園充分發揮市場化、專業化優勢,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良,梯次合理,作用突出的人才隊伍正在加速集結。

珍視人才是中國的傳統。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已的道路。幾千年的歷史,讀書人一直受人尊重。中國的文化是連續性的,創新性的,統一性的,包容性的,和平性的。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嘗試著讀懂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文明史古老國度的現實邏輯,唯有置身時間長河,深刻把握其背後的歷史邏輯。中華文明是傳承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續至今、從未中斷的悠久文明,今天的文明應該怎麼辦,唯有堅定不移走自已的路,堅持道路自信,堅持文化自信。為什麼國人尊重讀書,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

古代、現代、未來,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之中,中華民族以自強不息的決心和意志,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走過了不同於世界其他文明體的發展歷程。續寫中華文明壯美華章,更需堅定地走自已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