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在索倫諸部待了一陣以後轉而向西前往大名鼎鼎的西伯利亞明珠,世界第一深水淡水湖:

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在古籍中也被稱為【北海】或者【小海】,嚴格來說中原王朝的軍隊很少抵達此處,不過北海因為是傳聞蘇武牧羊的地方因而一直相當有名。

不過後世對於蘇武牧羊所在的北海是不是北海其實爭議頗大,特別是蘇聯為了論證其在西伯利亞的合法性一直極力否定北海就是貝加爾湖的說法。

在這個世界大順自然就明確貝加爾湖就是北海:

這時代論文書證據,歐洲加起來都不夠華夏打,而且華夏的地位決定了華夏古籍的含金量遠高於其他地區的書籍。

貝加爾湖這裡是真的到了大順的邊緣地帶:

如今這裡還是相當荒涼,只有零零散散幾個部落及駐紮在這裡的順軍士兵,走大半天都見不到一個人影。

說起來駐紮在此處的順軍正是原來三順王的部隊:

這幫人後來覺得這樣不清不楚地混日子不是個事,於是串聯起來宰了孔有德幾人以後偷偷和洪承疇聯絡,最後成功洗白上岸:

他們改頭換面,扔掉了以往的身份,化身為大明孤忠的一部分,就此一直駐守在貝加爾湖這裡。

某種意義上這幫傢伙隱藏得相當深,連李自成都沒想到這群傢伙其實是三順王的部隊……

對於這些駐守在堪稱大順最北邊的部隊的,李自成還是相當敬佩的,正因為他們駐紮在這裡,才徹底斬斷了沙俄那蠢蠢欲動的殖民攻勢。

貝加爾湖充足的水源和漁業資源足以讓駐紮在此計程車兵們得以開荒種地,初步實現自給自足。

當然,只靠他們自己的話最多也就餓不死,他們真正站住腳還是靠外來物資輸入。

一方面是來自商隊:

來自沙俄的商隊和從大順前往沙俄的商隊在此交匯貿易,因為商隊的到來,在貝加爾湖南北兩岸得以興起了好幾個貿易據點,而順軍也在貝加爾湖南北兩岸修築了幾座城堡,其中最大的據點是在貝加爾湖南邊的北海城。

第二部分則是來自黑龍江都司和漠北都護府的物資供應。

李自成抵達北海城讓北海城的駐軍受寵若驚,這裡離中原實在太遠了,他們沒想到皇帝居然會屈尊來此,要知道哪怕是最近的漠北都護府都離這個地方相當遙遠:

至於貝加爾湖理論上的上司黑龍江都司離這裡距離就更遠了。

黑龍江都司和漠北都護府除了送錢糧的時候,平時幾乎都不會來到這地方。

駐守在此的順軍將領名叫陳奇瑞,其父親是孔有德手下的炮隊隊長,當年就是其突然發難殺了孔有德,一手策劃了洗白行動,因此當上了這支軍隊的老大。

陳奇瑞恭敬地迎接李自成一行人進入北海城之後嘆了口氣,立刻對李自成訴苦:

“陛下,北海這裡實在是太過偏遠,人都沒有幾個,將士們條件艱苦,末將建議朝廷還是要加大支援,不然人心思遷,這樣下去也不是個事。”

李自成看著周圍的景象,點點頭說道,“沒問題,戍守邊疆確實不易,等回京之後我會派出皇商來自建立據點並輸送物資工具。”

陳奇瑞連忙說道,“謝陛下理解。”

接著陳奇瑞又和李自成說了一些貝加爾湖附近的開發情況。

貝加爾湖的據點還是圍著貝加爾湖建立的,開發程度還是相當有限,畢竟順軍人手有限,這裡在後世也是地廣人稀的地方,此時就更不用說了。

談完正事以後,李自成心血來潮,問陳奇瑞道,“陳將軍,官軍在此有船否?”

陳奇瑞點點頭,說道,“陛下是想觀賞北海(貝加爾湖)?”

李自成點點頭,說起來加上上一世,他還是第一次來到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作為世界最深的淡水湖,平均深度超過700米,陳奇瑞深怕有什麼意外,立刻派人找了一艘最大的船,並讓所有船都開了出去,保證李自成的安全之後才邀請李自成一行人登船。

看著貝加爾湖那深不見底的湖水,李自成有些感慨,旁邊的李過直接說道,

“沒想到我等有生之年得見如此之景,這輩子也值了。”

李自成也點點頭,說道,“可惜…應該早些動身的,這世間景色太多,不能盡收入眼中真是遺憾。”

陳奇瑞適時拍上馬屁,“陛下,雖然您沒能閱盡天下美景,但天下都傳誦著您的英明神武。”

李自成笑了笑,說道,“我非聖人,怎麼可能人人稱頌?”

陳奇瑞立即接著說道,“陛下過謙了,縱觀歷史,以布衣之身定鼎天下者,只有漢高帝和明太祖兩人,但是漢高帝是靠諸侯相助才有天下,明太祖又有詆譭紅巾之劣跡,只有您,提三尺之劍,平定天下,收復遼地,開疆拓土,這是歷史上所有君王都比不上的。”

聽了陳奇瑞的話李自成不禁笑出聲,說道,“陳將軍你還真幽默,我哪有那種本事碰瓷漢高帝和明太祖?”

李自成不想聽陳奇瑞拍馬屁,便轉移了話題,說道,“天下事,最終還是要靠民眾,靠你們諸位將士去維持。如北海此地,雖然地處偏遠,但如此美景,我等一定要為子孫後代守住。”

陳奇瑞拱拱手,說道,“陛下放心,我等既已從軍,守衛大順疆土便是我等此生之唯一使命,除非我等全部死絕,不然北海永遠都是大順的一部分。”

李自成點點頭,說道,“陳將軍這麼說我就放心了,當然,陳將軍你放心,該供給的物資朝廷也會保證,朝廷絕不會讓將士們餓著肚子守衛邊疆。”

陳奇瑞在此表態,“謝陛下,我等誓死守衛北海!”

船隻航行於貝加爾湖上,陽光照在湖面上,看著不遠處駕著小舟在湖中捕魚的漁民,李自成有些遺憾自己文采不夠,如果這時候能脫口而出作一首詩該多好。