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用方子跟族裡交換條件
穿越之我從良後的日子 我不傾城99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自己本來是想要來縣城視察產業,初來乍到想先了解一下民情。誰想卻無意間遇到了她……
眼前浮現出從前和她在一起的一幕幕,像是看電影一樣……有跟她一起琴蕭合奏的默契畫面,;有一起煮酒賦詩那些的樂趣,還有那些讓自己難以忘懷的琴瑟和鳴交頸纏綿的夜晚……想到如果那人是她,不由得攥緊了拳頭,這回定要把她留在自己身邊。
雖然自己從未向她透露過自己的真實身份,想來憑藉她的聰慧就算不能猜到自己是什麼人,也定會發現自己的身份不一般。
在她面前,下人都稱呼自己為遠公子的,自打跟她在一起後,都是親暱的互相稱呼乳名的;當她稱呼自己遠公子的時候,自己很不舒服,就把自己的乳名阿遠告知了她,她也情不自禁的告訴自己,她的乳名叫阿軒!自己能很明確的感覺到她的開心,她跟自己在一起也是很喜歡自己的。
如果當時她的病不是花柳病,那定然是有人下毒害她。還有那封來自府裡的家信,好巧不巧的說的是薛氏身子不好,怕是要小產的事兒!明知自己很重視薛氏這一胎。自己眼看著就要快要三十歲了,還沒有一個子嗣。在別人家而立之年的男人,最大的孩子都能快議親了,可是自己至今仍膝下空虛,還不是那對姑侄搞的鬼。
因自己成親多年從未碰過王氏,除非生理需要都是在書房過夜的,每個月只有那麼幾天在妾室房裡休息的。為了不讓王氏姑侄詆譭自己,每個月初一十五的也去王氏房裡休息,也只不過是她睡她的床,自己睡自己的榻。還好自己有先見之明,成親之前就在新房臥室窗下安置了一個寢榻,跟別人說是休息用的,其實就是從未打算過要碰她……
這些年每每有妾室懷孕,就會以各種不同方式小產,用腳趾頭想也知道,她們是想“你不讓我生,我就不讓你的妾室生!”形成了這樣的惡性迴圈,難道自己不碰王氏還錯了不成……
那阿軒的事兒就有可能是王氏姑侄做的,想起阿軒生病的前個月自己最終還是沒忍住阿軒的請求,跟王氏提了要為阿軒贖身,納她為妾的事兒。而後阿軒就得了花柳病,可是自己卻沒事兒!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這邊陳氏母女因為完成了心中的大事很是開心的在逛街。李軒疑惑的問陳氏:“娘,剛才你怎麼同意第二種方案呢?來的時候不是說好了要賣方子的嗎?”
陳氏笑笑:“為娘以為還是我們負責做出成品,東昇茶樓負責售賣的好。你想啊,現在正是李子成熟的季節,有少許的晚杏子也才成熟,過段日子桃子也會成熟。
我們自家人是幹不過來的,要是把方子交給族長和村長,讓全族甚至全村的人一起加入進來。每家每戶都出些錢,由族長和村長帶領著一起建作坊,這樣每家每戶都按照出錢的多少來分紅利。
俗話說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大家拿了我們的好處,就不好意思再說我們家的壞話了!”李軒點點頭:“嗯,還是娘想的全面,我當時想的太簡單了。只想著把方子多買些銀錢,我們好去沒人認識的地方安家落戶,直接避開這裡。沒想過從根本上解決別人說閒話的這件事兒。”
陳氏伸出手指點了一下女兒的鼻尖兒:“你呀,遇事不要老想著躲開,有些事情是躲不開的。”
李軒點點頭,不想再繼續這個話題,就指著路邊的一連幾家的筆墨鋪子問陳氏:“娘,前面有賣筆墨的鋪子,我們去給弟弟買些筆墨,書籍吧!”陳氏贊同的點點頭,指了其中一家:“那我們就去這家吧”
其他家都有生意,李軒母女卻去了一家沒什麼生意的鋪面。走進鋪子一眼望去冷冷清清,除了門口的櫃檯,往裡走兩邊的貨架上大部分都是書籍,只有低一點的部分是筆墨紙硯之類的讀書人常用的物品。
兩面的牆壁上還有不少字畫等……掌櫃坐在櫃檯後只管看書,來了客人連個招呼都未打,只用眼神示意讓她們自己選。這店鋪沒有顧客的原因一定在這裡了,招待顧客不用心,掌櫃也就算了,好歹有個夥計也能招呼客人呀!可是這鋪子就那麼一個掌櫃,沒有請夥計。
母女倆對視了一眼,就去選了川子常用的筆墨,又選了幾刀放久了有些泛黃的宣紙。李軒又走去書架瞧了瞧,川子上學堂的書家裡都有,就隨手給自己選了一本地域志就去了櫃檯那裡。這次掌櫃終於動了,抬起頭看了看她們選的東西,算了算一共是十二兩七錢,結了賬,母女二人就出了店鋪。
如今天色已晚,只能回客棧過夜了。躺在客棧的床上李軒想著弟弟川子入學的事兒,明天到鎮上,先打聽打聽鎮上哪個夫子家的私塾學館教的好,選一個適合川子的學館入學很有必要。
如果夫子只會之乎者也的死板教學,那學生也只能囫圇吞棗的學習,具體意義都不懂。要選一個能夠靈活教學的夫子,能讓學生喜歡學習才會越學越想學。
另外之前想在村裡重新建房子的計劃暫時要改變一下,此次回去先跟族長村長把李子果脯,和李子罐頭的事兒安排好。再送弟弟入學,這個事兒不能再耽誤。在鎮子上私塾學館,得每天坐牛車往返,堅持兩三個月再考入縣城的書院。
到時候果脯和罐頭的生意應該賺了不少錢,加上自己手裡剩餘的銀子,應該能在縣城買個小院子,到時候自己一家三口都搬來縣城居住。縣城的治安應該比鄉下有保證,既可以保證不被閒人所打擾,村裡有事又可以回的去。到時候再買個馬車,買馬車要是錢不夠,買個驢車也可以,方便出行就好。
再在城郊買個小莊子,然後自己想種點兒什麼就在自家莊子上種。省得在村裡出來進去的總是會聽到閒言碎語,就算是這回果脯跟罐頭的生意成了,他們不會再明著說,可是暗地裡嚼閒話,也讓人心裡不舒服。
昨晚想事情想的太晚,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睡著了。早上睜開眼的時候就是辰時了,陳氏買了包子,見女兒醒來:“想是昨天太累了,早上才起的晚,左右咱們時間夠用,娘就沒叫醒你!剛好我買了包子,洗漱好了就一起吃吧!”
李軒答應了一聲,就迅速的起床穿衣洗漱。待李軒洗漱好,母女二人一起用過了飯,又照著來時候的樣子裝扮了一下,就下樓結了賬,在門口拉客的馬車中挑了一輛車坐上車往回趕。
至於那位非常自信的毛家乾果鋪子的掌櫃由於給出的價錢壓的過低,只能與這門生意失之交臂了……這也是他在日後知道這生意早已被東昇茶樓獨家壟斷後,很是追悔莫及……
馬車很快,未到午正就到了鎮上,知道這個點二柱子的車得下午才走,就跟車伕結了賬,走進了一間書畫鋪子。在裡面轉了轉,趁掌櫃不在,就給夥計塞了幾個錢,打聽鎮上私塾學館的事兒。小夥計也很盡心,儘量在最短的時間把他知道的都說清楚了。
鎮上有兩家名氣大的私塾學館,兩家的夫子都是秀才相公身份。一家是林夫子家的,教授課業很是嚴厲,經常有書生被林夫子責罰,有時候是站立一天上課,這還是輕的。有時候是責罰打手板,打的學生手掌紅腫的幾天不見消。
還有個別調皮搗蛋的偶爾還會被打後背,哎!林夫子就是太恨鐵不成鋼了。不過雖然都傳林夫子嚴厲,但還是有不少人堅持把孩子送去他的私塾學館學習的,因為他教過的學生已經有一位考中了舉人,三位秀才,五位童生,這大概就是嚴師出高徒吧!
還有一位劉夫子,他家的私塾也很有名氣。他教學方式跟林夫子恰恰相反,他動手責罰學生的時候很少,又不聽話的就讓他們站著聽課或者罰抄書,實在調皮搗蛋的也會打手心,不過不會打林夫子那麼狠。
他出名是因為他教書的成績也很不錯,教出來四位秀才,三位童生,所以送往他家的學生也不少。
李軒點了點頭又問了兩位夫子的為人怎麼樣?小二繼續道:“林夫子為人刻板嚴苛,做事喜歡遵循古禮,但他的夫人也極其喜愛金銀之物,因林夫子娶的是他恩師之女,當年他家道中落,只憑一手好字給書鋪抄書換得銀錢讀書,才考得童生。
卻再沒法堅持繼續考下去,要不是他恩師拿自家銀錢支援他繼續考,他哪有今天?雖知他恩師的女兒嬌氣了些,然而他恩師提了,怎好拒絕,最後兩人成了親。這捉襟見肘的日子,他妻子很是過的不滿意。
在他恩師兼岳父的提議下開了個私塾學館,可是他的妻子大手大腳的花慣了,所以就算他當夫子這些年掙了點銀錢,卻也已無力再考。對於他妻子花錢大手大腳的事兒,他又不好說什麼!再怎麼說沒有岳父的幫助與提攜,他也不會有今天。
所以他也只不過是表面風光,背地裡自家也不會過的太好。”李軒又問:“那劉夫子呢?”
小二想了想說:“劉夫子家境富裕,雖不知他原籍哪裡?看他穿戴,和為人處事的做派卻也知他定是書香門第出來的少爺,看得出他自家不缺銀錢,偶爾帶著學生出去採風回來都是他請客去酒樓吃飯!單就請學生吃飯這件事兒來講,林夫子就從來沒請過。他為人處事也甚是大方爽朗,街面上多數人都知道的,從來不是愛斤斤計較的人。”
李軒點點頭,又塞給夥計幾個錢,母女二人就出了書畫鋪子。
母女二人並沒耽誤多少時間,不緊不慢的坐上了二柱子回村的牛車。因車上還有其他人,二柱子怕問多了影響李軒的名聲。
半下午的時候就到了家,川子在房裡練大字。聽見動靜的小灰蹭的一下竄出門口,川子見小灰跑出去,就知道是母親和姐姐回來了,要不然他不會只跑出去不叫,看這樣子是去迎接她們去了。
遂也走了出來,一家人寒暄過後,李軒就把在縣城發生的事都講給了川子聽,川子也覺得母親的選擇很對,遂也跟著點點頭。陳氏把買的筆墨跟微微泛黃的宣紙遞給川子,又把打聽到的鎮上兩位私塾學館的夫子的事兒跟川子說了,問川子想去哪家學館。
李軒看川子猶豫不決,就分析兩位秀才夫子給他聽:“看教出的學生成績,應該選林夫子,看夫子的品行應該選劉夫子。不過依你的性格,姐姐更偏向於劉夫子,你很勤勉刻苦,並不需要那麼嚴苛的夫子。
林夫子以嚴苛出名,那也只不過是針對那些不願意學習的學生,更適合他們選擇。林夫子雖然刻板守禮,可他卻是妻管嚴,他夫人喜愛金銀,他受岳父提攜才有今天,所以他很多時候還是會聽他夫人的。
那明顯的送禮多的,肯定會被優待,以咱們家的實力,送不出多少銀錢的禮,那麼你在他家學館就很有可能被瞧不上。反觀劉夫子家裡並不缺銀錢,出門採風回來還請學生在飯館吃飯。雖然咱們並不是想佔夫子的便宜,但是夫子有顆公正的心很重要,最起碼能保證你不會被輕視。
明天沒什麼事兒呢,我跟娘就陪你一起去鎮上正式拜訪一下劉夫子,如果沒有異議,你以後就在他家學館讀書了。至於以後要搬到縣城的打算,李軒並沒跟陳氏和川子說。因父親的墳還在村裡,所以陳氏不一定願意離開村子,只能等川子考上鎮上的書院再說了。
吃過晚飯,陳氏一家三口帶著兩樣吃食的樣品就去了族長家裡。幸虧當時只給老掌櫃留下一部分,剩下的李子果脯和李子罐頭又被李軒拿了回來。
族長也剛吃完了飯,見陳氏帶著兒女來了家裡,以為是族裡那些長舌婦嚼舌根子的話讓人家聽見了,來家裡討說法的。熱情的起身讓這一家三口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