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哥,咱們要組織集體學習,每個科室出一個領學人,你們科室就是你吧?”
“行,領導佈置的任務肯定認真完成,學習內容有沒有範圍?”
抿了一口咖啡,王哥笑著答道。
“就學習二十大的檔案,你在其中選一段。也可以在相關講話中選一段來學習,學習不用發表自己的看法,主要就是朗讀,聲音要其他人聽清楚。選擇的主題最好是一個,不要混雜,就是這些吧。”
梁哥又說幾句,就去忙別的了。
“誒呀,要學習了,學習點什麼呢?”
小楊把餐盒遞過去,神情自若,完全看不出剛剛哭過。
“王哥,我剛才去店裡,她家還營業呢,你嚐嚐她家的餛飩,還是不錯的。”
“謝謝,中午不吃飯還有這待遇呢,麻煩了啊。”
只要是人,就喜歡被人關注,被人照顧。不管是男是女,是老人還是小孩。時刻關注你想要搞好關係的人,瞭解他的需求,即使當時沒有明顯表現出感謝,之後的工作生活中,一定會得到一定的回報。這樣的付出是有效的,畢竟需要他人的支援,在自己沒有資本讓別人趨之若鶩的前提下,提供適量的物質和情緒價值很有必要。看著王哥含蓄收斂的笑,小楊知道自己這次做對了。做事情要注意細節,雖然剛剛哭過,可不能讓別人看出來。不然有心的會想,是不是不樂意去做付出,笑臉之後其實在罵街。
幫人做事千萬不要叫苦,不然就是白費勁。平日裡總是太坦白,最後害了自己。明白自己的短處,用自己的長處去彌補。知道自己不是討人喜歡的主兒,不如借坡下驢,裝傻充愣,設計一個不懂世事的形象。演起來得心應手,更好的保護自己。
“王哥,餛燉的量大,吃不了就剩下吧。”
藉著王哥的話頭,小楊接著說了幾句。
思思翻著講話稿,給王哥挑選學習主題。看到一處,用長指甲指著,說道。
“王哥,發展教育事業怎麼樣,這是教育部的檔案。說的是要發展教育事業,保障教育公平。回望過去五年,我國的教育事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過去五年是我國教育現代化的五年,教育投資增長突破新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一直穩定提高。字數在兩千字左右,在會上不能講的太久,時間控制在十分鐘左右。”
“發展教育事業,倒是一個不錯的主題,把講話稿發過來,我也看看。”
“發過去了,楊楊你也來一份嗎?”
“好呀,我也看一下,時間這麼久了,還沒有完整看過演講稿呢。”
“那好,小楊,思思,咱們幾個都好好看一下,也算是自我提升,做好筆記,年終要檢查的。”
“知道了,王哥。”
思思和小楊回應著。單位裡經常舉行學習,作為守住思想陣地,提高政治站位的主要武器,多學習多記筆記是明確要求的。作為一個年輕人,多學習總是沒有壞處的,要是長時間不讀書,定然會沉溺於低階的快樂,想要提升自己,大量閱讀正能量書籍,學習專業技能,能讓人的氣質發生改變,也就是常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
接收到思思的檔案,下載到桌面,是完整的講話稿,慢慢瀏覽起來。小楊微蹙著眉頭,一行一行地看下去。
第一段是關於教育投入。國家加強對農村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投入,不讓孩子因為經濟困難而輟學。比如:建立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覆蓋各學段的資助體系,讓家庭困難的孩子可以透過資助體系接受教育。還要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擴大學前教育普惠性資源,提高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全面普及高中和大學階段教育。
教育投入把錢用在了什麼地方呢?讓貧困家庭的孩子可以上學,不用因為學費、書本費等離開學校,資助體系擴大,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可以享受教育資助。除了直接用錢直接買之外,還要提供教育資源。擴大普惠性資源,,同時提高教育資源的質量,教育資源又多又好。增加學校學位,引進優秀人才進入教育體系,教師人數增加,用高工資高福利留住人才。各個年齡段的學生都有學可以上,不用擔心錢,也不用擔心教育質量,這是一項多麼好的政策。
第二段是關於教育公平的意義。教育公平關係重大,是人生起點的公平,也是發展機會的公平。中國那麼大,要千千萬萬個不同環境中的孩子可以上學,我們的教育政策就要惠及所有孩子,有目標為導向,我們的目標就是讓全中國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高質量的教育。不得不承認,各地的教育質量是有差距的。城鄉之間有教育差距:城鄉二元化發展,農村教育相對落後,辦學條件差,城裡的孩子用的是高科技裝置,農村孩子還在昏暗的土房上課。農村的教師隊伍不穩定,年輕教師希望到條件好的地方生活教學。這樣的現實告訴我們:要加大力度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在城鄉之間提供標準化、均等化的教育,改變農村薄弱的教育條件,提高農村學校教育質量。
除了城鄉之間的差距,還要縮小區域教育差距。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手地域和經濟的制影響制約,東中西教育差距較為明顯,東部沿海地區的教育水平更高。要改變這種情況,需要國家統籌協調,實施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創新對口支援方式,集中支援高校的優勢學科,幫助推進全方位的學科建設,培養專業人才和綜合實力。利用資訊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線上教育等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促進教育資源共享。
第三段是關於推進辦學體制改革。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所以並不存在定於一尊的道路。堅持因材施教,為每一個孩子提供適宜的教育和發展道路,拓寬受教育的渠道。每個孩子都能在自己的舞臺上閃閃發光,每個孩子都能成才,這才是促進教育公平更高層級的要求。辦學體制的改革,發展民辦教育。在法律層面透過民辦教育促進法,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讓民辦教育成為現代教育的促進者,多樣化的教育提供者。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學校,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學習,時時可學,處處可學。暢通人人成才的渠道,增強教育體系的靈活性。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進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相互融通,讓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互相促進發展。實現因人而異的教育之路,職業教育必不可少。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相互銜接,讓職業學校學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民辦教育之外,積極發展繼續教育,確立終身學習的目標,創造條件讓全社會都能透過多樣化、定製個人化的方式參與學習。同時,教育還要走出去,積極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中外辦學,融會貫通。
這三段是講話材料中關於教育發展的內容。都是解決當前教育困境的措施,一是加大教育投入,資助貧困學生,增加教育點。二是縮小教育差距,努力縮小因為經濟條件造成的資源集中,提供標準化。均等化教育,利用網際網路等。三是推進辦學體制改革,承認民辦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的重要性,提供因人而異的教育之路,暢通人人成才的渠道。
這幾點指出了現代教育存在的問題,不僅在資源上進行傾斜,還在體制上進行創新,最後倡導社會輿論。這些舉措很好地促進了教育公平。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要從小時候抓起,讓每個人都能上學是民生問題,關係到家家戶戶。人只有經過系統的學習,才能掌握一定的技能,進入勞動市場創造價值。教育公平,提供人人皆可成才的機會不僅是有利於個人的,更是有利於國家的好事。德國正因為高素質的員工,才能生產出世界聞名的機械。實現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需要大量優秀人才前赴後繼。
發展教育,利在當代功在千秋。小楊也是因為接受教育,改革教育體制機制,才能有機會走出貧困的農村。在市裡找到一份工作,養活自己,進而實現獨立。
“王哥,我看思思選的主題不錯,不如學習這個吧。”
小楊閱讀後,被深深感動了,教育實現人生夢想。沒有家庭背景,也不可能一夜暴富的普通孩子,接受教育可能是一輩子唯一的救贖機會。特別是因人而異的職業教育,還有年紀大了也可以讀的繼續教育,給了不會刷題的學生更多機會。社會需要這樣的機會,受教育不只是30歲以前的事情,是一輩子的事情。永遠不停下前進的腳步,是多大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